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打造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心理健康防控幹預網

2020-12-12 東方網

原標題:讓患者從「諱疾忌醫」到「敞開心扉」

  許多人第一次來到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時,免不了會讚嘆一句:「這兒真像一座大花園!」毗鄰上海大虹橋商務核心區,坐落於臨空經濟園區之南的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幾幢小樓掩映在鬱鬱蔥蔥的樹林裡,中心還有花園長廊。「誰說精神衛生中心就是壓抑的?」院長沈頡說,「我們希望大眾不要有牴觸情緒,哪怕是一草一木,都能儘量緩解緊張心情。」

  當生理健康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國家衛健委公布的大數據顯示,我國近年來以抑鬱障礙為主的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分別達4.98%和3.59%。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65歲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達5.56%,遠高於30年前調研的4.6%。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女性圍產期抑鬱等心理疾病與障礙離大眾「並不遙遠」,但因顧忌、誤解與恐懼,「諱疾忌醫」的情況仍不少見。如今,這家區域精神衛生中心,正在努力改變這一切。

  攜手社區:走近脆弱老年抑鬱群體

  63歲的鄔阿婆通過及時用藥治療和心理治療,成功走出抑鬱。一年前,她開始出現胸悶、心慌症狀,夜裡睡覺常有瀕死感。「想著自己年紀大了,可能是心臟疾病,可在好幾家三甲醫院都做了檢查,什麼都查不出來。」這樣的症狀反覆一年後,鄔阿婆幾乎崩潰,開始喜怒無常、持續大哭,甚至割腕自盡,這才被家人送至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經門診抑鬱、焦慮量表檢測顯示,阿婆病情已達重度。

  老年四科主任沙蓉說,目前老年群體最常見的三大精神疾病分別為認知功能障礙(如老年性痴呆等)、老年期抑鬱症與老年期焦慮症。「近年來的科普宣傳讓大眾對老年痴呆或許有些了解,但抑鬱、焦慮較為隱秘,目前從全球角度來看,大多數老年抑鬱患者都尚未得到及時發現與診療。」

  今年初,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開展「包幹制」工作:以科室病房為單位,主治及以上職稱醫師分別對應長寧區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科承擔5個街道的任務。「老年人退休後與社會脫節、子女離家後的空巢獨居、對疾病衰老的恐懼等都需要社會更多關愛與疏導。」老年三科主任李婷介紹,中心聯手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每月一次的科普講座與培訓,為轄區內重點人群提供篩查診療等服務。

  「一家醫療機構力量有限。」李婷建議進一步完善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增加「記憶檔案」等心理疾病管理內容,「下一步,若能將老年期痴呆、抑鬱焦慮等評估量表整合,將更有利於早期發現、及時幹預。」

  攜手家庭:培養孩子的心理彈性

  不僅老年人群,近年院內兒童精神科門診量成倍增加。學習障礙、睡眠障礙、多動症、遊戲成癮等,是青少年中最多發的心理問題。

  2012年起,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與區內5所中小學建立聯動機制。11歲的小蔣原本活潑好學,是班上的尖子生,突然一天晚飯後,她告訴父母不想出門散步,覺得「有人跟蹤我」,之後每況愈下,說什麼都不肯上學。根據其一系列症狀,長寧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季衛東診斷:小蔣患上兒童期精神障礙。

  一場後現代心理治療對話就此展開,醫生、護士、老師、父母與孩子圍成一圈進行開放式對話。到了第三次,小蔣終於敞開心扉:「我以前很自信,但隨著學業壓力越來越大,我開始迷茫。更讓我沒有安全感的是,我發現爸爸媽媽的感情好像出現了問題……」

  在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中,青少年始終是弱勢一方。季衛東說:「孩子心理彈性的培養與社會、家庭密不可分,尤其是家長的忽視或過分關注都是一種心理虐待。如果說老人的心理健康幹預體系要以社區為抓手,那麼青少年則需以家庭為主要抓手,社區、學校作為中間環節,可配合家庭進行發現、幹預與轉診。」

  目前,我國兒童精神科醫生不足400名,與之相匹配的社工、心理諮詢師與社會公益組織更稀缺。季衛東呼籲,國家層面應儘快制定專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控政策,「在全面摸底調研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進行幹預和預防。」

  走出醫院:對話情緒亞健康人群

  「大眾可以坦然說出自己的軀體疾病,卻對心理疾病難以啟齒。敞開心扉才能真正讓心靈安寧。」長寧區疾控精神衛生分中心醫生張驍瑾直言,抑鬱症和抑鬱情緒不能畫等號,大眾偶爾出現的抑鬱情緒、焦慮情緒、短暫失眠等是正常情況,「這些冗餘的情緒信息需要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被儘快刪除。」

