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真的有那麼不堪嗎?曾經被人欺騙、被囚秦國、客死他鄉

2020-12-10 大大大紅袍子

談起楚懷王熊槐,大家都以為那真的就是昏庸無能,不僅被張儀欺騙,還被秦國草率赴約而囚禁起來,最後又被送到了客死他鄉。楚懷王可說是昏君的代名詞。現在的問題是,楚懷王真的那麼糟糕嗎?為什麼他會變成司馬遷筆下一無所成的昏君?

在《史記》、《楚世家》、《樗里子》、《甘茂列傳》等許多地方,都記載著楚懷王的形象,印象中楚懷王是一位昏庸之人。然而,記載地點多,並不代表楚懷王處處能唱主角。細說起來,《史記》中,楚懷王唱主角的地方有三處,司馬遷老先生都不惜筆墨,對楚懷王的所作所為作了大量記載和描寫。

首次演唱主角的楚懷王,是張儀。張儀來到楚國後,對楚王說,世上再沒有比你楚王更厲害的人了,秦王也對你充滿敬畏。我秦王說過,只要你能與齊國斷交,秦國就願意為你提供六百裡的土地。楚懷王聽說天下還有這樣的好東西,便不顧部下反對,同齊國斷絕關係。可在交涉土地時,張儀竟耍起流氓來,說,哪有六百裡地,我就說六裡地。請原諒楚懷王,不要放過他。

楚懷王第二次唱功,是張儀第二次出徵。一年多來,由於戰略需要,秦國想要與楚國結盟,便與楚懷王商議交換土地。楚懷王聽了,說,換什麼地?如果你在秦國將張儀交給我,我願意將你想要的土地給你。得知消息後,張儀決定再次出使楚國。秦王聽後,為張儀捏了一把汗。可是張儀卻信心十足地說,楚懷王最喜歡聽夫人鄭袖說話,我和鄭袖手下的人關係很好,到時候讓鄭袖給楚懷王吹枕頭風,我會很好的。

果不其然,張儀出使楚國之後,在鄭袖的協助下,已是全身而退。第三次演唱的楚懷王,是他輕率入秦。今年,秦王給楚懷王寫了一封信,請楚懷王到武關會盟,說,這兩年我們兩國不少打一仗,讓其他諸侯國看著笑話,為了友誼,不妨見一面,籤個和約,盡情享受。走不走,楚懷王都犯了難。

朝臣們也分成兩派,有些人說「秦虎狼,不可信,有並諸侯之心」,去了就沒有好果子吃,去了就不能去。有人說「奈何絕秦之歡心」,秦國可惹不得,還是去為好。楚懷王終於決定走了。其結果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被秦國囚禁起來。看到這三場戲,大家都知道,楚懷王雖唱主角,可都是反派,給人的印象也是「昏庸」二字。

意象之外的楚懷王執意要論楚懷王的昏庸,在司馬遷老先生的影響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能不能說楚懷王在位三十年,真是一事無成?從《史記》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昏庸」之外,楚王又是一個立國之君。

"(楚懷王)年,楚使柱國昭陽以兵攻魏國,破之襄陵,取八邑。"(楚懷王)十一年,蘇秦約從山東六國攻齊,楚懷王為使使使使,共攻齊。"根據這些記載,楚懷王並非生來就是弱者,他曾經帶領楚國打過一場攻城戰,他曾經擔任過六國聯盟的領袖。

楚懷王不但會打仗,而且會使用計謀。這一點在《樗里子甘茂列傳》中有記載。甘茂本在秦國為相,可後來與秦王鬧崩,逃往楚國,被楚王高規格接待。甘茂到了楚國,秦王一聽,就寫信給楚王,請他將甘茂送回秦國。

