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速度」的代名詞,中國高鐵曾創下多個世界紀錄,而高鐵馳騁,離不開一個類似「心臟」的核心器件——IGBT牽引變流器。中車株洲所旗下的時代電氣,是我國唯一全面掌握這種變流器全套技術的高新企業。在這條晶片生產線上,就有一批來自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方小斌介紹說,學校將人才培養嵌入到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製造產業領先核心技術的源頭,根據時代電氣產線升級與生產需要,組建三個學徒制訂單班。120名學員全過程參與該核心器件生產線的設計、建廠、設備安裝調試、產品試製、正式投產全過程,在培養過程中就逐步成長為一合格的技術工人,實現了零距離上崗。其中的優秀代表劉少傑被中國中車集團授予「高鐵工匠」榮譽稱號。
「學校生產性創新基地與中車合作,實現軌道牽引機車部件研製、開發、生產,已經成為中國中車產品鏈中重要一環。」方小斌介紹,學校自主研發了機車門鎖等一系列實用新型機車產品,部分產品隨主機出口到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近3年,校企聯合申報、承接省、市及企業項目85項;為行業中小微企業開展技術革新45項;聯合開發新產品16項,其中,9項獲得國家專利、2項國內領先、1項填補電力機車配件空白。
學校主動服務中國中車,與企業共同前瞻性規劃未來職業與專業,基於產業發展需要共同梳理出軌道交通裝備製造20多個職業大類,並制訂職業規範與標準,共同開發整機調試、遠程故障診斷等3個複合、創新型新崗位標準,並同步融入到專業培養標準中。同時,校企雙主體開發專業教學標準。與中國中車合作,牽頭開發了鐵道機車車輛製造與維護等3個國家專業教學標準,開發了動車組等2個省職業院校國際化專業標準及電氣自動化等8個省職業院校專業技能抽查標準,實現校企標準統一。前瞻性追蹤軌道交通企業「智能製造、境外運維、無人駕駛」等複合型工作崗位、國際化工作環境、創新性工作能力的需求,精準培養「能製造、會駕駛、善維修」的軌道交通行業高素質發展型、創新型、複合型、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以「中車株機公司智能製造產業學院、新型訂單培養、2+1訂製式培養」等為載體共同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形成了「雙主體三層次」育人架構,創新了「校企雙向嵌入式」、「雙主體訂單式」、現代學徒制3種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近3年,與中國中車、各鐵路局、地鐵公司及其他企業合作開設新型訂單班148個,訂單學生達7902人;與長沙地鐵、博眾精工等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試點,試點學生243人。
服務海外,助推優質資源走出國門
中國高鐵開到哪,哪裡就有湖南鐵道職院師生們的身影。「當肯亞的學員們向我豎起大拇指,我感到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7月23日,該校軌道交通電務技術學院專任教師蔡小成說。
2019年7月9日至10月12日,湖南鐵道職院教師團隊,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圓滿完成蒙內通信設備、微機聯鎖、CTC三個項目的培訓工作,也是該校首次成功赴境外完成培訓項目。
蒙內鐵路由中國企業承建,於2017年5月31正式通車,蒙內鐵路全長480千米,東起肯亞最大港口城市蒙巴薩,西抵肯亞首都奈洛比,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重要成果。當時鐵路運行2年多,鐵路通信工、信號工的隊伍逐漸穩定,部分員工已工作三年,且有多次專業培訓經歷,有較好的基礎。
經過多方溝通,湖南鐵道職院承擔了2019年肯亞通信工、信號工的培訓。
到達肯亞後,為使是培訓內容與員工工作內容的高度契合,蔡小成與同事們立即在肯亞首都的奈洛比展開現場調研,肯方員工進行了溝通,獲知他們的培訓需求,做好有針對性的培訓。
「學員們聽課很認真,但學習效果並不盡如人意。」蔡小成介紹說,肯方員工都是大學本科畢業,基本上是通信、電子、網絡、機械等專業畢業的,由於國內沒有相應的高校具有專門的鐵路信號、通信專業。所以他們對專業對知識非常渴望。後來通過調整教學方法,中根據肯方學員的特點採用任務驅動、小組PK等方式進行教學,激發了學員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友誼。現在仍有肯方員工通過網絡交流,與他探討業務。
方小斌介紹說,作為全國「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發起單位之一,學校開辦了鐵道機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技術等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先後與俄羅斯、德國、泰國、馬來西亞等13個國家(地區)的30個教育機構、跨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了教師培訓、學生實習、課程聯合開發、學生聯合培養、產品聯合開發等數十項合作。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聯合開辦了鐵道機車等專業,培養350人服務莫斯科-喀山高鐵。與泰國蘭實大學、中南大學聯合為中車裝備運用企業培養奈及利亞本土人才58名。教師赴肯亞、衣索比亞、奈及利亞等「一帶一路」國家的蒙內鐵路、亞吉鐵路、拉卡鐵路培養軌道交通本土員工400多人次,服務「一帶一路」本土化。學校牽頭建設的應用電子技術國家教學資源庫已向肯亞等23個「一帶一路」國家推廣。學校目前正與中國中車集團合作建立海外分校,合作開發國際教學標準,為中車海外基地培養更多本土化人才。
瀟湘晨報記者李柯夫 通訊員徐敏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