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作為海南省的省會,雖然沒有三亞那麼熱鬧,但正是這份安安靜靜的清淡也讓很多人對這裡戀戀不捨。
到海口除了看海玩沙,騎樓老街也是一定要去逛逛的地方。
騎樓老街面積挺大的,穿街走巷的大約有2平方公裡,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等都遍布著一幢幢潔白的中西結合的南洋風格的柱廊式騎樓。
我在一個淅瀝瀝下著雨的下午出發去到老街,可能因為下雨的原因,街道上冷冷清清的開著店鋪,稀稀朗朗的人群穿梭在街道兩邊。
騎樓老街的歷史很悠久,最早在南宋期間就已經初步形成了規模,距今已經有700多年歷史了。
但是這些漂亮的南洋建築主要是從上世紀20-40年代建造的。那時候的中國落後,海口是較早的一批對外通商的城市,所以這裡的很多人跟著商隊多南洋去做生意,中國傳統的「落葉歸根」的思想,讓他們即便賺了再多錢也會認祖歸宗回到故鄉建設房屋,庇蔭後代。所以這裡就有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精美的廊式建築。
我撐著傘獨自走過這一排排古老的建築,仿佛時間穿梭回曾經那個動蕩的年代。只是恍惚間騎樓兩邊小店裡的叫賣聲又拉回了我的思緒。
這裡的中山路和博愛路都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在得勝沙路還有一座小小的冼夫人廟,1400多年過去了,這位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巾幗鬚眉第一女英雄的豐功偉績依然在海南及嶺南世代流傳著。
得勝沙路還有曾經海口最高樓——「五層樓」,它是在上一世紀三十年代初,由時任越南西貢市匯理銀行董事長的文昌籍鄉親吳乾椿,用從南洋運回來的石料、木材修建起來的。作為當時海口最大最豪華的旅館,它一度是海口的標誌性建築,並經營過大劇院、放電影等。
騎樓老街處處遺留著歷史的痕跡,中國共產黨瓊崖一大會址也是在這精美的騎樓老街裡召開的,所以當你走在騎樓老街能夠找到中國五六十年代的感覺,牆上寫著很多歌頌黨的句子。
騎樓老街裡什麼都有,吃的,喝的 ,用的,穿的,甚至連五金都有的賣。所以可以很悠閒地一邊逛一邊買。但是一定不能錯過的是騎樓老街的小吃街,裡面的海南美食很多,清涼補、抱羅粉、反沙芋頭、榴槤酥、椰子飯、木瓜雪蛤……是一個讓吃貨們欲罷不能的地方。
晚上華燈初上,老街上的騎樓建築被五彩繽紛的霓虹燈裝飾著,又煥發出另外一種別具一格的風味。晚上的人也漸漸熱鬧起來,所以逛老街的時候一定注意安全,不要被穿梭在街道上的電動車或摩託車傷到。
望著這些精美的騎樓建築,也許誰都沒想到2500年前的古希臘建築形式經過時代的變遷越洋過海跟中國的建築結合的這麼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