  事實上,受制於對精神疾病的固化觀念,人們往往對「精神健康」心懷畏懼。近年來長寧精衛中心緊緊圍繞「以文化心」的內核,以藝術沙龍、文化論壇、團體心理體驗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工作日的午休閒暇、周末的晚間時分,將受邀的書畫家、音樂家、旅行家等作為文化導入者,敞開胸懷與參與者分享經歷感想,「探索人文心理多種可能的呈現,真正回歸到人和過程本身」,趨近達到不斷覺察、理解、認同和接納「精神衛生」的目的。

  在張驍瑾看來,「醫院」以及「精神疾病」的標籤容易讓想尋求幫助者望而卻步。情緒亞健康人群的心理保健應該在醫療機構之外,在離日常生活更近的地方。

  2012年起,長寧精衛採用較為成熟的差異化培育、孵化心理健康社會組織的模式,通過開展健康宣教、團體輔導、快閃、拓展活動、心理體驗等活動,讓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務逐步走進樓宇、社區和家庭。正如長寧區華陽街道培育孵化「歸去桃花源」心理輔導中心,這一社會組織如今已深入白領辦公樓,成為專業精神衛生機構醫療資源的補充之一。從最小的社會單元家庭到全社會,長寧精神衛生中心希望能打造一張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心理健康防控幹預網。

