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川主寺鎮傳子溝村的「致富經」

2020-12-21 中國青年網

遠眺傳子溝村一隅

  四川新聞網阿壩9月16日訊(記者 雷茲 周子銘 徐昭磊 攝影報導) 入股集體經濟分紅、自營「藏家樂」增收、人均年收入過萬、村民就業率100%……川主寺鎮的傳子溝村,依託紅色旅遊和民風民俗觀光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由最初的「包包生意」升級到「過路經濟」,實現了從貧困小村到「精品旅遊村寨」的華麗轉變。9月14日,「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四川站)走進阿壩州松潘縣,傳子溝村的「致富模式」引起記者們關注。

龍波塔(中)向採訪團介紹傳子溝村的發展模式

  紅色旅遊配合民俗觀光 昔日貧窮村顯現新活力

  傳子溝村是去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及若爾蓋大草原的必經之地,海拔約3200米,全村有55戶309人,其中藏族40戶,回族10戶,漢族5戶,是一個典型的以藏族為主、多民族雜居的村子。站在傳子溝村口,能清晰地遙望對面蔥鬱的元寶山上矗立的紅軍長徵紀念碑,元寶山下就是紅軍長徵紀念館。

  走進傳子溝村,一棟棟漂亮的藏式民居映入眼帘,錯落有致,車行在寬闊的村道上十分通暢。

  但鮮有人知道,解放之初的傳子溝村在松潘縣是出了名的貧困村,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放牧和種莊稼,粗放的經濟模式讓這個山村異常貧困。「很多村民糧食都不夠吃,生活困難。」村支部書記龍波塔介紹,當時有鄉上幹部編了一個順口溜:「傳子溝溝又長,社隊幹部曬太陽,青稞麥子燕麥長,年年都吃返銷糧」。龍波塔說,那時候糧食是村裡的老幹部和老黨員到60多公裡遠的大姓鄉去借的,用馬車拉回來的。

  「貧困局面的改變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政策的落地開始。」龍波塔說,那時候,村裡抓住機遇,大力加強科技種田,帶領群眾勤勞致富。「1990年,紅軍長徵紀念總碑在傳子溝村落成,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尤其是其作為紅色旅遊的一個重要景點,並配合傳子溝村開發的民風民俗觀光旅遊,更為小村帶來了無限的商機,為村裡的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關焦點

