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每天都收到不重樣的宵夜 背後的故事是這樣的

2020-12-24 海外網

「這就是家裡的味道。」3月11日晚八點半,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鎮荷池村卡點燈火通明,卡點工作人員範建明打開飯盒,一份冒著熱氣香氣的鮮肉燒麥,讓人食指大動。嘗了一口,他忍不住和往常一樣點讚:「胃暖了,心也暖了。」

自從來到卡點值班,每次輪到夜班時,範建明都會收到這樣一份帶著溫度的愛心餐。在嘉善西塘,像這樣深夜送出的愛心餐,平均每天有140份。愛心餐的製作者,正是當地一群平均年齡55歲的婦女志願者。

自今年2月1日起,嘉善西塘大舜「益啟愛」巾幗志願服務團隊,每天自發為一線工作者製作免費愛心餐,堅持至今已有40天,累計送出愛心宵夜近5000份。近日,記者來到西塘,尋找這溫暖加餐背後的故事。

八方助力 催生抗疫「愛心餐」

「咚咚咚……」3月11日下午五點半,嘉善西塘鎮大舜幼兒園食堂裡,54歲的趙春雷身穿工作服,戴上廚師帽、口罩、袖套,全副武裝操刀正切著春筍。只見她三兩下便將四處亂滾的圓胖春筍切片剁碎,手法十分嫻熟。

「這是要做什麼呀?」面對記者的提問,趙春雷笑得眼角彎彎:「今天咱們要做鮮肉燒麥,肉餡裡拌上春筍末,保準味道鮮。」說話間,嘉善西塘大舜「益啟愛」巾幗志願服務隊隊長王金彩走進後廚,熱絡地打過招呼,便也打起了下手。「姐妹們,誰來的路上帶瓶蠔油,別忘了哦!」查看了一遍配料準備,王金彩發了一條微信語音。

忙碌的準備還在繼續,王金彩手下不停,又與記者攀談起來。「每日食譜提前兩天確定,食材提前一天預訂,保證材料當天採購。」王金彩說,這40天來,每天五點半到食堂集合幹活,已成了老姐妹們約定俗成的一件事。

提起製作安心餐的初衷,王金彩卻笑說,是有人給了她靈感。疫情的發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軌跡,有人成了卡點志願者,築起抗疫防線,有人發揮所長,為守護安全的人們送上溫暖。疫情一來,熱心公益的王金彩窩在家中,心裡卻暗暗著急:「我能做點什麼?總得做點什麼呀!」

「我看有公益組織為卡點人員免費送餐,咱們去年不是組織過美食培訓班,服務隊也可以試試看。」嘉善縣西塘鎮婦聯主席裘丹的一席話,讓王金彩茅塞頓開。姐妹們都是家裡下廚的主力軍,做些簡單的安心餐,應該不難。

說幹就幹,鎮婦聯和相關部門協調下,服務隊迅速組建製作團隊,尋找工作場所。因在疫情期間,人員流動不宜過多,75人的服務隊,抽調9人,成立製作小分隊,負責愛心餐製作,其餘服務隊隊員分批排班輪流送餐。聽聞消息,西塘鎮的愛心企業和當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也紛紛爭做「後援團」,向「益啟愛」捐助買菜基金,當地的愛心企業和強實業和西塘大舜幼兒園免費借出廚房,為服務隊製作美食提供場所。

八方助力,愛心傳遞,最終變成了那一份份,溫暖卡點工作人員味蕾和心房的愛心加餐。

菜品基本不重樣 「卡點不撤我們不停」

在裘丹的微信朋友圈裡,每天都會發出一條微信,記錄了愛心餐從第一次送出至今,每日的菜品名稱。仔細翻看,幾乎沒有重樣的。

益啟愛暖心宵夜第39天:糖胖絲圓團,第38天:現烤蛋糕+純牛奶,第37天:大肉粽,第36天:芝麻湯糰,第35天:大塊鹹肉菜飯……「起初我們就打定主意,想做到一次都不重樣。」王金彩說,沒有愛心送餐前,卡點工作人員的宵夜加餐,大多是泡麵、麵包之類的簡單食品,吃上一次兩次還行,可要是天天都吃,肯定會起膩。

