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並做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系列重大部署。
新的歷史方位下,作為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應如何貫徹十九大精神?如何尋找新定位、踐行新使命、解決新矛盾?建設銀行去年以來突破以往經營理念與模式,在扶貧攻堅、支持實體經濟、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助力脫貧攻堅
黨的十九大把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金融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舉措和關鍵支撐,黨中央、國務院把它作為政策「組合拳」的「重頭戲」來安排部署。
「脫貧攻堅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當前正處於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作為國有大行,在助力國家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今年5月8日,建設銀行召開2018年全行扶貧工作會議,全國37家一級分行一把手全數參會。董事長田國立在會上反覆強調,「要將我們的金融專業與社會痛點結合起來,帶著金融的思維和深厚的情懷來開展扶貧,尋找到金融支持長期穩定脫貧的新路徑。」
雲南省是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四位一體」的扶貧攻堅主戰場。截至2017年底,全省還有331.9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高達7.5%。
如此艱巨的脫貧任務面前,建設銀行用金融的方法做出回應。
六月初的臨滄耿馬,雨後連片的甘蔗地綠意盎然。在這個和緬甸山水相連的小鎮,蔗糖生產被稱為「甜蜜事業」。2017年,建行耿馬支行針對當地最大的支柱產業——蔗糖種植業,以耿馬南華華僑糖業有限公司、耿馬南華糖業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為龍頭,進行了精準貸款扶貧項目申報,當年共投放甘蔗收購信貸資金2.91億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131戶8034人,當年實現脫貧646戶2386人,促進281512畝甘蔗種植面積增產增收。
耿馬南華糖業公司總經理羅志堅坦言,近幾年蔗糖產業市場波動較大,生產過程中的周期性困難時有發生,建行第一時間給予了企業「輸血」式的扶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及時給蔗農兌付了甘蔗款項,對於整個甘蔗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方便蔗農結算蔗款,目前建行耿馬支行已向當地蔗農累計發放「惠福龍卡」 11687張,單這一項給蔗農的優惠減免就達20萬元以上。
甘蔗產業的金融扶持只是一個縮影。在助力精準脫貧的路上,金融正在加快腳步,用準力道。
建行雲南省分行創新推出產業扶貧貸款,以雲南省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全省產業扶貧項目融資主體,目前已經進入銀監會審批階段,即將開始試點。其思路是:依託省扶貧公司的政策性平臺功能,整合各州市和縣級扶貧資金,更好地發揮統籌效應。通過與省扶貧公司、政府、擔保公司共同組成「產業項目聯合管理委員會」,建立項目篩選、評估機制,貸款資金用於支持雲南各縣產業扶貧項目。創新的產業扶貧貸款為解決傳統扶貧借款項目層級低、項目散、難以達到銀行貸款準入條件、還款來源難以保證的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而且通過引入省財政和縣財政資金,設立政府風險償債準備金池,並在銀行封閉管理,貸款風險更加可控。目前昭通、文山、昆明祿勸等地的7個產業扶貧貸款試點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
另一方面,建行充分運用「網際網路+」理念,運用金融科技,依託善融商務電子商務平臺,精準對接高原特色農業基地,推出「建行善融+地方扶貧龍頭企業+貧困戶」的電商扶貧模式,讓網際網路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雲南已有36家貧困地區農業龍頭企業入駐建行善融商務電商平臺,僅2017年實現善融商務線上扶貧交易額1200萬元,惠及近20個貧困縣和定點扶貧點,幫扶數百戶貧困戶增收。
貧困地區基礎設施也在同步提檔升級。截至2017年末,雲南省88個貧困縣(區)中,建行雲南省分行基本建設貸款餘額234.2億元,佔全行基本建設貸款餘額的27.8%。此外,該行還加大對縣域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衛生、水利等重點民生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多種形式累計提供資金31億元,積極改善農村貧困群眾居住條件。
支持國企改革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和命脈。國企負債率高不僅是企業發展的癥結所在,更是經濟發展的痛點所在,「三去一降一補」是國企改革的重頭戲。
雲南國有企業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足,資產負債率長期居高不下。省國資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末,雲南省屬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72.65%。
