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24日,當十八軍趕到羅店的時候,看到的陣地前面已經是一片屍山血海。
之前防守陣地的為國民黨軍嫡系的36、87、88師,這三個師是德械裝備師,然而由於投入作戰力量嚴重不足,加上日軍炮火猛烈,雖然這些部隊歷經浴血奮戰,但仍然難以挽回在羅店與日軍交手的頹勢。為了能順利拿下該處陣地,日軍進行了適當的增兵,為了守住羅店,國民黨軍急忙以第十八軍,第一軍以及74軍統統投入帶羅店上來。
羅店位於今天浙江省金華市,實際上從地圖上也能看到,羅店作為上海的門戶,事關整個戰役的關鍵區域,作戰不容有失。無論是日軍還是我軍,雙方都拼到了關鍵之處。
18軍幾乎是冒著日軍的飛機炮火硬頂著上來的,11師師長彭善甚至直接打電話給張治中,稱敵人炮火太猛烈,大白天難以行動,張治中當即發火,要求11師不顧死傷,頂著飛機大炮也要從江灣走到羅店去,在下死命令以後,十八軍才勉強衝到了羅店。
十八軍上來的時候,羅店實際上已經失守了,好在日軍佔領羅店時間本身不是很長,11師33旅立刻指揮部隊進行衝鋒,將日軍又趕出了羅店,十八軍各部陸續趕到指定位置以後,立刻展開反攻,將日軍趕出了羅店區域。67師當時接到的命令是,與56師一同防禦瀏陽河陣地,但該地區敵情情況不容樂觀,特別是在日軍也不斷增兵的前提下,67師決定主動發起反突擊。
67師201旅旅長蔡炳炎在接待命令以後,立刻向陸家宅日軍發起進攻,陸家宅日軍為敵11師團一部越有3000餘兵力,這次作戰,日軍依舊是延續這老套路,以飛機大炮開路,蔡炳炎為了激勵全體將士,在作戰之前就立下軍令狀。
"本旅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前進者生,後退者死,其各凌遵!"
陣地上殺聲震天,激戰僅半天,201旅傷亡慘重,不得已的情況下,旅長蔡炳炎率領特務排以及旅部僅剩的人殺到陣地上,但就在這個時候,一顆子彈擊中了蔡炳炎的胸口,蔡炳炎當即到底,臨終前仍高呼:前進、前進。
蔡炳炎本人是黃埔一期畢業的學生,自入校以後一直就存有殺敵報國之心,淞滬抗戰爆發以後,蔡炳炎曾給家裡留下了兩封家書,除了信中念及家裡子女教育問題外,最主要提到的還是前方抗日戰場的局面,這兩封信先是被是收藏在美國,經過裝裱以後,被蔡炳炎將軍的妻子捐給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蔡炳炎犧牲以後,國民政府追授為陸軍中將,1985年被安徽省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想來蔡炳炎將軍在泉下有知,也會感到欣慰,如今的中國已經分外強大,國人早已不需要去拼命來爭取自己的命運,但這種分發向上的進取之心,仍然值得我輩效仿。
歷史抗戰將領是值得我們銘記。記錄抗日戰爭的主旋律的作品數不勝數,但要說全面紀實的,還要屬這本李繼峰寫的《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書中全面客觀地記錄了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戰爭年代。
這本書講述了1931年~1945年出現的各種戰役。包括戰鬥時間、地點、戰鬥結果,都有客觀的記錄。書中描寫的各種戰爭,真實易懂,可以算得上是一本「抗戰簡史」。想了解抗日戰爭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此書。翻閱這本書,你會感覺心中熱血沸騰,愛國情懷再次油然而生,再次向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