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臨摹梵谷20年,沒錢就在街頭辦畫展,專家:未入門,難進美協

2020-12-13 文史夢古今

老農臨摹梵谷20年,沒錢就在街頭辦畫展,專家:未入門,難進美協

不管是一個業餘畫家,還是職業畫家,最大的夢想就是辦一個畫展。然而,有這麼一位老農,臨摹梵谷作品20年,生活困頓可是依舊不忘初心,始終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他礙於生計艱難,沒錢就在街頭辦畫展。過往人群,對於他的畫作,也是讚不絕口。然而,專家認真的對其畫作進行專業點評,認為其畫作未入門,難進美協。專家的話有何深意?說的有無道理?

趙小勇

藝術不分貴賤,但凡有一顆追求藝術的心,都可以執著的在藝術道路上進行追求,趙小勇就是這樣一位畫家,他雖然出身貧寒,可是依舊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他早年是一位生計沒有著落的農民工,機緣巧合下喜歡上了藝術,就開始臨摹梵谷的畫作。他特別喜歡梵谷,這麼一喜歡不要緊,喜歡了20年。久而久之,他在深圳大芬油畫村很有名氣,成為一個業內的大佬。

大芬油畫村

大家提起大芬油畫村,可能會有點陌生。這裡是深圳一個普通再不普通的城中村,卻是全國乃至世界上都是很有名氣的油畫生產基地。這裡的油畫,形成了一個產業。這裡匯聚有兩萬多名形形色色的畫家,他們為了生活,為了追求藝術,而來到這裡。趙小勇就是其中之一,剛開始也是沒有什麼名氣。畢竟,這裡有幾萬名畫家,想要衝出重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大芬油畫村街頭

然而,趙小勇鍥而不捨的堅持一件事。他在20年間臨摹了10萬幅梵谷的畫作,畫工可以說已經是爐火純青。鮮為人知的是,他最開始是一個無名小卒的時候,一幅作品也就是十幾塊。儘管微不足道,可是他依舊樂在其中。儘管所得薪酬還顧不上顏料的成本,可是他體驗到了畫家的樂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楊名了,一幅作品賣到了1.2萬。當然這也是短暫的,大部分時間,依舊是入不敷出。

趙小勇工作室

雖然他沒有錢,可是他依舊想辦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畫展。他沒錢就在街頭辦畫展,過往的路人無不讚嘆。不過,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他的畫作是藝術嗎?專家的話很有借鑑性,語重心長的指出,以趙小勇為代表的畫家,未入門,難進美協。其實,專家說的不無道理。趙小勇雖然臨摹梵谷畫作已達形神兼備之境,可是終究是處於模仿的地步。換言之,專家說的比較隱晦,深層次的含義是趙小勇還沒入門。

趙小勇街頭畫展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有點不服氣,趙小勇畫的那麼好,又在街頭辦畫展。專家的畫是不是有點過分了?其實,專家的畫還是有道理的。但凡是畫家,雖然也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臨摹他人的畫作,然而他的畫作沒有靈魂。所以,說趙小勇畫得好的,多半是停留在對外表的欣賞,真正的行家一看便知,趙小勇的畫作是沒有真東西。不過,對於趙小勇來說,美協也不是唯一的標準,怡然自得即可。

趙小勇仿作

藝術的門檻雖然低,可是想要達到更高層次的藝術境界,則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老農臨摹梵谷20年,可見還是有一定的功底的。他沒錢就在街頭辦畫展,看來在藝術上的追求還是很執著的。不過,從藝術的高度上來看,專家則指出,他的畫作未入門,難進美協。專家的話雖然苛刻,可是對趙小勇而言是一種鼓勵和支持。這樣的畫家,也是純碎的畫家,就藝術精神而言,值得我們尊敬。

