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葉卡傑林堡加尼納亞馬修道院中
有這樣一尊帶著聖潔光芒的美麗塑像
很多人可能僅僅以為這是一尊修女和聖童的群像
然後在雕像的背後真實確是這樣的
這是俄羅斯2011年為被近百年前最高領導人下令殺害的末代沙皇二世尼古拉子女紀念碑
羅曼諾夫王朝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在羅曼諾夫家族統治時期,俄羅斯從一個東歐的小國成為了一個橫跨歐亞的世界強國。自1613年起,羅曼洛夫王朝在俄國政治舞臺上活躍了三百多年。
在這些早已泛黃的歷史照片中,出這位末代沙皇除了顯赫的身世,在幼年宜能看出英俊王子的影子。(俄國人鍾愛的大鬍子擋住了俊俏的臉)
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他曾承認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帝王,但在他登基之時,沙皇制度已經開始搖搖欲墜。他執政時期的俄國充滿了騷動、衝突和飢餓,俄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尼古拉繼承王位一個月後,和亞歷桑德拉公主舉行了結婚典禮。
而在之後的日子裡,夫妻二人一共孕育了5個子女
怎麼樣,我們平日裡總是欣賞著博物館裡曼妙姿態的雕塑,
這位末代沙皇的公主們是不是各個貌若天仙呢?
即便相貌不能代表一切,皇族的氣質確實令人讚嘆。
然而這些美麗的公主和幼小的王子的命運可能是自革命爆發、沙皇退位以及全家人被軟禁以後都預想不到.
1917年2月中旬,二月革命爆發,沙皇尼古拉二世也在這次革命中被迫退位。
退位後,末代沙皇一家被關押的地方幾經變更(大多是為了防止犯人被營救)
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又被轉移到葉卡捷琳堡(地名),關押在商人伊帕季耶夫的寓所
最後跟隨沙皇的只有兩個侍從,跟隨皇后的有她一個侍女和她從小的家庭教師。
外界發生的一切只能從看押他們的士兵口中知之片語。
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
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由於白軍(多反布爾什維克聯盟)即將攻入葉卡捷林堡(地名),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僕人等11人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秘密警察趕到地下室,使用機關槍掃射集體處決。
羅曼諾夫家族有個別的血脈到了國外,但尼古拉二世一脈沒有倖存下的人。
至此尼古拉二世一家的命運成了羅曼洛夫王朝的最後一章。
那個時代,已經有了照相技術,因而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一睹末代沙皇一家的風採
末代沙皇的皇后亞歷桑德山(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
對於她遺骨的身份確定,是用了現在英國女王丈夫的DNA樣本進行家族遺傳基因對比。
(遺骸的發掘和找尋過程也是非常強艱辛,其中有很多軼事,一些為真一些為民間虛構,此處不過多介紹了)
長公主 歐嘉·尼古拉耶芙娜
(Grand Duchess Olga,1895年—1918年)
二公主 塔季揚娜·尼古拉耶芙娜
(Grand Duchess Tatiana,1897年—1918年)
三公主 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
(Grand Duchess Maria,1899年—1918年)
四公主 阿納斯塔西婭·尼古拉耶芙娜·羅曼諾娃
(Grand Duchess Anastasia,1901年—1918年)
小王子 末代皇儲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羅曼諾夫
(Tsarevich Alexei,1904年—1918年)
以下是一些家庭合影
之後,人們一直懷疑皇帝的小王子和小女兒阿娜斯塔西婭女大公是否真的死於那場謀殺,因此才會有了後來著名的電影《真假公主》和97年動畫音樂劇《阿娜斯塔西婭》。
這是一個關於雕像的悲傷的故事,
沙皇的統治是殘暴的,
人們說;革命也是血腥的, 如果革命不成功,被殺頭的或許會更多……
歷史的故事,誰又說得清呢?
然而,一切並沒有就此結束
蘇聯解體後,一切都變了樣,
沙皇一家的遺體時隔多年幾經波折被全部重新找到(據2007年的報導,"失蹤"的皇子和公主的遺骸在案發地60米開外被發現,據查是當時行刑人為掩人耳目故意將遺骸分開掩埋),並經DNA檢測得到確認。
1998年,根據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的命令,沙皇一家的遺體被隆重安葬在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要塞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俄羅斯東正教會追封為殉教聖徒。
2008年10月1日,俄羅斯最高法院正式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布他的家族是蘇聯鎮壓下的受害者。俄國當局正式推翻有關羅曼諾夫皇族罪有應得的觀念,而此一皇族所遭指控的罪名正是九十年前布爾什維克革命以及將沙皇一家處死的重要正當性依據。
最高法院發言人奧金佐夫說:「本院主席團宣布,對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鎮壓毫無理由,並恢復他們的名譽。」
.
.
.
至此,故事也終於劃上了句號。
「雕像」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圖片訂閱「雕像」公眾號。雕像公眾號是專業的雕像收藏品、玩具公眾帳號,覆蓋sideshow、weta、hottoys等眾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