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店血戰,旅長立下軍令狀,死後兩封家書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2020-12-14 鈺鈺要旅遊

1937年8月24日,當十八軍趕到羅店的時候,看到的陣地前面已經是一片屍山血海。

之前防守陣地的為國民黨軍嫡系的36、87、88師,這三個師是德械裝備師,然而由於投入作戰力量嚴重不足,加上日軍炮火猛烈,雖然這些部隊歷經浴血奮戰,但仍然難以挽回在羅店與日軍交手的頹勢。為了能順利拿下該處陣地,日軍進行了適當的增兵,為了守住羅店,國民黨軍急忙以第十八軍,第一軍以及74軍統統投入帶羅店上來。

羅店位於今天浙江省金華市,實際上從地圖上也能看到,羅店作為上海的門戶,事關整個戰役的關鍵區域,作戰不容有失。無論是日軍還是我軍,雙方都拼到了關鍵之處。

18軍幾乎是冒著日軍的飛機炮火硬頂著上來的,11師師長彭善甚至直接打電話給張治中,稱敵人炮火太猛烈,大白天難以行動,張治中當即發火,要求11師不顧死傷,頂著飛機大炮也要從江灣走到羅店去,在下死命令以後,十八軍才勉強衝到了羅店。

十八軍上來的時候,羅店實際上已經失守了,好在日軍佔領羅店時間本身不是很長,11師33旅立刻指揮部隊進行衝鋒,將日軍又趕出了羅店,十八軍各部陸續趕到指定位置以後,立刻展開反攻,將日軍趕出了羅店區域。67師當時接到的命令是,與56師一同防禦瀏陽河陣地,但該地區敵情情況不容樂觀,特別是在日軍也不斷增兵的前提下,67師決定主動發起反突擊。

67師201旅旅長蔡炳炎在接待命令以後,立刻向陸家宅日軍發起進攻,陸家宅日軍為敵11師團一部越有3000餘兵力,這次作戰,日軍依舊是延續這老套路,以飛機大炮開路,蔡炳炎為了激勵全體將士,在作戰之前就立下軍令狀。

"本旅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前進者生,後退者死,其各凌遵!"

陣地上殺聲震天,激戰僅半天,201旅傷亡慘重,不得已的情況下,旅長蔡炳炎率領特務排以及旅部僅剩的人殺到陣地上,但就在這個時候,一顆子彈擊中了蔡炳炎的胸口,蔡炳炎當即到底,臨終前仍高呼:前進、前進。

蔡炳炎本人是黃埔一期畢業的學生,自入校以後一直就存有殺敵報國之心,淞滬抗戰爆發以後,蔡炳炎曾給家裡留下了兩封家書,除了信中念及家裡子女教育問題外,最主要提到的還是前方抗日戰場的局面,這兩封信先是被是收藏在美國,經過裝裱以後,被蔡炳炎將軍的妻子捐給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蔡炳炎犧牲以後,國民政府追授為陸軍中將,1985年被安徽省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想來蔡炳炎將軍在泉下有知,也會感到欣慰,如今的中國已經分外強大,國人早已不需要去拼命來爭取自己的命運,但這種分發向上的進取之心,仍然值得我輩效仿。

歷史抗戰將領是值得我們銘記。記錄抗日戰爭的主旋律的作品數不勝數,但要說全面紀實的,還要屬這本李繼峰寫的《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書中全面客觀地記錄了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戰爭年代。

這本書講述了1931年~1945年出現的各種戰役。包括戰鬥時間、地點、戰鬥結果,都有客觀的記錄。書中描寫的各種戰爭,真實易懂,可以算得上是一本「抗戰簡史」。想了解抗日戰爭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此書。翻閱這本書,你會感覺心中熱血沸騰,愛國情懷再次油然而生,再次向先烈致敬!

