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不同語言中的叫法
酒是被人類發明的嗎?古埃及的酒神奧裡西斯,古希臘的酒神狄奧尼索斯,古羅馬的酒神巴克斯,中國的黃帝、杜康、儀狄,都被認為是酒的發明者。而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酒是一種自然現象,甚至先於人類的產生。也就是說,酒是被發現的,而不是被發明的。
酒是世界通用語言
飲酒在我們的生活中實在是太常見了,沒有酒哪來的歷史?酒跟人類的文明發展是相依相伴的。無論古今中外,你可能完全找不到一件文化或歷史事件,是完全跟酒精的影子或影響無關的。以至於《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中,稱酒為「一種通用語言」。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在不同國家想表達見面問好,可能要適當用揮手、點頭、微笑、握手、鞠躬、擁抱、親吻臉頰等等這些完全不同的行為。然而「碰杯」這個行為在酒桌上卻是世界通用的,這就很值得探索一番了。
我們現在喝酒入口之前,都會彼此之間碰一下杯,讓氣氛更熱絡,也顯得更有禮貌。那麼,關於碰杯習慣的由來,你又了解多少呢?
關於碰杯的習慣,比較常見的有四種說法,其中有兩個是來自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解釋,這兩個地方都是古代歐洲燦爛的文明古國,能產生這樣的影響力也情有可原。我們先來看看。
最浪漫的說法:讓耳朵感受喝酒的快樂
傳說古希臘人也非常愛喝酒,在喝酒的時候特別注意各個感官的感受。他們喝酒時發現,手能感觸到酒杯的溫度,嘴巴能嘗到酒的味道,鼻子能聞到酒的香氣,眼睛能看到酒的顏色,唯獨耳朵沒有任何感受,這時候他們就想辦法讓耳朵也感受到喝酒時的快樂。
後來發現喝酒碰杯時能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並且大家一起舉杯碰杯也能使氣氛更好,所以碰杯這個習慣就這樣來了。
最流行的說法:防止被人下毒
這種說法起源於古羅馬。古羅馬人很崇尚武力,城裡有很多鬥獸場,人們最喜歡的就是看決鬥。那時候的角鬥士個個都身體強壯,力大無比。他們通常在比賽前會喝酒,但是喝酒又怕對手在自己酒裡下藥,所以他們會互相倒一點自己的酒在對方的酒杯,以示公平。
後來流傳到上流社會,中世紀時期的歐洲貴族間盛行用毒酒謀殺敵人,為了防人下毒,也讓各自杯中的酒碰濺到對方的杯中。這種「同歸於盡」的方式,成為了顯示風度的禮儀,慢慢流傳了下來。久而久之,人們社交宴會時都會互相碰杯,表達祝福或尊重。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說法,一種比較玄,一種比較接近真相。
最玄妙的說法:驅趕邪惡靈魂
中世紀時期是宗教信仰和葡萄酒的天堂,人們普遍懼怕巫術、暗黑魔法。據說用乾杯發出的聲響模仿教堂的鐘聲,能驅趕邪惡靈魂。非基督教也有類似的用酒杯敲擊桌面嚇怕邪靈的故事。
然而考古發現,那個時期的杯子,大多數是黏土和木製的,不會發出教堂鐘聲般的聲響。所以這個說法比較玄。
最真相的說法:葡萄酒和吐司麵包
16世紀的人們經常把不新鮮了的麵包放進一壺葡萄酒中,再加入水果和研磨的香料,隨後麵包就會充滿香氣、變得非常美味。後來這方法漸漸成為了一種用於慶祝的儀式,那塊麵包會賞給獲得榮譽的人,其餘的人則享用美酒。
英語中「乾杯」和「吐司麵包」都可用「toast」來表達,這也就是乾杯(toast)的來源了。雖然並沒有被完全證實,但也許這是我們目前能得到的,最接近真相的一種說法了。
現在,葡萄酒是普通老百姓也喝得起的了,我們也延續了碰杯的習慣。你知道了喝酒碰杯起源於哪了嗎?不過中華文明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說不定起源於中國也有可能呢,這就有待考古人員的考證了。
END
編輯:好酒網(hjiugz)
相關閱讀
老外覺得茅臺=燒刀子
這樣開酒味道更勁
為彪悍的中國乾杯
不飲酒是你衰老的開始!
醉人的喝酒熒幕瞬間
廣州也要垃圾分類了
天氣這麼熱,只想和你喝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