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拉肚子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看醫生?
大部分情況下,寶寶拉肚子通常都不嚴重,爸媽們只要注意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調整寶寶的飲食,一般過個兩三天就會自行好轉緩解,但是也有一些比較嚴重的寶寶拉肚子的情況,可能需要馬上帶寶寶看醫生。
發現寶寶有拉肚子的情況,爸媽可以參考下面這些處理方法:
1、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
腹瀉會使寶寶身體內失去過多的水分和礦物質,導致脫水。如果腹瀉超過1天以上,那麼寶寶很快就會脫水,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如果寶寶有腹瀉的情況,爸媽一定一定要注意及時給寶寶補水。
吃母乳的寶寶繼續保持餵母乳就可以;
餵配方奶的寶寶可以補充口服補液鹽(oral rehydration salts),它可以給寶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還有輕微的止瀉的作用,身體恢復之後再繼續保持餵配方奶;
如果是大一點的已經開始吃輔食的寶寶,腹瀉期間可以給寶寶喝一點電解質水(electrolyte drink),比如Pedialyte或Infalyte的電解質水,來防止寶寶脫水。
2、給寶寶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酸奶、BRAT食物
建議寶寶吃一些例如香蕉泥,蘋果泥和米糊這類好消化的食物,直到腹瀉停止為止。母乳餵養的媽媽可能需要調整自己的飲食,避免食用任何可能引起嬰兒腹瀉的食物。
在美國針對寶寶拉肚子有一個非常傳統的食譜,叫B.R.A.T.Diet,就是Banana(香蕉)-Rice(大米)-Applesauce(蘋果醬)-Toast(吐司麵包)。這些食物可以幫助寶寶的讓便便成型。
BRAT類別的食物主要包括穀類和一些水果,比如Banana(香蕉)、Rice/Rice Cereal (米飯或米糊)、Breads( 麵包,特別是吐司麵包)、Pastas (麵食)、White potato(土豆)、Yogurt(酸奶)、Applesauce(蘋果醬,或者將蘋果蒸熟打爛)等等。
3、腹瀉期間最好不要吃這些食物
另外,要注意寶寶腹瀉期間最好避免吃下面這些食物,否則可能會導致腹瀉的情況加重:
油膩、辛辣、油炸食物
高纖維食物,比如菠菜、燕麥、芹菜等
牛奶和奶酪等乳製品
蛋糕、餅乾等甜食,果汁、甜味飲料等
「P」字開頭的水果最好也少吃,比如peaches(桃子),pears(梨子),prunes(梅幹)和plums(西梅),這些都是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的,可能會加重腹瀉的情況
4、注意清潔寶寶的小屁屁、勤洗手
腹瀉的寶寶大便次數會明顯增多,排出的糞便對小屁屁的刺激很大,容易誘發尿布疹。媽媽最好在寶寶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清洗寶寶的小屁屁,特別是肛門和會陰部。而且爸媽每次為寶寶更換尿布的時候,最好要用溫水和肥皂洗手,也要給寶寶勤洗手。
5、不建議擅自使用止瀉藥
不建議爸媽自己給寶寶使用非處方止瀉藥,如果有需要的話,兒醫會給寶寶開具針對細菌感染的抗生素,脫水嚴重的寶寶需要去醫院通過靜脈注射靜脈輸液。
6、出現下面這些情況,一定要馬上去看醫生
如果寶寶不滿3個月的話,有腹瀉的情況最好都聯繫一下兒醫;
有發燒的情況:未滿3個月的寶寶直腸溫度超過100.4°F(38°C);3到6個月的寶寶體溫超過101℉(38.3℃);6個月以上的寶寶體溫超過103℉(39.4℃);
有嘔吐的情況;
精神狀態不好、不願意進食;
有脫水的情況,比如口舌乾燥、超過3個小時沒有排尿;
便便呈現黑色或者有便血的情況
最後再來給爸媽們解答兩個大家普遍問的比較多的關於寶寶腹瀉的問題:
1、寶寶腹瀉吃益生菌有用嗎?
之前在《要不要給寶寶補充益生菌》這篇文章中我們分享過,不建議爸媽隨便給寶寶吃益生菌。
AAP目前只肯定了益生菌對於治療寶寶急性病毒性腸胃炎腹瀉有一定的效果(而且感覺效果也不是特別明顯),但是對於其他病因引起的腹瀉,益生菌到底有沒有用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
2、寶寶腹瀉要停止餵奶或者停止進食嗎?
大部分情況下並不需要,有的爸媽可能會擔心寶寶「越吃越拉」,但是寶寶在拉肚子期間也是需要正常進食補充營養的,吃奶和吃輔食也能有利於寶寶腸道功能的恢復,只要注意儘量避免吃甜食、辛辣油炸食物、高纖維食物等這些容易加重腹瀉情況的食物即可。
今天關於寶寶腹瀉的分享就到這裡啦!總體來說,大部分寶寶腹瀉的情況都是不嚴重的,只要爸媽注意及時給寶寶補水,調整飲食,都能自然好轉,當然如果寶寶腹瀉的同時出現了一些比較嚴重的情況,比如發燒、嘔吐、精神狀態不好、不願意吃東西、有脫水的跡象等等,就最好及時聯繫一下兒醫哦!
