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群島
雖然先到峇里島,因為其中一個孩子需要提前幾天從峇里島離開,所以我們選擇把這裡作為最後的目的地(我們也是從這裡離開印尼),這次只是途徑了這個聞名地小島。
從爪哇島東邊的外南夢港口乘輪渡跨過海峽到達峇里島的西部,之前聯繫好的巴士已經在碼頭等待我們,接上大家直接前往峇里島東部的小鎮八丹拜(Padangbai),這個小鎮因為潛水和渡輪而繁忙,很有旅行者聚集地的氛圍。
從八丹拜有很多快艇前往龍目島的吉利群島,這由三個小島組成地群島要算印尼最著名的旅行目的地之一了,也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吉利群島由特拉旺幹島、梅諾島和艾爾島組成,其中特拉旺幹島最大、也是最熱鬧和最具國際化氛圍的,而三者中艾爾島則是最僻靜的。
我們這次主要待在特拉旺幹島,雖然去年(2018年)8 月龍目島的地震對這裡也造成不小的影響,但是從主街繁忙、熱鬧地氣氛,已經完全感受不到地震的陰影,只是有些偏僻地街道裡坍塌的牆體,才提示著不久前這裡曾經遭遇的動蕩。
吉利群島,特別是特拉旺幹島,對於熱愛水上運動和熱鬧氛圍的人再合適不過——這裡隨處可見大大小小地水肺潛水學校,還有幾家非常專業的自由潛學校。除了那些滿街令人眼花撩亂地酒吧和咖啡廳,這些潛水學校成為最受歡迎地社交中心。
而且在特拉旺幹你能找到世界各地的美食,還有很多非常個性化的獨立設計店鋪……總之,是個非常豐富、有意思的地方。
得天獨厚地自然條件,是這裡能在幾十年裡,從無人小島發展成國際旅遊熱門地的一個重要原因——細軟呈粉末狀地白沙灘,周邊幾個非常不錯的潛水點,水下生物種類很多,季節合適還能經常看到黑白鰭的礁鯊甚至蝠鱝(魔鬼魚)。
另外,這幾個小島都非常注重生態環保。一個很常見的小細節是這裡很多餐館常用的都是可反覆使用的竹吸管;而且整個島上都沒有汽車或者摩託車,大家只使用自行車、馬車、或者電動車作為交通工具。
所以,這裡是集繁華與寧靜為一體的,極佳旅行地。
這裡也是孩子們的「天堂」——他們不是泡在酒店的小泳池裡,就是在沙灘上打滾、堆沙或者海水裡嬉戲;
這裡各種好吃的,同樣也大大滿足了我們的味蕾;
熟悉周邊環境後,孩子就都是分組,按照人均的開支,拿上錢自己出去找自己喜歡吃的了。
對,他們就是靠手機翻譯軟體、豐富的肢體語言、還有幾句蹩腳的英語單詞,就解決了吃飯等日常問題。
科莫多船宿
在特拉旺幹島上各種旅行中介中,只有少數一兩家可以聯繫這種從龍目島到科莫多島的四天三夜的船宿之行。
這個行程一直很吸引我們,雖然在LP上有介紹信息,不過目前這些信息已經不太準確,聯繫的那家旅行公司回復得一直很遲緩和不確定。
目前在這一條線路航行的船宿公司很少,最後幾經周折,我們終於直接聯繫到一家公司。
一般這樣的行程是從龍目島的東邊出發,所以需要乘船到達特拉旺幹島對面的龍目島,然後轉乘汽車到達東邊港口。
如果我們建議的話,直接飛到科莫多島附近的城市拉布漢巴焦,然後在那裡眾多運營船宿項目的公司裡挑一個,可能是更好地方案。
因為這段行程的精髓都在拉布漢巴焦附近,這樣可以省去海上顛簸之苦。
有趣的是,在我為終於踏上平穩的陸地而長舒一口氣的時候。問孩子們這幾天的感覺怎麼樣,得到一致的回答是好玩。
就在兩天前他們還在陰雨的海面上因為顛簸而嘔吐、因為溼滑的甲板而接連摔跤,這些記憶好像這麼快就被覆蓋、清零了。
不過這種別樣的生活,的確是讓人感到非常新奇有趣:一船四十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他們中有專業的潛導、有藝術家、有度假的家庭、有相約出行的好友、還有一位八十多歲環遊世界的老爺爺……
途中每到一個浮潛點、或者美麗的景點,就停船靠岸,或者泊船在海水中央。接著大家就分批乘著小艇去目的地,或者直接從甲板上撲通撲通地「下餃子」。
船上的旅客大多都深諳水性,整個氛圍都充滿玩水的歡快。
包括每天苦苦盼望地「大鍋飯」時間,也都格外有意思。
所以相比起來,那種陰雨天在海上顛簸不快,也不算什麼了。
科莫多島的科莫多巨蜥。科莫多島是這一次的亮點,可是並沒有想像地那麼精彩。
這裡的路線已經相當成熟,科莫多巨蜥也因此失去些許神秘感,它們經常在人類建築附近活動。雖然工作人員反覆強調他們從來沒有給巨蜥們餵食(出於保護他們生存能力的原因),不過總是有點逛動物園的既視感。
