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四川實行「兩廣填川」後,為何四川不說「廣東話」?

2020-12-11 虎頭山小妖

隨著普通話的流行,全國各地之間的人們相互交流,也減少了許多讓人尷尬的局面,但是一些地方的方言依然讓絕大多數人都聽不懂。

比如說廣東話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實際上對於不懂的人來說,比天書不差多少。

而就是古代明末清初的時候,四川因為人口稀少,所以實行了所謂的「兩廣填川」,理論上大量的廣東、廣西進入了四川,可實際上之後的四川人很少會講廣東話,這是為何呢?

可能很多人對於「兩廣填川」存在於某種誤解,在當時所謂的兩廣,並非我們現代人所理解的廣東與廣西,而是湖廣,也就是說湖南、湖北與廣東、廣西。

說白了就是四川周圍的所有地區都開始大面積地向四川遷移,也就是說實際上會說廣東話的人遷移到四川的並不多。

只是佔了一個很小的比重,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同化,其實是少數人融入到大多數人當中,這才是真正的同化。

就好像習慣一樣,你身邊的街坊鄰居都說著四川話,就你一個人說廣東話,大家都聽不懂怎麼辦。

上街買個菜,你非要跟別人來一口流利的廣東話,賣菜的大媽直接用看傻子的異樣眼神看你。

哪怕生氣吵架的時候,對方都不知道你罵的是什麼,這就讓人相當的尷尬了。

除此之外,當時的四川會出現大量的人口驟減,其實當時的戰亂,大多數本地的四川人因為害怕,所以舉家逃到了外地。

又或者說還有一部分人直接躲進了山林之中,並非四川人直接消失了,之後在清朝的調控之下,很多躲起來的四川人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之上。

與此同時還有一部人流浪在外的四川人,也隨著戰爭的遠去,從而慢慢的回歸到自己的家鄉。

也就是說看似有著大量的人口進入了四川,實際上這些人大多數還是以前的四川人,只是因為戰亂等原因,從而逃到了外地,現在自己的家鄉穩定了下來,這些人又重新回來了而已。

可以說這大部分人都是四川本地的原住民,他們的四川話說得很六,雖然流浪在外多年,但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後,很快就將自己的四川話重新拿了起來。

畢竟這是自己大半輩子的習慣,哪怕某些人只是四川人的後代,可是他們的父母親在家中所說的話依然還是四川方言,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情況下,這些孩子天生就會一些四川話,並不奇怪。

就算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可是我們也要明白一件事,所謂的搬家在古代幾乎就是拖家帶口,並非我們所想像的,上面一聲令下,然後住在這裡的百姓就要無條件地搬過去。

人家本來就在這個地方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一定搬過去,萬一在路上出現了意外怎麼辦。

所以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同時也是一個長久的工程,當然了更多的可能就是讓一些沒有地種的窮苦人家遷過去。

這些窮苦人家本身就屬於三無人員,連飯都吃不飽,怎麼可能還有時候學習文化知識,所以當這些人遷移到四川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跟四川當地人打成一片,溶入到一起。

畢竟都是剛到此地的新人,萬一被本地勢力打壓怎麼辦,所以慫一些,一切以生存為目標,也就是投其所好。

既然把自己的定位弄明白了,所以在跟人交流的時候,大多數外來戶都是想盡一切辦法用本地的方言跟大家交流,這樣可以很好地跟大家產生好感,對於自己在這個地方生存下去的機率更大一些。