廚娘小分隊的9個老姐妹一商量,當即便做了決定,推選出兩位廚藝最佳的當主廚,負責烹調調味等教重要工序,其餘姐妹分工合作,負責洗菜切菜打包等。為了做到菜品不重樣,姐妹們各顯神通,在微信群裡集思廣益,討論每日菜單,碰到不會做的,有人上網查資料,也有人向專業廚師求教,挖空心思做美食。

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現在的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廚娘小分隊的隊員們,已然能嚴格控制好製作時間。每天五點半開始,八點準時打包完成,移交給送餐小分隊的隊員們,再分批送完全鎮30多個值夜卡點。

就這樣,一份份熱騰騰的愛心餐,帶著溫暖、帶著愛誕生在一個個寒冷的夜晚,送往防疫一線。漸漸地,當地卡點的工作人員們每日都多出了一絲期待。「今晚,又會送啥好吃的來?」有些沒輪上夜班的工作人員,還會玩笑道:「可惜今天不值夜班,吃不上宵夜了。」

可讓王金彩等一眾廚娘沒想到的是,說好不重樣的愛心餐,還是沒能保持記錄,原因卻讓人忍俊不禁。「卡點反饋,說我們做的肉包、肉粽好幾樣小吃,都太受歡迎了,工作人員強烈要求,想再吃一次。」 提起這件事,王金彩至今還是忍不住想笑。

「益啟愛」巾幗志願服務隊為卡點人員免費送餐的事情不脛而走,還帶動了當地一批志願團隊一起加入。西塘鎮鍾葫村的「圍裙阿姨」志願團隊主動分擔,將西塘鎮大舜片區的卡點送餐任務,接手過去,每日保質保量製作送出40多份愛心餐。

愛心餐的故事還在繼續。「卡點不撤,我們就不停。」 王金彩說,只要卡點上還有工作人員值夜,這份帶著熱氣的愛心餐,就她們會一直送下去。(記者 顧雨婷 宋依依 王潔 通訊員 沈海銘)

