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遂昌:用「新」文化影響世界

2021-12-12 遂昌新聞

小編這段時間和周圍人交流的時候,大家總會說起一個話題——遂昌端午這活動不錯!在親歷活動策劃、執行全過程後,《小康》雜誌6月下刊發了《傳統年節復興從遂昌端午開始》一文,在展現這次活動亮點的同時,更深層次的論證了這次縣域IP打造活動為何能夠如此成功,又有怎樣的意義?

從2米的長粽到40米的龍排,從「最美的一餐」到170桌流水席,從夢回明朝的古風攝影到萬畝茶園的潮流音樂節,端午三天,位於浙西南的遂昌縣三次登上央視。

5月28至30日,遂昌縣旅遊委員會聯合《小康》雜誌社、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大過中國節·端午遂昌行」活動讓這座山城成了「網紅」:百度上相關新聞近千篇,端午遂昌行宣傳片點擊量超過370萬人次,十萬根長粽通過網際網路銷往全球,15.71萬人在小長假期間湧向遂昌,帶來了7443.26萬元的旅遊收入。

圖:萬畝茶園旗袍秀表演(自然造物 仲文 攝)

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之時,遂昌打響了復興傳統年節「第一槍」。

「遂昌一直以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湯顯祖文化品牌如今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遂昌縣委書記毛建國說,振興傳統年節,復興傳統文化遂昌有基礎、有底氣,更有動力。


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的遂昌,有很多令人嚮往的獨特符號。4000年前,遂昌先民刀耕火種,創造了被譽為「東方文明曙光」的好川文化;400年前,一代戲劇大師湯顯祖在此寫下不朽名著《牡丹亭》;金木水火土「五行旅遊」資源全國獨有;生態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爭奇鬥豔,這些,無一不展示著這塊浙西南淨土的神奇魅力。

 「端午遂昌行」的第一站位於遂昌縣龍洋鄉九龍口村。千百年來,烏溪江畔的九龍口百姓「靠山吃山」,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木材和山貨。但是山區道路難行,先民們就將山上的竹子、木頭做成筏子,順著烏溪江「漂流」出大山,成了一輛輛水上「貨櫃貨車」。

生活在烏溪江畔的戴養鴻家中祖祖輩輩都是放排人。在這個看上去有些桀驁不遜的中年男子眼中,放龍排是父親給自己上的最好的一課。

「端午節是一年中雨水充沛,開工放排的好時節,漸漸就形成了龍排祭祀的風俗。」 戴養鴻介紹說,龍排製作要取雙9之數,領頭的「大龍」由9節小木排組成,之後緊跟8條「小龍」,寓意九龍口村風調雨順、長長久久。正式的放排儀式前,排手們需要供奉祭品,以米酒敬天地山水各路神靈,求得庇佑,久而久之,形成了當地獨有的山區端午「龍排」文化。 

四十多年前,隨著公路的開通,放排逐漸失去了作用,龍排祭祀也被擱置了近半個世紀。就在今年端午的幾個月前,當得知九龍口村要恢復放龍排,成為「端午遂昌行」的重要點位時,戴養鴻興奮不已。這位「非遺」傳承人心中積蓄已久的情結再一次被喚醒。戴養鴻攢著一股勁,白天扎龍排,晚上練習祭祀舞蹈。

圖:5月29日上午,央視新聞頻道用了15分鐘時間直播遂昌龍洋鄉九龍口村「放龍排」。(萬哲鵬 攝)

「烏溪江喲,龍排搖喲,大吉大利好運來喲。九龍口喲,好場面喲,順順利利保平安喲。」5月29日上午11時左右,隨著排老大一聲「放排咯」,烏溪江上長達40餘米的龍排駛離村口。排上,車龍舞動,龍嘴吐出紫煙,遠望正如巨龍遨遊在山河之間。戴養鴻身著蓑衣,架一艘小排緊隨其後,一路穿過險灘順流而下。

「有5000多人來看這場壯觀的龍排儀式。」遂昌縣旅遊委員會主任邱根松向記者介紹說,更多人是通過央視新聞頻道15分鐘的直播領略獨具特色的遂昌端午。

相關連結:

央視竟直播遂昌端午14分鐘,但還是現場儀式感來得震撼!

