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讀完本博,博士培養計劃是真香還是加速內卷?-虎嗅網

2020-12-14 虎嗅APP


近日,知乎上一則題為「如何看待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強基計劃 6 年本博連讀的火箭計劃」的問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短短時間內就已經收穫了超過 100 個回答。


圖片來源:知乎


一如問題的火爆,這個被大家關注的「火箭計劃」確實也十分勁爆,具體而言,這次被網友們熱議的北大物院強基計劃「3+X」培養方案有兩種,一種是加速計劃,本博共計 7 年;另一種是火箭計劃,本博共計 6 年。


圖片來源:知乎


兩個計劃的共通之處便是本科縮短為 3 年,保研申請從大三結束的暑假提前至大二結束的暑假,區別在於火箭計劃拿到博士學位只需要 3 年。


試想一下,大家本科畢業需要 4 年,再讀個碩士需要 3 年,加起來一共七年,而坐上火箭的北大物院學生,已經喜提博士學位。


聽起來,可不是真香嗎?


本博計劃「真香」的背後,卻是強基計劃的遇冷


6 年時光,拿到兩個學位,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自然求之不得,但與看起來「真香」的培養計劃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高校「強基計劃」的集體遇冷。


2020 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宣布自 2020 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啟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簡稱「強基計劃」。


圖片來源:教育部


與自主招生相比,「強基計劃」將招生專業局限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基礎學科,且探索本碩博連讀,並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


圖片來源:教育部


即便存在上述這些優惠政策,試點高校「強基計劃」的首屆招生還是遭遇了大範圍「的遇冷」,不少大學都發布了強基計劃的補招通知: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補招 9 個專業共 46 人,補招比為 21.9%;


  • 北京理工大學:補招 4 個專業 67 人,補招比為 44.6%;


  • 西安交通大學:補招 5 個專業 71 人,補招比為 33.8%;


  • 蘭州大學:補招 6 個專業 65 人,補招比為 30.9%;


  • 南京大學:補招 6 個專業,補招人數不超過 69 人......


然而,沒有補招的高校也不等於已經完成了招生計劃,北京師範大學官網信息介紹,該校今年強基計劃指標 120 人,但只錄取了 64 人。


至於北京大學這樣的「世一大」是否招滿了人數,由於沒有公布招生計劃,我們並不得而知,但是大家可以從 842 這個數字中自行品味一番。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


在「強基計劃」招生遇冷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制定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培養計劃也未嘗不可,要是對來年的招生產生一些積極正面的影響,那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不止「火箭計劃」,這些年來加速的博士培養


對於博士培養而言,「火箭計劃」無愧於火箭二字,6 年完成本博,喜提學位,除了北大物理學院之外,北大生命科學學院也有類似的政策。


圖片來源:教育部


根據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王世強介紹,「鹿鳴書院強基班」將打通本碩博 3 個教育階段,通過「3+5 本博直通」項目探索我國自主培養生命科學人才的方案,雖然需要 8 年才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但是考慮到生科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8 年也算是一個很快的速度了。


圖片來源:教育部


對於「鹿鳴書院強基班」的本科生而言,學生從大一就開始實驗室輪轉;大二進入實驗室參加科研訓練,學院提供相當於碩士生的研究和學習條件以及獎學金;大四通過博士開題報告後,開始攻讀博士學位,享受優越的博士獎學金。


事實上,不止是「強基計劃」的各種政策,近些年來,我國的博士培養計劃一直在加速,碩博連讀、直博生等詞彙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家的眼前。


碩博連讀:招生單位從本單位已完成規定課程學習,成績優秀,且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學碩士生中擇優遴選博士生的招生方式,一般在碩士二年級時進行選拔。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


直博生:全稱為本科直博生,指在應屆本科畢業後,跳過碩士研究生階段,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讀博士學位。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


相比於本科畢業,再讀完碩士,申請博士而言,碩博連讀和直博在培養時間上已經大大縮短。


除了通過直博、碩博連讀縮短博士生的基本學制,一些高校還明文縮短了博士生的最長有效修業年限。


圖片來源:中國傳媒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今年 9 月份,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公布了一系列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改革重大舉措,其中就包括「推進博士生和專碩生基本學制改革」,具體而言,自 2021 級起,將博士生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 8 年改為 6 年。


隨著「強基計劃」培養計劃的出爐,博士培養進一步加速,結果孰好孰壞,仍未可知。


新學制:「真香」?還是加速「內卷」?


制定培養方案是學校或者學院的職責,但是讀本、攻博的還是學生本人,對於這樣一個火箭般的培養計劃,選擇之前,著實需要好好權衡一番。


畢竟,計劃雖然香,但是真的可以按時畢業嗎?