  •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原標題: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 四川省阿壩州:窮村莊在唐卡上畫出致富路
    圖為傳溝子村唐卡畫院。呂春榮 攝既是風景如畫的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也是藏族繪畫唐卡的重要產地,如今,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川主寺鎮傳子溝村做足旅遊及藏畫兩篇文章,走上了一條致富路。14日,「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採訪團一行到訪傳子溝村。傳子溝村,全村有55戶309人,是一個典型的以藏族為主、多民族雜居的村子。在這裡,記者感受到了當地如畫的風景,以及藏畫的奧秘。傳子溝村村書記龍波塔告訴記者,以前傳子溝村是遠近聞名窮村,如今,村子已成為阿壩州遠近聞名的旅遊重鎮,經濟強村。
  •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什麼梗?
    自八月底以來,一大波標題含有「網絡媒體走轉改」字樣的稿件集中刷屏網絡,常見於各大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甚至許多新媒體平臺。內容既有紅軍長徵勝利的光榮歷史,又有長徵沿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二者巧妙的結合,組成一篇篇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的新聞稿件。  據悉,這是中央網信辦組織的「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
  • 網絡媒體走轉改:藤編手藝人織造的致富路
    信息 網絡媒體走轉改:藤編手藝人織造的致富路 2016  在板橋鎮有這樣一條特殊的街道,在這裡,當地村民用藤條手工編造出了藤椅、藤床、藤凳以及各式各樣的精美工藝品,再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傳統工藝搭上了網際網路橋梁,讓這條街上的手藝人們脫貧致富,當地村民管它叫做「農民工返鄉創業一條街」,馬毅就是這條街上的「傳奇人物」。
  • 【網絡媒體「走轉改」】川主寺鎮瞻仰紅軍長徵紀念總碑
    9月14日,由中央網信辦發起的「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採訪活動(四川站)已經進行到最後一天,採訪團來到了阿壩州松潘縣。  紅軍長徵紀念碑碑園,位於川主寺鎮元寶山,是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的必經之地。佔地面積19.27萬平方米,由主碑、大型花崗石群雕、紀念館三大部分組成。鄧小平題寫了「紅軍長徵紀念碑碑園」的園名。
  • 網絡媒體「走轉改」——聚焦內蒙古鄂爾多斯
    中央新聞網站和北京商業網站攜手開展"走轉改"  為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外宣辦等五部委《關於在新聞戰線廣泛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意見》,進一步推動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網絡新聞宣傳局和北京市網絡媒體協會2012年5月3日-13日組織部分中央新聞網站和北京市知名商業網站,赴北京平谷
  • 【網絡媒體「走轉改」】翻越夾金山參訪兩河口 採訪團進入阿壩
    四川新聞網阿壩9月13日訊(記者 周子銘 雷茲 徐邵磊)9月12日,「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四川站)採訪團連續翻越夾金山、夢筆山兩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山,進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沿途參訪了紅軍翻越夾金山革命遺址、紅軍長徵兩河口會議紀念館等地,沿著紅軍長徵的徵途繼續前行。
  • 【網絡媒體走轉改】總書記「帶」來的十八洞村「巧媳婦」
    8月31日下午,「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採訪團走進十八洞村,孔銘英向記者講述了她不一樣的愛情故事。村道擴建成原來兩倍寬的瀝青路,自來水入廚入廁,安裝了太陽能路燈,修建了觀景臺、停車場和公廁,還改造了上百戶民居。遊客慕名而來,一些農戶開起了農家樂。    看到十八洞村脫貧希望的孔銘英,終於接受了施全友的愛,兩人在2015年元旦喜結連理。婚後,夫妻倆也在村裡開起了農家樂,取名「巧媳婦農家樂」。
  • 【網絡媒體走轉改】廣東惠州市:昔日多個「埋汰村」 如今脫胎變...
    【網絡媒體走轉改】廣東惠州市:昔日多個「埋汰村」 如今脫胎變「網紅」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1月19日 10:50 A-A+ 觀背村內的「講習所」(徐輝/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徐輝)1月18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廣東省委網信辦承辦的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