「為什麼現在中國的年節失去了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是儀式感的丟失。」作為本次活動的策劃者之一,《小康》雜誌社副社長賴惠能感慨道,「近些年來,連過節都已簡化成了除夕夜到酒店訂桌年夜飯,過節放假也只是多了點時間去海灘邊曬太陽而已,與過節本身卻無任何關係。」

遂昌端午喚醒了傳統年節的「儀式感」,地方民俗得以傳承的同時,當地百姓對本土文化也愈加自信。

「中國的文化曾影響了世界,通過『復興』,我們的傳統文化將帶著現代文化的標識,吸取傳統文化精髓,以新的方式再一次去影響世界,而遂昌打響了傳統年節文化復興的第一槍。」 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項目科教、文化與傳播委員會副主席何蔚萍在接受《小康》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文化強國戰略的角度出發,遂昌過端午這件事不大卻非常有意義。

事實上,自從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開始,傳統年節的復興成為聚焦點。復興,是不是等於復古?等於簡單的還原儀式?答案是否定的。

「民俗是一個隨著社會發展變化不停調試的、延續到現在的活態的傳統文化,它生長在民間,更需要我們在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在浙江省民俗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連曉鳴看來,遂昌端午的成功在於不落窠臼的創造了遂昌記憶。

除了九龍口龍排,本次「端午遂昌行」各點位都結合當地民俗,融入豐富的體驗活動,以「漫遊古村 夢回明朝」為主題的焦灘鄉獨山村點位,依託明朝古寨,定製了一場「穿越」之旅;大柘鎮萬畝茶園裡,一場以天地為舞臺的茶山音樂會如約而至;曲韻悠悠、樂意濃濃的崑曲十番伴奏下,石練鎮淤溪村內親子體驗,放飛童趣。

相關連結:

獨山明朝穿越VS淤溪親子遊園,你更中意哪一款?

圖:在遂昌焦灘鄉獨山村「漫遊古村 夢回明朝」點位,遊人可以換上古裝體驗賣大碗茶、包粽子、打麻餈等民俗項目

九龍口村、獨山村、淤溪村,端午遂昌行所經過的每一個鄉村雖然不是傳統景點,但是都用淳厚的民風民俗、整潔的村容村貌,展現出遂昌美麗鄉村的獨特魅力。

「美麗鄉村的升級需要將山鄉資源通過符合現代人審美及市場需求進行內容整合和包裝。」在遂昌縣農辦主任朱宜根看來,傳統年節的復興給當地鄉村發展美麗經濟提供了「加速器」。

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了傳統。在遂昌,粽子不是三角形的,而是長的,長度從20釐米到兩米多不等。

「遂昌長粽蘊含了感恩和分享的文化內涵。」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書雁說,為了端午活動自然造物團隊在遂昌駐紮了兩個多月,深入了解才知道遂昌自古以來便有「送端午」的習俗,新女婿要挑選端午前一個吉日將準備好的長粽送給嶽父嶽母,象徵兩夫妻恩愛長久,也祝願長輩長壽安康,「因為粽身較長,人們總是將它切段與家人一起分享,因而還有『分享粽』的叫法。」

如何將這份留存至今的端午厚禮轉化為熱銷的「伴手禮」?一場由自然造物、好東西文化、浙江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手的遂昌長粽「大改造」在今年三月正式啟動。

