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裝臺》你看了沒?這部劇簡直是人間真實啊!
「半個城中村,一群裝臺人。」由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陝派電視劇」《裝臺》是一群西北「裝臺人」粗糲生活的描寫。
開播以來,該劇收視率創7月以來央視一套黃金檔新高、豆瓣開分8.4、口碑領跑同期國產劇、相關話題更是熱搜不斷,堪稱本年度「現象級」的熱劇之一。
該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在古城西安取景拍攝,以普通裝臺工人刁順子的生活為對象,還原出了西安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滿滿都是熱騰騰的煙火氣!
《裝臺》能出圈的很大一個原因是這部劇十分接地氣,圍繞小人物刁順子夫婦這對半路夫妻雞飛狗跳的生活展開。
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是一個裝臺人,他結過三次婚,現在帶領著一幫兄弟靠搭建舞臺掙錢養家。既有本地秦腔劇團,又有各色歌舞、婚喪嫁娶的表演,因此也遭遇了五行八作、各色人等。
順子的人生仿佛和他的名字正相反,親生女兒菊花刁蠻任性不講理,第二任妻子帶來的女兒韓梅雖然和刁順子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卻非常的懂事。
閆妮飾演的蔡素芬則是刁順子的第三任妻子,蔡素芬漂亮溫順,他們之間的愛情與婚姻,來得令人措手不及,但兩人卻將日子過得充滿了生活質感,展現出溫情又樸實的愛情。
順子給蔡素芬買肉夾饃送回家時,背影都寫著開心。
當菜素芬不開心了,順子邊退邊哄。
有好吃的當然要夾給素芬。
寵溺調侃素芬喝不了就少喝點。
兩人間的甜蜜卻遭到菊花的百般刁難。菊花將蔡素芬和大學放假回來的韓梅視為眼中釘,家裡頻頻爆發「女人大戰」。
順子在外面點頭哈腰招攬生意,沒日沒夜地賣苦力賺錢,回家又得面對被女兒折騰得破爛不堪的家。
「家務事兒」讓人頭大,在外面幹活也不順利。
但無論他人怎麼看待,順子他們始終認為這是一份和藝術有關的工作,盡心盡責、吃苦耐勞,並最終隨秦腔團進京匯演大獲成功。
如同「豆瓣電影」所言:《裝臺》最吸引人之處,就在於它地域特色鮮明,具有濃烈的陝西味兒。
為了表達這種陝西味兒,主演們也下足了功夫。
飾演刁順子的張嘉益說:「要把刁順子這個底層人物演好,是非常考驗演戲功底的。」
為了更好地詮釋人物,他曾經也做過一陣子的幕後工作。「我們提前一個月就回到西安,回到城中村,每天去體驗生活,還跟裝臺人一起,真正觀摩他們幹活。」
張嘉益說:「我對我的家鄉充滿了熱愛,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方我都是熟悉的,包括每一個季節的溫度,我都能感覺得到。」
他本身就是西安人,對西安的風俗民情了解得更透徹。「但其實這個組裡所有的演員幾乎都是提前一個月去體驗生活。」這也為劇作更加真實還原西安裝臺人的生活打下了基礎。
接踵而至的好評對得起演員們辛苦的付出:「爸媽看的時候一直在笑,我跟著看了一下挺有意思的,很接地氣的劇,很多熟悉的面孔,張嘉益老師真的劇拋臉!演啥像啥。」
劇中,順子和蔡素芬有一段關於「裝臺」的對話——「人就是你給我裝臺,我給你裝臺。」
對此,張嘉益理解為「在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是相互的,我們每一個人相互之間都需要幫襯和取暖,人生當中才會有光和熱」。
就像具有陝西人特質的順子,沒活時就拉貨、幫人搬家,順便收點二手家具,有活時就號召兄弟們給舞臺演出搭臺,為了討回工錢,能卷著鋪蓋躺進鐵主任家,也能在三言兩語間讓自恃「清高」的舞美大師不好意思開口要錢,吃苦耐勞同時又兼具一點處世的圓滑。
除了情感的共鳴,觀眾被《裝臺》喚醒的,還有渴望一品陝西美食的心。
電視劇一開場,擀麵皮、油潑麵、肉夾饃、鍋貼、胡辣湯……這些象徵著陝西特色文化底蘊的美食輪番上陣,不斷刺激著觀眾的味蕾。
這些隨時會出現在每個陝西人餐桌上的吃食,味美、具有代表性而足夠接地氣,為《裝臺》增添了感染力十足的市井幸福感。
尤其是大夥蹲在一起吃麵,第一眼看到後就忍不住咽口水。
《裝臺》紮實接地氣的劇情、豐沛的思想底蘊和飽含時代精神的精湛表演點燃了觀眾的追劇熱情。
一幕幕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家長裡短、鄉土民情和一眾普通勞動者面對生活不屈服不妥協的態度,既演出了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又演活了小人物的喜怒哀樂,這樣的《裝臺》被你裝進心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