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茶文化日本茶道仲夏精修課程小記

2021-02-19 行知茶文化講習所

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曾問日本茶道「開山之祖」村田珠光:「茶為何物?」珠光答:「茶非遊非藝,茶道的根本在於清心,這也是禪道的中心,所謂一味清淨、法喜禪悅,趙州知此,陸羽未曾知此。人入茶室,外卻人我之相,內蓄柔和之德,至交接相互間,謹兮敬兮,清兮寂兮,率以天下太平。」由此可見,「靜」是日本茶道中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靜」的同時,能觀察自己知足的內心,在深沉的思索在讓自己內心得以沉澱,是日本茶道的核心。行知茶文化講習所日本茶道仲夏七天的精修課程就圍繞著「靜」而展開……

茶道教育,不是照本宣科的諄諄教導,而是由身教到心傳的循循善誘。外行看茶道不過是套路的完成,實則每一階段都是由外在向內在的轉化。對於初學者,即使是最初階段的練習,也並非靠模仿所能掌握。茶道學習首重禮儀的規範,由此而進入正心誠意的境地。初學者感到不易學,實則是日常生活中禮儀的缺失,這點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尤甚。不知禮便無法習茶,這點與中國古代文人對茶之虔敬之心共通。如明代屠隆在《考槃餘事》所說:「茶之為飲,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使佳茗而飲非其人,猶汲泉以灌蒿萊。」小小一碗茶湯映照出你的人性,建立在諸多形式上的茶道通過燒水點茶的瑣碎卻使你得以內觀自省。同學們學習茶道首要的並不是學習如何點茶,而是學習走步、坐席、起身、開關幛子門的方式以及在茶會上作為客人如何去品飲一碗茶湯,鑑賞一個茶碗。

千玄室大宗匠曾經說過:點茶時,通過一次次洗茶筅、疊帛紗等具體的動作,我們就可以切實地一步步接近茶道之心。點茶的過程就是「向型中輸注血液的過程」。即使你的點茶動作很慢、很笨拙也不怕,只要你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個動作,客人就會為你的點茶而感動,也會很高興地品味你點的茶。惟有如此,「型與血」才會融在一起而產生「形」。這「形」已非呆板的沒有生氣的「型」,它融入了點茶者之靈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修習茶道,將所習得的心形合一的點茶做法不只限於茶室中,同時儘可能將它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這樣茶道就會更有助於每個修習者的人格修養。通過七天的學習,每一位同學都掌握了點茶的手法,雖然動作未必標準,但認真的學習態度讓人欽佩。

記者採訪千玄室大宗匠,當問到其對日本茶道的理解時,老人這樣說道:「我希望大家這樣來理解茶道:她通過主客間敬奉和飲用一碗茶,教給人們處理好最佳人際關係的訣竅;她是使人們知曉彼此融洽相處、互相敬奉,不斷拓展今日之幸福的人生指南……」而《莊子·人間世》中也說:「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歟。」寓意美好的事物需要很長的時間磨練才能形成,且要付出長久的努力,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方能水到渠成。為期一周的日本茶道精修課程雖然結束了,但我們在人世間的修行才剛剛開始,願美好而艱辛的漫漫長路上一直有你,有他,有我們……同學們,行知茶文化講習所日本茶道秋季精修課程我們再相會!