圖:土裡土氣的長粽被自然造物和趕街團隊重新注入文化內涵並按照現代美學進行包裝設計後成為「一粽難求」的端午熱銷「伴手禮」。

這次的長粽禮盒在包裝上下足了功夫:紙漿被壓製成龍舟的形狀用來容納長粽,當你緩緩拉開包裝時,從外包裝的柵格看裡面的圖案,會發現卡通小人都在拼命划槳。除此之外,龍舟兩頭還放置了裝入艾草的香囊。最終,長達40cm,重達1000g的「龍粽」,帶著使命在今年端午重出江湖,每根售價168元。推出短短不到2周時間,1萬隻遂昌龍棕就被搶購一空,端午前幾天,甚至被炒到300多元一隻。

「我們集結了一批村裡老阿姨,二十多個長粽生產點分布在遂昌各鄉鎮。因為生產能力有限,最後連瑞士銀行這樣的大單子都被我們拒絕掉了。」浙江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東明向《小康》記者介紹說,包長粽的難度極高:需要的箬葉要更多,餡料也更多,捆綁包紮的難度也更大,就算有著幾十年包粽經驗的老阿姨,一天也只能包80個。

從最初有異議認為「龍粽」定價太高,到後來供不應求。「龍粽」的火爆也帶動了遂昌普通長粽的銷售,青島、上海、蘇州、杭州四個銷售點最多一天發貨量就高達12000根。

「憑藉發達的農村電子商務,遂昌與順豐優選、海爾電商、開元集團籤約合作,年銷售長棕達到50萬根。」遂昌縣副縣長鄭永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農產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要滿足消費者「新、奇、特、優」的需求心理。遂昌還有很多有基礎、有潛力、有特氣的小品種和土特產,在注入文化的內涵,賦予情懷之後,附加值會迅速攀升,可以藉助傳統年節的復興轉化為炙手可熱的「伴手禮」。

相關連結:

他曾經是個王者,後來被人吃了

求是雜誌社原社長高明光受邀參加了「端午遂昌行」的活動,在他看來,遂昌的實踐表明傳統年節的復興既能造福一方百姓,又能夠成為一個地方發展農旅融合、文旅融合、復興鄉村的非常好的把手,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非常重要的一種路徑。

「端午遂昌行各環節的策劃和為了更『時尚』的過中國節而設計的每一個元素都成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自發關注的焦點,這是這次活動最成功的地方。」遂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郭勁松說,如果說龍粽和龍排儀式做足了遂昌端午的「99度」,那麼六十年的茶園搭配最新潮的移動帳篷,古箏崑曲搭配英式皇家糕點,大柘萬畝茶園星空下「最美的一餐」則成為「引爆點」。

相關連結:

端午美到窒息的星空和星空下茶山帳篷酒店近在咫尺  

「十天的時間能搭建好移動帳篷?那只能叫營地吧!」

「可不可以不要用『星空下』的品牌?如果做不好,是對我們品牌的傷害。」

「大家一開始並不看好,因為時間太緊。」星空下帳篷酒店創始人孫博在「最美的一餐」席間和大家分享「端午遂昌行」大柘茶園點位的曲折經歷,之所以義無反顧是因為即使走過168個國家和地區,當她第一眼看到遂昌萬畝茶園和滿天繁星,依舊怦然心動。

圖:遂昌大柘萬畝茶園(自然造物 仲文 攝)

十一天的時間,為「大過中國節 端午遂昌行」量身定製的「星空下帳篷酒店」誕生了。整個酒店由五頂帳篷組成,用當地的茅竹做成的平臺懸於茶園之上,儘可能通過支架平臺結構減少對於茶園原有生態的破壞。房間裡從床到椅,從梳妝鏡到垃圾桶,小到茶杯墊,茶盤全部竹製。淋浴間、衛生間、洗手池、燈罩、花瓶,全部就地取材,直接用茅竹製作。營地除了配備野奢的帳篷客房外,還有用於下午茶、休閒和交流的開放式帳篷茶舍。

「每個房間都有一個觀星的露臺,客人們夜晚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浩瀚的銀河星空。」星空下帳篷酒店總指揮熊鈺十一天來都待在茶園上,曬得黝黑,一笑就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齒,「每天只能睡兩個小時,但是當我們把最終成果呈現在大家面前,當星空下帳篷酒店的照片被發到網上,大家沸騰了。」因為星空下的帳篷,讓更多人認識了遂昌。