以雲錫為例。雲錫控股是我國錫行業一家具有130餘年歷史的大型國有企業,其在國際錫行業的市場份額高達17%以上。受2012年以來有色金屬價格震蕩影響及企業內部偏離主業經營等原因,雲錫出現經營困難,僅2016年就虧損18.92億元,資產負債率一度高達83%。
如何順應產業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趨勢,幫助企業降成本、降槓桿,推動國企「輕裝上陣」?對企業來說,在改革攻堅、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建行市場化債轉股的實施,為其擺脫負重前行、舉步維艱的困境帶來轉機。
2016、2017年,建行先後與雲錫(全國地方國企首單)、雲天化(全國化工行業首單)籤訂總金額200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合作協議,並率先落地50.9億元資金,建行雲南省分行也因此成為省內率先實現市場化債轉股項目資金投放的商業銀行。
來看2017年的數據,雲錫方面,降槓桿基金的落地實現2017年公司資產負債率下降2.58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52%;雲天化方面,降槓桿基金投放後2017年公司資產負債率降低5.06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1%,改善了企業資產負債結構,降低了財務成本,並有力支持產業升級。
2017年8月2日,全國首家銀行系市場化債轉股專業化實施機構——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建行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從試點實施階段轉入規模推廣階段。目前建行已與42家企業籤訂了總額5542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協議。正是基於在市場化債轉股領域「領跑」的經驗與成效,建行又先行先試,與地方政府整體統籌戰略推進綜合化降槓桿。2017年11月3日,建行與雲南省國資委在昆明籤署500億元《綜合化降槓桿合作框架協議》,搭建了省屬企業綜合化降槓桿統籌推進的平臺。據了解,建行雲南省分行正積極聯動集團內子公司及關聯方等,重點推進雲錫、雲天化、省能投、省城投等11個綜合化降槓桿項目落地,目前已實現業務落地122.65億元。
推出住房租賃業務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是黨中央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標,是全體人民實現小康夢想的基本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據知名房地產中介「我愛我家」研究顯示,2017年我國租房人口1.94億人,僅佔全部人口的13.9%。事實上,在國內部分地區租售比高達1:600,或更高。租售比不合理現象極不利於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健發展。
使住房租賃成為與住房銷售並重的住房市場支柱,既是妥善解決過去住房體系失衡的現實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自2017年11月在國有大型銀行中率先進軍住房租賃市場半年多來,建行已與全國300多個地級及以上行政區和1500餘家企業、中介籤約住房租賃平臺合作,上線城市超過200個。
在住房租賃綜合解決方案中,建行從住房供給側發力,擔當了資源整合者和金融服務者的角色,既為政府租賃監管提供全方位服務,也為住房租賃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更為承租人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據了解,建行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涵蓋了住房租賃監管、住房租賃服務共享、企業租賃資產管理、住房租賃監測、政府公租(廉租)住房管理等五大系統,面向監管機構、售轉租房地產企業、專業化住房租賃機構、房地產中介和個人五大主體提供租賃企業管理、房源核驗、合同籤訂、資金監管、支付結算、金融服務、信用體系、評價體系、監測分析九大主要服務。
通過構建囊括房屋租售、社區服務、金融服務以及其他創新模塊的一站式住房租賃金融生態圈,為政府機構、租賃企業、租客、房東等住房租賃相關主體提供「全鏈條」產品和服務,解決了各地政府、各類企業各自建平臺,投入大,資源分散,標準不統一,重複建設的問題,更切中長期以來租住權益難保障、房源供給不均衡、租賃信息不對稱、市場誠信不足、管理不規範等困擾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痛點。
助力推動租購併舉政策落實,建設銀行不僅致力於做市場的推動者和建設者,同時注重長租文化的引領和培育,積極倡導「房子是用來住的 租挺好」、「長租即長住 長住即安家」的住房新理念,讓租房成為享受美好生活新的選擇。為了推動這一理念,建設銀行著力打造「CCB建融家園」品牌社區,保證房源穩定長租,提高房源品質,提升租戶幸福指數。
在雲南,建行雲南省分行已與雲南省住建廳和16個州市住建局籤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實現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全省覆蓋。籤約合作企業超過200家,涵蓋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專業租賃企業等。截至8月中旬,全省範圍累計上線房源達22790套。
