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竹筒飯製作 傾聽美麗鄉村故事
五指山之行第一站,抗疫英雄和記者編輯們來到了五指山毛納村。一幅幅生動的美麗鄉村畫卷映入來訪的抗疫英雄和採訪團眼帘,毛納村獨具特色的黎家船型屋魅力與深厚的黎族人文風情令人沉醉,一幀一畫皆是風景。
7月已是盛夏,熱帶山谷氣候的毛納村仍清爽宜人、沁人心脾。「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了還想見……」在毛納村廣場,黎哥黎妹們載歌載舞迎接遠道而來的貴客,並熱情邀請他們共同製作竹筒飯。現場一片熱鬧景象。
抗疫英雄和記者編輯們在五指山毛納村體驗竹筒飯製作。南海網記者 沙曉峰 攝
據了解,毛納村是五指山市水滿鄉毛腦村委會6個自然村之一。近年來,毛納村以黎族平安幸福、健康長壽為主題,逐步發展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生態環境不僅是毛納村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建設美麗鄉村旅遊示範點的基礎。2016年底,毛納村啟動美麗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工作,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蛻變成「內外兼修」的美麗鄉村。隨著鄉村建設的推進,毛納村逐漸成為省內「自駕遊」、研學等旅遊活動選點之一。
抗疫英雄和記者編輯們走進五指山市水滿鄉毛腦村委會毛納村。南海網記者沙曉峰 攝
在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帶動下,毛納村改變的不僅僅是村容村貌,村民也陸續從傳統農業生產中走出來。58歲的村民王柏告訴記者,隨著家鄉的發展,村民們也紛紛借力辦起農家樂、茶坊、釀酒廠等鄉村旅遊產業,吃上「旅遊飯」。
來一場雨林秘境之旅 聽蟲鳴「森"呼吸
抗疫英雄和記者編輯們來到五指山之行第二站——素有「天然氧吧」 「海南之肺」之稱的五指山水滿河熱帶雨林風景區。他們在水滿河熱帶雨林「森"呼吸,聽蟲鳴,沿著水滿河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體驗清涼一「夏」。
空中垂下的藤蔓鬱鬱蔥蔥,新生的蕨類植物攀附在有著「活化石」之稱的桫欏樹上……踏入遮天蔽日的原始熱帶雨林,便仿佛來到了一處天然的物種基因庫。
抗疫英雄和記者編輯們走進五指山,拍攝熱帶雨林景觀。南海網記者 沙曉峰 攝
五指山水滿河熱帶雨林風景區位於五指山腳下的水滿鄉,距五指山市28公裡。五指山熱帶雨林屬國家自然保護區,面積21萬畝,有原始林90.63平方公裡,封閉型次生林9.12平方公裡,半封閉型次生林11.47平方公裡。
據該景區負責人介紹,流經景區的水滿河由五指山的山泉水匯聚而成,是海南第二大河昌化江的發源地,景區溪水潺潺,彩蝶飛舞,熱帶植物種類繁多,古樹參天,藤蘿密布,集中了五指山熱帶雨林和熱帶溝谷雨林的典型景觀。
抗疫英雄和記者編輯們走進五指山,在水滿河熱帶雨林「森」呼吸。南海網記者 沙曉峰 攝
五指山始終堅守的生態立市、生態強市的長遠規劃。全市森林覆蓋率達86.44%,空氣品質指數連續4年海南省排名第一,全市生態紅線劃定面積佔國土總面積73.1%。
如今,五指山市正按照「一山、一線、一圈」旅遊開發格局,把該市全域作為一個生態主題景區來打造,將生態優勢逐步轉換為發展旅遊業的天然優勢與經濟效益。
不玩紅峽谷漂流,不算到五指山!
「不玩紅峽谷漂流,不算到五指山」是五指山當地人熟知的宣傳語。當天下午,抗疫英雄和記者編輯們來到五指山紅峽谷景區,體驗紅峽谷漂流,感受這裡的「速度與激情」。
抗疫英雄和記者編輯們在紅峽谷體驗漂流。南海網記者 沙曉峰 攝
紅峽谷景區位於五指山市南聖鎮,距離五指山市區僅12公裡。峽穀穀深壁峭,險峻奇特,河道多巖灘激流;兩岸巖石在山泉長年累月的衝刷下,表面細滑光亮,黃中透紅,紅峽谷因此而得名。
每年水量充盈之時,陡峭上的瀑布從數十米高傾瀉面下,十分壯觀。皮划艇沿著紅峽谷蜿蜒而下,時而湍急如梭,時而舒緩愜意,當穿過急流、怪灘、險彎時,一身暑氣與煩惱早已在咆哮的湍流中灰飛煙滅。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生態資源,在五指山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漂流成為該市的一張新名片,也是五指山的「打卡」項目之一。
抗疫英雄和記者編輯們體驗峽谷漂流的刺激。南海網記者 沙曉峰攝
近年來,在五指山市相關部門的扶持下,紅峽谷景區主動吸納附近村莊的村民前來務工,講解員、收銀員、安全員、拓展教練等一批崗位供村民尤其是貧困戶自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