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尕海湖的美,真的是讓人流連忘返一步三回頭。怎奈不能滯留的時間太長,還得繼續趕路南行,天黑前到郎木寺。
從尕海湖到郎木寺鎮大概40多公裡,一個小時左右就到了鎮上。找了家當地藏民開的旅館住下。
店主是典型的藏族老人,說是老人,看著老,實際未必比我們大多少。身體還很壯,手裡總拿著一串佛珠。早上,順著屋簷下的走廊不停地大聲念經,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老伴不停地幹活,典型的藏族婦女,哈著腰,感覺頭快挨著地了。兩個十來歲的孫女坐在接待室的電腦前,儼然是管理者。
小店不太大,三層樓,大概有不到三十間客房,自家和旅館都在一起。一樓廁所旁放著洗衣機,可能每天都有客人走後換下來的床品要洗。院子裡能放下四五輛車。
郎木寺鎮在甘肅和四川交界,藏族飲食可能不適合我們的胃口。這裡住著藏、回、漢等民族混雜,自然有川菜可吃,不必擔心。只是周邊都是草原山地,沒有一塊兒地可以種菜,缺少自然資源,唯一的供給應該是犛牛肉了。所以,蔬菜、水果等食品都是從外地拉來的,比較貴。
說是小鎮,用當地人的話來說就是個村子,只因郎木寺在此。
按照我親歷的順序是先交代天葬臺的,我也寫了那段經歷,也就是《甘南行(七)天葬初探》,可能內容不太適合發布,沒能通過平臺審核。所以,在此只好一筆帶過。
說實話,現在讓我重新回顧那會兒的經歷,心裡直發怵,不得勁。上圖就是天葬臺。
郎木寺的天葬臺是國內唯一對外開放的,天葬是藏族的殯葬方式。
從天葬臺回到郎木寺,懸著的心漸漸平穩。
去天葬臺租車的車主是個藏族小夥子,他知道我走路發喘,直接把我們送到離寺廟最近的臺階下。小夥子真好,這裡給他點個讚。
我們住的賓館後面有條不足兩米寬的河,是白龍江。江北的寺廟叫賽赤寺,屬於甘肅碌曲縣,又叫「達倉郎木賽赤寺」。江南是格爾底寺,屬於四川若爾蓋縣,又叫「達倉郎木格爾底寺」,兩座寺廟均屬藏傳佛教格魯派。
我們要參拜的是甘肅碌曲境內的達倉郎木賽赤寺。對世人來說這是一座高原藏文化秘境。具有文化差異帶來的衝擊和甘川兩省交界的獨特地域文化特質,構成了郎木賽赤寺院特殊的秘境之美。
整個廟宇坐北朝南,沿山勢而建。殿宇佛塔恢宏莊嚴。廟宇挑簷建築,黃白外牆。樓頂鑲嵌著鎏金銅質經桶,神獸金剛。印有各種佛教圖案的帳簾遮擋著裡面精美壁畫,想必是怕曬。
拾階而上,見殿堂裡的喇嘛正在修課。脫鞋進入,靜靜地在一旁看著僧人念經。幾排僧人相對而坐,有幾個僧人領頭,大家再跟著一起念。也有的喇嘛偷懶,不出聲,東張西望。主持在中間站著,像是在監督。
大殿裡漆黑潮溼,剛進去眼睛還得適應一下。想再往裡走,被一僧人攔住了。
據說旁邊的殿裡供奉著真身佛像,不讓遊人參觀。寺廟裡有活佛,遊人很難看到的。
我在想:僧人的一生都在這裡修行誦經,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如此堅持?
是看破了紅塵,遠離塵世,做清淨之人?
他們的想法或許真的不是我等凡人所能理解的。
站在這裡,也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次第花開》。裡面有這樣一段話:當你放下成見和偽裝,不再焦慮和需求,你的內心才真正的敞開。人生是一場非常不容易的修行,總是把自己困在執念和過去的傷害中,或許早晚都會明白,除了生死,其餘都是擦傷而已。
每個人心裡都會或多或少有些執念和放不下的過去,總會被過去折磨和傷害。
來寺廟參拜,若能被感化,把過去放下,也就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