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覆蓋英格蘭及蘇格蘭,與目前同類產品相比,愛思·英國遊學行程所安排的景點更全面、更具多樣性。因為我們深知,對於許多孩子來說,這可能是其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去英國,我們想儘可能讓孩子多見識、多感受、多思考。從南到北,從人文到自然,我們想讓孩子感受到一個全面的、多樣的、包容的英國,而不是簡單地安排倫敦及周邊的遊覽。
我們全程不會安排任何形式的[語言學校],因為我們深知孩子們來到英國是為了增長見識、找到差距、樹立目標,在真實的英語環境中使用英語去交流、去認知、去解決實際問題,關鍵在於實踐。而任何形式的[語言學校]本質上就是把孩子帶到英國上[外教課],我們在國內讓孩子上[外教課]是因為想為孩子創造相對真實的英語環境從而讓孩子有機會去實踐英語。如果孩子已經到了英國,那麼孩子所處的已然就是最真實的英語環境,孩子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在我們全面而多樣性的行程中與各種英國人溝通交流,而不是封閉在[語言學校]學英語。因此,我們在整個行程中嵌入了【任務型英語教學單元】,在我們老師的指導、引導下讓孩子最大限度地把英語當成語言工具去溝通交流和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對於遊學機構的運營能力與運營經驗有非常高的要求。
遊學機構的實力和運營經驗是遊學體驗和遊學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山東愛思國際教育是魯中地區人數規模最大的國際遊學機構,規模的背後是實力與客戶的信賴。我們的遊學領隊老師具備豐富的海外學習、生活、工作經歷,並具備幾十次的海外遊學帶團經驗,完美保障了遊學行程的順利及孩子在國外的人身安全。整個遊學過程中,我們絕不會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把孩子委託給任何國內外的第三方機構,遊學全程由我們安排、把控,我們深知:我們自己的孩子只有我們自己最上心。
我們認為讓孩子見多識廣是遊學的第一層意義,而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引導孩子在國外環境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批判性思考、學會包容多元化的世界,我們的資深領隊在這些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實踐並獲得了豐厚的成果,再次說明優秀的領隊老師是遊學團的核心。
我們的課程是學術類課程,是英國大學的專業課,而非市面上任何形式的語言課程,我們是讓孩子把英語當成交流工具去學習5大主流學科的專業知識,對孩子們進行多學科的通識教育。
我們的授課地點在世界頂級名校英國諾丁漢大學,授課師資均為英國大學在職專業課導師,而不是語言學校的英語老師。我們這沒有寓教於樂的課堂遊戲,我們這隻有嚴謹又有趣的英國大學課堂。
這個學術項目是由愛思主導、愛思設計、愛思全程把控的多學科學習項目。根據愛思豐富的遊學運營經驗,經過長時間的論證與修改,針對目前市面上遊學產品中的弊端特別是學習環節的安排,我們在2019年暑期推出這個學術項目。再次說明,我們絕不會把學生交給任何境內外的第三方機構。
我們這個學術項目旨在針對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學生進行主流學科的通識教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各個學科並找到學生自己的興趣學科,從而為將來的大學專業選擇甚至職業選擇提供靈感與參考。優秀的英國大學老師會深入淺出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堂、進入學習狀態。在出發前我們也會對參團學生進行學科基礎知識培訓及英語能力拔高。因此不必擔心學生去了聽不懂課。也許,這是真正的【微留學】。
諮詢電話:0533-5207377;0533-5207388
· 學會與這個世界好好相處是遊學帶給孩子的最大財富 ·
本文由英國海歸碩士、資深學術英語講師、山東愛思國際教育海外遊學總領隊Collin老師寫於2019年2月13日帶英國遊學團回國的航班上。本文既有客觀描述,也有主觀分析。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為說明對錯,不為反駁,也不接受任何反駁。最好的成長,就在探索世界的旅途中。
海外遊學到底能不能給孩子帶來成長與進步,如果能,到底是什麼樣的成長與進步?英語水平的短期顯著提升?口語發音短期內變得更標準?還是所謂的「國外歡樂、創意課堂」竟然讓厭學的孩子「愛上學習」、「愛上學英語」?
10天或20天的熱鬧過後,除了「貌似融入了西方文化」的精彩照片或視頻以外,到底還剩下什麼?除了國外的天更藍、水更清以外,孩子還有什麼深刻的感受?
海外遊學過程中,用語言學校+寄宿家庭「刻意」營造出的語言環境是否真的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和效率?還是為了讓孩子心情愉悅而刻意營造出的「英語原來可以這樣學」的充滿快樂和鼓勵的海外課堂?
看了以上的內容,是不是開始故作鎮定了?某些長期以來關於海外遊學自欺欺人的見解也許要被戳穿了?
孩子到了國外,咱們先不談英語提升問題,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應該是差異,從最簡單的飲食差異,到日常生活層面的文化差異,再到思考問題方式的差異。即便是「國內飲食注重調料而國外飲食注重食材」這種最表面的差異,也需要引導孩子進行歸納和一定深度的原因思考。西方文化背景下那種「看似不太親密」親子關係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導致的?哪些通俗易懂的文化理論模型可以解釋這個現象?英國脫歐的爭執點到底在於什麼?脫歐之後英國大量的生活垃圾沒地方處理了怎麼辦?西方發達國家如何通過教育完成一輪又一輪的社會分層?
