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6日早晨,一代大師徐悲鴻因病在北京醫院病逝,入葬八寶山公墓。徐悲鴻去世了,但他留給人們的並未去世,那是可貴的精神財富與傑作。
徐悲鴻是現代大師級別的畫家,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又將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形成了新穎獨特的風格。作為一代大師,徐悲鴻創作的題材十分廣泛,從山水人物到花鳥走獸,再到歷史神話皆是落筆有神,栩栩如生。
尤其是他畫的馬,更是馳譽世界,成了現代中國畫的代表和標誌。他的一生之中創作了數千件中國畫、油畫和素描作品,在徐悲鴻去世後,按照遺願,其夫人將家中作品1200件全部捐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自己的作品,徐悲鴻還喜歡收藏別人的名作。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他都會收藏,這些可不是輕鬆得來的,大部分都有一段故事。
比如說徐悲鴻的一生崇拜任伯年,因著任伯年死的那一天他正好出生,便常常說是任伯年後身。他也十分喜歡收藏任伯年的畫作,但他也捨不得賣畫,每次見到任伯年畫,只好用自己的畫跟別人交換。一開始是四五張才換任伯年的一張,後來一張便能換一張了,他還特意為任伯年編寫了年譜。
而有另一幅畫,更是花了20套北京四合院的錢才得來的,這幅畫便是《八十七神仙卷》。因著沒有落款,所以它的創作年代和背景都頗有爭議,謝稚柳、張大千等人認為此畫創作於晚唐時期,徐悲鴻則認為是出於盛唐的吳道子之手。他們各自都有說法,哪個是真並不好說,不過這幅畫藝術水平比較高是真的。
《八十七神仙卷》以道教人物為主題,描繪了天庭朝會的盛大場面,裡面繪有東華帝君、南極帝君、扶桑大帝三位主神。加上十位神將、七位男仙官、六十七位金童玉女,一共是八十七位神仙。畫中人物互相遮擋疊加,每個人物都安排得錯落有致,畫面的空間感和節奏感十足。 統一而有變化,規律又不呆板,充分體現了中國繪畫自由、靈活的獨特構圖範式。
1937年5月,徐悲鴻應邀前往香港舉辦畫展,偶然在德國籍馬丁夫人家中看見了它。可以說是一見傾心,他早就知道馬丁夫人手裡有很多中國古代畫,看見這副之後便立馬肯定了要買下它。對方的開價是1萬大洋,對於當時的他來說其實有些困難,可好畫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一狠心還是買了下來。
畫面上沒有落款,《八十七神仙卷》這個名字是徐悲鴻取的,他也在上邊蓋上了自己的印鑑。得了這幅畫,他可是當個寶貝一樣,十分珍惜。然而還是出了意外,1942年5月,為給抗日誌士以及烈士家屬籌資金,徐悲鴻來到昆明。他在武成路舉辦了畫展,5月10日,日軍空襲。
徐悲鴻當時跟大家一起跑進了防空洞,想著也沒人會動自己的畫,沒成想辦公室的門和箱子都被撬開,《八十七神仙卷》不翼而飛。把他給心痛得,尋找了數久都沒有任何消息,直到1944年。他的學生告訴他找到了畫作,可大抵是礙著怕對方不承認,還將毀了畫作。徐悲鴻曾經的一個好友便說自己願意去跟對方交涉,結果是要價20萬。
20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在當時來說,也能在北京買上20套四合院。可在徐悲鴻的心中,四合院哪有畫值錢呢?最終他還是付了這筆款,將畫收了回來,九年後徐悲鴻去世。他的遺願不僅捐出自己的作品,還要將收藏的作品捐出,《八十七神仙卷》也一起捐獻給了國家。不過這幅畫如今價格大漲,有專家估計,至少價值50億。
他的夫人也支持理解,所以徐悲鴻去世後,其妻子他的一生心血無償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