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新開示:本源傳真妙自在,道妙天機真妙心

2020-12-17 弘新傳述

『佛心大道慈悲心』(第六講)

作者:弘新

「本源傳真妙自在,道妙天機真妙心。」

本源傳真,宇宙大道本源的傳真就是我們所謂的開悟證道。只有把個人的身心的垃圾汙垢清除了以後,你才能暢通無礙,隨時自在。

人體的通道,當你打開的時候,通天達地一轉念,虛空法界任暢遊。無為清淨妙自然,大道無心真佛見。如來妙法真傳心,花開見佛妙自在。如來無語妙千秋,傳心印心道千古。貫通古今無未來,當下明心即自在

本源的傳真,說我心靈淨化的越快越多,他的信息這種傳真越快,就是自性的恢復。

大道無形顯萬相,咱看咱們的心就是淨化到什麼程度,你來檢驗個人有沒有。本源的傳真就是諸佛的心印,諸佛的心印就是大道的傳真。諸佛的智慧妙通了以後,表現出來的證悟就是隨時和本源相通,永遠不分離。你會發現他所做所行一切合道,為什麼?他的自性完全展發,合道吧?一切合道,都沒問題。

道妙天機真妙心,道的微妙,法的天機,都瞭然於心,不動不搖。真妙心,一切都明白,隨緣所教化。一般聖人行無言之教,說無語之音。他不說什麼話,叫身體力行教化人。

無言亦真法,諸佛如來傳。當下心妙印,如來正法眼。真正開悟證道的人隨時都是活的,任何問題到他那裡都是活的,沒有死的。

道妙天機,大道的規律,別人的規律能知道嗎?能知道。說嗎?是不說的。明白嗎?人家不問絕對不說。不多事,不惹事,不黏事,不纏事,不粘事。你多事就生煩惱,多事就多心。

這種的教化有時候是無言之教,這種教化有時候是潛移默化的。當你對佛法的境界越來越提高,你的人生的處事就會越來越圓融,不用專門去學去。專門學去是什麼?聰明的人可以學,如果說是跟我這種笨的人就別專門的去學去,去開發個人的佛性,當你佛性開了就不用專門的去學,什麼東西就會逐漸的都明白,這種明白能讓你放下。