可能,但是不要太過於樂觀。在美國,博士生入學後十多年才畢業也是很正常的事。


圖片來源:NSF


而在我國,根據一項調查數據,2011 年以來,北京大學每年的博士生延期畢業率均超過 40%,更有甚者,根據廈門大學 2015 年的官方數據,博士生延畢率超過 60%,這意味著許多博士生沒有辦法在規定的基本年限內達到畢業要求。


除了可能的延畢問題,將 8 年乃至 10 年的本科、博士培養壓縮到 6 年完成,學生面臨的學業壓力可想而知。


近年來,博士生的心理狀況一直是一個被大家熱議的話題。


2017 年,Science 在線報導了一項精神健康調研的結果,發現 51% 的研究生存在輕度心理壓力,32% 的研究生有罹患常見精神疾病的風險;


圖片來源:Science


2019 年,Nature 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參與調查的 6300 名研究生中,有 36% 的研究生曾因為壓力導致的抑鬱尋求過外界的幫助,中國學生存在抑鬱的比例甚至超過 4 成。


圖片來源:生物學霸


對於「強基計劃」培養的本科生而言,過大的學業壓力是否會帶來更大的精神壓力,雖然我們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但是我們依舊希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未來的中國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年輕科研英才。


拋開可能的延畢、抑鬱問題,「火箭計劃」的快速培養或許可以在未來的數年裡培養出一批 23 歲、24 歲的博士,相比於其他培養渠道培養出的博士,這些「小博士」們爭出了 3~4 年時間。


要知道,對於就業而言,無疑是很大的優勢。


以廈大南強青年拔尖人才為例,計劃明確對應徵者的年齡做出了規定,B 類人才不超過 33 周歲。


圖片來源:廈門大學


還在為畢業苦苦掙扎的諸位,聞到內卷的氣息了嗎?