楚懷王之所以要高調地接待甘茂,就是想收買甘茂的心,讓他服從自己,然後把他送到秦國去,表面上是為秦國謀利益,實際上是心向楚國、幫助楚國。

楚懷王為此與大臣商議,大臣提出異議,說:「大王你的主意不錯。」此前大王還曾派人到越國任職,他在越國暗地裡動過手,使越國大亂,大王你可以趁此機會滅了越國。原書為「王前嘗用召滑與越,而內行章義之難,越國動亂,故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終於,這位大臣說,甘茂是一個能幹的人,他又回到秦國當了相,如果不聽你的招呼,豈不是一件壞事,不如我們找一個不如甘茂的人做秦相,這樣就會出現秦亂楚治的局面,這對我們楚國很有好處。這句話聽在楚懷王的耳中,讓他心服口服。

楚懷王不但不傻,而且還是一個血氣方剛的人。許多人一旦淪為階下囚,就失去了主心骨,是人家說什麼聽什麼,以求能夠苟同的。可是楚懷王卻不是這樣一個人,他被秦王囚禁之後,秦王對他說,只要你把巫和黔中這些地方割讓給秦國,就把你放回去。楚懷王說,可以啊,但是我們必須先宣誓。這不可能,秦王說,你必須先割地,然後我們才能結盟。對古人來說,與人立誓是件大事,違背誓言則會遭到天譴。楚懷王看著秦王的舉動,怒氣衝衝地說:「秦詐我,強要我以地!」楚懷王也說,想用我來交換楚國的土地,不成!終於「不敵許秦。《秦因》。

楚懷王困在秦國,不忘反抗,兩年後,他趁機逃走,秦王發現後,便派遣精兵四處追擊。楚懷王先是逃到了趙國,趙王怕秦國勢力太大,不敢接受。無可奈何,楚懷王再次逃往魏國,逃到半路上被秦兵追上,給逮了回來。被囚禁的楚懷王也是如此,他誓死不向秦國投降。聽到消息的楚國人,都「憐之如悲」。想像一下,如果楚懷王真像我們印象中的那樣無精打採,那楚國人怎麼會對他的死「如痴如醉」呢?