相關焦點

  • 田間地頭辦畫展 助力鄉村振興——山東省美協支持美術家作品入鄉村
    田間地頭辦畫展 助力鄉村振興——山東省美協支持美術家作品入鄉村書畫藝術在農村會有市場嗎?在農村辦畫展,能取得好的效果嗎?近日,隨著魏百勇藝術館在山東省濱州市開發區香坊王村「香坊美術基地」揭牌、展覽開幕,絡繹不絕前來觀展的觀眾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 梵谷畫作複製品在梵谷故鄉熱賣 作者落淚轉原創
    1965年,14歲的貝特萊奇繪製了他人生中第一副「偽作」——畢卡索1903年的作品《母與子》。或許這應該被稱作「臨摹」,然而貝特萊奇自此卻走上了模仿大師的「不歸路」。他潛心鑽研藝術史,對名作的流派、產地還有年代,和每個畫家的筆觸技法都了如指掌。平時他會去舊貨市場淘一些舊的畫布畫框,回來自己加工作畫。精確重現大師的技術手法只是偽畫製作中的一部分。
  • 趙小勇:模仿梵谷畫作20年,去梵谷故鄉看到真跡,去墳前跟他告別
    2016年,一部《中國梵谷》的紀錄片登上了全國的大熒幕,這部紀錄片記錄了在著名油畫集散交易地——大芬油畫村中的兩個畫匠,經過對梵谷作品的無數次臨摹並最終前往歐洲見到梵谷真跡後,產生的對人生對藝術的新的思考。
  • 見佛記佛造像畫展在西安開幕
    衛星《見佛記》畫展開幕式議程主持人:陝西廣播電視臺 銀河介紹來賓,蘭州大學考古學專家,敦煌學專家,學者杜鬥城先生,陝西省政協常委,哲理中國畫創始人,陝西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王家春先生,西安美術學院教授,黃土畫派秘書長劉丹,中國美協理事,陝西美協副主席,西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屈健,陝西國畫院副院長張華,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組聯部主任何虎林先生,企業家代表葫蘆國際醫療趙強分别致辭
  • 著名國畫藝術家繆法寶歸鄉辦畫展
    著名國畫藝術家繆法寶歸鄉辦畫展 繆法寶,1936年生,江蘇省鎮江市人,1960年大學畢業,教授,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聯藝術交流中心會員、中國歷史博物館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
  • 大爺沉迷繪畫40年,畫到妻離子散,專家稱:作品沒資格進美協
    今天的主人公叫徐榮發,1956年出生於贛州的一個普通家庭,幾十年的時間裡,他把他所有的青春與精力全部貢獻給喜愛的「繪畫」事業。妻子離他而去,他靠著低保過日子,但他依舊沒有停下繪畫的腳步。「別人笑他太瘋癲,他笑別人看不穿」,或許,天才與瘋子本就是一對兄弟,而徐榮發被看作瘋狂的行為,或許也是他封神之路上的一抹風景而已。
  • 老漢苦練繪畫40年,畫到妻離子散,專家:畫作進不了美協
    徐榮發便是其中一位,儘管他沉迷繪畫40年,畫到妻離子散,他的作品都沒資格進美術協會。少年之時,逐夢開端1956年的一天,在贛南市南市街出生了一個「天才少年」——徐榮發。但是這一切都不妨礙他學習,自小徐榮發的學習成績就非常優秀,之後又恰好趕上1997年恢復高考,徐榮發自然而然並且很順利的就考上了大學。通過大學4年的學習,徐榮發的繪畫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大學畢業之後他也就被分配到了南方冶金學院。
  • 《鄭百合山水畫展》於2017年4月14日—21日在浦江縣博物館開展!
    >時間:2017年4月14日---21日鄭百合畫展/前言藝友老鄭者,昔餘之同事兼長輩也!老鄭姓鄭名百合,字開天,號玄鹿山人,生於1943年,書畫之鄉浦陽「江南第一家」鄭義門前陳村人氏。老鄭先自臨摹古畫入手,主攻山水;曾受勞堅清先生定期指教,也曾懷揣畫稿求教於施明德先生;後又入中國美協培訓中心研修,得中國美協張金榮、周尊聖,天津美院教授呂雲所等諸先生親授。學成歸來曾於二OO六年在艾青紀念館舉辦首次個人畫展。豐安文化積澱厚,尤以繪事為最;浦陽代有才人出,尤以近當代為盛。老鄭生長於斯,少即深受薰陶,其作落筆即具書卷內美。
  • 聚焦兒童美術教育 小梵谷美術課-色彩.視覺.肌理.藝術.全國大畫展...
    11月26日,起航廈門.小梵谷美術課-色彩.視覺.肌理.藝術.全國大畫展暨全國社會藝術水平美術考級作品匯報展在廈門More Art瞐美術館正式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幼教行業專家、藝術家和學前教育工作者共同見證此次盛會。
  • 他曾考證馬遠生年 七旬連環畫家傅伯星回鄉辦畫展
    昨天,《傅伯星回鄉匯報畫展》在湖州圖書館開展,畫展包括報刊書籍插圖原稿、連環畫、工筆人物畫、壁畫等等。  湖州市政府附近街道寬闊而安靜,記者前往採訪,幾乎找不到人問路,不過,對面湖州圖書館卻人聲鼎沸。昨天上午,《傅伯星回鄉匯報畫展》在此開展,原浙報總編輯江坪現場致辭:「伯星對藝術永遠追求,他是有力量的。」
  • 公園保安苦練繪畫40年,想辦畫展
