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給《雲邊有個小賣部》寫的第三篇書評,自從過了看郭敬明的年紀以後,我很少再看青春小說。
十二三歲的時候,以為自己會成為青春小說的主角。稍微成熟一些後,才發現自己連青春小說裡的人肉背景板都不是。
大部分青春小說裡的男女主角既長相美,又家境富,既家境富還天資聰明,學習優異,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遠太遠。
《雲邊有個小賣部》是褒貶不一的小說,有人認為這是矯情,有人認為這是真情。我也寫過這本書的一些缺點。缺點之外,這本書有一些地方十分觸動我,劉十三的發奮努力卻一事無成,外婆的樂觀豁達卻不幸病逝,這一老一少是這本書的最大看點。
劉十三是明面上的主角,書中的故事是由他串聯起來的。我心中的主角卻是身患癌症的外婆王鶯鶯。
這個外婆有點酷,說話的口氣也不太符合人物年紀性格,但撥開表面看本質,她始終是劉十三最慈祥可親的外婆,就像你我的外婆一樣那麼親切。
我的外婆也是得癌症去世的,這讓我看這本書更有感觸。
王鶯鶯是一個很堅強的女人,在王鶯鶯的年代,堅強是女性的普遍美德,她們為家庭操勞一生,用最無私的愛為自己的兒女無悔付出。
丈夫去世後,獨自拉扯女兒的王鶯鶯日子很難很難,好不容易將女兒撫養長大,女兒卻又跟著男人跑了,離開了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只留下了一個年幼的孩子劉十三和王鶯鶯相伴。
劉十三這樣堅韌不拔,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樂觀性格受到了外婆的極大影響。
一個人的生長環境是怎樣的,他的性格就是怎樣的。王鶯鶯是一個天塌下來還有地撐著的女人,沒人給她當家,她就自己給自己當家。
王鶯鶯靠著開小賣部讓劉十三讀了小學,讀中學,讀了中學,讀大學。她把劉十三送出了這個落後的小鎮,沒有了外孫在身邊,一天天老去的王鶯鶯是寂寞的,寂寞又何嘗不是人生的常態。
龍應臺曾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人,生而孤獨。
王鶯鶯希望外孫畢業後可以留在雲邊鎮,然而劉十三就像大部分小鎮青年一樣,他有個大城市夢。
無數個劉十三在大城市被打擊得體無完膚,才想起了自己在遠方的外婆,才想起了自己從小長大的小鎮。
劉十三的想只是停留在想而已,患了癌症的外婆付出了實際行動,開拖拉機去城市接回了自己的外孫。
剩下的日子,王鶯鶯要把一天當兩天,一分當兩分過,當人生開始倒計時,你才知道時間的流逝有多可怕。
人活一世,最殘酷的一件事情是你不知道意外多久降臨,你不知道這意外是驚喜還是驚嚇;
人活一世,最現實的一件事情是隨著你年紀越大,你會看著自己的一些親朋好友離開這個世界,不斷領悟到生離死別的痛苦,直到自己成為被送走的那個人。
死亡是我們在這個世上必須要面對的事情,你親人的,你自己的,都會來臨。
我第一次具體聽見癌症這兩個字是從我外婆口中,她告訴我「我得了癌症,你怕嗎」
不識字的外婆不知道癌症意味著什麼,我不僅怕,我還哭了很久。
刻意隱瞞病情的王鶯鶯讓劉十三過了一段難得快樂的日子。
劉十三是個普通人,因為普通,他在生活中飽受打擊。
絲毫不優秀的他成不了光鮮亮麗的職場人,他摯愛的大城市沒有他的立足之地。
因而,在外婆把因為事業失意喝醉的劉十三接回雲邊鎮後,劉十三終於不用再焦頭爛額地面對一塌糊塗的業績。
外婆就像一束光,始終溫暖著劉十三。外人眼中不起眼的小外孫是她摯愛的寶貝。
這便是親情的意義,無論你怎麼普通,你都能被狠狠地寵愛,沒有條件,沒有要求。
被世人歌頌的愛情是有條件的,是有門檻的,沒有顏值沒有學歷沒有家境,你還想要愛情,在現實的社會是異想天開。
然而什麼都沒有的你仍然是你母親,你外婆的心頭寶。
《雲邊有個小賣部》裡,外婆的廚藝是一大亮點,亮點不是指她會做一些什麼二十四橋明月夜之類的高雅菜,而是作者把王鶯鶯做菜的過程寫得讓人食指大動,頗有古龍的特色。
古龍擅長把一些蛋炒飯,牛肉麵之類的尋常食物能寫得讓人垂涎欲滴,王鶯鶯做給外孫的愛心菜譜也讓人十分動容。
劉十三在家的日子,王鶯鶯用一道又一道美食寵愛著自己事業失意的外孫,親人做的菜說不上哪裡好,但可以讓人想念一輩子。
無論飯店的菜如何美味,都做不出外婆的味道。
生離死別,既然有生,便有別。
患了癌症的王鶯鶯最終離開了劉十三,劉十三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菜了。
人生的遺憾有很多,子欲養而親不在是這世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意外沒有發生之前,很多人潛意識裡不會認為死亡和自己的至親有任何關係,總覺得和親人還能有好多好多日子可以一起度過,待到意外發生,才知道人世間一切事情都是無常的。
有一句歌詞怎麼唱的,外婆需要的不是600塊錢,是陪伴。
多抽一些時間陪伴愛你的人,你人生的後悔就會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