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說:山上有一對師徒,徒弟考上功名,要下山做官了,師傅問他:「官場複雜,你下山後如何處事?」徒弟答:「我準備了一百頂高帽,逢人給他戴一頂高帽即可。」師傅生氣的訓斥到:「糊塗!只有小人才喜歡戴高帽,怎麼可能人人都喜歡?」徒弟答:「山下那些人粗俗淺陋,不比師傅您境界高遠,一頂高帽足以讓他們對我和氣三分。」師傅聽罷,笑了起來:「說的也是。」徒弟走下山,默默嘆息: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99頂了!
戴高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拍馬屁」了,也可以雅稱為「誇人的藝術」。
「拍馬屁」本來不是壞事
一位著名的西方哲人(具體是誰,這個真不知道了,捂臉)說過,中國人民的思維習慣中,感性壓倒理性,所以經常愛得如痴如醉、恨得不共戴天,走極端、不淡定。這話絕對是錯的。比如三個人去吃火鍋,南方人蘸香油、北方人蘸麻醬,還有一位山西人默默端了一小碗醋,桌上湯鍋居然是九宮格。大家酸甜麻辣鹹鮮,各吃各的,嗨得不行。這種和諧景象,每天晚上都同時上演幾千萬次。憑啥黑咱們中國人走極端呢?
但仔細想想,這話也不是全錯。比如「拍馬屁」這個詞語,原本只是誇讚對方、拉近距離的溝通手段(據說元人善騎,見面拍拍對方馬屁股,稱讚寶馬良駒,以示友好),多年來卻被引申為「無節操」討好別人、特別是上級領導的代名詞。這不就是走了極端?
還有一個典故: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諸葛瑾之子),問他:「你爸和你叔(指諸葛亮)誰更牛?」 諸葛恪想都沒想,應聲回答:「我爸。」 孫權納悶兒啊:「你叔叔在蜀漢大權獨攬,治理國家政治清明,軍事上平定南蠻,做了那麼多大事,你爹就是東吳一普通官員,你憑啥說你爸牛?」 諸葛恪:「我爸知道該跟著誰幹。」
所以,不要忘了,誰都希望得到認可,這是萬年不變的人性。
小孩學走路,你給鼓掌喝彩,他就走得更遠、更起勁;
媽媽在家做飯,你誇一句好吃,辛勞頓時消除大半;
坐高鐵,想跟鄰座交個朋友,上來先問你家是哪兒的?嘿,山東的,我最喜歡跟山東人交朋友,爽快!
到菜市場買菜砍價,你不能說「嘿,大姐你這菜都不新鮮了,給我便宜點吧」,小心大姐拿刀砍你。 「嘿,大姐你這菜跟別家真不一樣,又新鮮又實誠,以後我就買你家了,長期客戶給便宜點?」這麼說話,大姐指定給你打9折,還送你兩根胡蘿蔔。
可見,生活中的「馬屁」簡直隨處可見。恭維別人跟「節操」沒啥關係,反倒是體現一個人的情商和溝通技巧。我們常說,某人「會說話」,其實準確地說,是人家「會誇人」。借用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賈玲老師的一句臺詞,「愛誇人的姑娘,運氣不會差!」
2 為啥大家討厭「拍馬屁」?
當然,之所以「馬屁」這個詞變成貶義,恐怕是有些緣由的。
史書記載,南宋奸相韓侂胄新修了一座氣勢恢宏的莊園,一天他帶著手下來到山莊,環顧四周後隨口說,可惜聽不見雞鳴狗吠之聲。大家繼續向前遊覽,走著走著,突然聽到一聲聲公雞打鳴,又有狗吠聲不絕人耳。韓侂胄大喜,最後才發現是趙師睪躲在草叢中,撅著屁股,老韓捧腹大笑。從此韓侂胄對趙師睪另眼相看,不久就提拔其為工部侍郎。
這種故事流傳開來,大家對無底線逢迎上級、博取功名,把廉恥二字拋在腦後的做法,當然是深惡痛絕。但仔細想想,趙大人這種做法,早已經遠遠超出了交往法則、溝通技巧的層面。趙大人給韓大人提供的,也絕非什麼尋常意義的「認可」,而是卑躬屈膝的奴相和自輕自賤的惡搞。嚴格來說,這根本不叫「拍馬屁」或者「恭維人」,而是一種人格出賣、人身依附。
3 「馬屁」到底應該怎麼拍?
前文已經說過,「拍馬屁」實際是被汙名化的一個概念。我們不鼓勵大家「拍馬屁」,但鼓勵大家學會「誇人」。
「誇人」要有四個字的口訣:
其一,「誠」。有人可能想,真實想法藏在我心裡,「口蜜腹劍」你怎麼知道?實則不然。,每個人都沒有秘密可言。你所謂的真實想法,一定會在經意和不經意間流露出來。你的處心積慮,不過是別人眼中的拙劣表演。所以,寧可不誇人,也不要言不由衷、偽善做作。那我確實不喜歡領導,可又不得不誇怎麼辦?很簡單,任何人都有閃光點,即便是再討厭對方,他身上也有可取之處。你要做的,就是善於發現、真誠表達。僅此而已。
其二,「準」。只有一片真心還不夠,還要有精確提煉和表達的能力。比如,明明對方工作能力很強、效率很高,在短時間內就把所有任務都完成得很出色。你就不要誇讚對方吃苦耐勞、全身心鋪在工作上。這種誇獎,既沒有抓住重點,又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人家工作做得很好,富餘時間在讀在職學位或者做一些個人的事情。你的誇獎,可能就引起對方的警惕。本是好意,如果被當做「敲打」和「暗示」,反而疏遠了雙方的距離,豈不尷尬?除此之外,誇人之前,信息也要掌握準確。別誇人誇成了」車禍現場「!
其三,「恰」。兩層含義:一方面,誇獎要適度,過猶不及。比如,這個人在單位範圍內很優秀,不代表在上級單位視野內也很優秀,更不意味著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典型意義。誇獎時,聊聊幾句、點到為止即可。切忌大張旗鼓、大肆渲染。過度誇張的讚美,在對方看來一定是不真誠的,甚至引發反感;另一方面,誇獎要符合身份。下級不能隨意公開誇讚上級,特別是當著上上級的面。平級可以誇讚平級,但只能誇細節,不能作總體性的評價。上級可以誇讚下級,但如果現場有多位下級,要注意其他人的感受。
其四,「慎」。也有兩層含義。一方面,誇獎的次數和力度要控制,誇獎好比一頂頂帽子,送得出去、收不回來。把零售搞成批發,帽子只能貶值,實際意義會大幅縮水;另一方面,職場人際關係比較複雜,選擇誇獎對象、誇獎內容和誇獎時機都要慎重,避免觸及敏感人物、敏感事項,切不要讓自己輕易捲入風波和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