  • 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採訪活動綜述自八月底以來,一大波標題含有「網絡媒體走轉改」字樣的稿件集中刷屏網絡,常見於各大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甚至許多新媒體平臺。內容既有紅軍長徵勝利的光榮歷史,又有長徵沿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二者巧妙的結合,組成一篇篇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的新聞稿件。
  • 【網絡媒體走轉改】發揚長徵精神,共築中國夢——「長徵路上奔小康...
    幸運的是,此次南方網借著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的機會,可以讓我們得以重返歷史現場,追尋紅色足跡,感受當年的長徵精神。  至9月29日,「長徵路上奔小康」採訪團順利完成了陝西站的集體採訪任務,也標誌著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集體採訪活動圓滿結束。  據統計,截至9月29日17時,中央新聞網站、地方主要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及兩微一端開設專題專欄近百個。
  • 【網絡媒體走轉改】「貧困村」變「首富村」 老蘇區泰寧發展旅遊見...
    8月29日,「長徵路上奔小康」福建網絡媒體「走轉改」採訪團見到錢學慶時,他正樂呵呵地忙著。  錢學慶在三明市泰寧縣梅口鄉水際村經營一家民宿。兩年前,有著精明生意頭腦的錢學慶看中這裡地處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核心景區、距縣城僅10公裡的天然優勢,租了一幢房子做起了民宿,並與三明紫陽美術館合作,將它打造成了「寫生創作基地」。
  • 【網絡媒體"走轉改"】長徵路上的湄潭:茶旅致富建設新農村
    2016年9月,湄潭縣興隆鎮田家溝村民組,記者看到的是山坡上成片的茶園和「小青瓦」、「坡屋頂」、「轉角樓」、「三合院」、「雕花窗」、「白粉牆」、「穿鬥枋」融為一體的黔北民居,以及村民臉上得意的笑容。
  • 網絡媒體走轉改|「袖珍村」變設計之都 看田面村鳳凰涅槃
    網絡媒體走轉改|「袖珍村」變設計之都 看田面村鳳凰涅槃深圳新聞網  作者:鄧濤  2018-01-16 視頻:航拍田面村。田面村以林、李、張姓氏為主,上世紀60至70年代,陸續有村民移居香港,當時村中原村民不足三十戶,人口僅100多人。後來,又有大量移民移居田面村,現在參加公司在冊股民有200多人。大刀闊斧推改革 原址重建求蝶變  作為福田區15個原農村中面積最小,原村民人數也最少的「袖珍村」。
  • 架起連心橋 鋪就致富路——大連海關精準幫扶金線溝村發展草莓種植...
    擔當  扶貧助困 建立長效機制  早在1994年,在大連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大連海關領到了一項任務:與莊河市光明山鎮平山鄉金線溝村結成扶貧幫困對子。聽了村黨支部書記的這句話,在場的大連海關工作人員無不動容。  錢物悉數捐贈給村民,大連海關代表握著村黨支部書記的手依依惜別:「既然結成了幫扶對子,大連海關和金線溝村就成了親戚,扶貧助困,咱們一起面對。」
  • 【網絡媒體走轉改】南雄:革命老區換新顏 貧困戶住進獨棟三層村居
    29日上午," 長徵路上奔小康 "(廣東)網絡媒體 " 走轉改 " 採訪團來到南雄市,了解當地扶貧工作情況。  南雄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自古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其革命歷程相當輝煌。紅軍長徵後,項英、陳毅、陳丕顯在南雄開展了長達三年的遊擊戰爭,陳毅還在此寫下了著名的《梅嶺三章》。
  • 【網絡媒體走轉改】水果產業已成為鳳凰縣菖蒲塘村村民的「搖錢樹」
    人民論壇網8月31日訊(特派記者 姜志雄) 8月31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湖南省網信辦、省委黨史研究室、省扶貧辦聯合承辦的「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湖南站)「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的第二站,來到了鳳凰縣菖蒲塘村。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康樂縣八丹鄉蘆子溝村:產業強了 村民富了
    馬進祥是康樂縣八丹鄉蘆子溝村三社的建檔立卡戶,先前在家務農,農閒時就到周邊打零工,他家常年被「貧困」二字壓得直不起腰。「村上的幫扶幹部一直動員我們發展勞務增收致富,鄰近的臨洮縣有很多種樹苗的,去那邊正好能找到挖樹苗的活,並且晚上就能回到家,既方便又能賺錢養家。」帶著妻子一起幹活,多一個人就多一份收入。2017年,馬進祥一家順利脫了貧。
  • 架起連心橋 鋪就致富路——大連海關精準幫扶金線溝村發展草莓種植...
    擔當  扶貧助困 建立長效機制  早在1994年,在大連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大連海關領到了一項任務:與莊河市光明山鎮平山鄉金線溝村結成扶貧幫困對子。聽了村黨支部書記的這句話,在場的大連海關工作人員無不動容。  錢物悉數捐贈給村民,大連海關代表握著村黨支部書記的手依依惜別:「既然結成了幫扶對子,大連海關和金線溝村就成了親戚,扶貧助困,咱們一起面對。」
  • 【網絡媒體走轉改】紅軍長徵經過的遵義,這四個村子殊途同歸
    秉承著習近平總書記「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徵路」的信念,一群年輕的網絡媒體人齊聚貴州參加「『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第三站「同步小康看貴州」,五天時間裡驅車2500多公裡,見證了這片紅色熱土上的厚重歷史、幸福今天和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