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樣,每到中午11點半,都是葑門街道翠園社區最為熱鬧的時候,二十餘位老人各自帶著自己的飯盒結伴來到社區等待著吳松鶴大廚給他們準備的午飯,居民周寵禮笑呵呵地說道:「百葉包肉、涼拌萵筍、香菇花菜、番茄蛋湯,一葷兩素一湯,既清淡又可口,蠻好。」
從今年11月1日開始,葑門街道翠園社區正式開闢自己的「小廚房」,為70周歲以上失獨、孤寡、傷殘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居民提供就餐服務,解決轄區內「空巢老人」的吃飯問題。翠園社區書記程潔告訴記者,翠園轄區內老年人眾多,他們有些人子女不在身邊,年紀大了以後更是行動不便,自己買菜做飯就變得不可能。對此,社區啟動了黨建為民服務項目「蘇食會翠•尊老灶」,邀請居民志願者來掌勺,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蘇式美食。
經過對社區空間的改造布置,翠園小廚房很快便有聲有色地運營了起來。雖然不足十平米,但也可謂是五臟俱全。鐵鍋和爐灶是居民捐的,碗和筷子也來自於企業的愛心贈與。社區書記程潔算過一筆帳,雖然社區會向每個老人每餐收取10塊錢的費用,但每天的菜錢、米錢再加上水電煤、油鹽醬醋之類的成本,長期以往必然入不敷出。
公益廚房雖然是一個不錯的設想,但要把它堅持下去,卻並不容易,低成本需要高奉獻來補償。每天早上5點,廚師吳松鶴就要起床去菜場為小廚房購置新鮮的蔬菜,然後回到社區和2個阿姨一起擇菜、洗菜、做飯,基本上一個上午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從星期一到星期六,還有13個志願者輪流值班。社區黨員骨幹也紛紛慷慨解囊,自發為小廚房進行募捐,100、200、500……雖然數目並不大,但都充滿愛心。
八旬夫妻姚凱、章雪涓算得上是小廚房的常客了,因為行動不便且年事已高,所以在此之前倆人經常只能吃泡麵或者叫外賣來湊合,既不衛生又不健康。程潔書記知道後,便馬上安排了一名社工與姚老夫婦結對,每天中午將熱乎乎的飯菜送到他們的家門口。社區的關心令老兩口感動不已,今天上午姚凱來到社區,將1萬元的捐款親自交到了程潔書記的手中。姚凱說道:「小廚房是社區為我們大家做的一件大實事,我們應該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將它延續下去。」(徐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