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凌汛?
凌汛指冰凌阻塞河道,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在有些地方也將之稱為冰排。
通俗地說,當水錶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遊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凌汛。
二、凌汛的成因?
有結冰期的河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並且河道形態呈上寬下窄、河道彎曲迴環的地方多凌汛。
這是因為河流封凍時下段早於上段,解凍時上段早於下段。當上遊的冰水向下遊傳播時,遇上較窄河段或河道轉彎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壩,使上遊水位增高。
凌汛嚴重與否,取決於河道冰凌對水位影響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現嚴重的冰或冰壩後,才會引起水位驟漲,造成嚴重的凌洪。
三、凌汛發生的條件?
1.有結冰期的河流(即會有零度以下溫度的河流)
2.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河段,且較明顯的南北流向。
當然,除以上兩點外,凌汛的形成也與河道地形條件、河流水量、風力風向及人類活動等多種因素有關。
四、凌汛發生的時間?
初冬、初春
凌汛在冬季結凍期,春季解凍期都有發生,但春季的凌汛影響更大。
一是因為在開始封凍的時候,浮冰較薄,而且隨時可能進入全面封凍,危害相對而言不大。
但是在開化時的流凌,冰層厚度大,而且容易形成擁堵,造成水災。
二是春季冰層融化,水量大,水位上漲過快。
三是春季多浮冰,且浮冰切割堤岸,更容易穿堤造成水災。
五、凌汛的危害?
(1)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發生在封凍期,且多發生在急坡變緩和水庫的回水末端,持續時間較長,水位逐步抬高,對工程設施及人類有較大的危害。
(2)冰壩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發生在解凍期,常發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緯度差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壩形成後,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冰壩上遊水位驟漲,堤防潰決,洪水泛濫成災。
(3)冰壓力引起的危害,冰壓力是冰直接作用於建築物上的力,包括由於流冰的衝擊而產生的動壓力,由於大面積冰層受風和水剪力的作用而傳遞到建築物上的靜壓力及整個冰蓋層膨脹產生的靜壓力。
六、我國凌汛的分布
主要是黃河和松花江
黃河
松花江
在我國,黃河是一條凌汛十分常見的河流,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整體自西向東流動,河道形態呈現一個巨大的「幾」字型,黃河的凌汛主要發生在兩個河段,第一段是在寧夏至河套段,第二段是黃河下遊河南至山東段。世界上也有不少河流有凌汛現象,比如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葉尼塞河、勒拿河和鄂畢河都是地處高緯度,流向自南向北流動,都有明顯的凌汛現象。
勒拿河、葉尼塞河和鄂畢河
七、凌汛的防治
(1)冰凌凍結江河、湖泊、港口,影響航運交通,可採用破冰船破冰,或在港岸和船閘附近採用空氣篩等防凍措施;
(2)冰凌凍結水力發電廠的引水渠,或阻塞攔汙柵,影響發電出力,可設法抬高渠道中水位,促使形成冰蓋,防止水內冰產生的措施;
(3)冰凌凍結各種洩水建築物的閘門,影響啟閉運用,一般採用加熱或其它防凍措施;
(4)冰凌撞擊建築物,如橋墩、閘墩、整治河道的丁壩等,多採用局部加固或破碎大塊流冰等措施;
(5)冰蓋膨脹時,會產生很大的膨脹力,增加建築物的荷載,應在設計建築物時考慮,也可在建築物臨水面設置表底水流交換器防凍,或安放圓浮筒減少冰壓力的傳遞等措施。
試題連結
例題1 讀「某河流局部地區圖」,完成下列問題。
說出該河流容易發生凌汛的時間,闡述凌汛的發生過程。
答案:冬末春初和秋末冬初。
秋末冬初時,高緯河段先被封凍,由低緯向高緯流的河水受阻溢出河床,會造成洪水;冬末春初時,低緯河段先被解凍,高緯地區仍然封凍,由低緯向高緯流的河水受阻溢出河床,會造成洪水。
例題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花江,中國七大河之一,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但流域內航運未能得到充分開發.松花江有南北兩源,北源為發源於大興安嶺支脈伊勒呼裡山的嫩江,南源為發源於長白山天池的西流松花江,流域面積廣,洪澇頻繁。
肇源縣位於嫩江、西流松花江、松花江三江匯合處,其所在河段常年出現「陰陽」河的現象(即渾濁的嫩江水和清澈的西流松花江上遊水在此匯合)。位於西流松花江上的豐滿水電站,是中國建成較早的大型水電站,被譽為「中國水電之母」。下圖為松花江流域示意圖。
分析豐滿水電站對其下遊河段凌汛的影響。
答案:豐滿水電站所在河段自南向北流,水庫上遊河段流冰被大壩阻擋,同時水庫釋放出的水溫度較高,加速下遊堆積流冰的融化減輕了下遊凌汛壓力。(要體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