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愛看的《牆頭馬上》其實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

2020-12-24 青於墨

中國古典戲劇對於悲劇和喜劇的劃分有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標準——有一個和諧團圓結局的即為喜劇。

在《如懿傳》中,如懿和皇帝從青梅竹馬時就特別喜歡在一起看《牆頭馬上》這部戲。這部戲根據白居易的敘事詩《井底引銀瓶》改編而成。詩中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柳。牆頭馬上遙想顧,一見知君即斷腸」。詩中的女子與男子一見傾心,隨即同男子私奔,這種大膽的行為受到封建勢力的碾壓,「聘則為妻,私奔為妾」讓女子受到很大的恥辱,不僅如此,女子也恥於回家鄉。女子面臨著一個無比尷尬的境地,不禁發出感嘆說:「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可以說,這首詩講的是一個悲劇,後來元雜劇作家白樸改編成戲劇《牆頭馬上》被很多人說是喜劇。確實,在《牆頭馬上》中李千金最終接受公婆的歉意,被接回夫家。貌似是一個大團圓結局,而在筆者看來,這是一種「妥協式」的喜劇結局,喜劇中的悲劇因素處處湧動。

其實,悲劇在一開始就是註定了的。李千金和丫鬟梅香大膽討論畫上的才子佳人,並坦率地表明自己的愛情觀:「寧可教銀缸高照,錦帳低垂,菡萏花深鴛並宿,梧桐枝隱鳳雙棲。」這在當今算不得什麼,但是在當時的戀愛是不能自主,婚姻也必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格格不入的思想已經是相當危險,更何況李千金隨即做出了格格不入的行為。

李千金的大膽潑辣與裴少俊的軟弱怕事

李千金雖人在閨閣不得出門,但是心中對外面的世界早已心嚮往之。她經常從後花園的牆頭上觀望外面的世界,由此遇到了騎馬趕來的裴少俊。四目相對,確認過眼神,今晚是要約會的人。

可以說,李千金對待這段感情是非常主動的。她主動出擊,寫好信約裴少俊晚上在後花園偷偷相見。不料被嬤嬤逮個正著,然而李千金並不覺得理屈,和嬤嬤大膽爭辯、軟硬兼施,最終和裴少俊私奔而逃。在這個過程中,「三歲能言、五歲識字、七歲草字如雲、十歲吟詩應口」的裴少俊只應了嬤嬤一句「為客寄書生」。裴少俊的軟弱由此可見一斑,也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伏筆。

李千金和裴少俊私奔以後來到裴家在其後花園中藏了七年,後花園本是裴少俊學習讀書的地方,平時很少有人打擾,加之父親經常在外做官,裴少俊和李千金在後花園中相好七年並育有一雙兒女。大活人終究是藏不住的,李千金和孩子被裴尚書撞見,隨即開始了與裴尚書的正面交鋒。

裴尚書以「聘則為妻,私奔為妾」為由辱罵李千金為「娼優灑肆之家」並執意把李千金送去官府,李千金堅持說自己是官宦人家小姐,並把自己那套「愛情觀」說給裴尚書聽,殊不知這就是對牛彈琴。裴尚書也是刁鑽至極,以「石上磨玉簪,井底引銀瓶」的難度讓李千金證明這段姻緣是「天賜」的。玉簪沒等磨成針就已經斷裂,遊絲系住銀瓶沒等打水就已墜落,裴尚書見此情此景,逼迫裴少俊馬上寫休書。在這個過程中,裴少俊依然是大屁不敢放一個。

門當戶對使裴家接受李千金頗具諷刺意味

當李千金獨自一人回家後卻發現家中父母已經離世,只剩梅香一人守著數處宅舍良田,想想這七年見光死的日子更覺悲涼。

而裴少俊在李千金離開之後高中狀元並被授了官,等到再次找到李千金時,李千金的態度很是強硬,嘲諷裴少俊「文章三昧手也不過會寫休書」。此時的李千金對裴少俊,恐怕是恨多於愛。

而當裴尚書得知李千金的父親原來就是自己的好友,李千金確實是官宦小姐,且裴李兩家早有婚約時,態度瞬間大轉變。裴尚書和夫人放下長輩的「尊嚴」向李千金道歉,其實這一舉動是對李千金追求自由愛情的徹底否定。

李千金追求的愛情自主終究是敗給了門當戶對,當裴家用兩個孩子的感情最終將李千金勸回時,李千金對裴少俊的愛情應該是蕩然無存了的。看似是大團圓結局的喜劇,而當初那種美好早已變質。