(自然造物 仲文 攝)

圖:星空下建造了位於大柘鎮萬畝茶園的星空下國內第一家移動「節氣帳篷酒店」,為端午節的中國傳統節慶所特別設計,打造了遂昌野奢生活方式。(自然造物 仲文攝)

圖:萬畝茶園音樂會 (自然造物 仲文 攝) 

「其實這次的活動也間接教育了當地的農民,改變了他們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看法。」作為遂昌鄉賢,鳳凰教育總裁吳煒強有感而發。

從十五年前沒有一個A級景區,成長為擁有4個4A級景區、6個3A級景區、86個農家樂村點的旅遊特色縣,遂昌曾經是旅遊界的一匹黑馬。作為全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單位,遂昌也面臨在新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壓力。

「確實,遂昌的鄉村旅遊從來沒有這麼玩過。」和熊鈺一樣曬得黝黑的還有遂昌縣人大副主任趙文明,這位曾經發起遂昌高山大米眾籌的「網紅」,為了大柘點位的打造也在山上當了一周的監工。在他看來,星空下帳篷酒店這樣新型業態的創新正在賦予鄉村新的審美和符號。在原汁原味得傳承中國節「老底子」的同時,遂昌正努力吸引這樣的新業態在這片綠水青山間展開無限創意的開發。

「與去年相比,今年端午三天的遊客量及旅遊收入同比增長23.76%和30.82%,傳統年節的復興將成為遂昌新IP。」遂昌縣委常委、旅委黨工委書記孫培蓮信心滿滿的說。

圖:遂昌打造了一次對於中國傳統年節和人文傳遞的新型旅行方式樣本。通過此次「中國人大過中國節」活動,迅速提升了遂昌在整個中國旅遊市場的知名度,並塑造了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和傳承標杆的旅遊形象。潘東明(攝)

以傳統年節的復興推動縣域旅遊發展美麗經濟,遂昌開了一個好頭。曾經帶隊編輯出版《中國全面小康發展報告·遂昌樣本》的賴惠能表示,遂昌復興傳統年節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為三方面的「共振」:既符合中央要求,又契合百姓需求;既有本土印記,又有時尚元素;既能推動縣域旅遊產業發展,又能富一方百姓。

為了更好的推動這件事情,5月30日,《小康》雜誌社、中共遂昌縣委、遂昌縣人民政府、浙江省民俗文化促進會、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了「我們的節日·復興傳統年節研討會」。邀請了全國文化、民俗、旅遊、農業、體育、金融等相關領域的領導及專家就傳統年節復興與再造建言獻策。

圖:「我們的節日·復興傳統年節研討會」於5月30日在遂昌舉行。(聶敏君 攝)

研討會內容連結:

大過中國節:遂昌打響復興傳統年節「第一槍」

 「遂昌是一個男人的城市,是褪去了青春的莽撞,已經步入收放自如、瀟灑俊逸的中年男子。」 作為當代寫遂昌最多的一位作家,中國青年作家學會副主席、國家二級作家俞宸亭在研討會現場用細膩而又形象的文字表達著自己的感受,端午遂昌行已然成為這座山區縣城從容前進中裡程碑式的標誌事件。


用創意、文化、藝術為縣域賦能!