相關焦點

  •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說起茶道,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日本,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中國茶道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核心,而日本茶道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宗教、文學以及倫理、道德等內容,屬於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 日本裡千家茶道課程 | 茶道師宗園先生
    宗園先生出生在一個有著飲茶習慣的家庭,在旅行期間也時常置身於茶房之內,並且通過大量閱讀已經對日本茶道文化了熟於心,所以在1977年,他順利進入了京都裡千家茶道學院開始全日制學習,最終成為了在這一傳統領域內得到高度認可的茶道師。
  • 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
    提起日本茶道,我們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位身著和服的美女,跪坐在桌子一邊,用一支長柄竹勺,畢恭畢敬地給對面的客人倒茶,分茶,點茶;對面的客人也趁著這佳人美景,安靜而不失禮貌地點頭稱道;而後兩人端起竹筒式的茶盅,細細品味著這茶味。身旁,一壺熱水正在噴著熱氣,咕嘟咕嘟地響著。
  • 讓你看清什麼叫中國茶文化和日本茶道
    所以,在日本人們對於茶道師是非常尊敬的。大宗匠說,茶文化起源於中國,但是茶道卻誕生於日本。我想,這是該讓我們反思的話。而裡千家的日本茶道350年傳承,沿襲不變,難道他們的每一代繼承者都沒想過要創意變革嗎?為什麼他們不創意呢?我想,這是因為他們眼裡的茶,是道,是哲學,是宗教,是敬仰,是敬畏,是陸羽的道,不是常伯熊的表演。茶之美,不在藝,而在道。作者簡介 沈學政: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學院專任教師,浙江大學茶學系課程教授。
  • 東方國藝實用日本茶道課程丨七月與你邂逅茶道之美
    說起日本茶道,很多人只注意到規矩、作法,以為與日常生活沒有多大關係。
  •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說起茶道,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日本,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中國茶道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核心,而日本茶道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宗教、文學以及倫理、道德等內容,屬於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 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
    提起日本茶道,我們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位身著和服的美女,跪坐在桌子一邊,用一支長柄竹勺,畢恭畢敬地給對面的客人倒茶,分茶,點茶;對面的客人也趁著這佳人美景,安靜而不失禮貌地點頭稱道;而後兩人端起竹筒式的茶盅,細細品味著這茶味。身旁,一壺熱水正在噴著熱氣,咕嘟咕嘟地響著。
  • 日本茶文化深受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並推動了日本茶道的產生與發展
    日本茶文化深受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並推動了日本茶道的產生與發展日本茶文化深受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並推動了日本茶道的產生與發展。中國的茶及茶文化以佛教為傳播途徑,通過浙江傳入日本。從唐代開始一直到元代,來自日本的使節紛紛前往浙江的佛教聖地求學。回國後不僅帶去了茶葉種植、製造等技能知識,也把中國傳統的茶道精神帶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在本國發揚光大,形成了具有本國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和精神內涵。最澄,是眾多使節和學問僧中的一員,他與茶文化的傳播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 不同茶文化的對比,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孰優孰劣?
    說起中國茶文化,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是學習了中國的茶文化後,加入自己民族的特色,再加以創新出來的茶文化。而兩種茶文化的區別對比,又有什麼不同呢?
  • 不同茶文化的對比,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孰優孰劣?
    說起中國茶文化,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是學習了中國的茶文化後,加入自己民族的特色,再加以創新出來的茶文化。而兩種茶文化的區別對比,又有什麼不同呢?
