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離別。回首這一年,面對國內國際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三亞經濟依然韌勁十足。這一年,我們見證了三亞經濟強勢復甦的壯舉,留下了助力自貿港順利開局的鏗鏘步伐,展現了「十三五」收官之年的喜人成績……2020年,三亞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發揚「椰樹精神」,攻堅克難,戰勝重重困難,各項經濟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在2020年離別之際,《三亞日報》財經版為廣大讀者盤點2020年三亞經濟發展成績,一起回顧不平凡的2020,展望即將到來的2021。
●政策「加油」三亞經濟強勢復甦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面對疫情,三亞全市上下同心協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發展。在打贏疫情阻擊戰的同時,三亞採取超常規措施,全力支持各行各業有序復工復產。
2月19日起,在滿足恢復營業5個必備條件前提下,三亞各商貿企業開始恢復營業;2月20日,三亞國際免稅城恢復營業;2月22日起,三亞便利店、餐飲業、美容美髮等行業有序開始恢復營業;2月21日起,天涯海角遊覽區、大小洞天景區、鹿回頭景區、蜈支洲島景區、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等景區有序恢復開放,遊客走進三亞各大景區,再次擁抱美麗三亞。
2月23日上午,在三亞月川棚改建設項目工地上,2月份省外返瓊復工人員發放了第一批補助金,共計19.5萬元。與此同時,三亞陸續出臺《關於在疫情期間支持建設項目安全有序復工的措施》《三亞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保障項目建設的政策措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建設項目工地開工復工工作指南》……政策「加油」,有力推動了三亞復工復產有序開展。
隨著復工復產政策陸續出臺和實施,三亞經濟也實現了強勢復甦。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466.87億元,經濟增速轉負為正,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別提高8.0、4.7個百分點。
●自貿港重點園區建設蹄疾步穩
2020年6月3日,隨著崖州灣科技城、三亞中央商務區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其他9個重點園區同時掛牌,標誌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正式拉開序幕。
一流園區是海南加快建設自貿港的重要載體。作為海南自貿港的「試驗田」「先行者」,崖州灣科技城、三亞中央商務區自掛牌以來,始終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充分利用「讓園區說了算」的自主發展權,為企業「加服務」「減成本」,良好的營商環境紛紛引得「鳳凰來」。
作為三亞未來經濟新引擎,三亞中央商務區借力海南自貿港政策東風,結合三亞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契機,推進早期投資和產業投資發展,多舉措助力遊艇業、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提質升級。截至目前,三亞中央商務區今年成功引進中國大唐集團海外控股有限公司、海南復星旅遊文化投資公司、大悅城(三亞)投資有限公司、珠免集團(海南)有限公司等600餘家企業在園區註冊,其中世界500強企業達11家。
作為三亞未來科技新高地,崖州灣科技城已洽談引進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8所高校;今年9月7日,中國海洋大學首批173名研究生正式入駐。今年以來,崖州灣科技註冊企業共計1405家,較上年同比增長140.58%,其中,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以來,完成企業(機構)註冊865家。目前,已在園區註冊或開展業務的世界500強企業達14家。
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園區,崖州灣科技城、三亞中央商務區做好「試驗田」,當好「先行者」,建設步伐蹄疾步穩,助力海南自貿港順利開局。
●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速跑」
在前不久舉行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第四批)集中開工儀式上,三亞分會場集中開工項目23個,投資總額達到166.7億元。而今年前三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三亞共開工項目45個,總投資165億元。第四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集中開工,三亞集中開工項目總投資超過前三批之和,這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後,三亞經濟發展持續穩步向好的集中體現。
在一批批海南自貿港建設項目陸續開工建設的同時,三亞出臺有效措施,推進各重大項目加速建設。
全長約56公裡、連接五指山市通什鎮和三亞市海棠區的山海高速公路有望年內功能性通車,目前已完成工程量九成;
