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有網友發了「2019年杭州第一場雪」的短視頻,視頻裡雪花一片片看得很清楚。很多起得晚的人,卻只看到了溼漉漉的地面,甚至懷疑,今年第一場雪真的來過?
杭州又下雪了?沒錯,因為一股比較弱的暖溼氣流來襲,昨天杭州境內各地出現了小雨、雨夾雪甚至是純雪。
2019年杭州的第一場雪確實來過了。
本周陰雨天氣居多 等到一月中旬太陽才會出來
其實,杭州市氣象臺曾提前預報昨天「可能會出現雨夾雪」。因為天空有少量暖溼氣流經過,本來應該是下小雨的,但昨天氣溫偏低,最低氣溫1℃,最高氣溫5℃,所以原本的降水,就會出現雪或雨夾雪。
不過,杭州2019年的第一場雪也止步於此了。
這股暖溼氣流只是冷空氣過後的前鋒,後面更強的暖溼氣流在路上。本周杭城陰雨天氣比較多,但基本不會再有雨夾雪的情況了。今天白天陰到多雲,夜裡轉陰有小雨,氣溫2℃-8℃;明天白天小雨為主,夜裡到周六雨量更明顯;周日會有降雨間歇,雖然不會下雨,但云層仍然較多,太陽可能遮遮掩掩,有時候能露個臉。
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見到大太陽呢?杭州市氣象臺預測:冬天暖溼氣流這麼活躍和強盛比較少見的,想要見到大太陽,只有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後,才會帶來大晴天。目前看,1月上旬都是暖溼氣流活躍為主,陰雨天氣較多,冷空氣小打小鬧,也就趁暖溼氣流減弱時,出來影響一下,陽光偶爾會有,但是給不了杭州大晴天,陽光最好的日子最大可能是本周日,其他日子就不用多想了。
整個1月上旬,還是延續著上個月杭州天氣的「魔咒」,多陰雨,少日照,感覺溼冷。
打破15年氣象紀錄
去年12月杭州日照只有39.5小時
杭州市氣象臺整理了一組氣象數據,可以看出剛剛去年12月杭州的天氣情況:
多陰雨:去年12月,杭州市區雨日(日降水量大於等於0.1毫米)就有20天,相當於有2/3的日子都下了雨,比往年(1981年-2010年,下同)同期的9天多出11天;總降水量164毫米,比往年的50毫米多出2倍以上,僅次於2002年的194毫米,位於歷史第2。
少日照:陰雨多,日照自然就少,但少到什麼程度呢?少到你想不到!整個12月,日照總共只有39.5小時,比往年平均的129小時少了近七成,同時它也打破了2002年12月保持了15年之久的歷史紀錄(44.8小時),成為杭州有連續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最低值。
還有的朋友說,12月,感覺很冷。這個月上旬,一股冷空氣把杭州一舉送入冬天,同時還加送了一場大雪,讓往年整個冬天都在盼雪的南方人直呼「過癮」。月底,又一場雪送走了12月,氣溫還創下了入冬以來的最低紀錄-2.4℃。
不過,去年12月市區平均氣溫7.5℃,比往年同期的7℃高出了0.5℃。
為什麼下了兩場雪,氣溫反而會偏高呢?除了兩次強冷空氣影響時氣溫比較低以外,其他大部分時間氣溫相對於12月而言都還是偏高的,而且偏高的幅度還不小,所以一平均下來,氣溫就偏高了。
又一個氣象紀錄
今年第1號颱風已經上崗
新年第一天,今年第一號颱風已經上崗了。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南海西南部熱帶低壓已於1日下午2點加強為今年第1號颱風「帕布」(熱帶風暴級;名字來源:寮國;名稱意義:大淡水魚)。
昨天5時,颱風「帕布」距離我國南沙華陽礁西南方向約530公裡(北緯6.2度,東經108.8度),熱帶風暴級(8級,18米/秒),1000 百帕。預計「帕布」將西行,今天后轉向西北方向移動,趨向馬來半島北部沿海。
不少網友驚呆了:「這才1月,就有颱風了?」雖然,「帕布」不會登陸我國,但不代表它對我國的天氣沒有影響,中國氣象愛好者分析:對我國來講,帕布真正特別的地方,就是它將聯合「水汽天路」——南支槽,給我國南方帶來大範圍、長時間的雨雪天氣,有時候也會波及北方。從這個意義上說,帕布將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早影響我國的颱風,沒有之一。
連綿不斷的雨雪天氣
杭州人最喜歡的醬鴨怎麼辦?
眼瞅著這個周日就要進入臘月了,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準備一些醬貨,等天氣一好,就掛在自己家陽臺或者是窗戶外面晾曬。這也是杭州冬日一道特有的風景。
不過,從去年12月開始,杭州就沒見過幾天太陽。別說醬鴨了,連衣服都曬不幹。那麼曬不曬太陽,對杭州人最鍾愛的年貨之一醬鴨影響大嗎?
我拿這個問題去請教了曾是杭州餐飲界最年輕的廚師長胡亮。要知道,一隻完美的醬鴨,除了選鴨,宰殺洗淨,熬製醬汁,入缸醬制這幾道人為工序之外,最後一步「自然晾曬」真的就是看天吃飯了。
胡亮說,一般而言,一隻醬鴨要經歷懸掛陰乾,再到太陽底下曬三到五天,經過太陽的照曬,醬鴨的油脂會外溢,吃起來格外香,而且肉質也比較緊實。
如果沒有太陽,只能掛在陽臺裡風乾,這樣風乾的醬鴨一來沒有曬過日光浴的醬鴨那麼香,二來肉質沒有那麼緊。
還有一點就是,接連的陰雨天氣不利於醬貨的保存,有時候會出現黴點、白花,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清洗乾淨。
所以,自家做的醬鴨在陰雨天要注意保存方式,買回來的醬鴨也最好儘快開吃,這樣才能體會到老鴨兒的好處,咬來勁頭十足,一點也不柴,也比較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