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世界名曲來源於音樂劇《艾薇塔》,演繹了阿根廷貝隆夫人傳奇短暫的一生
遙望南極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臨大西洋。
國土面積278萬平方公裡,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但也算世界排名第八的大國了。
阿根廷南端是德雷克海峽,對面就是南極,阿根廷還主張對南極一部分擁有主權。
烏斯懷亞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也是今天遊客去往南極旅遊最重要的補給站。
阿根廷南部還有個冰川國家公園,能看到冰川跌落入水的大場面。(什麼是冰川點這裡)
冰川徒步的項目都是以千年老冰加威士忌結束,喝了就有亡命天涯的感覺。
巴塔哥尼亞
阿根廷最初由兩個極為古老的巴西地塊和巴塔哥尼亞地塊構成。
後來遭遇太平洋板塊碰撞,西側與智利交界處隆起了安第斯山脈。(板塊構造點這裡)
最高山峰是海拔6959米阿空加瓜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死火山,也是整個南半球最高峰。
作為安第斯山脈的延伸,巴塔哥尼亞地塊也不斷被大面積的沉積物覆蓋,形成了廣闊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佔了國土總面積30%。
因為安第斯山阻擋了海洋氣團,這裡氣候寒冷乾燥,是阿根廷主要的羊毛產地。
同時,也是能和尼泊爾齊名的徒步聖地,還有戶外品牌以巴塔哥尼亞命名。
和尼泊爾聖潔雪山不同,巴塔哥尼亞的山峰雖然海拔不太高,但都有種桀驁不馴的氣質。
潘帕斯平原
巴西地塊下沉,構成阿根廷西高東低的地勢。
阿根廷的河流大多從西向東流淌,從大西洋入海。
發源於巴西的巴拉那河是阿根廷第一大河,與巴拉圭河等河流匯合後稱為拉普拉塔河,流入大西洋。
河上有世界最寬的伊瓜蘇大瀑布,還有衝鋒舟帶遊客從瀑布下穿過的項目。(什麼是瀑布點這裡)
河流衝積之下,形成了東北部的廣闊肥沃的潘帕斯大平原,佔國土面積20%以上。
潘帕斯平原有肥沃的黑鈣土,有機質含量達6%。(什麼是黑土點這裡)
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雨量分布均勻,地下水源豐富,牧草和各種溫帶作物生長旺盛,是世界最理想的農牧業生產基地。(什麼是草原點這裡)
今天,潘帕斯平原集中了整個阿根廷70%的人口,80%以上農牧業生產。
阿根廷盛產牛肉,阿根廷牛肉也被認為是世界最好吃的牛肉。
當地人吃肉很狂野,在菜單上點部位,然後直接扔到明火上烤。
印第安人
在人類早期歷史上,阿根廷從巴塔哥尼亞高原,到潘帕斯平原都生活著不同的印第安部落。
今天還能看到高原印第安人創作的巖畫——手洞。
阿根廷東北平原地帶印第安人喜歡喝一種馬黛茶。
味道很苦,據說可以強身健體,減肥養生,至今都是阿根廷國飲。
阿根廷人走哪都喜歡帶個保溫杯泡上馬黛茶,可以和中國人泡枸杞來一次養生交流。
馬黛茶也是人們情感的紐帶,大家用一個吸管你一口我一口分享著喝。
西班牙人來了
自從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之後,歐洲人開始在阿根廷邊緣試探。
1520年,麥哲倫在環球航行中,考察了大陸沿岸,發現並命名了麥哲倫海峽。
海峽風急浪大,當年麥哲倫走了一個月,在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一直是世界重要航道。
16世紀初,西班牙遠徵隊在拉普拉塔河河口西部岸邊建立居留點,就是今天的布宜諾斯艾利斯。
聽說從這裡打洞打穿地心,出來就是北京。
沿著拉普拉塔河深入內陸,西班牙人看到當地印第安人身上佩戴著閃閃發光的首飾。
天生熱愛挖礦的西班牙人覺得自己可能要發了,高興地叫「阿根廷」,估計印第安人都懵了。
西班牙語中阿根廷就是白銀的意思,這個名字也成為國名沿用至今。
結果西班牙人空歡喜一場,印第安人身上的白銀都是從秘魯來的,阿根廷東部平原地帶不但沒礦,連可以供奴役的印第安人都沒幾個。
西班牙人一度非常嫌棄阿根廷,看著就心煩,這裡一直歸秘魯總督管轄,也是美洲殖民地最落後的地區。
16世紀,在進入美洲的25萬西班牙人中,只有3000多人來到今天阿根廷平原一帶。
但即便如此,天主教依然強勢入駐阿根廷,在教會支持下還建了第一所大學——科爾多瓦大學。
今天,76.5%的阿根廷人為天主教徒,現任天主教皇方濟各就是阿根廷人。
高喬人
後來,西班牙王室終於想通了。
挖礦雖然來錢快,但不穩定,要想靠譜還是要放牛種地。
很快,從歐洲帶來的小麥,和牛、馬、羊這些新產品在阿根廷肥沃的平原上長勢喜人。
沒過多久,阿根廷產的牛皮就開始運往歐洲。
西班牙人還和當地印第安人混血成為南美牛仔——高喬人。
高喬人在草原放牧,一生大部分時間在馬背上度過。
擁有印第安人的質樸和西班牙騎士的俠義,他們是戰爭時期的鬥士,和平時期的牧民。