亞龍灣第二通道(一期)工程項目全長約6.7公裡,目前工程建設快速推進,建成後有效緩解旅遊旺季的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交通壓力;
海南西環鐵路三亞至樂東段公交化旅遊化列車改造工程正加快推進,其中新大保隧道刷坡完成,洞口工作面全部打開;
三亞西水中調工程一期項目全力推進,已完成總工程量逾30%,預計於2022年底完工。屆時,三亞日供水總規模將接近120萬立方米,將進一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
據數據統計顯示,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9%,增速較上半年提升11.1個百分點,本年度連續七個月實現正增長。
●招商引資強力推進顯成效
「不見面、屏對屏」雲招商、組織「百人招商團」、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雲)籤約……2020年,三亞招商引資實施超常規措施,打破疫情影響,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並舉,努力將海南自由貿易港利好政策優勢切實轉化為三亞招商引資「強磁力」。
自《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以來,上百家企業與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接洽,入駐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0家;
三亞·亞太金融小鎮註冊基金等投資類公司突破300家,今年註冊企業是去年3倍多;
三亞中央商務區在園區註冊企業突破600家,世界500強企業達11家;
崖州灣科技城註冊企業共計1405家,較上年同比增長140.58%;
……
數據顯示,今年三亞新設外資企業達142家,同比增長178%,是去年全年的2.78倍。招商、對接、洽談企業1562家,三亞1至12月,註冊落地1269家,籤約達374家。
截至11月底,三亞今年土地招拍掛總成交金額突破137億元,已超過2019年近124億元的土地成交額。其中,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大唐集團海外控股有限公司以9.93億元「搶地」,擬建國際總部基地辦公樓;珠海合聯公司以16.51億元摘得鳳凰海岸單元的49.43畝地,用於打造高端商業綜合體,經營離島免稅業務……
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順利開局吸引了國內外諸多企業落戶三亞,讓「三亞投資熱」持續升溫。
●財政收入實現「七連增」
隨著各項超常規措施的落地見效,三亞主要經濟指標趨穩向好,呈現回升態勢。
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嚴重衝擊、減稅降費、房地產嚴控政策等因素疊加影響,今年財政收入特別困難,1—4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55.8%,收入跌幅全省第一。面對地方稅收收入斷崖式下滑形勢,三亞財政部門採取超常規措施狠抓非稅收入徵管,著重抓好土地出讓收入收繳,組織採礦權拍賣,清理盤活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資源等工作,彌補地方稅收收入大額減收,逐步遏制住財政收入持續下滑的局面,逐漸把受疫情影響的財政收入進度奪回來。5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今年以來首次當月收入正增長,增長態勢延續至11月份實現「七連增」,其中10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7.2億元,創造了歷史單月收入最高紀錄,同比增長77.9%。11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2億元,同比增長66.2%,高於全省增幅43個百分點,力促1—11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95.5億元。
今年三亞財政收入呈現3個「最」:一是全省財政收入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市縣,4月份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55.8%,收入跌幅全省第一,比全省-30.1%的跌幅高出25.7個百分點;二是第一批財政收入由負轉正的市縣,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有效控制情況下,5月份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首次正增長,當月收入同比增長0.4%;三是全省財政收入恢復最快的市縣,1-11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僅下降3%,小於全省-7.5%的跌幅,較1-4月收窄52.8個百分點。
●三亞跨境電商迎來新機遇
設立綜合試驗區、出臺實施方案……國家和省級雙重有利政策疊加,讓三亞在2020年迎來了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新機遇。
今年5月份,國務院批覆同意三亞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行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貨物按規定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等支持政策。