  • 日本茶道研修課程招募丨熊志惠老師約你邂逅茶道之美
    如果你也難以割捨日本茶道的雅致與瑰麗,嚴謹與豐厚,不如加入我們,學一學茶室禮儀,為自己點一碗茶,在2018年重塑生活中的自己。 日本茶道課程內容你將學習到日本茶道的由來抹茶的飲用方法及點心的吃法茶道基本禮儀入席前的準備茶道具的使用基礎之一(帛紗、茶巾)
  • 日本煎茶道課程 | 跟隨小笠原流煎茶道正教授品味煎茶道之美
    ,形成於日本江戶時代中晚期,在文人墨客間十分流行,為日本茶文化中的文士茶。日本煎茶道的作法優雅閒適,結合書畫與插花,充滿文人趣味。 日本小笠原流煎茶道是日本著名茶道流派之一。小笠原家族曾經是日本歷史上掌管禮法的禮王,小笠原流煎茶道於一九一六年由第一代宗家以小笠原流禮法為基礎正式創立,是日本煎茶道最主要的流派之一。歷代宗家繼往開來,不斷完善和豐富其形式和內容,在保持傳統中融入了現代的內涵。
  • 日本茶文化發展歷史悠久,茶道文化源遠流長
    日本茶文化發展歷史悠久,茶道文化源遠流長,「茶禪一味」日本茶道的發展共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時代。奈良、平安時代。據日本史料記載,日本天平元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講《大般若經》時,曾有賜茶之事,將茶文化由中原帶入日本,而日本歷史上有史可考的茶文化興起便是始於奈良時代。公元805年,中國茶籽漂洋過海,東渡日本,在日本日吉神社旁生根,並逐漸衍生出一片茶園。
  • 培訓|綠野仙蹤茶道2017年茶道培訓課程
    綠野仙蹤茶道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廣和傳播茶文化,一段至九段分別學習習茶禮儀、六大茶類、水、器、茶席設計、茶會流程、茶詩、茶畫等圍繞茶相關的知識。課程由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兩部分組成,互相穿插,互為補充。
  • 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影響深遠,造就日本茶道
    800多年前的中國宋代,日本禪宗大師榮熙兩次來到浙江,將中國茶文化帶到日本,從而發展和形成了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相比,日本茶道的歷史並不長。日本茶道學者普遍認為,日本茶最早是由傳教士大師祖一和尚在9世紀初從中國帶到日本的,後來據說他帶回的茶籽種植在坂本附近的日治祠,形成了後來的日治茶園。據日本著名史書《類聚國史》記載,弘仁六年(815)四月,后羿到江國祝賀時,收到永中和尚送來的炒茶,茶開始出現在日本官方歷史上。300多年後,飲茶在日本曇花一現,悄然消失了。
  • 日本茶文化發展歷史悠久,茶道文化源遠流長
    日本茶文化發展歷史悠久,茶道文化源遠流長,「茶禪一味」日本茶道的發展共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時代。奈良、平安時代。據日本史料記載,日本天平元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講《大般若經》時,曾有賜茶之事,將茶文化由中原帶入日本,而日本歷史上有史可考的茶文化興起便是始於奈良時代。公元805年,中國茶籽漂洋過海,東渡日本,在日本日吉神社旁生根,並逐漸衍生出一片茶園。
  • 雪月花茶道課程簡介
    · 日本茶道是東方文明的精粹。· 她不僅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與結晶,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碩果。· 雪月花茶道課程專為中國人學習日本茶道設置而成。· 她在參照了裡千家流的茶道模式的基礎上兼顧了中國人的學習方式和身體特徵。
  • 沒想到我國在茶文化上竟落後於日本,我國要如何發展茶文化?
    而日本作為我國的近鄰,自古以來就深受我國文化的影響,我國的茶文化自然對日本人的生活和民族精神有著深刻的影響。日本茶道雖然與我國茶文化沾衣帶水,但其經過歷史的演變和本土化,形成了獨特的日本文化。而我國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傳播和傳承遠不如日本茶道,可以說我國茶文化面臨著很大的困境。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摘要]日本飲茶之風已興起七百多年,才由村田珠光從中悟出『道』來。至千利休時,日本茶道的體系始告完成。中國沒有日本的那種茶道,中國自唐以來,即稱「茶為食物,無異米鹽」。這些「茶道」的含義相當於茶事或茶藝,有別於日本所稱「茶道」。
  • 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影響深遠,造就日本茶道
    800多年前的中國宋代,日本禪宗大師榮熙兩次來到浙江,將中國茶文化帶到日本,從而發展和形成了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相比,日本茶道的歷史並不長。日本茶道學者普遍認為,日本茶最早是由傳教士大師祖一和尚在9世紀初從中國帶到日本的,後來據說他帶回的茶籽種植在坂本附近的日治祠,形成了後來的日治茶園。據日本著名史書《類聚國史》記載,弘仁六年(815)四月,后羿到江國祝賀時,收到永中和尚送來的炒茶,茶開始出現在日本官方歷史上。300多年後,飲茶在日本曇花一現,悄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