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內航班上頭等艙客座率普遍不佳,許多航空公司為了增加營收,均推出了「機上升艙」服務,購買經濟艙機票的旅客,只需再補交幾百元錢,就能進入頭等艙就坐。但旅客發現,選擇「機上升艙」後,享受的餐食飲料、航空裡程、免費行李份額等服務,依舊是按照經濟艙標準供應,使得自己充滿期待的「頭等艙之旅」,有些「名不副實」。
餐飲、裡程難享「升艙」標準
上周,市民陳先生乘坐東航航班飛往合肥時,看到有8個座位的頭等艙只坐了4名旅客。起飛前,乘務員在廣播中告知,經濟艙的旅客,只需交付300元錢,就能升級為頭等艙。「我同行的一位朋友從來沒有坐過頭等艙,很興奮,便付錢體驗了一回可180度平躺的包廂式座椅和VIP待遇。」陳先生告訴記者,上海到合肥的經濟艙全價為490元,頭等艙為1080元,中間有590元的差價,朋友花300元升艙,實際還「省」下了不少錢。
無獨有偶,市民陸先生日前也體驗了一把「機上升艙」,但讓他感覺不滿的是,自己明明花了600元 「升艙費」,享受的很多服務卻依舊是經濟艙待遇。 「空姐分發餐食時,邊上的頭等艙旅客吃的都是牛排,我拿到的卻是經濟艙標準的牛肉炒麵,我問空姐為什麼這樣,她回答『您是臨時升艙的,我們事先沒準備那麼多頭等艙餐食,所以很抱歉』。」另外,在乘機後的第三天,陸先生收到簡訊通知,發現「機上升艙」後,航空公司仍舊是按照經濟艙的標準,為他累積的航空裡程。
多家航空公司都推相關服務
為了增加營收,提高頭等艙客座率,目前東航、國航、吉祥等航空公司都推出了付費升艙服務。不同的是,東航是在機上為旅客辦理升艙,依據飛行裡程制定收費標準,M艙(經濟艙4.5折)以上的旅客均可辦理,不同折扣的旅客收費標準相同;吉祥也是在機上辦理,但旅客必須先將機票補足為經濟艙全價,再按照經濟艙全價票50%的標準,付費升級為頭等艙。
需提醒的是,乘務員只會在頭等艙餐食有富餘的情況下,向「機上升艙」的旅客進行提供,否則就按照經濟艙標準供應。此外,由於升艙是在機上臨時辦理,頭等艙旅客可享受的優先登機,200%航空裡程,雙倍免費行李份額等,付費升艙的旅客也很難享受到。 「
國航方面規定,付費升艙只限在地面櫃檯辦理,800公裡以下航段,升艙價格為390元;800公裡以上航段,升艙價格為780元。升艙後,機上餐食、航空裡程等,都按照頭等艙標準提供,但限制是,只有購買經濟艙8折以上機票的旅客,才可申請辦理付費升艙。
網友稱「升艙」就像「補臥鋪」
民航業內人士表示,航空公司紛紛推出「機上升艙」與「付費升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端旅客減少,頭等艙經常坐不滿。今年以來,國內航班頭等艙、公務艙的客座率普遍下降了20%左右,嚴重影響了航空公司的營收。 「機上升艙的收費標準,一般都會低於頭等艙機票的實際銷售價格,航空公司希望通過此舉,吸引更多經濟艙旅客來體驗頭等艙的設施與服務,在增加營收的同時,提高頭等艙客座率。 」
不過,許多網友和旅客卻反映,對「機上升艙」沒啥興趣。有網友稱,「付幾百塊錢,坐進頭等艙,吃的依舊卻是雞肉飯、牛肉麵,邊上的人估計都會拿看待暴發戶的眼光來看待我,我可受不了這『委屈』。 」還有網友表示,機上升艙,形式上很像火車上補臥鋪,只是座位寬敞了一點,其他方面還和原來差不多。 「如果頭等艙坐不滿,航空公司還不如大方一點,為金卡旅客或經濟艙全價票旅客辦理免費升艙,這樣既能防止資源浪費,也能真正取悅旅客,培養常旅客的忠誠度。 」(石凱峰)
(責任編輯:韓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