責編:俞鏡淇

31741949,.他們每天都收到不重樣的宵夜 背後的故事是這樣的,.2020-03-13 20:36:03,.204466,.俞鏡淇

相關焦點

  • 日本小哥的一日三餐,用簡單的食材,做精緻的美食,每天都不重樣
    日本小哥的一日三餐,用簡單的食材,做精緻的美食,每天都不重樣一直都覺得「人間煙火氣,能撫凡人心」,把生的食材煮熟,運用簡單的烹飪手法,保留食物本身的味道,吃出「鮮美感」,這樣的美食,就足夠治癒。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就被這樣一位日本小哥曬出來的美食照片圈粉了。如圖所示,看他在家給妻子烹飪的一日三餐,頓時就有了一種人間煙火的感覺。從這位小哥曬出來的照片中,不難發現,他都是運用一些比較簡單的食材,製作出來餐桌上的精緻美食,而且給家人做飯,堅持更新食譜,每天都不重樣。
  • 吃剩的麵包這樣做,讓你的早餐每天都不重樣
    麵包平時我們也都喜歡在家裡多備上一些,但這樣的麵包平時你們吃不完都怎麼辦了呢,其實吃不完的麵包先別急著扔,只用這樣做,讓你的早餐每天都不重樣。
  • 鄭州一飯店為環衛工提供免費午餐 每天菜不重樣
    他和他的同事們已經在一家飯店吃了近一個月的免費午餐,一周七天,每天的飯都不重樣。  現場 環衛工集體「下館子」  昨日中午時分,這家位於東明路與政四街交叉口西的麻辣魚店已經食客爆滿,連窗外走廊擺的幾張桌子也坐滿了人,只是幾張桌子旁的食客都是清一色橘黃色工作服的環衛工人。  「這些環衛工連天『下館子』,是發獎金了嗎?」
  • 宵夜是催胖利器?吃宵夜還不長胖的人,其實只做對了這件事!
    對很多人群來說,大家每天的工作和學習壓力都很大。尤其是現在996和007的人群佔比增長,而工作壓力上升的背後也潛藏著另外一個危機,那就是變胖。很多人在下班之後已經是晚上9點甚至10點了,而這個時候夜生活也剛剛開始,加餐吃夜宵也成了常態。
  • 給「外賣小哥」一點愛,他們背後的故事,你們又知道多少呢?
    外賣對於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了,就算自己沒有點過外賣,那也一定見過送外賣的「外賣小哥」,這裡這邊要講的是請給「外賣小哥」一點愛,讓社會變得更溫暖,他們背後的故事你們又知道多少呢?這裡,咱們去了解一下外賣小哥背後的艱辛。
  • 各種手工面製作方法,學會了,每天不重樣
    手工面漸漸被機器制面所取代,因為手工擀麵既費時又費力,現在都是節奏快的時代,平時大家都是買現成的麵條煮著吃,或者直接去麵館吃,很少自己手工擀麵。不過有時候沒事,又不趕時間的話,可以自己動手做各種各樣的麵條,一家人吃,每天都不重樣,吃得開心心情也好。
  • 雞肉的7種做法,燒、炸、燉、煮全都有,讓你每天不重樣的吃!
    雞肉的7種做法,燒、炸、燉、煮全都有,讓你每天不重樣的吃!雞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一款肉,價格比較低廉,營養價值也十分的豐富,不但是我們中國人,就連老外也喜歡吃雞肉,但是說到做雞肉最好吃的,那應該是中國無無疑了,做法特別的豐富,每一種方式烹飪出來的菜餚味道都很有特色,即使是頓頓吃,也能連吃好幾天都不重樣的,這就是中華美食的厲害之處,總能將同一種食材做出不同的味道,讓大家吃的欲罷不能!
  • 奎文區啟動中小學午餐工程 菜譜每天不重樣
    奎文區教育局將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檢查、抽查,每學期在各校就餐學生中開展夥食滿意度測評,對檢查、抽查和測評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書面通報,限期整改。每天菜譜都不重樣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奎文區全面推行中小學午餐工程,招標2-3家在奎文區有服務場所的配餐機構,作為轄區內中小學的中央廚房,所有食材統一採購在這裡加工成品後再配送到學校,有需求的學生們首次嘗試中央廚房送來的營養配餐。
  • 聽說,他們收到了這樣的畢業禮物...
    聽說,他們收到了這樣的畢業禮物......輔導員黃英燕說道,「小小的明信片,承載著我們對孩子們的祝福,卻說不完我們的叮囑,道不盡我們的不舍,希望他們前程似錦」。拿到輔導員手寫的明信片,畢業生錢俊逸表示十分驚喜,「同學們拿到明信片上的文字都是不一樣的,沒想到老師們那麼忙,還為我們親自手寫了卡片,很感動!」
  • 為了拍紀錄片吃了1000家宵夜店,這才是中國版《深夜食堂》
