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而且文字寓意廣泛,好多地名和人名是可以共用的。
如安康、漢中、長安、丹陽、長春、安慶等等,這些都是祖國各地的地名。可這些寓意著吉祥喜慶的地名往往也被用於人名當中。
還有些地名是由人民改名而來的。如尚志、靖宇、志丹、子長、左權等等。
但你聽說過一個城市的名字竟然是一個姓氏嗎?沒錯,就在河南。你可能首先想到鄭州,因為鄭是個大姓,可卻沒有姓鄭州的。那焦作呢?姓焦的也不少啊,但恐怕沒有姓焦作的吧。
好了,這裡就不賣乖了,現在就來告訴大家吧,這個城市就是豫北小城濮陽。
別看現在濮陽這個複姓不多見,可在古代卻是好多的。 濮陽姓是以地名命名的複姓。古代有一條河叫濮水,濮水北岸(古人將山南水北稱為陽)一塊豐饒的地方叫濮陽,那地方,就在現今的河南濮陽市。
濮,原為河南、山東地區一條河流的名稱,古稱濮水。在上古時代,山巒之南坡、河流之北岸被人們稱為「陽」,在濮水北岸居住的人們就按習慣稱所居之地為「濮陽」,是一片廣大的地區。古濮水在人類社會中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河流,上遊在今河南省封丘縣城西南從「四瀆」之一的古濟水(今小清河)分出,大致沿現在天然渠走向至長垣市趙堤又沿回墓溝走向進入今濮陽境內,往東北方向橫穿濮陽縣全境,之後出濮陽穿範縣東入山東省境內,又匯入濟水。古濮水在歷史上孕育了一支古老的部族——濮人,上古時代所稱的「四瀆」,即「江、河、淮、濟」,也就是今天的長江、黃河、淮河、清河。古濟水是發源於河南省境內的一條古老河流,流經河南,與黃河大致平行穿越山東而入渤海,在山東境內今稱「清河」,清河與並行的黃河相較是一條小河流,因此被後人稱作「小清河」。在歷史上,黃河曾改道奪小清河入海。古濮水,就是古濟水的一條分合支流。遠古時期,中原部落聯盟首領顓頊帝因濮陽之地十分豐饒,遂在該地建立了都城,因此該地區也稱「帝丘」,後來其地住民就以地名為姓氏,稱濮陽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這在史籍《姓氏考略》上有記載:「濮陽氏的先祖原居於澶州,後以地為氏,望出廣平。」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上亦有相同的記載:「濮陽氏,其地在澶州,後漢外黃令牛述,以濮陽潛為主簿。」古代的澶州,在今河南省濮陽市的南部。
後濮陽氏大多簡改為單姓濮氏、陽氏,亦有維持濮陽氏複姓者,皆世代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