相關焦點

  • 淞滬會戰最慘烈之戰—羅店戰役
    慘烈的羅店血戰正式打響! 據當時《救亡日報》前線記者記敘,1937年10月23日刊載:「……蔡將軍他見戰況的緊張和羅店的重要,竟率著他唯一的特務排和朱團第3營向敵陣突擊。全旅官兵見旅長率身先導,於是士氣大振,進攻更加劇烈。不幸我忠勇仁厚蔡將軍的胸部,就在他這勇往直前的當兒,被敵人的步槍彈貫穿……」。
  • "血戰太平洋"第7集預告:白刃戰慘烈 戲入高潮
    《血戰太平洋》第7集,戰爭戲開始進入到高潮部分,美軍與日軍血戰在貝裡琉群山,由預告片可以看到,戰鬥場面極其慘烈。 《血戰太平洋
  • 三國484:張飛立下軍令狀,帶兵攻打武陵郡,太守金旋出城迎敵
    諸葛亮對張飛說:「前者子龍取桂陽郡時,立下了軍令狀。今日翼德要取武陵,必須也要立下軍令狀,方可領兵去。」張飛二話不說,馬上立下軍令狀,欣然領了三千軍馬,星夜向武陵界奔去。金旋聽得張飛引兵來攻打,急忙召集將校,整點精兵器械,準備出城迎敵。從事鞏志諫道:「劉備乃大漢皇叔,仁義布於天下,加之張飛驍勇非常,不可迎敵,不如歸降為上。」
  • 一場沒有歸路的血戰《硫磺島家書》
    《硫磺島家書》是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二宮和也、渡邊謙、加瀨亮等主演的戰爭、劇情、歷史類型的電影,於2006年12月20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人們在硫磺島發現了幾百封未能寄出的家信,這些家信述說了美日在硫磺島上戰爭的故事。
  • 中日爭奪羅店,蔣介石掏出家底與日本幹,日本喪心病狂用毒瓦斯
    1937年8月21日,日軍第11師團從多津渡出發,23日從川沙口登陸,後直撲中國軍隊側後方重鎮羅店。羅店是上海長江邊上的小鎮,面積只有2平方公裡,但這個地方卻是通往寶山、上海市區、嘉定和松山等幾條公路的交叉點,是一個交通樞紐,羅店一旦有失,整個上海的局勢必然震動,羅店成了中日兩軍爭奪的焦點。
  • 泉州閩臺緣博物館老照片家書展覽 述兩岸家園情懷
    時間:持續到11月15日 地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3日,由國臺辦《兩岸關係》雜誌社、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泉臺民間交流協會等部門共同舉辦的「共同的記憶——兩岸家庭老照片家書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拉開序幕。此次活動被列入國臺辦2015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
  • 國家博物館收藏天津109枚公章 李克強曾見證封章
    把千千萬萬中國人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就是改革的最大紅利  李克強總理離開後不久,天津市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辦公室主任匡令凡便接到國家博物館的一個電話。對方提出想要收藏他們「革命」掉的109枚廢棄公章,並表示,有意將這些公章納入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展覽。  這讓匡令凡想起,總理在考察現場,曾再三叮囑「這些公章一旦封存絕不能再打開,要讓它們徹底成為歷史」。
  • 孫中山後人在滬介紹新發現的2封宋慶齡家書
    孫中山曾孫孫國升30日在上海向多國專家介紹了宋慶齡家書研究的一些新發現。他摘要介紹了2009年在整理家中資料時新發現的兩封宋慶齡英語家書,其內容客觀反映了宋慶齡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國內外局勢的看法。這兩封家書的內容是首次向國際學術界公開。
  • 對越反擊戰戰況不順利之際,此人卻立下軍令狀,要八天打到越南首都
    說起軍令狀,相信大家都記得三國時期,赤壁大戰前夕,諸葛亮向周瑜立下軍令狀說三天內造出十萬之箭,然後他就借了幾十條草船,用巧計向曹軍「借」了十萬支箭,完成了當初的承諾。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同樣是一名將領立下軍令狀並漂亮完成任務的事跡。
  • 武漢13家旅行社 立誠信旅遊「軍令狀」