「卓文君當壚賣酒傳為佳話,李千金牆頭馬上卻是傷風敗俗,簡直是天壤之別!」當李千金用這樣的話諷刺裴家時,筆者不知道她有沒有想過:卓文君私奔成就佳話,但是之後的婚姻生活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否則怎麼會有《白頭吟》?「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真是莫大的諷刺。

筆者以為,卓文君雖然最後保全了婚姻,卻和司馬相如的心越來越遠;李千金雖然最後有一個大團圓結局,但她和裴少俊的愛情也徹底死了。不得不說,《如懿傳》中的安排很是巧妙,《牆頭馬上》這部戲出現在開始就已經意味著如懿和皇帝最後情分全無的結局。

知人論世地看作者白樸的悲劇觀

中國古代的文學批評中「知人論世」是一個很好的批評方法,「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也就是說品讀一部作品,要知道作者的為人,研究他們所處的時代。

《牆頭馬上》作者白樸一生不順,幼年遭受國破家亡,倉皇失母;中年目睹元代南宋,父親兩易其主,深受恥辱,這也許是白樸一生不願做官的心結。金元易代,傳統儒家倫理禮崩樂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前路深感迷茫的讀書人也不止白樸一個。

更讓無數讀書人感到滿腔學識無處安放的是,元代視知識為糞土,科舉也是時舉時停,文人的地位甚至不如普通人,傳統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老路被堵死。這也是為什麼到了元代,詩詞文等傳統文學形式一蹶不振,有一部分文人開始混跡下層人民的娛樂場所,戲曲藝術開始在民間繁榮。

又加上白樸曾受詩人元好問的教導(就是那個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元好問),傳統文人的感傷情懷也被敏感的元好問所吸收。站在個人和時代的悲劇交叉點上,白樸對於整個世界都是悲觀看待的,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在《牆頭馬上》的喜劇結局下掩蓋不了蒼涼悲促。

看到一雙兒女,李千金最終決定回到裴家,看似是破鏡重圓,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是李千金那一顆純真之心已經被傷害。也許歷經七年的蒼蒼巨變,成熟之後李千金已經明白:越長大越要學會與這個世界妥協。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而人間「妥協式」的愛情與婚姻卻依然存在。