一,要有共鳴,拒絕自娛自樂。對於傳統文化的復興,廣大受眾有情懷更有共鳴。遂昌端午活動並不是自娛自樂的節慶活動,而是通過這樣一個「傳統年節復興」這樣一個主題,讓大家願意主動關注。賽龍舟和包粽子都是端午共同民俗,通過挖掘遂昌當地特色「放龍排」和「長粽」找到了遂昌的特殊性,這樣既有傳統又有創新、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內容,迅速點燃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興趣點。

 

二,線上分享與線下體驗並行。線上既包括用適於廣泛傳播的話語體系和表現形式,通過新媒體的平臺進行內容推送,也包括長粽在電商平臺的營銷;而線下則紮實推進了九龍口龍排祭祀、獨山村古裝穿越、石練親子樂園、茶山音樂節、星空下帳篷以及縣城的戲曲狂歡夜等內容,有氛圍、有互動、有體驗、有分享。

 

三,要強強強聯合。《小康》雜誌、自然造物、遂昌縣三方的整體配合與合作,缺一不可。三方共同策劃,共同研究布局,同時,又相對分工。自然造物側重於事前的預演宣傳,內容設計;遂昌側重於內容梳理和組織落地實施,以及端午期間的各項服務保障;《小康》則側重於專家的體驗、研討、以及事後的放大宣傳。工作互相交叉又相對分工,緊密配合之下才能取得如此成功。

 

四,牢牢把握住四個關鍵環節的質量。

首先要有期待,才有興趣點。遂昌通過前期新媒體預告端午遂昌行的各點位安排,讓受眾對遂昌端午有期待,這等於成功了一半。

其次要有儀式感,才有參與性。有了期待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人們參與,從受眾體驗的角度讓他們了解遂昌、了解端午傳統文化從而形成端午遂昌記憶。本次端午,遂昌「龍排祭祀」通過復原山區端午特色的儀式引起央視關注,5月29日上午央視新聞頻道15分鐘直播遂昌放龍排,近5000多人在現場觀看,體驗了不同於龍舟的山區龍排儀式。獨山村的古裝攝影也是通過「換裝」、「換古錢幣」一個個儀式讓人們參與體驗。大柘的茶山音樂會、最美的一餐、星空下的茶園帳篷酒店從藝術、飲食、住宿等方面給來遂昌過端午的人們提供了多元的體驗項目,更新潮、更時尚。

第三要有驚豔點,引爆網絡。本次活動的古風攝影、最美的一餐、星空下的帳篷酒店通過圖片、視頻等在網絡上迅速傳播,並引爆網絡。

第四要有分享,便於放大宣傳效果。引起大家後續持續分享的興趣。

 

五是要實現五個方面的共振。

上下結合:既符合中央要求,又與老百姓實際的文化需求相結合;

內外互動:既符合城市居民的休閒欲望又符合遂昌農村居民的經濟需求欲望;

前後呼應:既有活動之前的預熱又有活動之後的總結提煉;

新老交匯:既有新瓶裝舊酒,又有舊瓶裝新舊,既吸引新媒體的關注,又成為傳統媒體爭相報導的熱點;

虛實兼容:既有宣傳氛圍的營造又有旅遊產品、農產品等實際產品的營銷。

記者手記:

文|《小康》記者 周宇

在這次「大過中國節 端午遂昌行」的活動中,我見到了中國青年作家學會副主席、國家二級作家俞宸亭,她笑著說她可能是當代寫遂昌最多的作家,不保守估計,已經公開發表了50萬字。「遂昌,我遊歷多年的感受正是如此,我已經將你男人化。因此,冬不復蕭索,春惹人憐愛。夏不生歸意,秋幾番尋訪。」俞宸婷形象的比喻讓我覺得新奇,她說遂昌是一個男人的城市,是褪去了青春的莽撞,已經步入收放自如、瀟灑俊逸的中年男子,而這個成熟的過程中,人們都不該忘記2017年的這個端午。

當時的我內心在想,我是不是算得上寫遂昌寫的比較多的女記者了。從遂昌打造農村電子商務的「井岡山」寫到遂昌如何讓湯顯祖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再到遂昌打響復興傳統年節的「第一槍」。即便不是遂昌人,我也已經對這座浙西南的山區小縣寫出了感情,仿佛也見證著它的成長。