相關焦點

  • 弘新開示:佛心妙觀大道妙(上篇)
    弘新開示:佛心妙觀大道妙(上篇)佛心妙觀照,大道天下傳。無為心清淨,妙法道自然。看破心中心,萬法道本真。如來清淨道,不離自性妙。當下心放下,自在無憂愁。大道真傳貫千古,眾生成佛大道真。大道妙真傳,貫通古與今。眾生成佛道,大道妙真諦。時時自性轉,方為道真傳。
  • 弘新開示:佛心妙觀大道妙(下篇)
    弘新開示:佛心妙觀大道妙(下篇)(十七)學佛法得大自在學佛真行開智慧,神通暢遊十法界。心中常轉無字經,心心相印佛道境。學佛心開悟,行法妙本心。處處得解脫,時時大自在。學佛要真行,廣開大智慧。神通隨時顯,暢遊十法界。只在一念中,當下皆顯現。心中常空淨,即是轉經典。
  • 弘新開示:佛語四字箴言,看破放下
    本文由百家號:「弘新傳述」首發。(一)生命無常飄落葉,看破放下珍惜緣。(二五)真心妙行大智慧,看破放下妙真修。本心自然任花落,道妙天機佛心安。禪即本心妙顯現,妙法玄機心開悟。(三三)真信佛依教奉行,真發願看破放下。真行持大慈大悲,真往生當下自在。
  • 弘新開示:做人,活在當下,覺悟本心
    本文由百家號:「弘新傳述」首發。『做人,活在當下,覺悟本心』(101句禪語)(〇一)修行不知靜心地,人間是非皆夾雜。行事做人全不管,還說自己是典範。(〇二)難得人心歸正念,行事做人好自端。空學無用真實幹,暢遊人間金剛漢。
  • 弘新開示:學佛妙悟真妙心
    「學佛妙悟真妙心 」 弘新學佛妙悟真妙心。學佛需要妙悟你的真妙心,學佛必須悟。如果沒有悟的功夫,學佛你成不了佛。學佛必須有悟的供佛,這個悟是煉中去悟,修中去悟,生活去悟,人生去悟。如果你養成氣定神閒的禪定個性,這種個性就是共性。學佛成佛需要悟,你沒有悟怎麼成佛呢?當下承當。如果學佛是大丈夫的事業,你不敢承當。
  • 弘新開示:空心自然妙明心(六)
    佛在心中成,妙在心中道。法在心中行的時候是無形無相的。用心,會用真心。會用真心就是會用佛心。只要會用真心,就會行法,就會修法。會用心才叫會修法。不會用真心就是不會修法。如來大神通,大道是真功。如來大道法,處處大神通。見性一切真。
  • 弘新開示:佛心妙論因果妙《佛道闡明妙真諦》第一講
    大道真心妙心印,真心妙行道妙真。 佛觀三世因果經,道明前因後果真。↓返觀內照心自明,萬事萬物妙心通。本來真心妙如意,佛心道行萬法真。佛把觀察到的東西,所有的萬事萬物的本源給你講解出來,這就是三世因果經上所講的一切東西。既然知道是因果,你還是洞明因果了以後然後是改變自心。改變自心是不是改變因果?它就是改變因果。心空即合道,當你心空了即是合道了。道明前因後果真,前因後果都明白了,你還有什麼埋怨的嗎?
  • 弘新開示:佛心觀照一切空
    弘新開示弘新開示:佛心觀照一切空(一(二)覺悟一切佛妙真一切是考驗,覺悟正知見。菩提心中願,諸佛在面前。、(三)宇宙本源大道宗戰爭沒贏家,和平沒輸家。看破心放下,天下是一家。諸佛在心中,大道處處真。諸佛在心中,有的人說諸佛不在心外嗎?問你一個問題:諸佛為什麼不在心外?為什麼諸佛在心中?因為佛就是心,佛是覺悟的心。大道處處真。只要諸佛在心中了,那大道處處都真。
  • 弘新開示:佛法正見破邪迷(上篇)
    弘新開示:佛法正見破邪迷(上篇)『看破人生道自然』看透是智慧妙觀,看淡是心燈妙明。有的說宇宙星系,你把自己的心能夠了了分明,對一切都能夠瞭若指掌。你了解自己的心,了解別人的心吧?有的說我不了解別人的心,因為你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心。當你的自己的心變得空明的時候,可以了解萬事萬物的心,叫天心地心人心,三者是一心,一心是空心,這個空心不是頑空,是真空妙有。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知己知彼是通心,通萬事萬物之心。有沒有執著?沒有,叫清淨正覺,寂光常照。
  • 弘新傳述:世事無常,佛心妙觀
    弘新傳述若能佛心妙觀照,如如不動金剛心。(三)真明因果不怨人,心中有道不抱屈。世事無常心洞明,世間行願大道弘。(四)世事滄桑一夢間,如來妙法得正傳。態度恭敬妙觀心,空明心中自性修。(六)成佛得道心覺悟,佛心妙觀法身佛。花草樹木諸含靈,如來法身大千界。(七)執著難明真法現,妄想難以入佛門。
  • 弘新開示:佛心道行妙菩提(九)