    不難發現《向著宵夜的方向》第一季很少涉及一線城市,這是因為大城市房租高,小店必須往大店發展,而店一大老闆就變成了收錢的,不再參與夥房食物的製作,專業化流程的增加也就相對少了些人情味。另一方面,不願意被拍的店鋪並不在少數。「調研至少兩三輪,失敗的情況很多,我們的被拒絕率接近50%吧,」韓經國坦言。「老闆就說我不想拍嫌麻煩,或者現在的店沒做宣傳,每天來都要排隊1小時了。」
  • 港式復古茶冰室,每天都可以不重樣
    一周每天吃,都可以不重樣~首先來個暖呼呼的砂鍋煲:清湯牛腩!在這寒風瑟瑟的日子裡,來滋補一下,最適合不過了~超大的砂鍋端上來,都傻眼了!大塊的牛腩堆成小山狀,都要撲出屏幕來了~講真,砂鍋煮開沸騰後,那肉香簡直勾人,聞著就陶醉了!
  • 有一種炫富,叫在廣州吃宵夜
    ,不算吃過廣州美食 新鮮的生滾粥、生猛的海鮮、 誘人的嘟嘟煲、滋潤的燉湯…… 廣州的宵夜可以天天不重樣 從晚上吃到天光…… 今天萌萌噠就帶你走進廣州的宵夜文化 看看那個在市井中煙火氣中格外鮮活的廣州
  • 在廣州「深夜食堂」聽他們的故事
    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他們的睡覺時間,和電視劇《深夜食堂》的「老闆」一樣,人稱「方老闆」的方文財一天的工作也才剛開始,坐標是「西豬欄路」。    黃沙市場裡的「西豬欄路」是一條燈火通明的路。這個奇怪的路名起源於當年依靠黃沙碼頭周邊形成的豬欄、牛欄、魚欄等舊式交易市場。如今的「西豬欄路」是黃沙市場的主幹道,兩旁密集的海鮮檔口每天做著數十萬、上百萬的生意。
  • 兒子要高考,這位父親堅持送飯100天不重樣
    這位父親名叫鄭巖,他從高考倒計時100天開始,為即將高考的兒子送飯,而且100天不重樣。鄭巖用視頻記錄下了自己送飯的過程,發布到了短視頻平臺上。截至今天下午,「給高考兒子送飯百天不重樣」的話題閱讀量已達1.5億,有1.1萬多網友參與討論。今天上午,紫牛新聞記者聯繫上了鄭巖,聽他講述了「百日送飯」背後的故事。
  • 揭秘阿里食堂的日常夥食,每天飯菜不重樣,網友:別人家的公司
    圖中這些飯菜就是阿里食堂的飯菜,雖然都是小碗菜,但是看到這賣相也是覺得相當有食慾的呢。而且他們公司食堂的飯菜每天都不重樣,除了有日常飯菜之外,還有一些套餐美食。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比如說像圖中的酸菜魚套餐,黑椒雞柳套餐,還有牛排等都是非常不錯的食物。看到這樣的食堂飯菜,小優也是非常羨慕,這樣的福利可以說是非常棒的了。
  • 夏天再熱,午餐也不糊弄,1周飯菜不重樣,每天吃光光
    夏天再熱,午餐也不糊弄,1周飯菜不重樣,每天吃光光在我們家,多年來對午餐都非常的重視,早上以營養為主,所以不豐盛以補充蛋白質為主,加上人到中年怕胖,所以晚餐也是吃得少,基本是素菜為主,連主食都省了,所以一日三餐中午餐我們家是非常豐盛的,即便現在天氣再熱,午餐也是不糊弄用心做,下面和大家分享下我家連續
  • 上班族媽媽每天給初中生做的早餐,天天不重樣,簡單快手不用早起
    上班族媽媽每天給初中生做的早餐,天天不重樣,簡單快手不用早起。家有九年級孩子,每天都要晚睡早起,晚上陪孩子太晚,早上五點半真心起不來,所以現在孩子的早餐以簡單快手的為主,再做到天天不重樣,這樣早上可以多睡一會,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一周早餐。
  • 「宵夜」作前菜,「江湖」才是主菜
    從《風味人間》、《早餐中國》,再到今年7月開播的《宵夜江湖》,騰訊視頻自製美食題材紀錄片的內容漸漸下沉,落足點從宏大的中國飲食文化,轉向關注普通人的生活,覆蓋中國民眾的生活場景,鏡頭語言由凝視食物轉向凝視人。《宵夜江湖》在美食探索之外,更向文化紀錄的方向開拓,將宵夜文化與城市文化聯結起來,開發食物背後的人物與城市故事的礦藏。
  • 武漢美食攻略,每天都不重樣的美食!
    那麼下面,小編為你們準備好了一篇武漢美食攻略,每天都不重樣!吃貨們準備好了嗎?嚴老么重油燒麥地點:前進四路與自治街交叉口這家的燒賣,重油卻不膩,而且吃到嘴裡的時候,味道很好,重油重胡椒味,油潤的糯米餡兒,透著一個香!還包著「大塊」的肉和香菇,確實物有所值。
  • 【探店】列治文這家羊湯館有吃一周都不重樣的北方面點!見都沒見過的野味燒烤都手到擒來~
    跟羊有關的料理都樣樣精通不說,麵食種類也非常齊全,連烤串都不輸任何一個擼串館!從八佰伴food court的「香萬裡」到現在這個能容納百人的獨立店面,寬敞明亮又接地氣。再來幾筷子爽口清脆的小涼菜,香辣海帶絲、爽口拍黃瓜、涼拌土豆絲等等,多達八樣小菜一個星期都吃不重樣!還有這道罕見的「大豐收」,小編縱橫溫哥華美食界這麼多年還第一次看到。不做過多的加工,吃的就是食材原始的味道,充滿了北方菜式的粗狂豪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