正是因為各種方面的原因,再加上真正的廣東人並沒有多少人遷入到四川,所以四川人依然保留著自己土生土長的方言。

相關焦點

  • 明末清初,四川實行「兩廣填川」後,為何四川不說「廣東話」?
    比如說廣東話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實際上對於不懂的人來說,比天書不差多少。而就是古代明末清初的時候,四川因為人口稀少,所以實行了所謂的「兩廣填川」,理論上大量的廣東、廣西進入了四川,可實際上之後的四川人很少會講廣東話,這是為何呢?
  • 清政府因四川人口劇減,實行兩廣填川,那為什麼四川不說廣東話?
    「兩廣填川」實則為「湖廣填川」,明明現在國人的「歷史+地理」水平很低,很多人卻偏偏裝很懂的樣子,甚至連我這樣的歷史民科大拿都敢質疑。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兩湖地區距離四川更近,而兩廣地區則路途遙遠,不符合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規律,所以,湖廣填川更靠譜。近古時期有湖廣填川,近代則有「闖關東」的人口遷移,都是相近地理範疇內的人口遷移,闖關東實則為直隸地區(多為山東、河北)向東北進行的人口遷移活動。
  • 清政府因四川人口劇減,實行兩廣填川,那為什麼四川不說廣東話?
    「兩廣填川」實則為「湖廣填川」,明明現在國人的「歷史+地理」水平很低,很多人卻偏偏裝很懂的樣子,甚至連我這樣的歷史民科大拿都敢質疑。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兩湖地區距離四川更近,而兩廣地區則路途遙遠,不符合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規律,所以,湖廣填川更靠譜。近古時期有湖廣填川,近代則有「闖關東」的人口遷移,都是相近地理範疇內的人口遷移,闖關東實則為直隸地區(多為山東、河北)向東北進行的人口遷移活動。
  • 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
    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一、明末清初川渝的社會環境
  • 你知道現在的四川人都是來自哪裡的嗎?「湖廣填四川」是真的嗎?
    清軍入關時期製造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殘忍屠城,在其所發動的民族徵服戰爭中,直接慘遭屠殺的人至少有1000萬,整個明末清初的一系列戰亂共導致當時的中國人口減少了約40%,達8000萬之多!著名的湖廣填四川,填出一個「康乾盛世」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現在的四川方言是湖廣填四川時傳入的湖北話嗎
    元末明初這場人口遷徙後來一般被總結為「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這一時期進入四川的移民主要來自當時的湖廣行省(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而湖廣地區的人口則主要從江西地區得到補充。《人民日報》曾撰文指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祖籍在江西吉安盧陵。
  • 你知道現在的四川人都是來自哪裡的嗎?「湖廣填四川」是真的嗎?
    拉豁就拉豁,不要批話多。拜就拜拜,不要批塞塞。人活二十幾,全靠懂得起。吃飯壘尖尖,打架梭邊邊。話不多說,盡在掌握。《四川方言》四川自古就是物華天寶之地,都江堰更是把它變成了天府之國。古老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哪怕是遠在西南腹地的四川也沒有倖免,湖廣填四川也是一部血淚移民史。
  • 湖廣因何填四川
    昨天(2018年10月27日)看江口沉銀展,展後提到了「湖廣填四川」。清人編寫的明代歷史小說(《明史》),亦或民間傳言,都說張獻忠入川後大肆屠殺川人、殺人如麻,導致人口銳減,才有了後來的兩湖兩廣甚至浙江福建居民,長途跋涉遷徙入川。
  • 「湖廣填四川」 在資陽留下的痕跡
    (圖片來源:渝中區政府新聞辦) 與成渝古驛道密切相關的大移民發生在明末清初,也就是著名學者陳世松所說的「湖廣填四川」。「湖廣填四川」在四川歷史上有兩次,第一次元末明初洪武年間,朱元璋平定四川後,曾有大量江淮地區的人來到四川。經過200多年,到了清初,張獻忠進川又導致長達半個世紀的戰亂,四川人口從300多萬銳減到60萬。
  • 歷史上發生過「湖廣填四川」,那如今四川成都的人來自哪些地方?
    四川民間向來有「湖廣填四川」的說法,發生在元末明初及清前期「湖廣填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移民運動。這場移民運動規模大、時間長、涉及地的移民人數眾多以及移民的來源地廣泛,它對四川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四川成都這個地方的人可能來自於哪些地方?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湖廣填四川」這場大型移民運動。