寶媽提問:9個月,女寶,經常性拉肚子,化驗過輪狀病毒、大便常規都正常。拉肚子的時候也曾考慮乳糖不耐受,買過乳糖酶加進奶粉吃,但幾天後又開始拉肚子。近一個月體重都沒增長,每天兩頓輔食,三四次牛奶,牛奶一次210毫升。想知道寶寶的腸胃該注意什麼,可以怎麼幫她調理呢?
答覆如下:腹瀉病程超過兩周稱為遷延性腹瀉;超過兩個月,稱為慢性腹瀉。根據大便的性狀和化驗判斷,腹瀉的性質傾向於非感染性腹瀉。慢性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乳糖不耐受,另一種是牛奶蛋白過敏。
如果是前者可以換用低乳糖的腹瀉奶粉,或在奶粉中加入乳糖酶。如果是後者,可以試著換水解奶粉或胺基酸奶粉。如果換了某種奶粉後孩子的腹瀉狀況有改善,那就更說明是某一方面的問題。
如果還沒有斷母乳,那應該再堅持母乳餵養。9個月的寶寶已到了轉奶期,可以逐漸增加輔食的比例。為了防止蛋白質供應的不足,可以有意識地加一些高蛋白的食物,肉、蛋、豆製品、魚類等食物,當然還要注意觀察食物中蛋白質過敏的可能。
過敏,一直是困擾嬰幼兒的常見病症。
那麼,什麼是過敏?過敏有哪些表現?有哪些常見的過敏原?過敏應該如何預防?下面筆者和寶媽們一起談談有關過敏預防的相關問題。
1
什麼是過敏?
過敏是指機體的免疫系統對環境中一種或多種物質產生過強的免疫反應。
按過敏發生的部位,主要有胃腸道過敏、呼吸道過敏和皮膚過敏。按過敏發生的時間和速度分為速髮型和遲髮型過敏反應。
1)速髮型過敏:又稱急性過敏。由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常常是速髮型的,通常在進食後30分鐘~2小時內發作症狀。當IgE與特定食物蛋白質結合時,組胺等化學物質就會釋放到體內,引發各種過敏症狀。
2)遲髮型過敏反應:又稱慢性過敏。多為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也可引起胃腸道症狀,包括反覆嘔吐、慢性腹瀉、便血、體重減輕或吞咽困難等。
2
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發展規律
有過敏體質的人,在嬰兒期主要表現為對食物過敏,出現溼疹、嘔吐、腹瀉等症狀。
3歲左右逐漸轉為對吸入性過敏原過敏,出現鼻塞、流涕咳嗽、喘息等呼吸道過敏症狀。其中部分過敏性鼻炎患者會逐步進展為過敏性哮喘。
3
急性食物過敏有哪些表現?
通常在進食某種可疑的食物後不久出現症狀:全身瘙癢、皮膚潮紅、風團、口唇或眼瞼腫脹、吞咽不適、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嘔吐、腹瀉、頭暈,嚴重的可出現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4
常見的過敏原有哪些?
常見的過敏原分食物性、吸入性和其它的過敏原。
1)食物過敏原:雞蛋、牛奶、花生、堅果、魚類、貝類、大豆和小麥等;
2)吸入性過敏原:塵蟎、屋塵、貓狗毛、樹花粉、葎草、艾蒿、豚草、蟑螂、黴菌及空氣汙染物等等;
3)其他過敏原:包括藥物、蚊蟲叮咬、蜂毒液、油漆、清潔劑、化妝品等。
5
食物不耐受≠食物過敏
兩者容易混淆,食物不耐受不涉及免疫系統,不是食物中蛋白質引起的過敏。
如乳糖不耐受症,是因為機體缺乏乳糖酶來消化牛奶中存在的乳糖,而導致的一種代謝紊亂,症狀主要表現為進食牛奶後腹脹、腹部不適和腹瀉。患者也不需要完全戒斷乳製品,只需要進食無乳糖製品就可以了。
6
如何預防嬰幼兒過敏?
目前還沒有找到很有效地去除過敏的方法,所以預防過敏顯得尤為重要。預防嬰兒過敏要從備孕期開始。
1)確保孕媽媽的健康和營養。孕媽媽應注意營養,特別是腸道和免疫狀況。若孕期出現食物過敏,應儘可能躲避過敏食物;若出現感染,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2)儘可能減少剖宮產。剖宮產不利於寶寶腸道菌群的建立,會增加過敏疾病發生的概率。
3)確保母乳餵養成功。出生後儘快吸吮乳房,保證第一口奶是母乳,並堅持純母乳餵養。
4)增加戶外活動。研究表明,早期多接觸戶外環境,比那些整天圈養在家的孩子,發生過敏和感染的概率反而低。
5)少用抗生素。大多數孩子感冒初期的發燒多由病毒引起,不需要抗菌素。過多地使用抗生素,反而會增加過敏的發生率。「無菌」的環境,是導致過敏性疾病增多的危險因素之一。
6)按時接種疫苗。感染通常會誘發過敏,而接種疫苗可以減少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7)消除塵蟎。對於由塵蟎過敏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的寶寶,一定要加強對塵蟎的消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