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個人旅行,背上簡單的行囊,踏上行程,走過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城市,去感受旖旎的自然風光,絢麗的民族風情,悠久的歷史文化。拋開塵世的紛擾,遠離城市的喧囂,尋找一份寧靜,奢侈地享受旅不問人,行隨己意的瀟灑。今天我們就聊一聊萬榮縣,萬榮縣位於汾河與黃河交匯處的黃河東岸,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部,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南屏孤峰山與臨猗縣、鹽湖區相連,東峙稷王山與聞喜縣相接,北有峨嵋臺地與河津市相鄰。旅遊景點分布比較廣,數量上也很多,有幾個地方必須去看一看,孤峰山、李家大院、秋風樓、飛雲樓、西灘、萬榮笑話博覽園等。
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國時期晉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坐落在萬榮縣閆景村,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並稱為「晉商三蒂蓮」,素有「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說。整體建築為豎井式聚財型山西四合院,同時吸納了徽式建築風格,因李子用曾留學英國,部分院落為「哥德式」建築,是南北融匯、中西合璧、三晉無匹的晉商大院,濃縮著漢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
「秋風樓」位於后土祠正殿後(位於古河東郡汾陰縣,即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因樓上藏漢武帝劉徹《秋風辭》碑而得名。秋風樓創建年代不詳,因黃河淹沒,曾於清代康熙、同治年間重修,現存建築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漢武帝劉徹曾5次巡幸河東,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劉徹祭祀后土廟時,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歡宴群臣,慷慨高歌,寫下「秋風辭」——秋風樓因樓上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而得名。
飛雲樓位於山西省萬榮縣東嶽廟內,為純木質結構,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飛雲樓為元明風格建築,高23.19米,全樓鬥拱密布,玲瓏精巧,與應縣木塔並稱為「南樓北塔」。飛雲樓外觀三層,內部實為五層,總高約23米。平面正方,中層平面變為折角十字,外繞一圈廊道,屋頂輪廓多變;第三層平面又恢復為方形,但屋頂形象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頂。各層屋頂構成了飛雲樓豐富的立面構圖。飛雲樓體量不大,但有四層屋簷、12個三角形屋頂側面、32個屋角,樓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木材本色。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群中的代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樓,半截插在天裡頭」。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9月,飛雲樓頂層屋面日前完成修繕,主體工程於10月完工。
萬榮西灘景區位於萬榮縣黃河溼地,有人工湖面3000餘畝,沙灘1000畝,荷塘1000畝,蘆葦蕩2000畝,生態林4000畝、優質溫泉2處。有畫舫、快艇、帆船等各類船隻130多艘,建長廊300米,配套了餐飲住宿等設施。蘆綠花香,魚躍鳥鳴,被稱之為中國的「威尼斯」,北方的「沙家浜」,山西的「白洋澱」河東的「小江南」,萬榮的「瘦西湖」。
中國萬榮笑話博覽園位於山西運城市區以北38公裡處的萬榮縣閻景村,佔地面積234畝,東臨亞洲「金字塔」孤峰山景區,南依晉南獨一無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是中華大地上首家以笑文化為載體的娛樂園,是中國笑文化休閒娛樂、保健養生的產學研基地,是黃河金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旅遊,嘗試著走出去,你才會發現,世界遠不是你在出生的城市一呆幾十年所看的那樣,你會結識不同的人、聽到各種曲折的故事、交到一輩子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