雲南最大的資源稟賦是氣候、旅遊和生態,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不同,雲南住房租賃市場主要的租客群體不是務工者、大學生等外來人口,而是旅遊、康養、過冬等外來人群。具有雲南鮮明特色的住房租賃業務與省政府提出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綠色牌不謀而合。
據介紹,建行雲南省分行重點選擇持有雲南旅遊康養特色房源的房地產企業和租賃住房企業作為合作方,目前鏈家檸檬公寓、泊客、創達等專業租賃企業已進入租賃平臺;並且選定拓展旅遊租賃業務的特色區域,在昆明、版納、大理、普洱、德宏、保山加快建設「CCB建融家園」品牌社區,今年5月16日,雲南首個「CCB建融公寓」已在德宏州芒市「美麗春天」正式掛牌。適應不同租房群體需求,針對在外長期居住的外地中老年客戶、候鳥式度假或過冬人群以及短期旅行度假者分別適配長租房、中租房和短租房。此外,針對租賃企業收購房源和裝修提供住房租賃貸款;針對個人租客躉繳租金、分期還款的需要提供按居貸,支持其變短租為長租。
發力普惠金融
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細胞。在中國,小微企業貢獻了60%的GDP、80%的就業崗位、50%的稅收和70%的創新,不僅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更是激勵創新、帶動投資、促進消費的「生力軍」,是中國經濟的新引擎、新動能。
如何激活小微企業的活力?2017年4月,建設銀行在大型銀行中率先成立普惠金融發展委員會,組建普惠金融事業部,全行已形成總行、分行、支行「三級」普惠金融垂直組織管理模式。今年5月2日,建行召開普惠金融戰略啟動大會,提出將普惠金融業務打造為建設銀行在新時代背景下應對市場新形勢、新變化的戰略支點,全面推進普惠金融戰略實施,全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抓住小微企業「短」「頻」「急」的信貸需求,建行創新建立起有別於銀行傳統業務的「數據化、智能化、網絡化」服務新模式。創新小微企業評分卡,突破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中的信息、信用「瓶頸」;依託「新一代」系統優勢,接入工商、稅務系統,率先實現數據信息集成,精準「畫像」;利用「大數據」挖掘「小信用」,在場景服務中收集信息;依託網際網路、智能技術等提供的風控技術和條件,真正「了解客戶」,主動實施全流程風險管控;首推「小微快貸」全流程線上融資,秒申、秒批、秒貸,讓小微企業安全、方便、快捷地獲得低成本融資成為現實。與此同時,專項配置普惠金融貸款規模,建立符合普惠金融業務特點的專項績效考核制度。通過一系列創新,真正解決小微企業「缺信息」「缺信用」「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
雲南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雲煙、雲茶、雲花、雲藥、雲遊「五朵雲」特色產業優勢明顯,但仍面臨企業小而散、產業集中度低的發展瓶頸。建行普惠金融戰略的提出,正切中了小微、涉農等銀行傳統模式下較難惠及的「長尾」客戶無抵押、資產少、融資難的痛點。截至今年6月中旬,建行雲南省分行「五雲」貸款較年初新增2.86億元。
「雲煙」中的菸草是雲南支柱產業之一,烤菸種植面積和產量全國第一,全省有菸葉種植戶71.2萬戶,捲菸零售商近17萬戶。在保山,建行雲南省分行創新圍繞菸草核心企業下遊捲菸零售商戶提供包括融資、結算、善融商務以及銀企直連在內的多項綜合金融服務。依據上年在菸草公司的訂煙量,捲菸零售商可以無需任何抵押,獲得單筆最高50萬元的「雲商貸」。截至今年5月末,建行保山市分行已累計向當地捲菸零售商投放「雲商貸」1379.59萬元。2017年直接帶動保山菸草公司捲菸銷售實現增幅4.25%,惠及當地2200多戶菸農。
「雲花」中的雲南省鮮切花產量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佔全國75%的市場份額。今年7月14日,建行雲南省分行與雲南省花卉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雲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該行將為昆明鬥南花卉特色小鎮建設提供綜合融資支持,同時針對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推出專屬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龍花拍」,將普惠金融戰略與金融科技戰略深度融合,創新"龍花拍"資金充值和會員積分系統,有效解決花卉購買商繳存鮮花拍賣保證金排隊等候時間長、充值效率低、交易時間場所受限等難題。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為參與花卉交易的會員精準畫像,為花拍中心會員量身定製全線上信用類融資產品"雲花貸",圍繞花拍中心的3100多戶花商和3萬多花農將直接從中獲益。「雲花」一頭牽著三萬花農脫貧,一端助力人民美好生活,支持雲花可謂一舉兩得。
金融科技改善民生
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創新,金融與非金融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銀行業商業模式正在重塑。以建行為代表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正在以金融科技應用為支撐,將普惠客群、銀行同業、地方政府、核心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等聯繫起來,以科技加場景提供綜合服務。