    ■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馬卓 視頻剪輯 王珏20年前月工資70元花387元買畫集走進唐建偉家中,每個角落都存放著他的得意之作,十餘平方米的客廳內沒有電腦、電視,擺放著畫筆、自製細砂石、顏料等各種作畫工具
  • 梵谷,從法國小鎮到倫敦畫廊
    1890年,罹患精神疾病的梵谷來到奧維爾小鎮,短短兩個月後,他在小鎮外的麥田裡開槍自殺(一說遭人槍殺)。身受重傷的梵谷回到鎮上,兩天後因失血過多去世。雖然梵谷只在這裡生活了約70天,但想必小鎮上的美景為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段時間也是梵谷最為高產的階段之一,共創作了78幅畫作。近130年後,梵谷所描繪的市政廳、教堂、農場、小徑、麥田,依然是畫中的模樣。
  • 國家博物館梵谷畫展時間票價及購票入口
    國家博物館梵谷畫展時間:2019年6月22日-9月22日  國家博物館梵谷畫展票價:  最具特色的沉浸式主廳將分為三大主題  充分利用「聲光」技術將逾百幅梵谷名作還原成3D場景,儘管梵谷真跡並不在現場,但其真實再現梵谷強大又富有張力的筆觸手法,讓觀眾無需漂洋過海便可以盡情欣賞堪比原作效果的全息影像。
  • 明明有火車,返鄉又現「摩託大軍」,專家疑問,老農打臉偽專家!
    歡樂中國年+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王寶強,白客,嶽雲鵬,柳巖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明明有火車,返鄉又現「摩託大軍」,專家疑問,老農打臉偽專家!其實對於農民工返鄉火車票可能是他們唯一選擇的,因為只有火車票是經濟的,是他們覺得可以接受的,飛機,高鐵這些從來沒有祈求過。但是相信大家在網上或者看新聞也看見了,有這麼一群人每到過年他們都會依靠摩託車用來代步,騎著摩託車開始返鄉。於是可以每年在返程的時候都會有這麼一群人大家稱呼他們為摩託大軍。
  • 到美術館看畫展臨摹大師作品
    9月2日,重慶美術館進行《歷史的溫度》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油畫展。上午10:30,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的一群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也來看畫展。上課時間來看畫展,這可樂壞了剛剛開學的同學們。「其實,這是孩子們一堂特殊的美術課。」
  • 紀錄片《中國梵谷》荷蘭上映:大芬村農民工畫匠如何尋找梵谷
    2004年接觸到這群人以後,餘海波憑著敏銳的職業直覺抓住了這個調查式新聞的絕佳題材,前前後後在當地拍了七八個月,做了一系列圖片專題,在「荷賽」獲獎後又繼續拍了幾年,因此和拍攝對象都是熟識多年的老友。2011年,餘海波開始跟女兒餘天琦商量以大芬村畫匠為主題拍攝紀錄片。餘天琦在英國完成電影學博士,回國後在上海交大任教,是電影藝術中「身份認同」等話題的專家,對全球化和藝術市場也有著犀利的看法。
  • 東河區這所小學給學生辦個人畫展
    達·文西、梵谷、莫奈、馬蒂斯、齊白石、張大千……各位大師的作品紛紛出現在網絡課堂上,這激發了「小牛人們」的創作靈感和熱情,經過一個假期的積累,學生們的繪畫水平也有顯著提高。為進一步展示學生們的藝術才華,學校在開學初就發布了個人藝術展的招募令,美術組的教師們分年級、分類別精心挑選作品,一年級的梁依然同學就這樣成了第一個在學校舉辦個人畫展的小畫家。
  • 市文化館首次為公益班老師辦書畫展
    這也是市文化館首次為公益培訓班老師辦書畫展。  潘聯明7歲便開始習書法、畫國畫。書法上,主攻二王及米芾諸家,善行草,作品多次在全國大賽中展出獲金獎,曾入選《中國當代書法名家作品選萃》,被授予2007年中國百傑著名書法家。繪畫上,他是梅、蘭、竹、菊的守望者,尤其擅長畫竹,他畫的竹,筆墨蒼秀,淋漓雄厚,被人稱為「江南一竹」。  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市文化館公益培訓班老師。
  • 相互寶為湖南「中國好人」辦畫展:汶川女孩帶大學錄取通知書千裡報恩
    6月10日,支付寶上的互助社區相互寶為唐先華在長沙舉辦了一場特殊畫展,展出的作品均來自唐先華自己的創作,賣畫收入將用於唐先華的義工工作,以及他兒子的後續治療。畫展現場,唐先華資助了12年的汶川倖存女孩小芳,帶著自己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從四川趕來,當面報恩。
  • 「凡花——樊昌哲畫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
    出席開幕式的京、陝領導、專家學者、藝術家和嘉賓主要有: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中國美協分黨組副書記陶勤,陝西省文聯一級巡視員禹劍鋒,陝西省美協主席、西安美術學院原院長郭線廬,陝西省美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呂峻濤,中國美術館原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