相關焦點

  • 6年讀完本博,博士培養計劃是真香還是加速內卷?-虎嗅網
    >一種是加速計劃,本博共計 7 年;另一種是火箭計劃,本博共計 6 年。本博計劃「真香」的背後,卻是強基計劃的遇冷6 年時光,拿到兩個學位,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自然求之不得,但與看起來「真香」的培養計劃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高校「強基計劃」的集體遇冷。
  • 讀博6年無法畢業,難在哪裡?大學教師讀博:3個月讀完博士課程
    近些年,博士畢業成為了社會一個熱點難題,原本三年學制的博士基本都會延期畢業。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我國有接近17萬的在讀博士研究生面臨畢業,然而,實際畢業人數只有不到6萬人,接近三分之二的在讀博士無法畢業。
  • 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領軍計劃招生1月啟動報名 本博銜接培養
    新京報訊(記者 馮琪)12月31日,清華大學公布《2021年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招生辦法》,將面向全球招生,採用「『3+2』+3」本博銜接培養模式,培養未來數學及相關領域的領軍人才。清華大學表示,經教育部批准,清華大學開展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以下簡稱「數學領軍計劃」)選拔培養,面向全球招收中學階段綜合優秀且具有突出數學潛質及特長的學生進行選拔及培養。據《辦法》,「數學領軍計劃」每年招生規模不超過100人,錄取至清華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清華大學成立書院,採用「『3+2』+3」本博銜接培養模式,從本科連續培養至博士研究生階段。
  • 幼兒園已經開始內卷了
    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現在連幼兒園都開始內卷了。2020年,學生自殺事件頻發,家長們憂心忡忡。2020年5月6日,西安一名9歲女孩因為無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從15樓跳下自殺身亡。女孩的遺書: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2020年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女孩在開學首日跳樓自殺。
  • 國家公派代爾夫特讀博,「靠譜小彭」拒絕盲目內卷
    然而在這個愈卷愈烈的時代,這位梨夥伴卻以成為「不盲目推動內卷的好青年」為己任,用少年人的堅定和赤忱打破了無形的束縛,一往無前地開闢了自己的河流,駛向了自己的星辰大海,當然,還順便收穫了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免學費博士offer,以及CSC國家公派獎學金~對很多同學而言,讀博可能只是無數選擇中的一個「備選項」,
  • 遴選400名博士,每人63萬!2020年「博新計劃」來了!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中共海南省委人才發展局,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人事部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幹部局,各博士後設站單位:為吸引新近畢業的優秀博士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通知
  • 清華大學2021年起啟動「數學領軍計劃」,本博銜接培養
    1. 12月31日,《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學科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招生辦法》正式公布。數學領軍計劃採取3+2+3培養模式。本博銜接培養,計劃招生人數不超過100人。2. 經教育部批准,清華大學自今年起開展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 博士後人員:「博新計劃」,你關注了嗎?
    2016年,人社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印發《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啟動實施「博新計劃」。「博新計劃」瞄準國際人才競爭及未來高精尖人才儲備進行戰略布局,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重要舉措。實施3年多來,成效顯著。 「博新計劃」緣起何處?答案是一份幾年前的調研報告。
  • 內卷、加速、鄉愁與現代性
    ,即「加速」——「加速「這一概念由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家哈特穆特·羅薩提出,其內涵分為三個部分,即「生產加速」「運輸加速」「傳播溝通加速」。其實,「內卷(化)」的競爭和「加速」式的狀態是理性運轉的社會的一體兩面,它們源於個體權衡利弊後的理性判斷。一方面,個人從有限的社會資源出發,依據理性的考量,做出符合個體權益的最優選擇。
  • 「博新計劃」已資助1300人——培養科技創新主力軍
    「博新計劃」瞄準國際人才競爭及未來高精尖人才儲備進行戰略布局。與其他博士後人才計劃相比,該計劃資助對象為國內優秀博士生,同時提出「四高」要求:高水平平臺、高水平導師、高水平人選、高資助標準。目前,「博新計劃」的實施得到積極響應,參與的設站單位和博士逐年增多。統計顯示,申報單位從2016年至2018年的270家左右,增加至2019年的319家。
  • 培養國家未來科技創新主力軍 「博新計劃」成效顯著
    2015年,在我國博士後制度設立30周年之際,人社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就改革完善博士後制度開展了系列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優秀博士來源不足是博士後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制約博士後培養質量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 報考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本博一體化培養了解一下!
    在孫暉的介紹中,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從2019年起開始試點開展本博/本碩一體化培養,很受網友關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一級博士點學科實施本博一體化培養。每年5月份,選拔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學、石油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學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油氣儲運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海洋油氣工程、應用化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本科二年級優秀學生作為培育對象,以一對一形式配備高水平博士生導師,學生加入課題組、走進科學實驗室,提前培養科學研究的興趣;本科三年級末考核合格者,正式進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雙一流」學科博士研究生階段培養
  • 9年!本博連讀!
    據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官微發布的消息,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開展「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試點專項」,開設九年聯合培養、本博連讀中醫學「屠呦呦班」,於2020年起開始招生。培養具備「胸懷祖國、敢於擔當,團結協作、傳承創新,情系蒼生、淡泊名利,增強自信、勇攀高峰」暨「青蒿素精神」的中醫拔尖創新人才。2020年計劃招生15人,在北京、山東、山西、河南、浙江5個省市各招收3名學生(具體招生計劃以各省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為準)。
  • 澳洲博士吐槽大會!在澳洲讀博到底水不水?
    對於這個問題,不少人也各執己見,說澳洲博士水的大多也是對比美國博士來說的。  也有澳洲在讀的Phd說一些人覺得澳博水可能是澳洲很多博士不答辯就拿畢業證書,不過最後還是拼publication數量。  小編看了大部分針對澳洲博士的評論和回答,大部分還是對澳洲博士持認可態度的。
  • 內卷、加速與當代中國社會的「趕工遊戲」
    如果要評選一個2020年的熱門詞彙,「內卷」一定會榜上有名。作為一個曾經只在被巫術版的學術話語纏繞的學術圈內被小範圍使用的學術詞彙,內卷在2020年突然「出圈」,成為流行在精英大學生與中產群體中間的一個文化現象。
  • 如何擺脫內捲化?-虎嗅網
    延續千年內卷,還是「驚險一躍」,當時的大多數決策者並未意識到,他們正面臨這一宏大的歷史性問題。這一問題映射到全球化不確定的當下,亦令人感到焦慮不安。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人類內捲化歷史以及內捲化出路。古代農村是一個內捲化的封閉體,名聲是村民的立根之本。要搞死一個人,不需要報官,不需要審批,只需要搞臭他的名聲,讓他社會性死亡,甚至還可以直接消滅他的肉體。比如,王寶強飾演的「樹先生」就在農村社會性死亡,最後精神分裂。又如,通姦浸豬籠,官方默許這種私刑,這也是家族割肉止損的方式。在古代農村,村民及家族會努力地維護聲譽資源以避免社會性死亡。
  • 讀博還送3年PSW工籤,英國博士申請指南來襲!
    (還好英國博士學制短,比起5-7年畢業的美國博士,沒有獎學金還真不行...)① 積分移民中,博士有額外加分② 博士畢業後享受3年的PSW籤證(比本碩多一年)③設立唐寧街人才辦再加上獎學金申請放開......
  • 我校13人入選博士後「博新計劃」和「派出項目」
    本網訊 近日,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以下簡稱「博新計劃」)和「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以下簡稱「派出項目」)申報評選結果先後公布,我校「博新計劃」入選9人,獲資助人數位列全國高校第13位;「派出項目」入選4人,獲資助人數並列全國高校第2位。
  • 讀完博士幹什麼?
    近年來,中國的博士畢業生數量連年攀升:2004年,有2.3萬名博士畢業,那一年,博士人數首次在《中國統計年鑑》中作為單獨門類統計;2018年,博士畢業人數突破6萬名,同年,近10萬人被錄取為博士生。在傳統的觀念中,博士是本學科的「看守者」,獲得了博士學位,就應以學術為業,選擇非學術職業的人往往被視為「管道的洩漏」。
  • 89歲金庸真在北大讀博士 原本想讀北大本科
    網上流傳金庸博士畢業證書  記者在這張網友上傳的照片上看到,這份北大博士畢業證書寫著:「查良鏞,1924年生,於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在中國語言文學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學習,修完博士研究生培養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通過畢業論文答辯。」證書上有北大校長王恩哥的籤名,落款時間是2013年7月,並蓋有北京大學的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