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國媒體公布了韓國海軍未來新一代輕型航空母艦的想像圖,那麼,韓國為什麼要建造新一代的輕型航母呢?其實,韓國海軍一直有一個想要擁有航母的野心,事實上這個野心從現在開始算至少已經有二十年了。
韓國航母的研發計劃很早就已經在醞釀,最初韓國海軍的目標就是想在數量以及質量上能夠達到日本海上自衛隊,甚至能夠在總體實力上超越日本海上自衛隊,因為目前日韓之間還有獨島(竹島 )這一領土爭端,而兩國最主要的博弈力量就是海軍,也就是說如果韓國海軍能夠在實力上佔得上風,可以相比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實力上佔據優勢,那麼對於獨島和竹島之爭,韓國就會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一個局勢。再者韓國海軍也希望在未來美、日、韓三國軍事同盟中,能夠佔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因為對於韓國海軍來說,如果在實力上相對較弱,那麼它在美、日、韓三國的軍事同盟中就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因此只有提升自己的實力,韓國才能夠在三國同盟中佔據比較有利的地位。
而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還沒有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目前日本正在對兩艘出雲級直升機航母,也就是出雲號和加賀號進行改裝,使它們能夠搭載從美國採購的F-35B隱身艦載戰鬥機,但這樣的出雲號和加賀號只能算是可以兼作為一種能夠搭載固定翼戰機的一種準輕型航母。因此韓國海軍想要研發建造的是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它不只是從兩棲攻擊艦或者說直升機母艦改裝而來,而是從一開始設計就定位成輕型航母。
從此次的想像圖中就可以看出,首先韓國未來的這款輕型航母採用了非常流行的雙艦島設計。雙艦島設計最初是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級航空母艦上所採用的,現在的英國皇家海軍共有兩艘航空母艦,分別是伊莉莎白號和威爾斯親王號。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目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作戰能力,可以投入作戰使用,而它所採用的雙艦島設計,事實上也是根據之前航空母艦諸多作戰使用的經驗而做出的,因為這兩個艦島是根據不同的作戰分工來區別的。
前面的艦島叫做航海艦島,它主要用於艦隊指揮,對海作戰等等,包括軍艦上的一些指揮控制,大多都在前面這個艦島上進行;後面那個艦島是屬於航空艦島,主要是用於艦載機的起降,以及整個作戰部署進行總體的指揮控制。兩個艦島分開之後,從作戰角度來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艦島的生存能力,因為在以往的情況下,航母的航海和航空指揮控制功能都被集合在一個艦島上,一旦這個艦島被敵方擊中,整個航空母艦都將失去作戰能力,而現在分為兩個艦島,即便是前面的比如航海艦島受到了攻擊,後面的這個航空艦島依然可以保持作戰時指揮的能力,還能繼續指揮艦載機作戰,這就使得整個航母的這個作戰生存力會有進一步的提升。另外兩個艦島分開之後,相對體積也會更小一些,對於艦載機的起降,能夠進一步提高安全性。
除了雙艦島設計,從整個的尺寸來看,韓國未來輕型航母的尺寸應該與美國海軍的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大致差不多,所以可以推測,它的滿載排水量應該在3到4萬噸,它所搭載的F-35B隱身艦載戰鬥機,數量應該在10到12架左右。但是如果真正進行作戰部署,至少應該為這一艘輕型航母配備大約20架左右的F-35B隱身戰機,因為要從每架戰機的妥善率,出動率以及後勤保障維護的一個角度考慮,戰機數量應該至少得達到航母部署數量的兩倍,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航母持續作戰部署的要求。
再者從想像圖上來看,韓國輕型航母所搭載的直升機,有可能是韓國從美國採購的SH-60海鷹,也可能是其本國研製的中型直升機,也就是KUH-1雄鷹。這兩種直升機的話從性能上來說,美國的海鷹性能更優,但是從韓國海軍的角度來看,可能還是更加傾向於採用國產直升機。
從整個研發時間來說的話,韓國是從今年開始正式啟動新一代輕型航母的研發工作,計劃到2024年完成整個設計方案的技術論證工作,也就是說在2024年將把整個設計方案確定下來,真正投入服役預定的時間是在2033年,即也許從現在開始至少12年之後,我們才能看到這艘韓國新一代輕型航空母艦建成服役的那一天。因此可以說韓國海軍在輕型航母的發展上,是路漫漫兮其修遠,整個研發步伐並不算很快,因為即便是韓國這個艦船研發生產實力相對比較雄厚的國家,但輕型航母於它而言,依舊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