相關焦點

  • 長寧區讓患者從「諱疾忌醫」到「敞開心扉」
    據長寧區消息:許多人第一次來到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時,免不了會讚嘆一句:「這兒真像一座大花園!」毗鄰上海大虹橋商務核心區,坐落於臨空經濟園區之南的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幾幢小樓掩映在鬱鬱蔥蔥的樹林裡,中心還有花園長廊。「誰說精神衛生中心就是壓抑的?」院長沈頡說,「我們希望大眾不要有牴觸情緒,哪怕是一草一木,都能儘量緩解緊張心情。」
  • 美年好醫生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明確將「全民健康」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強調「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並強化對生命不同階段主要健康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的有效幹預,惠及全人群、覆蓋全生命周期,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 青島市北設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 將心理危機幹預納入疫情防控
    半島記者 劉笑笑 通訊員 戰華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人們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構成了威脅,同時也影響了人們的心理健康、精神狀態。3月18日,記者從市北區獲悉,市北區把心理危機幹預納入疫情防控工作當中,設立了「市北區突發事件心理援助熱線電話」,多角度、全方位對廣大群眾、醫務者和密切接觸者、患者等出現的「心理疫情」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援助。
  •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精準施策 護航抗疫「心」路
    中心分別於2016年獲得了「山東省健康促進醫院」稱號,2019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心理健康宣教示範基地」,2020年被評為「全省精神衛生系統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先進集體」。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發揮三級甲等專科醫院特色,發揮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試點城市優勢,迅速反應,精準施策,通過服務的貼心,舉動的知心,深厚的關心,滿滿的安心,體現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心。
  • 呼倫貝爾市精神衛生中心:疫情防控不鬆懈 織就「心理防疫網」
    呼倫貝爾市精神衛生中心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多措並舉、聯防聯控,把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牢,不僅築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更為患者和醫護人員織就戰勝疫情的「心理防疫網」。呼倫貝爾市精神衛生中心認真履行防控主體責任,在院區劃分上,嚴格執行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區,醫務人員通道和病人通道「三區兩通道」管理。
  • 答卷人|上海長寧區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建設 築起健康保護屏障
    央廣網上海7月29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今年4月份,上海出臺了《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目前長寧區的貫徹落實情況如何?長寧區衛生健康工作黨委書記池捷在今天上午舉行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專題上海市系列發布會上給出了解答。
  •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六角亭院區複診
    昨日,記者從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因新冠疫情防控暫時關閉門診服務半年多的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六角亭院區,於9月21日正式複診,繼續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在線預約患者順暢就診徐先生家住武漢市東西湖區,他因睡眠障礙,一直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進行藥物治療。過去半年來,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因疫情防控暫時關閉六角院區門診服務,徐先生轉至該院二七院區進行門診複查及開藥等。日前,聽說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六角亭院區複診了,徐先生特地前來複查。
  •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及中國家庭報社領導蒞臨廊坊市...
    9月20日下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宣傳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媒體信息處處長、中國家庭報社社長總編輯、《青春期健康》雜誌社社長總編輯張紅蘋一行5人蒞臨廊坊衛生健康委調研指導工作。
  • 眼防動態|攜手「瞳」行,視覺共建「實驗室」和「創新中心」
    6月5日下午,在全國第25個愛眼日即將來臨之際,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與長寧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建籤約暨「上海市視覺健康中心長寧眼傳染病病原檢測實驗室」和「上海市視覺健康中心長寧研究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長寧區公共衛生中心舉行。
  • 美年健康數位化轉型 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
    來源:時刻頭條後疫情時代,受益於政策利好和健康消費升級驅動,中國健康體檢行業作為預防醫學的基礎入口和健康大數據中心,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將從2019年1686億,預計增長至2024年的3284億。美年健康作為中國預防醫學龍頭企業,正在阿里巴巴的全方位賦能下,進行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構建健康管理平臺,利用平臺優勢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
  • 長寧區積極發揮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先發優勢-區域頻道-東方網
    區衛健委、區精神衛生中心為患者及家屬、防疫一線工作人員開展心理援助,區教育局、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等單位也積極發揮相關心理服務機構的力量,為在校師生、復工員工、宅家老人等不同社會群體,及時提供心理服務。仙霞新村街道在冊吸毒人員芳芳(化名)2017年8月9日開始社區康復,在街道社區戒毒工作小組的幫助下,芳芳積極就業,戒毒康復效果明顯。
  • 長寧區明心精神衛生社工站 用陽光消融精神世界的堅冰
    長寧區明心精神衛生社工站 用陽光消融精神世界的堅冰 2013年5月8日   長寧區明心精神衛生社工站讓病患從他助、自助到互助、助他用陽光消融精神世界的堅冰
  •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閔行院區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官宣!
    學科創立以來,科室成員一直致力於探索科學有效的預防和幹預模式,注重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預防,積極參與上海市在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幹預,構建上海特色的「醫院-學校-家庭」綜合幹預模式。 多年來,與上海諸多區家教中心以及中小學建立了會診聯絡聯盟,一直在向學校和區級醫院推廣兒童青少年心理幹預技術,致力於更好地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優質的心理服務。
  • 本市將開啟全民健康新時代 每個社區鄉鎮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原標題:每個社區鄉鎮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本市將開啟全民健康新時代  截至2019年底,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3歲,嬰兒死亡率降至千分之二以下,孕產婦的死亡率降至十萬分之五以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於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 每個社區鄉鎮都要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將開啟全民健康新時代
    謀劃「十四五」,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主任於魯明表示,本市將重點實施系列健康行動,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開啟全民健康的新時代。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後,對城市醫療衛生領域,尤其是公共衛生體系帶來了巨大挑戰。
  • 市精神衛生中心專家支招:疫情防治時,千萬莫忘心情「防疫」
    主辦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體育局、市科學技術協會、新民晚報社 協辦單位:市精神衛生中心、市健康促進中心、市科普事業中心、新民晚報民生新聞中心
  • 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成為全國首家精神衛生黨建聯盟單位
    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張杰受邀參加了此次聯盟會議。 並肩抗疫患難見真情 重回武漢心潮澎湃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2020年初,武漢成為全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大的地方。危難之際,全國各地醫療隊緊急馳援,紛紛成立臨時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讓黨旗高高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 麗水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健康麗水行動的實施意見
    推進心理應急幹預體系建設,建立全人群、多部門、綜合化的心理應急幹預機制,推廣「12320」24小時公共衛生公益熱線。建立健全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每個縣(市、區)至少有一家精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加大患者救治救助力度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強制醫療救助。加強青少年網癮預防與控制,開展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及其他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管理服務。
  • 西湖公共衛生紅色聯盟成立 為健康浙江健康杭州打造西湖模式
    完善全人群、全周期、全流程的健康服務為健康浙江健康杭州打造西湖模式  西湖區疾控系統黨建工作組組長、疾控中心黨支部書記胡小煒介紹,今年年初,西湖區疾控中心與杭州市西溪醫院聯合牽頭,成立新冠核酸檢測臨時聯合黨支部,隨後又聯合杭州市疾控中心成立駐點西溪醫院及浙大一院之江院區兩個臨時黨小組,這也就是紅色聯盟最早的雛形。
  • ...打造成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提供全生命周期醫療服務的健康管理集團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7月10日訊,有投資者向國際醫學(000516)提問, 感謝公司之前對於詢問的解答。由於基本醫療與健康服務法於2020年6月1日起實行,在此想諮詢下公司,本變得是否會給公司未來運營帶來哪些變化,或是機遇呢?公司對此有點什麼對策,謝謝。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下稱「《衛健法》」)於2019年12月28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並自2020年6月1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