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

2020-12-23 溫州日報甌網

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

2020/12/21 08:27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1139

  • 本文導讀:曾經的偏遠高海拔村, 甌海區澤雅包岙村如今顯得生機勃勃。
  • 3

☉商報記者 諸葛芳芳

曾經的偏遠高海拔村, 甌海區澤雅包岙村如今顯得生機勃勃。上世紀80年代後,市科技局、市農科院等單位的技術專家先後到現場進行指點,黃瓜、茄子、辣椒等作物在包岙村的土地上落地生根。10年前,溫州商報記者實地走訪包岙村,了解它如何從「寸菜不生」的偏遠高海拔村,實現到「蔬菜王國」的華麗轉身。10年後,記者再次來到包岙村,來看一看這個「蔬菜王國」發展的如何了。

種多種蔬菜 收入越來越高

從澤雅風景名勝區東面進入後,需要在盤山公路上再開1個多小時才能到包岙村。去年,包岙村與周邊其他三個村合併,現在包岙村是凌雲村的一部分。

因為是下雨天,盤山公路上雲霧繚繞,景色宜人,猶如仙境。記者問路時,周邊村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你再往前開,看到田裡種著包菜、油冬菜的,就是包岙村了。」

在村口,記者遇到了原包岙村書記徐旭東,他現在是凌雲村的紀委書記。徐旭東邀請記者去走一走蔬菜基地機耕路。「這條路是我們2016年時,專門為了方便菜農下地幹活、蔬菜運輸修建的,總長3公裡。」

沿著蔬菜基地機耕路,記者看到道路兩旁都是菜地,現在正是包菜和油冬菜的季節,田裡綠油油的,特別好看。其他村冬季田地荒廢的情況,這裡卻很少見到。偶有幾塊荒廢的田地,也是事出有因。「我們村種菜遵循『兩年種菜,一年種水稻』的原則,荒廢的那幾塊是今年種了水稻,明年就能種蔬菜了。這是我們種菜幾十年總結下來的經驗,只有這樣,蔬菜才能長得好。」

包岙村海拔700多米的高度讓這裡的平均溫度比市區低5℃,這為高山反季節蔬菜提供了生長土壤,一些山下還沒有上市的蔬菜,這裡早早開始熱銷;一些山下已斷季的蔬菜,這裡卻剛剛上市。抓住這個特點,包岙村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比如10年前,我們種植蔬菜品種更多了,現在有十多種,一年四季都有蔬菜豐收。這幾年,村裡還引進了『高山無公害蔬菜基地』項目,270畝高山無公害蔬菜基地,源源不斷地向城裡輸送著優質的蔬菜,深得市區老百姓的歡迎。」徐旭東說。

在一塊蔬菜種植田前,記者遇到了今年已經60多歲的村民陳松柏。「我是村裡第一批種蔬菜的人,已經種了30多年了。靠著種菜,我供兩個兒子上了大學。」即使兒子多次邀請,陳松柏和妻子依然堅持留在村裡。「我們承包10畝地,一年收入有七八萬,而且對這裡也很有感情,不捨得走。」

探索新路子 發展生態旅遊

提起包岙村的蔬菜種植,就不得不提包岙村老支書趙炳川,年過古稀的他,一人便種了30畝蔬菜。前幾年,他在包岙村設立溫州拉西拉蔬菜專業合作社,為技術人員和農戶的交流搭建起了橋梁,一些新培育的種子通過這裡派發給農戶,農戶碰到的問題,也通過這裡得到解決。同時,他購入了專業的農藥檢測機器,設立專門的網頁,對蔬菜進行抽檢,每周定時向外界公布農藥檢測結果。「10年前他說的一些計劃,現在都實現了。」徐旭東說。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包岙村也面臨著年輕人越來越少的窘境。「現在種植蔬菜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等他們沒有力氣了,這些田地還是要外村的人承包過去。」徐旭東說,現在村裡也在探索新的發展路子,比如生產農副食品或者開展生態旅遊。

村民李國友就計劃承包10畝地種植番薯,生產番薯幹這種澤雅民間特色小吃;村裡也投資了100多萬將包岙村小學改建為民宿,計劃於近期尋求合作運營商。徐旭東說:「我們每年都有市區小學的孩子過來參與採摘活動,也是我們的一個試點吧。」

建基礎設施 為菜農服務

據統計,包岙村現有戶籍人口600多人,100多戶,年人均收入7000多元,僅蔬菜基地每畝年產值就達1萬元,種植多的人家,一年可達8萬-9萬元的收入。

特別是旺季,每天都有一批蔬菜收購商來收購蔬菜,旺季時,載重量為5噸的卡車每天在他們村和批發市場之間,至少要走四五趟。蔬菜的價格也賣得越來越好,如油冬菜,他們這邊可以種植兩季,第一季油冬菜上市時間比山下早兩個月,價格好的時候可以賣到3.2元一斤。