這次的遂昌端午最初吸引我的是情懷,我們的傳統節日太缺乏儀式感了,以至於根本不會滿懷期待,更加不會心存敬意。我還記得臺灣作家姚任祥,耗費7年時間,寫下的27萬字的《傳家》,裡面「歲時節慶」部分詳盡地描述了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和習俗,就是因為作為三個孩子母親的她最擔心的就是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會遺忘中華文化和年節的「儀式感」。在最初策劃這個活動的時候,無論是作為遂昌鄉賢的賴惠能副社長還是自然造物的張書雁,他們用那句「不要忘記根」觸動了我的內心。

情懷,可以成為最初打動你的點,但是你不可否認,它可能很快就消散。可能是在你睡了一個香甜的覺之後,可能是你在一堆洋牌店裡逛得起勁的時候。從策劃到落地到最後開新聞發布會,停滯了近半個世紀的「龍排祭祀」,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龍粽」、「夢回明朝」的穿越攝影,星空下的帳篷酒店、茶園裡「最美的一餐」,一個一個亮點不斷湧現,最後形成合力把遂昌打造成了端午三天的「網紅」,這才是更加吸引我的地方,是這些真正落地、帶給我們全新遂昌記憶的點。

5月29號晚上,我從星空下帳篷依依不捨的離開,從帳篷走向停車場有蠻長一段路,我們幾乎沒有打開手電筒,因為頭頂的星空實在太美,這種和自然真正交融的感覺讓我覺得特別不真實,甚至想流淚。「別談什麼詩和遠方,你是否還會為家鄉熱淚盈眶」,這是星空下帳篷酒店創始人孫博在公眾號中寫下的文字。因為這次端午遂昌行項目的宣傳熱度實在太高,她意外收穫了很多既熟悉又陌生的遂昌朋友:原來,7年前一起去南極點的好友是遂昌人;原來,在劍橋讀書時候遇見的人類學博士妹妹是遂昌人;原來,一個湖畔大學同班同學是遂昌女婿,他們都在紛紛轉發有關遂昌端午的報導,因為這個端午,他們的家鄉讓他們熱淚盈眶。當然,熱淚盈眶的還包括我這個外鄉人。