相關焦點

  • 《如懿傳》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蘭因絮果,必有來因
    最近又將當年熱播的宮廷劇《如懿傳》重新的看了一遍。《如懿傳》是流瀲紫既《後宮甄嬛傳》之後的又一著作,也被公認為是《後宮甄嬛傳》的續集,是由霍建華、周迅、董潔等人主演的,主要講述了清朝皇帝乾隆與繼後烏拉那拉如懿(也就是甄嬛傳中出現過的青櫻)之間的婚姻悲劇。令人感嘆的除了劇情的發展外便是乾隆與如懿的情感發展,兩個人曾經那樣的美好,可惜結局卻很悲催。
  •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如懿傳》裡的「涼薄之人如何偕老」?
    2018年夏天一部《如懿傳》橫空出世,可謂大放異彩。原著和電視劇我都反覆看了好幾遍,不愧為《甄嬛傳》的姊妹篇。最近抖音上經常看到一段評論,是說甄嬛之所以贏了,就因為她後期不愛了!而如懿之所以會輸,就因為她還愛,一直愛著,所以痛苦,所以一敗塗地。
  • 如懿傳裡為什麼青櫻和弘曆最後會兩兩相望,唯餘失望?
    如懿傳是唯一一部我重頭到尾看完的宮鬥劇,都說看一部劇,品一場人生,劇中如懿的一生,讓我只有嘆息……青櫻與弘曆兩個人因一場「牆頭馬上」的戲相遇,到後來的相知,相戀,最後度過一道道難關,如懿成功當上了弘曆的皇后,成為一國之母,如懿曾以為這樣他們兩個人就可以生能相依,死能同穴。
  • 《如懿傳》如懿、金玉妍、意歡:再愛一個人,也不能失去自我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如懿太愛弘曆,這種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呼喚平等的愛,所以,她在被弘曆冷落的時候並不難過,她堅信他們之間的感情不會有問題,可是當弘曆愛上了別的女人,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後,就真的傷了心。如懿自始至終要的都不是後位、權利,她要的是皇上的情分。
  • 如懿跌入谷底堅守尊嚴《如懿傳》後宮勢力蠢蠢欲動各顯神通
    其中一段5分鐘阿箬控訴如懿的強情節戲,網友被周迅的演技深深折服,滿屏彈幕都是驚嘆「演技炸裂」「看的心臟快暫停了」「眼神全是戲」「周迅演絕了」。經此一役,昨天觀看量單日突破2億,豆瓣評分也升至7.1。  在多方聯手陷害如懿之後,如懿跌至谷底,其他勢力開始蠢蠢欲動,尤其是懷孕的金玉妍,已經掩飾不住自己的野心,漸漸走到臺前。背信棄義的阿箬被封慎嬪,而如懿平靜接受了現狀,為冷宮生活做準備。
  • 如懿傳:白蕊姬臨死前告訴如懿,皇上最愛的人其實只有一個人
    《如懿傳》這部劇大家應該都看過吧!無論是皇上還是太后都是很多疑的。甄嬛雖然不是乾隆的親生母親,但養母子之間這樣算計讓人感到一些心寒。太后為了更好的監視皇上,在皇上身邊安插了很多眼線。一是為了監視皇上二十通過這些眼線將後宮掌握在自己手中,白蕊姬就是太后的眼線之一。
  • 《如懿傳》:烏拉那拉如懿,即為皇后,也是悽涼人生的開始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每個角色最終都以悲劇收場,而我們的女主角如懿更是如此。她出身大族,如懿本名青櫻,是烏拉那拉宜修皇后的親侄女。年少時,曾與幼時的弘曆是青梅竹馬,兩人關係密切。弘曆一心希望迎娶青櫻做妻,然而,兩人性情漸漸不符,無奈下,青櫻自願做起了弘曆的側福晉,這一選擇,是她終身悲劇的開始。在弘曆登基後,太后不準她入宮為妃,青櫻就自請改名為如懿,靠自己的智慧博取了太后的諒解,晉升為嫻妃。此後,如懿因為在宮中獨得皇上專寵,引得其她妃嬪嫉妒,她們便聯手陷害如懿,讓她被貶為了貴人。
  • 一部羅曼蒂克的消亡史之《如懿傳》:兩兩相望,唯餘失望
    正如導演汪俊所說:「《如懿傳》不是一部宮鬥劇,而是對封建帝王婚姻的控訴。」《如懿傳》沒有刻畫一個傳統的人生贏家,而是刻畫了一個普通愛情中的「失敗」者,一個在婚姻中心死了的女性,和一個殘酷無情的帝王。一個擁有至高權力、掌握所有人生死的人,是不可能有真心實意的。這種殘酷是真實的宮廷,也是真實的人性。
  • 如懿對乾隆說「蘭因絮果」是什麼意思?
    如懿對乾隆說出「蘭因絮果」地時候,不僅僅代表著自己認清了皇家愛情的本質,更是代表著自己已經看開了和乾隆這一世的恩怨糾纏。「蘭因絮果」一詞出自《周易》,一般用來比喻男女新婚時幸福美好彩霞滿天,但是最終卻落得勞燕分飛的結局。
  • 《如懿傳》中如懿在冷宮中經常提到的「凌霄花」有什麼寓意