為了讓村民生活得更舒適,為菜農提供更好的種植條件,這幾年,包岙村也不斷建設村莊基礎設施,提升村容村貌。「比如2013年,鎮裡資助加村裡自己出資,進行了外立面改造工程、公路兩側綠化帶改造、農電網改造等項目,大大提升了包岙村的形象,慕名來包岙村的人更多了。」

為了提供給村民更多的耕地,2013年,包岙村申請進行凌雲山山地改造,釋放了200多畝農耕地。如今這些農耕地都分配給了村裡的農戶,大部分種植了蔬菜、油茶等,大大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

在村容村貌上,包岙村也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民生。建起了休閒長廊和公園,村民有了休閒好去處;加寬本村的溪流,總長約1公裡,改善了村民的飲用水;到青田葉山村的道路網也建成了,村民出去、收購商進來更方便了。

相關焦點

  • 甌海澤雅10大美麗梯田自駕路線
    同樣讓人敬佩的還有澤雅的先人開墾的萬頃梯田,不僅養活了世世代代的澤雅人,還是當今休閒澤雅的一片旖旎風光。一、澤雅最美梯田群之一當屬上潘壟,約500畝,同路線可以遊覽龍井山周邊的梯田風光。交通路線:澤雅鎮--澤雅水庫大壩--西岸方向--唐宅村--上潘村,公交72路上潘站。
  • 秋風吹 秋意濃 我在澤雅梯田等你來「掃黃」
    馬上就要國慶假期,秋風吹,秋意濃,秋收之歌正奏響,澤雅金色梯田正等著您
  • 南通海安鋪就「四好農村路」 敲開鄉村致富門
    原標題:鋪就「四好農村路」 敲開鄉村致富門 農村,因路而變化;發展,因路而提速。改革開放40年來,從土路、砂石路到水泥路和瀝青路,我市農村公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仿佛一條條緞帶,裝點著鄉村大地,撐起了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新希望,海安大地煥發勃勃生機。
  • 黔西縣金碧鎮:黃精種植鋪就致富路
    今年以來,金碧鎮通過大黨建引領,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在各村(社區)成立村社一體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效發展,充分發揮支部引領作用,發展「三白」、香蔥、大蔥、黃精、辣椒等蔬菜、中藥材高效經濟農作物種植上萬畝,積極調動了廣大群眾發展農業產業的主動性,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群眾增收致富夯實了基礎,鋪就群眾致富路。
  • 瑞金:「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鋪就了一條條鄉村振興快車道12月18日,記者在黃柏鄉龍湖村坳背崗萬畝臍橙園看到龍湖村臍橙種植戶鄧小東告訴記者,以前的路坑坑窪窪,一定程度影響了臍橙的運輸和銷售,路修好後,方便了鄉親們的出行,特別是作為臍橙種植戶來說感受最深,不管是別人過來收果,還是自己家把臍橙運出去都更方便了。當地村民和鄧小東有同樣的感受,有感於道路修通帶來的變化,他們稱讚這條路是便民路、致富路。
  • 邯鄲日報: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
    近日,《邯鄲日報》新開鄉村振興專欄首發《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文字新聞,對邯山區「2+2+N」鄉村振興戰略及萬畝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報導。
  •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2020-12-08 16:59:35 今年,友誼村剛剛獲得美麗休閒鄉村的稱號,村民不願再回到之前「水泥揚灰路、垃圾堆滿屋」的光景。  如今,依山而建的「友誼花海」在附近已頗具名氣,那是這個曾經落後貧窮村的新地標。「今年花海的收入佔比很大,我們村要做強做大,也要居安思危。」吳祥的說法總能得到村民的認同。  在沒當選村書記之前,吳祥便是村裡的致富能手,為人「仗義」是村民對他的至高評價。
  • 走進「全景式」的澤雅
    但走進澤雅就走近了景區,就走向了景區,這話是恰如其分的。沒去澤雅之前,知道澤雅有一座水庫,有琦君故居,有紙山文化,還有「紅美人」……這些人文、自然、產業等特色元素,構成了澤雅「全域景區」的基本框架。可事實上,當你真正走進澤雅,可以體會和感受的,遠不止這些。
  • 數讀溫州鄉村振興 從澤雅示範帶項目建設看新進展