來源:小康傳媒

相關焦點

  • 「最美浙江·遂心遂願遂昌」蔡雲超書法展舉行
    「最美浙江·遂心遂願遂昌」蔡雲超書法展舉行 2015-07-29 17:07:38   中新浙江網7月29日(記者 胡豐盛)「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 2016浙江遂昌湯顯祖文化節開幕
    原標題:2016浙江遂昌湯顯祖文化節開幕湯顯祖與莎士比亞跨越時空再次「牽手」 人民網遂昌4月8日電 (趙倩)今晚,在「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的優美唱詞中,「2016浙江遂昌湯顯祖文化節暨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紀念互動」在遂昌開幕。
  • 滿城盡唱《牡丹亭》浙江遂昌舉辦湯顯祖文化節
    26日晚,伴隨著湯顯祖筆下述說的悽美愛情故事,2018浙江遂昌「湯公遺愛 盛世遂昌」湯顯祖文化節開幕式在遂昌新落成不久的湯顯祖大劇院舉辦。400年前,作為和莎士比亞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東方戲劇大家,湯顯祖任遂昌知縣五年,在此興教勸學、班春勸農、傳授崑曲,深受百姓愛戴,並把為官的經歷和遂昌的景色寫入了著名的《牡丹亭》。
  • 中西對話,用音樂演繹遂昌與世界的對話……
    8月15日晚,中西對話遂昌與世界——專題音樂會在湯顯祖大劇院內上演,用中西對話的方式,為1000多位觀眾帶來了一場文化饕餮盛宴,奏響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華美樂章。
  • 浙江衛視《還有詩和遠方》走進遂昌,感受湯顯祖和《牡丹亭》文化
    這一次,節目組與嘉賓酈波、華少、張紹剛、王麗坤和胡海泉來到浙江西南部的山城遂昌,一同感受這裡濃濃的好川文化,探究湯顯祖與千古絕唱《牡丹亭》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明朝戲劇家湯顯祖,他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但我們可能不知道,湯顯祖曾經在浙江遂昌主政過5年。在這裡,他建射堂,修書院,閒暇時還會和當地人探討和交流文學。湯顯祖的仕途之路並不順遂,曾遭遇過科考失利,也曾被上疏貶官,但是在浙江遂昌的5年執政時光中,卻是湯顯祖比較快樂的日子。
  • 浙江衛視《還有詩和遠方》走進遂昌,感受湯顯祖和《牡丹亭》文化
    2020年9月6日晚,由浙江衛視傾情打造的《還有詩和遠方》如約和廣大的觀眾朋友見面。這一次,節目組與嘉賓酈波、華少、張紹剛、王麗坤和胡海泉來到浙江西南部的山城遂昌,一同感受這裡濃濃的好川文化,探究湯顯祖與千古絕唱《牡丹亭》的故事。
  • 崑曲越劇贛劇輪番上演 浙江遂昌滿城盡唱牡丹亭
    崑曲越劇贛劇輪番上演 浙江遂昌滿城盡唱牡丹亭     在4月7日至10日舉行的2012年遂昌文化節期間,遂昌市民駐民觀看即將舉行的遂昌民間藝術巡展。
  • 浙江遂昌:數字綠谷風正勁足 助力山區跨越發展
    「三創」融合發展;千尋位置將加快助推政府數位化轉型,在安全監測、土地管理、應急管理等領域實現合作,形成具有時空智能特色的應用場景「浙江試點」。  「在遂昌美麗的山川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上,孕育出了以『天工之城』為代表的縣域數位化經濟建設新構想,讓我感受到了遂昌的勃勃生機。」
  • 浙江遂昌與千尋位置戰略合作 攜手共創「天工之城」
    原標題:浙江遂昌與千尋位置戰略合作,攜手共創「天工之城」   12月14日,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生態城市——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政府與千尋位置達成
  • 中國(浙江)畲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展演終評會將在遂昌舉行
    )畲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展演由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辦,麗水市委統戰部(民宗局)、遂昌縣委統戰部(民宗局)、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承辦,浙江隱墅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策劃執行。據了解,此次展演活動自7月正式啟動徵集報名工作,並組織了設計師、設計院校師生團隊實地深入遂昌、景寧等地採風考察,進一步了解畲族文化內涵,為文創設計提供創作靈感。截止10月21日展演活動專家評審初評工作已經結束,精選了二百餘份具有畲族文化元素、體現民族鄉村振興的概念設計類作品和實物產品類作品入圍終評。
  • 首屆中國(浙江)畲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展演頒獎典禮在浙江遂昌舉行
    「古老的山歌唱出新韻,竹竿舞跳出時代節拍……」11月12日晚,浙江遂昌縣湯顯祖大劇院裡歌歡舞美,在充滿畲族特色的歌舞表演中,2020年首屆中國(浙江)畲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展演頒獎典禮順利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畲族同胞、畲族文化愛好者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首屆中國(浙江)畲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展演的豐碩成果。據了解,首屆中國(浙江)畲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展演由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辦,麗水市委統戰部(民宗局)、遂昌縣委統戰部(民宗局)、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承辦。