相關焦點

  • 楚懷王真的有那麼不堪嗎?曾經被人欺騙、被囚秦國、客死他鄉
    談起楚懷王熊槐,大家都以為那真的就是昏庸無能,不僅被張儀欺騙,還被秦國草率赴約而囚禁起來,最後又被送到了客死他鄉。楚懷王可說是昏君的代名詞。現在的問題是,楚懷王真的那麼糟糕嗎?為什麼他會變成司馬遷筆下一無所成的昏君?
  • 被人欺騙、被囚秦國、客死他鄉——楚懷王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一說起楚懷王熊槐,給人們的印象那真箇是昏庸無能,不僅被張儀欺騙,還輕率赴約被秦國給囚禁了起來,最後是客死他鄉。可以說,楚懷王就是昏君的代名詞。問題來了,楚懷王真的有那麼不堪嗎?他又為何會成為司馬遷筆下一無是處的昏君呢?
  • 楚人皆憐之!楚懷王為什麼會被扣留在秦國?
    就是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楚王,後來卻中了秦昭襄王的圈套: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假意邀請楚懷王到武關會盟談判,實則是想將其扣留在秦國,以要挾楚國割讓土地。結果楚懷王被扣留以後,義正辭嚴地拒絕了秦國的割地要求,後來因為其年老體弱,僅僅過了三年,就病死在了秦國,可憐一代楚王竟會客死他鄉!秦人將其遺體送回楚國時,楚國老百姓的表現是「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可見楚懷王其實還是一個挺受老百姓愛戴的人。
  • 重用屈原的楚懷王,卻被張儀騙得團團轉,最後死在女婿手裡
    由於和屈原掛鈎,楚懷王就是教科書上那典型的不重用人才,聽信小人讒言導致賢臣被逐,國家政治混亂不堪,奸臣當道的昏君形象。然而所有的評價都是有偏頗的,尤其是你要傳達某種價值觀的時候,只有鮮明而準確的對比才能印象深刻。當屈原站在正方,與之對立的楚懷王自然就站在了反方。
  • 楚懷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作為楚國的君主,為何最終會在秦國去世
    楚懷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作為楚國的君主,為何最終會在秦國去世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人物,也有很多朝代。在沒有統一之前,我國是非常分裂的,也有很多的王爺。秦國當年要不是出了項羽和劉邦的話,或許還不知道會延續多久。
  • 楚懷王如重用屈原,秦國至少推遲50年統一中國
    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都如坐針氈,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招致群起而攻。特別是大國,最容易被小國合縱。所謂「合縱」,就是老二聯合所有小弟一起對付老大;所謂「連橫」,就是老大為聽話的小弟出頭,誰欺負他就聯合起來揍誰。這樣解釋應該各位看官更容易懂吧。圖片來自百度曾經東、西互帝的兩個國家齊、秦就被合縱揍扁過。「五國伐齊」和「五國伐秦」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承受之痛。
  • 電視劇《思美人》分集劇情介紹至結局 楚懷王是怎麼死的
    ­  那麼《思美人》楚懷王的結局是怎麼死的呢?下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據悉,《思美人》是由馬可、張馨予、喬振宇領銜主演,易烊千璽特別出演,李子峰、梁田、劉芸、斕曦、李雨軒、彭博等主演的青春歷史傳奇劇。該劇以屈原為主線,講述了其傳奇跌宕的人生以及瑰麗唯美的愛情故事。­  原標題:電視劇《思美人》分集劇情介紹至大結局 楚懷王的結局 楚懷王是怎麼死的?
  • 楚懷王怎麼死的,屈原又為何被流放,原因是為何
    楚懷王怎麼死的,屈原又為何被流放,原因是為何屈原也是楚國個一個貴族子弟,左徒這個職位便是屈原擔任,屈原這個人很有才華,有著文濤四首,知識非常淵博,在人與人之間交流上也是把握的非常好。屈原再被楚懷王冤枉之後,也是非常生氣,同時更多的是傷心!並且寫下了千古絕句《離騷》。在屈原被楚懷王冷落之後,時過不久,這秦國有要攻打齊國的意思,因為這個齊國和楚國還有那麼一點聯姻的意思,這自己親家被人欺負不能不管吧,這秦國知道楚國可能會幫忙,也是派使者張儀去和楚王說,只要楚王願意和齊國絕交,我秦國願意割讓土體六百裡贈送於楚國。
  • 楚懷王是個徹底的昏君嗎?
    楚懷王是個徹底的昏君嗎? 其實秦國在春秋時代還是很有名聲的,但後來漸漸被天下人所不齒,秦國確實不擇手段的做了很多事,破壞了春秋戰國之時國家間交往的基本禮儀原則,也讓秦國擁有了「虎狼之國」的名號。而秦國所作的一系列事情當中,就包括囚禁楚懷王,為了割楚國的地,秦昭襄王把楚懷王給逼死了。
  • 楚懷王「寧在秦國死,不回楚做王」,莫非有何不為人所知的原因?
