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欽
星巴克正向科技公司Brightloom授權其移動及忠誠度計劃,以此換來Bringloom部分股份和董事會席位,好加速星巴克全球門店提供移動端訂購和支付服務的能力。
一旦星巴克的應用被整合到Brightloom系統中,後者計劃將其技術平臺提供給其他餐飲公司和星巴克門店經營商,用於移動訂購和支付、忠誠度特權和送貨訂單管理。目前,該交易相關財務條款尚未披露,預計星巴克海外加盟商將首先籤約。
星巴克是首批執行忠誠度計劃的大型連鎖餐飲品牌之一,目前擁有近1700萬名會員,忠誠度計劃主要由會員獎勵計劃和移動端交付構成。會員可通過累計積分獲得免費飲料和食品,以及在移動端隨時訂購和支付,允許用戶跳過在商店排隊的環節,改善店內用戶體驗。
而Brightloom前身為Eatsa,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位於美國舊金山的初創公司,於周一正式更名為Brightloom。該公司旨在為餐廳提供數位化技術支持,同時經營全自動無人服務餐廳。用戶在Brightloom系統的移動端下單,通過自助式數位電視牆獲取食物。Brightloom的執行長Adam Brotman與星巴克交情不淺,他曾擔任星巴克的首席數字官。
在接受採訪時Brotman稱,Brightloom的願景是讓小型獨立餐廳擁有與星巴克這樣大型連鎖餐飲一樣水準的數字平臺。
星巴克的兩家海外特許經銷商Ashaya Group和Alsea也參與了Brightloom3000萬美元的融資計劃。其中,Ashaya Group的業務覆蓋中東、北非和俄羅斯,而Alsea的門店已開到了拉丁美洲和歐洲。
移動端交付是所有餐飲巨頭必爭之地。星巴克執行長Kevin Johnson曾在科技公司Juniper Networks和微軟擔任過管理層,接棒星巴克後,他也不斷推動星巴克新增配送服務,加強與客戶的數位化互動。
目前,星巴克門店布局已覆蓋80個國家,其中不到半數支持星巴克手機應用,但支持手機訂單和支付功能的只有8個國家。他在美國市場上,約有40%的交易來自移動應用的忠誠度計劃。根據Toast美國食品服務技術提供商的調研,美國僅31%的餐廳提供行動支付,亞洲市場則截然不同。
但星巴克在中國推進行動支付的進程一度也非常遲緩。最初,星巴克試圖布局自己的行動支付體系,形成商業閉環。這需要星享俱樂部會員通過在APP中綁定星禮卡,然後進行手機掃碼支付,但收效甚微。直到2016年12月8日,星巴克才接入了微信,而能用支付寶付款還要再晚9個月。此後,推行數位化改造,才逐漸成為星巴克提升中國區業績的重要舉措之一。
其實大型連鎖餐飲收購科技初創企業也已經不是新鮮事。今年3月,麥當勞宣布收購個性化數據初創公司Dynamic Yield,這是麥當勞首次收購科技公司,也是二十年來最大手筆的收購。不久後,麥當勞收購了移動應用供應商Plexure的少數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