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園
2017-11-04 11:13 來源:澎湃新聞
為時兩周的東京電影節在11月3日落下帷幕,評審趙薇親手將最佳男演員的水晶獎座頒給段奕宏;此外本屆電影節媒體關注度最高的當屬中日合拍的《妖貓傳》,作為開幕影片,六本木會場最顯眼的位置貼著《妖貓傳》明年2月在日本各院線公映的宣傳海報,提前近4個月,實屬例外。中國電影在東京亦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
《妖貓傳》日本海報與中國媒體的熱情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東京人對電影節的反應是平淡的。電影節是小眾的節日,對於參加過北京和上海電影節的筆者來說,尚未習慣這種冷淡。
向普通觀眾放映的場次在10月中旬開始預售,價格為1500日元,比一般院線更低,但大部分場次到放映當日基本都還有零星餘座,如果是學生身份,當日500日元即可買票入場。在東京,不存在放票當日把官網擠到崩潰的情況,也見不到拿著放映時間表穿梭於幾個會場趕場的熱情影迷。
劇組在露天中心廣場舉行觀眾見面會,不會有多少路人感到好奇圍觀。行人們走在六本木街區看到「Tokyo Film Festival」的道旗,才發覺:「哦,原來在辦電影節呢」。在一場宮崎葵本人出席的《人造天堂》重映會之後,筆者接著去日本橋的東寶電影院看了剛剛上映的《銀翼殺手2049》,直觀感覺到普通觀眾對後者的熱情更高——結束一天工作的上班族讓影廳一席不剩。而令北京和上海影迷們趨之若鶩的的經典影片4K重映,在東京,入場者寥寥。
《人造天堂》海報大概是年輕人都去了澀谷參加萬聖節狂歡,年長些的去了神保町古書祭,讓位於乃木坂和欅坂之間的六本木變成了外國電影人的世界。託動畫電影之福,日本本土電影近兩年的景氣向上,但動畫、改編熱,實寫、原創冷,國際評價高、國內反響冷淡是不爭的事實。
曾為是枝裕和導演《無人知曉》等電影做過製片、發行的在日韓國電影人李鳳宇不久前參加完釜山電影節回到東京,也表示能直觀地感受到日韓之間對電影一冷一熱的差距。今年共有41部日本電影入選釜山電影節,數量打破歷史記錄,導演特輯環節舉辦了今年2月去世的鈴木清順回顧展,在釜山,蒼井優、瑛太、有村架純、是枝裕和成為了最受矚目的影人。
日本電影離自己最輝煌的年代已經過去太久——1958年電影動員觀眾總人數為11億,當時全日本人口只有9千萬,意味著當年平均每個日本人在一年內看了近12場電影。隨著電視熱潮的興起,電影觀眾人數逐年減少,票價上漲的速度超過通貨膨脹。單價上漲後院線收入倒是頻刷新高,電影從大眾娛樂轉變為少數人的愛好。曾經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度佔領日本電影市場近70%的以好萊塢為主的外國電影,在2000年後逐漸式微,在2006年前後經歷「邦洋倒置」。只不過真正具有大眾影響力的電影很少,「平成」導演或許只有宮崎駿一人可稱為「國民級」。
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特別企劃——4位熒幕繆斯(攝影:蜷川實花)本次日本電影節最成功的企劃是「當代日本4位熒幕繆斯——安藤櫻、蒼井優、滿島光、宮崎葵」的環節。聽取演員本人意見並與策展人商討後,四位演員各有一新一舊兩部代表作參加展映,映後與導演一同參加交流。宮崎葵在出道作《人造天堂》的映後談中說,14歲的自己永遠活在電影裡,儘管如今看來對銀幕中少女就是自己的意識幾乎為零。「只是暑假1個月郊遊一樣的感覺在拍電影,不知不覺就在延長線上走到了今天」。《花與愛麗絲》的映後談中鈴木杏自嘲,距離電影完成過去了13年,已經變成「像模像樣的中年人」了。劇中人、演出者、觀看者,三個不同次元中的生命在「看電影」的行為裡短暫交匯,這正是電影的魅力所在。
作為一個旁觀者,對於東京電影節的悄無聲息會產生暴殄天物之感。有政府資金支持,有最專業的策展人選片,完備的場地、活動企劃、同聲傳譯、媒體,在本土卻影響力甚微。幸好在這個時代,無論開閉幕式、發布會、舞臺見面會都可以實時向全世界傳播,通過網絡在世界的另一頭獲得反響,也仍意義非凡。
電影評論家町田治浩借哈裡森·福特宣傳《銀翼殺手2049》來日之機,與他進行關於一系列老電影的對談,在即將結束時哈裡森·福特說:「你真是看了不少電影啊。人生可還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呢。」此話從演了一輩子電影的哈裡森·福特口中講出令人哭笑不得,別人說生命在於體驗,迷影者只肯自我寬慰,電影延長三倍生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東京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