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蝦逐浪回 蒼鷺安閒飛
「乾涸25年的永定河開始流淌、生機勃勃,我站開始把永定河納入日常巡護監測範圍。」上周,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在朋友圈裡寫下這句話。
今年的永定河補水,第一階段從4月20日持續到5月25日。在過去的一個月,人們從北京城的四面八方而來,看水、拍水、聊水。而李理作為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專家,看見、拍到、聊起的則是整個流域的生態——有水、有魚便引來更多生物。
「以前,我們主要在房山拒馬河流域工作。現在在永定河長陽段,也拍攝到了捕食魚類的蒼鷺,它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是永定河恢復生態多樣性的良好開端。」李理很期待在金秋時節,能在永定河看到遷徙途中停靠休憩的天鵝。
永定河補水引來蒼鷺覓食
「市民們看到了水、魚蝦和鳥類,對我們來說,這意味著永定河生態多樣性的回歸。」李理平時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區域是房山拒馬河流域和十渡群山中,那裡有較完整的生態多樣性,有魚蝦、禽類和獸類。永定河此前並不是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巡護監測的區域。
但最近情況變了,4月20日,永定河開始進行繼去年後的第二次補水,讓永定河流域北京段25年來首次全線有水。5月15日,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在永定河長陽段拍攝到大量蒼鷺。第二天,李理宣布將永定河納入日常巡護監測範圍。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李理對永定河的情感像每一個北京人一樣深。看到蒼鷺在水中嬉戲、爭奪食物的時候,他笑了,「其實它們已經吃不動了,大概是過去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太不好受,所以看見河裡的大魚,實在忍不住。」
如果補的只是水,永定河的生物種群會緩慢恢復。但這次補的水中,還有從上遊水庫帶來的豐富魚蝦,這就意味著永定河會迅速生機勃勃。蒼鷺、白鷺這樣的涉禽,腿長、嘴長,擅長在孤島、淺灘覓食。
「曾經,我們的河道布滿隨意丟棄的建築垃圾。後來,對河道的治理,又採用凹字形硬化結構,磚砌了河床、河堤。現在,越來越科學,出現更多緩坡、土坡、蘆葦等水生植物。出現淺灘、淺水區、深水區,形成眾多小溼地環境。對野生動物越來越友好。」蒼鷺的要求很簡單,有適宜的小環境,永定河補水帶來了食物,它們就來覓食了。
生態多樣性體系正在形成
據了解,從5月25日到11月1日,永定河還將持續小流量生態補水。
現在的永定河長陽流域,蒼鷺只是覓食,還沒有發現它們開始築巢。「蒼鷺喜歡在河兩岸築巢,在盧溝橋段已經發現了。」李理說,理想狀態下,當永定河的水量慢慢變大,水位達到一定高度,綠頭鴨等遊禽也會被吸引過來。有水的局面持續到秋天,天鵝這樣的候鳥也會被吸引來此停靠休憩。慢慢還會有猛禽和獸類出現在永定河流域。這就形成了生態多樣性的完整體系。
在上周走訪永定河長陽段時記者發現,這裡的河道周圍都拉起了警戒線,嚴禁遊客在河道內停留。僅有的能看到河水的地方,就是長陽的永定河大橋,但這裡並不允許停車。「前幾天,這兒淨是叉魚、撈魚、釣魚的,現在不讓弄了。」站在大橋上,市民小泉一邊看水一邊說。
雖然水量不像前幾天那樣大,但來看永定河的市民依然絡繹不絕。他們大多站在橋上,遠遠看著潺潺流水。在河堤邊,沒看到有人跨越警戒線。順著左堤路一直往上遊走,在綠堤公園、在盧溝橋、在蓮石湖公園,這些原本可以近距離親水的臨河區域,都被隔離開來,禁止靠近。對此,市民們也都表示理解。「警戒線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是因為保證補水期間市民的安全,另一方面,我想也是給野生動物留一些空間。」李理說。
京城河流環境改善進行時
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20年的李理,在近些年真切感受到北京河流的變化。像沙河、溫榆河已經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生態作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真是落到實處了。」
李理回憶,以前他們需要通過布置在山裡的紅外攝像機才能觀測到豹貓、斑羚、袍子、野豬等。現在,在房山拒馬河流域,已經可以用肉眼看到這些獸類,說明種群數量穩步提升,人們也越來越了解該怎麼與這些野生動物和諧相處。他覺得永定河有朝一日也能像沙河、溫榆河、拒馬河那樣滋養起豐富的生態體系。
永定河的未來,有一個近在眼前的例子——大石河。大石河發源自房山,流經房山、涿州,匯入北拒馬河。自2012年「7·21」後,大石河流域綜合治理成為北京修復水生態工作的重點之一。2019年春天,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青頭潛鴨出現在房山大石河紅領巾公園。這種全球僅存約500隻的珍稀瀕危鳥類,對棲息環境要求極高。今年春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鸛,也被發現,在大石河紅領巾公園逗留。
「原來,黑鸛的種群主要在拒馬河流域。今年,我們發現拒馬河的黑鸛數量變少了。去哪了呢?最後發現,少了的那幾十隻,去了大石河。」李理說,青頭潛鴨、黑鸛出現在大石河,已經證明生態修復工作的成功,「黑鸛是有領地意識的,在拒馬河流域,數量有一定飽和後,大石河有可能成為它們下一片家園。」
如今,行走在大石河紅領巾公園,即便是盛夏,也能感受到陣陣涼意。記者遇到一對從城裡遷居到房山養老的老兩口,他倆每天上午、下午都到河邊遛彎兒、歇腳兒。坐在小馬紮上的老大媽,還特意拿出望遠鏡,觀賞河面上時不時低空掠過的鳥類,「這人啊,其實就應該跟自然親近一點兒。環境好了,對這些鳥兒,對我們,都是好事。」
提醒
給野生動物留點口糧
和遷居到房山的老兩口不同,小侯是土生土長的房山人,年近不惑的他,雖然定居在城裡,但依然每周都回房山看望爸媽。永定河、大石河的變化,他看在眼裡:「真像是回到小時候了,我記得大概是初中的時候吧。在老家,窯上鄉那邊,下河撈魚、捉蝦,水鳥就在不遠處飛過。當時,覺得這些都很自然,沒什麼特別的。而且老人們還說,以前永定河的水更多。長大後發現,河幹了,魚蝦、水鳥更是不知道去哪兒了。現在,終於又有點兒小時候的樣子了。」
小侯說最近每次回家都特意多看幾眼河水,但撈魚捉蝦的愛好,早就放棄了,「說實話,真沒必要,咱現在又不缺那一口。」
李理對小侯的做法表示贊同:「河裡的魚蝦,就是這些禽類的口糧。整個食物鏈、生態系統,形成自然的循環,不需要我們人類去幹預。沒必要為了好玩或者嘴饞,就去跟野生動物搶口糧。尤其現在是春天,永定河裡的這些魚,有可能就是恢復之後的第一代種魚,它們正在產卵。這時候捕撈,對後面魚類種群的發展,影響很大。真希望通過咱們晚報呼籲一下,大家手下留情。」
這幾天,李理正在拒馬河試驗水下拍攝設備,他希望等到秋天,能到永定河去拍攝天鵝是怎麼在水中覓食的。以往,途經北京的天鵝只能在遠離市區的官廳水庫、密雲水庫看到,偶爾會出現在沙河。如果一切順利,也許在今年秋天,北京市民就有可能在永定河看到遷徙途中的天鵝。本報記者 孫毅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