當然在差不多一個半小時的中級線路中,我們在野外也發現過幾次巨蜥,這種看上去懶洋洋的動物,一旦發起攻擊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所以一路上大家都還是小心翼翼,對我們這一群小朋友更是多加關照。
拉布漢巴焦
雖然也是個海濱小城,卻沒有沙灘,沿海以礁石為主,而且被碼頭佔據。
來這的遊客多是為了船宿和潛水。
這裡的海域非常非常的棒——海水能見度高、生物多樣性保留地很完善,絢爛多姿地珊瑚就是最好的證明、還能看到很多如蝠鱝、鯊魚等大型的海洋生物……
比起吉利群島、峇里島等遊客比較多的地區附近的海域,這片海域要原始、美麗得多。
在之前的旅途中,我們一直延續著讓孩子們自己定行程的規則。但是對於長途的路線和安排,因為需要很多溝通,考慮到孩子們的英語水平還不足,這部分一直還是我們自己在做。
所以一般是在待一個固定的地方時,由他們來安排所有住宿、吃飯、和景點活動等事宜。
主要是由奇奇和大運兩個大男孩在安排,其他孩子輔助。從前一段時間的觀察來看,還是常常出現安排不及時、或者沒有安排的情況。
反思這跟我們沒有明確需要完成的工作和期限、並且在他們沒有行動的時候提前把事情安排了有很大的關係,這樣沒有讓他們體驗後續的結果。
還是「管」多了。
所以早在吉利群島的時候,我們就開會商定,當我們從拉布漢巴焦飛到最後一個目的地——峇里島,從飛機一落地開始,我們就完全不管了。
如果到時沒有安排好所有吃住行,我和青青就只能帶著幾個年紀小的孩子去附近臨時找酒店,而安排行程的小組成員們,就得自己想辦法解決到時遇到的問題了。
當然,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
「不管」後,制定行程小組變得積極起來,特別是在我們到達拉布漢巴焦後,看得到他們非常努力地去了解線路、安排行程。
雖然英語水平有限,但是最後預訂酒店、安排接送車輛、每日行程、包括峇里島後來兩天的衝浪課程(他們通過郵件聯繫的),都是在這樣的水平下完成的。
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們也告訴他們有問題可以來尋求幫助,但我們只是「工具」,不會自己去主動安排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也曾在他們請求下,「被動地」幫助他們和酒店電話溝通或者檢查郵件內容等等。即使這樣,他們完成的效果,也是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期,覺得他們做得很棒。
孩子在這樣的經歷中的成長也非常明顯:他們會更主動、更全面地考慮問題;
在目前簡陋地英語水平下,和很多人溝通,這雖然有困難但是最後也都順利完成工作,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這也讓他們明白只要去做,總歸是有解決辦法的、語言這個工具並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礙。
這次遊學回來,還有家長反映幾個年級小點的孩子也說想參加行程制定,並且還積極學習使用各種手機軟體。
……
就更不用說,旅途中豐富的閱歷和體驗感受。要說我們這樣的遊學方式有什麼特點,那麼可以說這樣的旅遊體驗,不是我們去安排孩子們,而是創造很多機會讓他們主動去體驗。
自己想去做,和被安排去做,這兩者獲得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有的孩子想去潛水,我們就趁著在吉利群島優越地潛水學習條件,滿足了孩子們的想法。這裡不僅潛水點眾多,而且裝備、教學設施、水平、管理等都很好,甚至潛導就是一位美裔香港人JOJO,中文說得比我都標準。
這裡給兩個大孩子提供了非常好地學習潛水的氛圍和條件。
JOJO在閒暇時和兩個孩子聊天,說她第一次潛水就是十歲的時候,和其中一個年紀小的孩子一般大,之後她十二歲時就自己去考了她的潛水證。
這些不經意的交往溝通中,似乎已經悄悄打開了孩子心裡某扇小窗。
這個孩子這次遊學回來後,真的就在青島考了他自己的潛水證。
我相信這都是遊學裡潛移默化地學習和成長過程。
文|阿闖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訪問新浪微博
獲得更多精彩內容
詳情諮詢
青青
電話 18187204540
微信 cangshanxuetang
新浪微博 @蒼山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