    楚懷王其實並沒有「寧在秦國死,不回楚做王」。他只是不接受秦國「割地換取回國」的勒索而已。「楚懷王寧可在秦國為囚徒而終,不願意回國當王」不知道是哪裡的說法,有人說是《大秦帝國》裡面的,那套著作過分吹捧秦國,對楚國污衊貶損很厲害,不要當真。
  • 楚懷王是如何被外甥耍得團團轉?並最後客死他鄉
    在戰國七雄時期,要說最強大的諸侯國是哪些,那當然屬於秦 、齊、楚三個大國了;在三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在七雄裡是最強的;可以說誰都有兼併六國的資格。不過,此時的楚還沒有這樣的野心,在兩位鄰居面前,懵懂的楚國自然是他們拉攏的對象。按道理左右逢源的楚國應該會發展的很好,可楚懷王牆頭草般的性格和做法,卻讓這一切成了泡影,甚至自己也客死他鄉。
  • 戰國縱橫︱楚懷王真的被張儀騙了嗎?
    《史記·張儀列傳》中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秦相張儀騙楚懷王說用六百裡地換楚與齊絕交,等楚懷王派人來秦國索要土地時,張儀卻說是六裡地,楚懷王不禁勃然大怒,興兵攻秦,卻因沒有齊國的援助而被秦軍打得大敗。在太史公筆下,楚懷王目光短線、智商不足,而且身邊多是佞臣,被張儀玩弄於股掌之間。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 楚懷王兩次被騙的悲慘經歷,告訴你為什麼亡秦必楚
    楚懷王熊槐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真的,他從來沒見過這麼無恥的,還遇到了兩個。遭張儀戲弄一日,楚懷王熊槐正在上朝,有官員上奏,說張儀請求拜見。張儀可是秦國的相國,經常幫助秦國搞外交活動,秦國又是強國,得罪不起,於是楚懷王派人把張儀請到了殿上來。
  • 楚懷王為何要前往武關與秦昭襄王會盟,真的只是忠奸不分的結果?
    公元前296年,一隊秦兵護衛著一副棺槨離開秦國邊境,踏上了楚國的土地,奉旨在此迎接棺槨的楚國大臣昭雎、屈原、公子子蘭等人率軍接過了這副棺槨,聞訊前來弔唁的楚人傳出了一陣又一陣的嗚咽聲。秦兵為何會護送一副棺槨前往楚國,而楚國方面又為何會派出以令尹昭雎為由的一眾大臣前來迎接這副棺槨,楚人又為何會傳出一陣又一陣的嗚咽聲呢?
  • 重用屈原的楚懷王,卻被張儀騙得團團轉,最後死在女婿手裡
    由於和屈原掛鈎,楚懷王就是教科書上那典型的不重用人才,聽信小人讒言導致賢臣被逐,國家政治混亂不堪,奸臣當道的昏君形象。然而所有的評價都是有偏頗的,尤其是你要傳達某種價值觀的時候,只有鮮明而準確的對比才能印象深刻。當屈原站在正方,與之對立的楚懷王自然就站在了反方。
  • 做人別學楚懷王,真的吃大虧
    公元前296年,戰國時代一件尷尬的事發生了:楚懷王熊槐,死在了秦國。人死了,得回故土下葬啊,所以,楚懷王的屍首靈柩,被秦國打包運回了楚國。《資治通鑑》用寥寥幾句記載了當時楚國人的心情。悲痛、憋屈,就像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好奇的人肯定會問:是去探親突發心臟病?還是坐馬車酒後駕駛出了車禍?答案很簡單,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楚懷王被秦國綁架了!
  • 別再傳「張儀欺騙楚懷王」了
    而後人出於對張儀等縱橫家的盲目推崇,就信了這種鬼話,結果導致楚懷王都成了一般人眼中的蠢貨。然而,楚懷王畢竟是一國國君,他會那麼蠢麼?若是他真那麼蠢,一百年後,項梁復楚的時候會打出「楚懷王」這個蠢貨的招牌?那不是給楚人添堵麼?
  • 楚懷王就面臨巨大壓力,強國也可能攔腰斬斷
    其實不僅僅我們這些現代人有疑問,後來的君王有疑問,早在戰國時期的楚懷王也有過這樣的疑問。他在改革的時候就被折騰的很慘,甚至連他的楚國都被攔腰斬斷。其實說到戰國時期的改革,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商鞅變法和秦國的改革,但那個時期並非是一個國家唱獨角戲,而是多個國家同時進行變革。最早變革的國家是魏國,由法家經典的代表人物李悝所主持。
  • 楚國與秦國有深仇大恨,為何沒有參加此次伐秦戰爭?
    【核心提示】楚懷王去世,楚人喊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宣言。同年,齊、韓、魏、趙、宋五國伐秦。本文所要探討的是:楚國既然與秦國有那麼大仇恨,為何沒有參與此次對秦國戰爭呢?「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話是一種宣誓,也反映了楚國對秦國的仇恨。楚國之所以如此仇恨秦國,與楚懷王羋槐客死秦國有關。
  • 楚懷王前往武關參與會盟,最終被囚禁至死,這是無能還是無奈?
    因楚懷王在被囚禁期間誓死不割地,受到了楚人的尊崇,在楚懷王的遺體被秦國禮送回國之時,無數楚人痛哭流涕,舉國戴孝為其送葬。很多人覺得楚懷王不聽屈原等人的勸諫,執意前往武關會盟,導致自己身死異國,這是他無能的表現,也是他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