    原標題:武漢13家旅行社 立誠信旅遊「軍令狀」   昨天,「為武漢加分——武漢市文明旅遊、誠信經營、理性消費、依法維權宣傳月」在西北湖啟幕。在活動現場,武漢13家旅行社代表立下「軍令狀」,承諾誠信經營,杜絕欺客宰客。
  • 儋州白馬井鎮快速完成濱海新區醫院項目徵地任務 立下軍令狀 跑出...
    白馬井鎮政府工作人員立下軍令狀,僅用3天就完成了濱海新區醫院231.95畝項目用地的丈量工作,15天完成土地補償協議籤訂和清表工作,1個月完成232座墳墓搬遷和徵地補償款發放工作,嚴格按儋州市有關部門下達的時間節點交付淨地,以超常規舉措,跑出項目建設的「加速度」,確保濱海新區醫院11月13日順利開工建設。
  • 臺胞為母尋親:一段兩岸間的家書情緣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泉州12月12日電 (孫虹 吳冠標)「一封封往來兩岸的普通家書,講的都是兩岸民眾之間的故事與聯繫,而且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眼裡,家書,是分離的人們寄託思念的載體。  幾天前,來自臺灣的範植明先生與其在大陸的舅舅李子和一起,將一批珍藏多年的家書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 32年間的兩岸家書寫了什麼故事?
    「一封封往來兩岸的家書,真實而生動的記載了兩岸民眾之間流淌於血液、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是分離的人們寄託思念的載體。」12月8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收到一組珍貴的家書,家書書寫的是臺灣老人陳蘭鳳和福建浦城胞弟之間的手足情深。
  • 捐贈者談抗戰家書:碰一下心就隨之疼一下(圖)
    「家書信紙很薄 碰一下心就隨之疼一下」  對話人:抗戰將領王孝慈的女兒、67歲退休醫生 向裡南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裡,有兩封抗戰家書,信中記錄著當年參與抗戰的部分場景。  北青報:您是怎樣把這兩封家書捐贈給抗日戰爭紀念館的?  向裡南:我現在是一名67歲的退休醫生,在北京居住。2005年,是我父親王孝慈的百年誕辰紀念。當時在整理父親生前資料時,我專門回了趟陝西渭南老家,從親戚手中拿到了這兩封信。五年前,我在報紙上看到了抗日戰爭紀念館面向社會徵集抗戰家書的消息,我就想到了自己收藏的這兩封信,決定捐贈出去。
  • 64封家書:華僑飛鷹丁壽康的航空救國故事(圖)
    64封家書:華僑飛鷹丁壽康的航空救國故事(圖)
  • 【泰國《星暹日報》】臺胞尋親贈家書:一段兩岸間的「紙短情長」
    「一封封往來兩岸的普通家書,講的都是兩岸民眾之間的故事與聯繫,而且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眼裡,家書,是分離的人們寄託思念的載體。  幾天前,來自臺灣的範植明先生與其在大陸的舅舅李子和一起,將一批珍藏多年的家書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 家書寄給親人解放軍 江口中小學生給部隊官兵寫信上萬封
    吳黔軍看後,激動得流下了熱淚,並把這封信的內容匯報連隊黨支部,黨支部立即決定,用真情回報大山深處的親人,號召全連官兵捐資資助閔孝鎮中嶺小學18名貧困學生,一下就捐助1800元寄來。江口第一、第二小學書寫的上千封家書「送給最可愛的人」寄到雲南、西藏、甘肅、河南、山東。同時還寄信給江口縣武警中隊立過功的退伍戰士。
  • 11封穿越67年的國民黨老兵家書下周「回家」
    近日,新安晚報、吉林省檔案館聯合推出「未寄出的家書」系列報導,截至昨天,記者一共尋訪到11封家書的主人或後人,下周,吉林省檔案館將派人赴皖送這些家書「回家」。家裡窮叔叔去當壯丁經過多日尋訪,「未寄出的家書」中又有三封有了音信。
  • 展示國家非遺 上海寶山羅店龍船文化節開幕
    央廣網上海6月19日消息(記者周洪)昨天(18日),「魅力寶山,浴蘭端陽,花神故裡,羅店龍船」——第十二屆上海寶山羅店龍船文化節在美蘭湖畔盛大開幕,吸引了上萬遊客前來參與和體驗。開幕儀式上,羅店划龍船習俗所獨有的祭祀儀式,包括「立竿」、「燃旺盆」、「送標」、「接龍」、「砍纜」、「啟航」等在美蘭湖畔上演。古法今承,每一項都在龍船下水儀式上被完整演繹,讓人們近距離感受到了傳統民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