金華古子城始建於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以前,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金華的城市之根,曾是金華歷代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古子城是金華最具文化底蘊的地方,這裡的每一幢老屋、每一口水井、每一塊石碑、甚至於每一棵古老的樹都被刻上了深深的歷史烙印。
歷經千年滄桑,婺州古城經受了戰爭的摧殘和城市化建設的影響,整體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壞,但仍然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蹟得到了較好的保留。
街區內有眾多的歷史建築,如始建於南朝的八詠樓,我國現存太平天國王府建築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藝術品最豐富的太平天國侍王府,天寧寺、徐家古裡、狀元坊、章宅等大一批明清古民居,還包括臺灣抗日義勇隊舊址、將軍樓、金華門、熙春門、《浙江潮》舊址、萬佛塔、孔廟等一批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遺存。
街區範圍內還有古井10口,其中休文井、酒泉井為市級文保點,鎮東井已列入歷史建築清單。太平天國侍王府內的兩株柏樹已有1100年歷史,據考系五代吳越王錢鏐親手種植,已被列入古樹名木名錄。
在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內,我們可以看到保留著的古子城城垣、城門遺址。以八詠路、酒坊巷為代表的傳統街巷格局、道路線形、街道尺度、空間氛圍,以及古子城內的遺址、文物古蹟、傳統居民聚集區、近現代歷史遺存等整體歷史風貌得到了較好保存。
其中,八詠路是古子城內的「古玩一條街」。每逢周末,大批的古玩愛好者就會來到這裡淘寶,玉石、錢幣、木雕、書畫等應有盡有、場面熱鬧非凡。八詠路原是一條民間工藝作坊街,直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裡仍聚集著竹業、木業和鐵業的作坊。八詠路有著特殊的風貌,除古玩書畫市場外,還有一條集八婺民間手工藝品的街段,諸如東陽木雕、浦江竹編、永康五金和各類民間手工業和店鋪作坊,是浙中一條特色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街。
走進古子城熙春巷,我們可以看到熙春巷內10幢整體遷建的古宅都已開門迎客,這10幢古建築均由市民認養、遷建,而認養的其中一項原則是,要有對外展示文化內容的區域。這10座古建築均有著高大的院牆,高高的門楣精雕細琢,飛簷鬥拱都散發著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傳統魅力,為古子城增添了大氣、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
熙春巷是八婺文化精髓之所在,不僅有不同流派、不同風格、不同年代的精美古建築,還有婺州窯陶瓷博物館、東陽木雕博物館、竹編博物館、民俗博物館和名家書畫展館及玉器展館等,集中展示了豐富的八婺文化遺存和與金華古子城風格相協調的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