  •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講普通話,為何四川話接受度高於廣東話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講普通話,為何四川話的接受度依然高於廣東話?確實,四川人都認為自己講不好普通話,自嘲「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講普通話」。所以,老一輩四川人和沒出過川,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四川人,基本都不會講普通話,沒有這個環境也沒這個需求。
  • 關於元末明初及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麻城人為先」問題
    「湖廣」,是指今湖北、湖南兩省,元朝設置湖廣行中書省,轄境包括今湖南省全境及湖北、廣東、廣西的部份地方;明清兩朝「湖廣」雖已分省,習慣上仍稱湖北、湖南兩省為「湖廣」。本文就所接觸到的材料,對歷史上「湖廣填四川」的具體經過,「湖廣填四川」的歷史原因、「湖廣填四川」在四川歷史上的作用,做一粗略的探討。
  • 歷史上「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對四川有什麼影響?
    看來,除了四川本地人,外地人以湖廣居多,其他還有廣東、福建、江西等地移民。而湖廣人在四川各縣人口中所佔的比重,也是相當可觀。「湖廣填四川」移民來源隨著人口規模的不斷增大,湖廣人廣泛分布於四川各地。「大夏」 國雖為時不長,但他帶來了大量以農民軍身份入川的湖廣人,而且多是湖廣東北部之隨州、麻城一帶人。明玉珍失敗後,這些人仍留在四川定居。三是明初入川「實蜀」 的湖廣人。朱元璋在打敗明玉珍、攻佔四川後,為了補充四川人口不足,迅速恢復生產,曾下令遷移一部分湖廣人到四川開墾。嘉慶修《宜賓縣誌》就說:「大抵來自元明者多吳楚」人。
  • 湖廣填川?並非如此,真正的四川話其實更像河南話,安徽話
    有很多人會覺得四川話與湖北話相似,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識。真正的四川話發音是拐彎發音,而湖北話發音是直音發音。就這麼一個誤差直接導致兩個方言無法交流。如近期最新節目。 填四川徽派建築 專欄就有可最好的證實。
  • 湖廣填四川,清初時期的遷民運動,讓四川人口從九萬漲到了四千萬
    明末清初的四川,人間煉獄        明末清初之際,在廣袤的四川大地上,戰火焚燹,紛亂四起。原本偏安一隅的巴蜀之地,竟然成為了各方軍隊殺戮的修羅戰場。        明末時期,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曾經三次進入川蜀之地,在明軍、清軍的追擊圍剿中掙扎求存。
  • 湖廣填四川定義
    起因主要是明朝末年農民起義殘暴兇惡領頭人張獻忠三次屠川,及其他等原因,造成川地人口驟減。加之清軍入關後入川徵平燒殺……          故,它專指清代初年,四川因戰亂人口銳減,從而由清政府在大半個中國推行的移民填川政策。這次大規模的移民運動從順治末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嘉慶初年,前後長達一百多年。
  • 湖廣填四川之孝感填川
    現代人往往將清代移民的遷徙稱為「湖廣填四川」,顯然,當年來到四川的並不止湖廣人,不過,從這句簡單的話中,我們不難體會到湖廣之於四川的巨大影響。在當年入川的湖廣人之中,又以麻城孝感人最為踴躍,今天仍有不少成都人都稱祖先來自麻城孝感,歷史上的麻城孝感到底多大、有多少人口?為何川南、川西、川北、川東的移民都有孝感情節?
  • 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是怎麼一回事?產生了什麼影響?
    明清川陝移民與戲曲藝術的傳播,明清兩代,由於戰亂、災荒、瘟疫等社會原因以及「遷海」、「圈地」、「平臺」等政治原因,導致晉冀、兩湖、兩廣、贛粵、蘇皖等地區的居民大量向西部川陝地區遷徙,史稱「湖廣填四川」。明朝後期,農民起義蔓延到大半個中國,其中四川是明朝末年起義軍主力張獻忠、李自成的主要活動區域。
  • 四川文史追蹤錄(三)四川大遷徙
    四川人口眾多,重慶未成為直轄市之前,四川一直是中國的人口大省。有這麼一句話川無十世家,土著已無存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說四川是一個全國人的大雜燴呢?這不得不說從先秦到建國後四川一共經歷了八次大移民,在這八次大移民中 湖北人15%,湖南10%,江西15%,安徽5%,兩廣10%,江浙10%福建,山西,甘肅5%,河南,山東,雲南貴州……一共16個身份的人千裡長徙來到了四川,與僅存的巴蜀人構成了今天的四川人。下面我們來詳細看看這八次移民是怎麼回事呢?秦滅古蜀,萬民入川。
  • 歷史上「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對四川有什麼影響?
    看來,除了四川本地人,外地人以湖廣居多,其他還有廣東、福建、江西等地移民。而湖廣人在四川各縣人口中所佔的比重,也是相當可觀。「湖廣填四川」移民來源隨著人口規模的不斷增大,湖廣人廣泛分布於四川各地。「大夏」 國雖為時不長,但他帶來了大量以農民軍身份入川的湖廣人,而且多是湖廣東北部之隨州、麻城一帶人。明玉珍失敗後,這些人仍留在四川定居。三是明初入川「實蜀」 的湖廣人。朱元璋在打敗明玉珍、攻佔四川後,為了補充四川人口不足,迅速恢復生產,曾下令遷移一部分湖廣人到四川開墾。嘉慶修《宜賓縣誌》就說:「大抵來自元明者多吳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