8月7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中國(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明確該區將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標杆的要求,建設全球供應鏈採購中心、現代化經濟發展引擎和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中心。
8月11日,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獲得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準予設立的批覆,將為助推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搭建平臺。
10月4日,由三亞旅遊文化投資集團與趣佰全球共同打造三亞面積最大的跨境電商體驗城亮相天涯海角遊覽區,雅詩蘭黛、蘭蔻、古馳、香奈兒等國際一線品牌的2000多款跨境商品引爆遊客消費需求,也成為三亞跨境電商產業崛起的重要標誌。
政策優勢和行政高效率,讓不少投資者十分看好三亞跨境電商產業,並搶先進行布局。經初步統計,在三亞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已超過20家。
●離島免稅新政紅利凸顯
海南離島免稅銷售額提前完成300億元、中免股票總市值連創新高突破4300億元……回眸2020年,離島免稅可謂是島內外最熱的經濟名詞。這一熱度也體現出海南自貿港建設迸發出的政策紅利和經濟優勢。
今年6月1日,發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了「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擴大免稅商品種類」。7月1日起,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新政落地實施,釋放的利好不僅引爆了離島免稅消費熱潮和股票市場,也有效拉動三亞的旅遊、航空、酒店、餐飲等行業消費增長。在免稅品火爆銷售帶動下,三亞第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0.5%,拉動全省消費市場增長7.2個百分點。
2020年是離島免稅購物再次起航的起點。2020年8月份,海南宣布,將在三亞新設3家免稅店,包括鳳凰機場店和2家市內店。目前,落址於三亞迎賓路的原居然之家建設項目已掛出嶄新的「海旅免稅城」招牌;今年9月份,格力地產16.5億競得三亞兩宗地,或為旗下珠免集團開展免稅業務鋪路;中服免稅正在全力籌建三亞市內離島免稅店……在倡導鼓勵適度競爭的氛圍中,三亞離島免稅經營主體不斷多元化發展,進一步融入和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效支撐起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滿足更多遊客消費需求。
●三亞遊艇產業「艇」厲害
從2月23日各遊艇碼頭陸續復工復產以來,三亞遊艇租賃從4月份開始遊客出海數據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7月份遊艇租賃以13605艘次,91389人次,首創歷史上遊客出海數據最高值;8月份遊艇租賃以14260艘次,98887人次再創歷史新高……2020年雖有疫情影響,截至目前三亞遊艇出海已逾8萬趟次,遊客參與遊艇消費逾55萬人次。
這一系列增長數字,僅僅是2020年三亞遊艇產業發展的一角。
三亞海事局推行「多證合一」改革,在全國範圍內首次將遊艇納入「多證合一」試點範圍,進一步簡化了遊艇辦證手續和時間;
馬來西亞籍帆船靠泊三亞鴻洲遊艇會碼頭,成為自駕遊艇免擔保政策落地以來,首艘以免擔保方式進入海南的自駕遊艇,免除擔保金約人民幣213.6萬元;
三亞中央商務局成立海南遊艇交易公司,並完成首單船舶交易服務;
……
今年以來,三亞挖掘自貿港政策優勢,借力「零關稅」、原產地規則等政策,積極推進三亞遊艇產業發展。截至目前,30多家郵輪遊艇公司已達成入駐三亞意向,國旅環球郵輪、法拉帝遊艇、海星遊艇、遊艇國際、上海索尼克遊艇、亞光集團等20餘家遊艇企業已完成入駐三亞中央商務區。
2020年,乘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東風,三亞加快遊艇產業健康發展,也獲得國內行業的高度評價。12月11日,在珠海市舉行的2020第七屆中國遊艇產業發展大會,三亞斬獲年度最佳遊艇發展城市獎。
●「雙節」黃金周「丁財」兩旺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止了遊客2020年春節黃金周出行旅遊的腳步。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勝利和跨省旅遊逐步放開,三亞再次成為熱門旅遊目的。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疊加,遊客出行熱情持續高漲。全市旅遊消費總量、人均旅遊消費支出和遊客滿意度實現大幅度提升,整個旅遊市場總體恢復強勁,呈現出「旺丁又旺財」之勢。
10月1-8日,三亞接待遊客72.92萬人次,同口徑比增長12.69%;旅遊總收入40.19億元,同口徑比增長39.33%。全市旅遊飯店平均開房率為75%,同口徑比提高9.36個百分點。
國慶中秋期間,三亞景區景點、鄉村旅遊點共接待遊客91.97萬人次,同口徑比增長1.24%;三亞主要鄉村旅遊點共接待遊客5.95萬人次,同口徑比增長27.39%,其中,博後村累計接待人數23409人次,民宿平均入住率91.49%,累計旅遊總收入1817萬元。此外,國慶中秋期間,鳳凰機場進出港航班2985架次,同比增長19.2%。
此次國慶中秋是我國疫後首個超長黃金周假期,遊客需求得到集中釋放,免稅購物吸引力強,均對三亞旅遊市場強勁恢復、旺丁旺財產生重要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