    掘金本地優質生態和文化資源  現場:唐宅村澤雅紙山旅遊風情小鎮  澤雅唐宅村是依山水而建的古村落,距溫州市區約35公裡。這裡的村民世世代代延續著手工造紙的手藝。走進唐宅村,能看到樹立的水碓,這裡已經被打造成體驗古法造紙的景點,而村內的舊民居都進行了外立面的修繕,一處舊房也改建成澤雅傳統古法造紙專題展示館,讓整個村落成為一個體驗造紙歷史的博物館。  今年,澤雅鎮圍繞浙江生態休閒旅遊名鎮和溫州都市近郊休閒區的總體定位,謀劃了5條鄉村振興示範帶,其中的紙山古韻示範帶計劃在今年建成。紙山古韻示範帶的核心區塊,是計劃打造的唐宅村澤雅紙山旅遊風情小鎮。
  • 澤雅水庫有條新的 「八景」環湖綠道
    澤雅水庫有條新的 「八景」環湖綠道 2020/12/09 07:50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1007
  • 馬鈴薯、豆製品、文旅體融合,山亭區城頭鎮特色產業鋪就鄉村振興路
    日前,在城頭鎮寨子村馬鈴薯地裡,人們正忙著給自家的馬鈴薯澆水、噴藥,碧綠的薯秧生機盎然,給這個村莊增添了無盡的春意……  去年以來,城頭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力實施農業轉型、農村進步、農民富裕戰略戰策,鎖住域內實體經濟、培育發展特色產業,為當地群眾鋪就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
  • 河南省確山縣劉店鎮:種下黃金菊 鋪就致富路
    種下「黃金菊」,鋪就致富路。11月1日,由中共確山縣劉店鎮黨委、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劉店鎮人民政府、確山縣中醫院主辦,駐馬店市信訪局、確山縣商務局協辦,劉店鎮後山村、啟明農業有限公司、駐馬店市天中義工聯合會承辦的劉店鎮第三屆金絲皇菊豐收節暨 2020年度「孝善文化助力脫貧攻堅」表彰大會召開。
  • 西固區孟家山村:種植蔬菜鋪就致富路(圖)
    這是記者昨日前往晚報村——孟家山村採訪時,蔬菜種植戶對記者如是說。  種植蔬菜  年人均純收入8000元  在孟家山村裡,劉宗成算是一個種植蔬菜的老戶了。他說,從1987年開始,他便開始嘗試著種植蔬菜,結果收成不錯,漸漸的,他就不再種植糧食作物了,自家承包地裡全部改種蔬菜,一年收入3萬多元。「我可以說是種植蔬菜的老戶了,這幾年菜價高,種菜比較划算,並且對蔬菜病蟲害的防治我們摸索出了一套措施和辨認的方法,比如西紅柿的葉黴病、芹菜的葉斑病一看就知道,村裡種菜的個個都是農業『專家』。」劉宗成笑著說。  「你看我培育的西紅柿苗子個頭多大呀!」
  • 新疆富蘊縣塔拉特村:鄉村旅遊鋪就百姓致富路
    近年來,該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一躍成為新疆鄉村旅遊業的一匹黑馬。當地農牧民也大都吃上了旅遊飯,依託美麗資源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的國慶中秋,對於塔拉特村村民們而言是一次增加收入和宣傳推介自家特色的好機會,村民準備了豐富的特色產品,集中在文化廣場進行銷售。
  • 甌海澤雅用民宿「串」起全域旅遊
    溫州網訊 在鄉村振興示範帶的創建中,甌海澤雅串起了兩條帶,一條叫「醉美澤雅·古韻紙山」文化帶,一條叫「詩畫澤雅·琦君故裡」文化帶。採訪中我們發現,當地鄉鎮幹部,通過保姆式服務、一條龍跟進,推進民宿發展,藉此「串」起澤雅全域旅遊版圖。
  • 澤雅婦聯拍了拍你:走進鄉村,一起尋找家庭遊網紅線路
    澤雅婦聯拍了拍你:走進鄉村,一起尋找家庭遊網紅線路 2020-08-29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鋪就鄉村致富路 織密龍江幸福網 「十三五」我省「四好農村路...
    平坦的農村公路讓蔬菜運輸更暢通。通村暢鄉的農村交通網助力鄉村路邊經濟。城鄉物流體系打通農村配送「最後一公裡」。農村公交站點。「四好農村路」建設,為鄉村振興添動力。公路暢產業興貧困群眾搭上致富「快車」「我們和平村的現代牧業尚志農場,每天有近200噸原料進場、120噸牛奶出場,烏吉密鄉西環路的暢通,不僅保障了牛奶的質量,還為企業節約了15%的物流成本。」
  • 荔波:發展特色產業鋪就致富路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福利村立足村情,充分依託交通、水源、市場三大優勢結合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積極謀劃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荔波縣玉屏街道福利村包村幹部孫博說。福利新農村談起脫貧攻堅政策帶來的改變,村民覃利菜也感慨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