    《如懿傳》中如懿在冷宮中患風溼、被蛇咬都提到一種花可以治病,那就是凌霄花。那凌霄花有這麼大功效嗎?是不是誇大其詞了呢?我們先來看看凌霄花的特點。凌霄花可生長在任何環境中,喜愛攀緣在山石、牆面或樹幹上。每年農曆五月至秋末,一簇簇桔紅色的小喇叭爬滿綠色的枝丫或牆頭,迎風起舞,像一幕盛大的帷幔。凌霄花的功用在《如懿傳》中可見一斑。乾隆帝對李玉說:「你把這凌霄花折幾枝送去冷宮,好活。」這凌霄花給如懿解決了很多病痛,這是由於凌霄花有破瘀散寒、涼血去風的功效。
  • 如懿傳:凌雲徹對如懿,究竟是怎樣的情感?這一細節足以證明
    先關注,後閱讀,確認過眼神,你是最可愛的人如懿傳:凌雲徹對如懿,究竟是怎樣的情感?這一細節足以證明後宮劇一直以來都有特別大的爭議,大家所知道的後宮劇經典肯定就是甄嬛傳。當時小編看甄嬛傳的時候,覺得特別爽,人無絕情故事情節孵化到都非常棒,雖然這部已經是七年前的電視劇了,但是現在看依舊不落俗套。我們都知道甄嬛傳是由一部小說改編的,這部小說的作者是流瀲紫,甄嬛傳大火後。
  • 《延禧》《如懿》到底有什麼不同?不止「大豬蹄子」和「渣渣龍」
    還好《如懿傳》來了,我們又可以抱著雞腿在床上看電視劇。《延禧》和《如懿》算是兩部姐妹劇,歷史背景是一樣的,只是劇情和人物設定不一樣,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找茬,看看兩部劇有什麼不同。首先,我們來說說皇帝。一個是聶遠,一個是霍建華。如果不看劇,你讓我選,小編必須首選霍建華呀,可是看到劇以後,卻被聶遠圈粉了。
  • 《如懿傳》:從三個階段看如懿的情感歷程,引發對女性成長的思考
    作為一個路人,剛開始因為沉迷於《延禧攻略》的服裝色彩搭配和期待看到魏瓔珞的逆襲,並沒有對《如懿傳》有特別感覺,甚至開頭的沉重色調讓我直接棄劇,但回過頭越往後看,越能夠看出這部劇的製作精良,在人物選角、服飾搭配、背景音樂和畫面製作等方面,同樣讓人吃驚不已。
  • 重溫《如懿傳》才懂:凌雲徹最愛之人,不是如懿,而是魏嬿婉!
    導語:電視劇中的配角永遠都是很慘的,因為他們沒有主角的光環,在《如懿傳》中的配角凌雲徹應該算是裡面最慘的配角啦!他一路走過來沒有做任何傷害別人的事;還重情義、守信用、默默地守護自己想守護的人;可是到最後卻是一個悲慘的結局,不僅被陷害還遭皇帝嫉恨、閹割、受到百般的折磨。
  • 重溫《如懿傳》才發現:皇帝為何不愛如懿了?換我,早厭棄她了
    很多人會說如懿高開低走,確實沒錯,《如懿傳》很好地詮釋了青梅竹馬致愛到蘭因絮果的悲傷,很多人看了之後感悟很多,許多人吐槽皇帝是大豬蹄子,說他好色多疑,只喜新人,不問舊人。確實是這樣沒錯,但是我就事實而言,兩個人的分開真的只有皇帝的問題嗎,難道沒有如懿的問題嗎。
  • 看《如懿傳》原著才知道,阿箬為何那麼恨如懿?換我,我也會!
    那麼阿箬為何會背叛如懿,小編認為有三個方面,且看:阿箬為何恨如懿,三個方面第一:如懿阻礙了她的嬪妃夢,渣渣龍對任何漂亮的女子都會多看一眼,只要是個新鮮的,又是在宮裡的,自然會被收下,而阿箬仗著她的阿瑪有功,被皇上誇獎,更是以為自己不是奴婢,也算個主子,一直招搖過市,而如懿的做法十分讓阿箬不悅
  • 《如懿傳》裡這些細思極恐的細節,你發現了嗎?
    如果說其他的宮鬥劇劇情的開展讓觀眾感覺到痛快淋漓,那麼《如懿傳》可以說是宮鬥劇裡的清流了。圍繞著劇情緩緩展開的不只是如懿蘭因絮果的一生,宮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有著同樣獨特的個性。《如懿傳》可以說是宮鬥劇中的一部越來越有韻味的翹楚,裡面的很多情節,也都有著細思極恐的道理。
  • 如懿看破大豬蹄子的涼薄,世事紅塵,卻也是不悔一生愛一人
    《如懿傳》中,炩妃的事了了之後,大豬蹄子親自去翊坤宮見如懿。兩人許久未見,氣氛有些尷尬。大豬蹄子先開口說了話:「如懿啊,朕知道這些日子你不願意見人,也不出門,所以朕就自己來看看你。身子可好些了?」如懿淡淡地說好些了。
  • 如懿傳:是否被結尾的渣渣龍氣到吐血? 如懿堪稱史上最慘女從頭喪到尾
    如懿傳:是否被結尾的渣渣龍氣到吐血? 如懿堪稱史上最慘女從頭喪到尾時間:2018-10-17 14:53   來源:一點資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懿傳:是否被結尾的渣渣龍氣到吐血? 如懿堪稱史上最慘女從頭喪到尾 年度大劇《如懿傳》昨晚正式在騰訊視頻收官了。
  • 如懿傳:如懿逝世,惢心在如懿墳前發現驚天真相,海蘭當場淚目
    隨著如懿傳的熱播,我們也了解到乾隆跟如懿之間的愛情故事,這兩個人從小就是青梅竹馬的關係,感情非常深厚。但是後來乾隆登基成為了黃帝之後,一切就好像發生了改變。帝王都是多疑的,乾隆也不例外,在這種思想的薰陶之下,他開始變得猜忌多疑,而且特別狠心。雖然乾隆變了,但是如懿卻沒有變,她還是跟從前一樣,深深地愛著面前這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