到了英國,這些撲面而來的差異,被大部分孩子感受到了,也隨時忽略掉了。沒有深究,沒有思考,他們對於英國的認知似乎只有炸魚薯條、陰雨天氣、和天天都會說的excuse me、sorry、thanks。
而我們希望孩子們首先學會的是認知差異、理解差異、包容差異!就像倫敦為什麼能成為全球最具魅力城市,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它的歷史或繁華,乃是它的包容!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各類人,在倫敦都能找到合適的位置和自己的觀眾,沒有人會把差異上升到是非對錯問題,更多的是尊重並理解。有原則有底線的包容是社會精英該具備的最起碼的習慣。
再回到海外遊學過程中的英語語言學習與提升問題,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各位老師、家長、學生,請大家捫心自問,遊學結束後,你確定孩子的詞彙、語法、寫作甚至是口語水平真的有明顯長進?刻意的鼓勵與肯定反而給孩子傳遞了太多錯誤信號,比如所謂的語感。語感確實是存在的,但是對於母語為中文的廣大中學生的英語水平來說,真的談不到語感這個層面,語感這個詞往往成了許多中學生語法差的擋箭牌。再次強調,對於母語為中文的廣大中學生來說,學英語猶如蓋高樓,語法是鋼筋結構,詞彙是外觀裝修,語法決定了英語水平的高度。英語語法有一套嚴密的規則和邏輯,類似於數學的公式,所以語法不是用來背的而是用來理解的,真正語法學明白的同學往往筆記做的很少,因為他理解了語法結構的邏輯並輕鬆的記在了心裡。舉個例子,數學裡的(速度*時間=路程)這個公式還需要往本子上記嗎?
所以,語法不好情有可原,但別拿語感說事。另外,國外的學習過程中非常注重書面英語,大部分的學術水平考查都以英語論文的形式,如果語法不好,你確定你能搞得定?而大部分海外遊學過程中的英語語言學習都是忽略學生語法基礎的情況下進行的聽力、閱讀、口語、寫作教學,這個誰也別犟,懂的人都明白。當然,這種情況也情有可原,具體原因不再贅述。總之,因為語法基礎不夠紮實,許多學生在海外的課堂上聽的似懂非懂但又不懂裝懂,然後在課堂互動環節的歡聲笑語中自欺欺人的以為融入了、聽懂了。再加上外國老師對於遊學的學生還是以鼓勵、誇讚為主,所以導致學生產生了一些也許盲目的自信。
當然,上述的語言學習安排也不是一無是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及積累相關素材還是有幫助的,但顯著的語言能力提升是不現實的,這個也是誰也別犟,懂的人都明白。
如果設置課堂學習環節,我認可的是用英語學習專業課,比如用英語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甚至是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等。在這個場景中,英語是作為學習知識的工具而不是學習內容的主體。
再說到寄宿家庭問題,令人驚訝的是,總有人覺得孩子住寄宿家庭可以利用生活時間提高口語水平,這真的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真實的情況是孩子在寄宿家庭飲食不適應也沒人管,因為英語水平所限每天跟寄宿家庭的溝通只是打招呼和日常問候,大部分寄宿家庭也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對孩子的關注實在有限。不要說什麼中產階級寄宿家庭,中產階級壓根就不會接寄宿家庭這活。所有的寄宿家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當然這並沒有什麼不對,我只是想讓各位學生、家長不要對寄宿家庭的「功效」產生不切實際的臆想。這個,誰也別犟。問問住過寄宿家庭的孩子們,什麼都清楚了。
以上陳述的所有,皆是大面上的真實情況。任何人都不需要玻璃心,找個個例來反駁。事事無絕對,任何個例或不同情況都有可能存在。以上陳述的所有,僅為陳述,不為爭辯,更不涉及是非對錯,存在即合理。
從現實角度,遊學的意義應該是增長見識、找到差距、樹立目標。尊重並包容差異,就像阿斯塔納的清真寺也允許其他宗教信仰者進去做自己的禮拜。最終,讓孩子學會如何與這個世界好好相處。
到了國外,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歷史都使孩子們明白了這個世界是多彩的、是變化的、是共存的,應該用批判性思考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理解和分析。看過大英博物館中國館內陳列的中華瑰寶,既痛恨當年列強的侵略,又切身感受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看到歐洲遊客對中國館內文物的讚嘆,又體會到了什麼叫「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些都需要老師去引導啟發學生,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孩子的世界觀。中國與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有的,特別是公民素質方面,遊學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們正確認識到這些差距並從提升自身素質做起。許多孩子真的在遊學過程中學會了禮讓、學會了不喧譁、學會了幫助他人、學會了坐車一定要系安全帶。到了劍橋大學,看到了蝗蟲鍾,孩子們更加知道了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因為劍橋的學子們就是用這些最樸素的信念鞭策自己。看到國王學院的氣勢恢宏和三一學院前牛頓的蘋果樹,孩子們眼神中透露出的是難能可貴的對知識的敬畏與嚮往,由此產生的動力會潛移默化地催其奮進,因為他們見識過更大、更美、更好的東西。
遊學的意義不應是短淺和功利的,應是讓孩子通過行走世界去認識這個世界、敬畏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並滿懷希望地去生活、去奮鬥、去創造。意義重大、責任重大,所以我們從來不會把遊學團的孩子們交給任何境內外第三方,我們自己的孩子,只有我們最上心,只有我們最想讓孩子們不虛此行收穫滿滿。當然,這也因為我們具備這個實力、經驗、和責任感。作為魯中地區人數規模最大的英國遊學機構,我們始終懷著榮譽感與使命感去兢兢業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