    如果說你沒有八萬四千心,佛用講八萬四千法嗎?不用。佛法沒有固定的法,頓悟為法。包括三藏十二部也是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根器在講不同的法,對上根器的人明心直指,對下根器的人循循漸進。這個妙通達必須是自性通達,自性通達了怎麼說怎麼通,怎麼答怎麼可以。佛法的深和淺,佛法說修行得比較深和比較淺,他的功夫在什麼地方分,見性的程度。
  • 弘新開示:佛法中的妙用大用
    人生常有苦和累,妙用佛法轉自心。學習一些東西不是學一種學問而是學怎麼去運用,如果沒有運用它就沒有意義。如果對你的人生沒有改變和改進,你學的東西就沒有什麼意義。佛法非為研經典,這是研究經典嗎?因為佛法是覺悟的方法,圓滿的方法,教給你怎麼樣為人處事的方法,怎麼樣從那種迷惑中出來變為覺悟的方法,能夠讓你活得非常瀟灑自在的方法,非常活潑的方法,是這麼一種方法。如果你光學而不會用,說明你沒有學會。人生常有苦和累,妙用佛法轉自心。你這種苦和累是什麼?是你個人的這種執著心在起一些作用,當你心覺悟的時候你就會放下,放下你就會解脫。
  • 弘新開示:化繁為簡
    人在沒有真信的情況下,有時候你就得給視線一些神奇的東西,因為這就是所有人所追求的東西,但你得有那種能力。小道小術立其中,小道小術都是眼花繚亂的,修法也非常的繁雜,包括法術之類的東西它需要怎麼去修?連續不斷的修四十九天,它調動的是一個方神是一個地方,最多是達到一個地方的方神,有些時候就是一些精靈鬼怪這些東西。
  • 弘新開示:生命真實永不變
    生命無窮大道演,回歸本源大道言。生命真實永不變,生命的這種生滅,你看著生命的這種生滅不是你這種肉體的生滅。現在科學講的物質不滅論它都是一種轉化,互相的一種轉化。回歸本源大道言,為什麼啊?無論你經過多少生多少世多少劫都要回歸這種本源,生天生地生萬物那就是本源,也就是你本身的這種真如妙性,也就說回歸你這種自心自性。我們通過什麼方式能回去啊,宇宙自然的宇宙全息通場,這就是說在宇宙自然中的核心,現在的方法叫宇宙全息通場,在咱中國古代稱為道。
  • 教外別傳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涅槃妙心,是指每個眾生自己的真心自性,常在涅槃,微妙現法,是最真實的法相,可是這個法相卻沒有任何世間相,無色聲香味觸法相,眾生的七識由於無明遮障就不識這個涅槃妙心。在這個公案中,不但世尊的涅槃妙心時時彰顯,大迦葉的涅槃妙心也時時彰顯,乃至於無數人天大眾的涅槃妙心也時時彰顯。怎奈眾生就是不識啊!心被無明障住了,靈性智慧開啟不出來,慧眼不現前,奈何?
  • 【僧贊僧】臺灣靈巖山寺:妙蓮老和尚
    寶島靈巖山寺開山主上妙下蓮老和尚,一九二二年農曆三月初三生於安徽巢縣,宿具善根、器宇非凡。九歲出家,二十歲在南京寶華山受具足戒後,即赴蘇州靈巖山寺參學,以淨宗為依歸。二十八歲因弘化而至香港,慨人生之無常與苦難,先後於大嶼山及青山閉關二十年之久。關中除閱藏念佛外,並虔修般舟三昧二十次;每次九十晝夜中不坐、不臥、日中一食,誓證念佛三昧。
  • 主弱臣強:戰國時代早期的美濃齋藤家與齋藤妙椿、妙純時代
    作為土岐氏的重臣,齋藤妙椿不同意擁戴南朝天皇后裔,畢竟應仁之亂只是幕府內部的武家鬥爭,如果擁戴新帝的話,那就變成對朝廷的謀反了。不過,當時西軍主將山名宗全以及主力畠山義就、大內政弘都支持擁立南帝,因此齋藤妙椿的反對便沒有什麼力度了。
  • 靜思妙蓮華 | 大乘遊化自在無礙-第666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靜思妙蓮華》大乘遊化自在無礙(第666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法水灌溉心地福田
  • 禪茶妙道 | ​禪妙茶意濃
    口心一如,暢流是心。茶道之法是為心意通暢,以禪妙為心、施以茶藝之術。是為以藝而行道事,以術而共心行。是問禪茶道,以茶為道,還是以禪為道?是道,禪茶一味,是以道而以概之,且以行禪茶之妙。禪者,本心無心形。茶者,本茶無茶性。兩兩本無自性,妙用即心明。
  • 《宗範》節要:禪源·妙心
    達摩單以別傳妙心,直指人人見性成佛,畢竟以何為妙心耶?故首之以禪源。源既定矣,學者從何而契妙心?循古軌則,非參究不可,故繼之以徹參。由參而悟,便與佛祖同一鼻孔,然有無始習氣未消,故申之以調習。習消力宏,真如深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