還喜歡喝酒吟詩唱歌,今天高喬文化甚至成為一種驕傲質樸的阿根廷精神。
繁華舊夢
隨著西班牙帝國氣數將盡,1812年爆發五月革命,阿根廷正式獨立。
為了紀念獨立的五月廣場,一直都是阿根廷政治活動的中心。
人們根據鬧革命時候人們佩戴的藍白花結,設計了沿用至今的阿根廷國旗。
正中央是一個光芒四射的黃太陽,象徵的是自由和黎明,雖然看起來很像防曬霜~
到了19世紀末,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市場對羊毛、皮革、穀物、肉類的需求都在增長,英國開始投資阿根廷的鐵路和農產品。
阿根廷人掌握了冷藏技術,使用冷凍船舶,向歐洲大規模出口冷藏鮮肉。
很快,全歐洲都被質優價廉的農產品徵服,阿根廷成為世界最大的玉米和亞麻生產國,世界第二大小麥出口國,第二大羊毛生產國。
阿根廷很快晉升成為拉美地區經濟最繁榮的國家,布宜諾斯艾利斯出道就是南美紐約。
布城的哥倫布歌劇院曾經是世界最恢弘的歌劇院,全世界最一流的演員在這裡把星空點亮。
阿根廷央行用外匯購買了大量黃金,儲量大到讓英格蘭銀行都感到地位不保。
20世紀初,人均收入超過德國,來自遠方的阿根廷人就像今天的阿聯人,一度在歐洲成為土豪代名詞。
來自船上
經濟騰飛讓阿根廷變成歐洲人熱愛的移民天堂。
人們都說墨西哥人來源於阿茲特克,秘魯人來源於印加,阿根廷人來自船上。
阿根廷是南美洲最歐洲化的國家,白種人約佔總人口的95%,其中絕大多數是西班牙和義大利移民後裔。
阿根廷人說一口義大利口音的西班牙語,穿得像法國人,行為舉止又像英國人。
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牛肉市場周邊出現很多地下舞場,流浪漢、舞女等無產階級跳一種叫探戈的舞蹈抒發著憂愁思鄉之情。
這種舞蹈傳入歐洲之後,很快出現在巴黎上等人的舞場,繼而風靡世界。
今天遊客可以在迷人的小酒館看到探戈表演,甚至可以參加探戈體驗課程。
英國移民還帶來了阿根廷人最熱愛的運動——足球,1867年第一個俱樂部就成立了。
現在足球已經成為阿根廷人的生活方式和代代相傳的基因,在人們心中宗教信仰都能改變,但支持的球隊不能變。
暗藏危機
單純的農產品出口經濟暗藏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之後的世界經濟大蕭條讓歐洲人都沒錢吃肉了,市場緊縮導致阿根廷經濟嚴重衰退。
二戰期間,阿根廷政府假裝中立,私下和德國納粹搞曖昧,幫納粹高官洗錢。
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現130多個納粹組織和團體,成員達到30萬人以上。
戰爭結束之後,還包庇窩藏幾百個納粹戰犯,其中就包括組織屠殺猶太人的魔鬼頭子阿道夫艾希曼。
阿根廷做過很多社會制度的探索,貝隆夫婦還提出一種不是資本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的第三條道路。
但再也沒有機會重溫繁華舊夢~
混亂更迭
阿根廷的大部分礦產資源分布在安第斯山脈東側各省和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
鈾礦儲量南美第一,鐵礦僅次於巴西,南美第二,還貯藏著可觀的石油天然氣。(什麼是石油點這裡)
可惜的是,阿根廷沒有利用農產品出口利潤發展工業,現代工業體系一直沒能建立,至今大部分工業產品需要進口。
像手機、電腦、汽車這樣的工業產品價格十分昂貴,一部蘋果手機要賣1萬多人民幣。
僅僅靠出口附加值低的原材料和農產品,經濟不景氣,物價更是驚心動魄大起大落。
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阿根廷進入了在不會打仗的軍人獨裁和不會治國文人政治之間反覆,幾十年的時間,政府更迭了25次。
軍政府無法解決經濟問題,試圖煽動民族主義轉嫁矛盾,和英國單挑了馬島戰爭。
結果被打趴地上半天沒起來,政局混亂經濟危機持續至今,各種示威罷工活動已成為阿根廷的社會常態。
繁榮生機
回首舊日好時光,雖然對政府非常失望,但阿根廷人驕傲勇敢,待人熱情卻從來沒有改變過。
街頭巷尾隨處都有人向你問好,隨時有好心人提醒遊客當心手機被偷。
人們在浪漫繾綣的音樂舞蹈中看盡潮水深淺,人生起落。
從蒼涼壯闊的高山大河,到風情萬種的布城街頭。
阿根廷就像探戈不羈的舞步,用外表的玩世不恭宣洩著內心的悲涼無助。
希望所有孤獨痛苦都可以留在世界盡頭的燈塔,阿根廷能迎來屬於自己的繁榮生機~
我們不生產知識,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宋曉平,阿根廷,社科文獻出版社,2005
貝隆夫人 1996,鐵娘子 2011 劇照
對阿根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狗的好朋友艾瑪和天洪的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