依託「新一代」系統,建行雲南省分行涵蓋全省公路、鐵路、城市地鐵、公交、出租、民航的大交通生態圈已初現格局。該行與中國石油雲南銷售公司合作,全國首發中油龍卡。與中石化合作在全省1200個加油站、600多家便利店實現「龍支付」便利服務。與省交通廳合作,在全省發行公交一卡通170萬張,持建行公交一卡通,只需刷卡「閃付」就可在全國近200個城市乘坐公交地鐵。在麗江、迪慶、版納、臨滄推出龍支付(聚合支付)二維碼掃碼乘車。昆明、紅河、麗江計程車率先支持龍支付(聚合支付)二維碼掃碼出行。率先在公路聯網購票環節嵌入建行「龍支付」,全省布放330臺自助售票機,為省內長途汽車客運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火車票代售也走進了網點,首批54臺鐵路客票自助售票設備已在昆明、楚雄、大理52個營業網點布放,市民可以就近建行網點買票、取票。作為省內唯一承辦ETC業務的金融機構,建行 「慧兜圈」服務已覆蓋全省高速公路171個收費站及93個服務區。西南地區首個龍支付(聚合支付)無感智慧停車項目今年6月8日已在昆明順城停車場成功上線。
建行雲南省分行同業率先創立「e遊通」旅遊供應鏈平臺,成功投放首筆香格裡拉旅遊供應鏈貸款500萬元,解決了旅遊行業上下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上遊景區、酒店、餐飲等旅遊提供商和下遊旅行社、遊客提供服務。
與此同時,建行雲南省分行與建信金融科技、雲南省政府合作,助力雲南「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並已率先在昆明市成功上線「智慧政務服務平臺」,開通便民繳費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該行積極貫徹落實總行普惠金融戰略,將銀行的金融服務與對客戶的人文關懷有機結合,在全省網點建設323個「勞動者港灣」,進一步開放網點服務資源,提供40多項便民服務,打造勞動者的「歇腳地」、「加油站」、「充電樁」、「暖心窩」。推出29個以計程車司機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的士之家」,共為計程車司機提供60多個停車位,聯合昆明地區7家的士司機喜愛的餐飲店,建立「建行計程車特惠餐廳」,獲得社會一致好評。
新理念構築「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已發生了質的變化。新時代賦予了金融新的使命,建設銀行響亮提出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恰逢其時。
「三大戰略」是國有大行作為「家國擔當」的社會價值發展理念的本源體現。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要把實現社會期望價值作為企業追求的核心價值」,「不要只想著怎麼賺大錢,要想著怎麼為國為民分憂,而不是與國與民爭利。」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反覆強調。黨的十九大已經對未來中國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建設銀行率先以積極行動支持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發展,源於社會、回饋社會,造福百姓、為國分憂,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體現了國有大行的責任與擔當。
「三大戰略」是國有大行用金融的手段解決社會難點、政府焦點、民生痛點的破題之舉。站位高則天地寬。正如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所言,「金融工作者,一定要善於了解中國的社會和國情,對社會和國情了解的越深,就會對社會痛點理解的越深,拿出的解決方案就會越貼近實際。也就是說,金融應該是解決社會痛點最溫柔的『手術刀』。」 針對脫貧攻堅、國企改革、住房租賃、普惠金融等當前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以建行為代表的國有大行拿出了金融的解決方案。而商機往往是在解決痛點中產生,金融在著力解決與實體經濟失衡、與房地產失衡、金融內部結構失衡三大矛盾過程中將不斷補齊短板,實現良性發展。
「三大戰略」是國有大行順應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趨勢打造高質量發展模式的戰略選擇。應勢而謀、順勢而為。一方面隨著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銀行業將加快從規模擴張驅動,向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驅動轉變;另一方面在綜合化發展進一步體現的同時,銀行業將更重視戰略聚焦,突出自身差異化和專業化的競爭優勢。傳統的發展方式已經沒有出路,金融科技正是銀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和抓手,可以說,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銀行業商業模式。建行通過啟動實施住房租賃、普惠金融找到了藍海,並且已經敏銳地抓住了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驅動力,正在從單一的信貸提供商轉變為綜合服務商,努力成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平臺,以網際網路思維,打造金融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