  • 2019中國遂昌湯公音樂節,群英薈萃,大咖雲集,讓世界聽見遂昌!
    資訊8月8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歸國華僑聯合會指導,中共遂昌縣委、縣政府主辦的2019遂昌湯公音樂節在湯顯祖大劇院開幕。OK!OK!OK!!!!!!!!!!這裡還有「華東第一長」之稱的玻璃棧道,全長389米,向遠處眺望那一片浩瀚無邊的山間林海,猶如置身於大自然的童話世界。
  • 訪文化遺蹟品湯公文化 著名作家白先勇遂昌「遊園驚夢」
    記者 程昌福 攝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1月30日訊「遂昌山清水秀,和江南的文化相契合,我想如果湯顯祖當年不是在這樣的地方當縣令,很可能寫出來的就不是《牡丹亭》了。」昨天,青春版《牡丹亭》總策劃、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走進《牡丹亭》原創地遂昌,觀賞崑曲十番,親訪湯公遺蹟。  據了解,此次白先勇先生走進《牡丹亭》原創地活動,由遂昌縣委、遂昌縣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音像出版社協辦,是「崑曲浙江之旅」系列活動之一。11月25日至27日,由白先勇先生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三本27折在杭州大劇院連續三天上演,在杭城引起劇烈反響。
  • 遂昌:滿城盡唱《牡丹亭》
    4月12日,位於浙江西南部的山城——遂昌縣平昌廣場,萬人齊唱《牡丹亭》的好戲正在上演。2014中國遂昌湯顯祖文化節拉開了帷幕。來自國內各大新聞媒體相繼報導了逐昌民間文化藝術盛會。 不是遂昌人的湯顯祖,卻成為了純淨遂昌的文化符號。 強烈的反差,無不洋溢著這個浙江西南部山區小城的文化悠久與自信。一部《牡丹亭》,四百年青春夢。遂昌縣委書記杜興林表示,遂昌百姓的文化熱情,源於對老縣令湯顯祖的尊重與紀念;源於對崑曲文化的熱愛;源於對《牡丹亭》原創地的自豪。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遂昌正循著「全民參與、惠及全民」的思路,力促鄉土文藝復興。
  • 《牡丹亭》Q版全家福奪魁 遂昌有了卡通形象代言人
    這是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筆下的遂昌。輾轉數百年,遂昌和湯顯祖交相輝映,衍生出了浙西南深厚獨特的文化底蘊。  一個月前,一場「湯顯祖戲曲人物動漫形象設計大賽」作為2016年遂昌湯顯祖文化節的預熱正式開啟。3月3日至3月25日報名期間,主辦方共收到來自浙江、福建、山東、瀋陽、廣西、西安等全國十餘省市的專業設計機構、高校大學生及動漫設計愛好者們的設計作品百餘件。
  • ...來浙江「七五」普法成果展打卡遂昌「法治版畫」就知道了……
    傳統文化還能與法治宣傳相結合?來浙江「七五」普法成果展打卡遂昌「法治版畫」就知道了…… 2020-12-16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儒解中華聯盟在遂昌鞍山書院勝利啟航!!
    8月24日,儒解中華聯盟啟動儀式在浙江麗水遂昌鞍山書院舉行!!,來自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趙彥春教授、陳秀猛書記與來自漢唐書院的近20位書畫名家、遂昌詩詞協會的20位詩友以及淮北的兩位書畫名家,與遂昌鞍山書院的全體同仁共同見證了,這一中國文化坐標的新起點事件。
  • 浙江遂昌「數字變革」助力山區縣跨越式發展
    12月14日上午,浙江遂昌縣與海康威視、網易、千尋位置等11家行業頭部企業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網易聯合創新中心、千尋位置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項目,開啟「天工之城·數字綠谷」建設,打造綠色創新第二空間,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高效率地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加快山區縣跨越式發展
  • 浙江遂昌:金礦裡湧金泉,生態裡覓發展
    在四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遂昌金礦始終堅持「生產與生態並重、治理與開發一體」的新型工業化生產模式,治理歷史遺留汙染,修復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千年礦業遺蹟,實施循環經濟戰略,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建成國家礦山公園,成為浙西南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典範。
  • 「童畫計」打造旅遊新範本 2016浙江遂昌親子旅遊藝術之旅8月9日啟幕
    原標題:"童畫計"打造旅遊新範本 2016遂昌親子旅遊藝術之旅今日啟幕 當可愛的童心童畫邂逅浙南的山水,擦出的是夏日裡最耀眼的火花。盛夏時節,一群多才多藝的孩子,相聚在素有「錢甌之源、江南綠海」之譽的浙江遂昌,開啟了屬於他們的五彩奇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