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境內,因「天下第一山」的名號譽滿天下,山中景點眾多,集自然奇觀、人文景觀及悠久的歷史文化於一體,景色壯麗秀美,古蹟鍾靈毓秀,文化源遠流長,從而深受國內外遊客的青睞,每年都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信眾前來旅遊、朝拜,是世人心馳神往的觀光、祈福勝地。人們到泰山旅遊,除觀賞美麗的風光外,在泰山碧霞祠(主宮)向神祇碧霞元君祈福、許願也是必備的環節之一。
泰山碧霞元君祠
自古以來,源於民間對碧霞元君(民間稱泰山老奶奶)的崇拜,許多地方特別是華北、華東地區都建立了泰山行宮。一方面是因為民間信奉碧霞元君,認為她集美麗、善良、仁慈於一身,是平民百姓所信賴的女神;另一個方面,民間都願意將自己心中的苦悶、願望傾訴給這位慈祥的老奶奶,希望能在家門口就能向老奶奶及時訴說心願,各地的泰山行宮也就應運而生,成為當地民眾精神寄託的場所。
泰山碧霞祠遊客焚香處
遠處的有北京、河北、徐州、泰州、聊城等地的行宮,近處的有當地縣市區新泰、肥城、寧陽、岱嶽區等地的行宮,可謂遍地開花。其中,在泰安市當地有一泰山行宮尤為著名,它就是創建於明正德年間,被譽為「岱南奇觀」的太平山泰山行宮。太平山,被當地人稱為「小泰山」,地勢沒有泰山之險阻,山體沒有泰山之陡峭,但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卻不輸泰山,每年的重要節日前來祭祀祈福的人們絡繹不絕。
太平山,被當地人稱為「小泰山」
太平山泰山行宮位於岱嶽區夏張鎮王士店村東頭,沿村東路口穿過104國道東向上行,在路盡頭處有一水潭,長約50餘米,寬約10多米,潭水清澈碧綠,不見其底,系山間小溪匯集而成。岸邊灌木叢生,綠草萋萋。西畔路邊用鐵絲網圍擋,禁止遊人靠近,也是杜絕野遊的發生。
潭水清澈碧綠,不見其底,系山間小溪匯集而成
沿路口折而向北行走150米左右,有一向東的鄉間土路延伸到密林深處。沿路東行,曲折環繞,只見路兩側用石塊壘砌成石堰,上面茂密的樹木枝葉遮擋了路面,形成一片片樹蔭。走在其中,涼風習習,讓人心曠神怡。在道路東首是登山盤道的起始處,路口左側矗立一挺拔的側柏,鬱鬱蔥蔥,中間零零落落夾雜著泛黃的枝葉,提醒著人們濃濃的秋意已悄然降臨。
路口左側矗立一挺拔的側柏,鬱鬱蔥蔥
沿盤道拾階而上,兩側遍布各種植被、樹木,密密匝匝,陽光透過枝葉間的縫隙灑落在盤道上形成一簇簇斑駁的樹蔭,映襯得石砌盤道更加幽靜、安詳,深邃的山澗偶爾傳來鳥兒的啼鳴,瞬間打破了深沉的寂寥。人處其間,頗有種「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意境。繼續緩步攀登,盤道漸漸消失,迎面而來的是純天然的山間小道。怪石突兀,山道崎嶇,不時有飛蟲在眼前盤繞,像是警告來客進入了它們的地盤。
陽光透過枝葉間的縫隙灑落在盤道上形成一簇簇斑駁的樹蔭
上行約300多米,繞過一塊巨石,在山道盡頭一亭閣驀然出現眼前,頓覺心境豁然開朗,氣爽神清,這就是泰山行宮山門。亭閣高約十幾米,寬5米左右,矗立在山口處的空地上。灰瓦覆頂,全石築建,中間是一拱形門洞,高約3米,寬2米多。在門洞內側兩邊是登上亭閣的階梯。登上亭閣,閣內正中供祀山神,氣勢威嚴,栩栩如生,看守著進山的門戶。
泰山行宮山門
進入院裡,只見空曠的庭院面積約有3000多平,呈四進位建制布局。院內地面內雜草叢生,與周圍鬱鬱蔥蔥的蒼翠山色形成鮮明的對比。依次跨過三個基臺,在院東側最上方的基臺上有一座大殿隱藏在蒼翠的密林之中。高大巍峨,古色古香,殿門正上方一匾額上書「奶奶殿」,兩側立柱懸掛一副對聯「碧水青山守真元,霞光萬丈謁元君」,殿內供奉泰山碧霞元君、眼光奶奶、送子娘娘。站在殿前臺階上向西眺望,美麗的泰城西部美景如同天然的畫卷盡收眼底!
在院東側最上方的基臺上有一座大殿隱藏在蒼翠的密林之中,高大巍峨,古色古香
500年歷史的「岱南奇觀」-太平山泰山行宮,秋分時節走紅朋友圈,幽靜雅麗,景色怡人,國慶長假必遊觀光勝境,遊客:美!
泰城西南部風光
你到過岱嶽區夏張鎮太平山泰山行宮嗎?你對這兒的景點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