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為什麼一次也不來圍場舉辦木蘭秋獮?

2021-02-07 老羊鏟史

文華不如簡素,讀今不如述古,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老羊鏟史。

老羊鏟史寫過一篇文章,雍正成為皇帝後,為什麼一次也不來承德避暑山莊?(點擊可直接閱讀),很多人也都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都在探討這個問題,還有人為此演繹很多傳說、故事。


人世間總有那麼多的為什麼!


承德距離北京只有七天的行程,雍正在位十三年,怎麼就一次也不來避暑辦公呢,為什麼?


不但不來避暑也就罷了,辦公室嘛,在哪兒都行,面積大小也無所謂。可就連康熙皇帝決定的每年舉辦的「木蘭秋獮」活動,他也一次沒有舉辦,為什麼?


更何況,來圍場舉行木蘭秋獮,不僅僅是圍獵,還有重要的政治、軍事意義。


康熙的本意,通過行圍活動,不僅可以使八旗官兵既習騎射,又習勞苦,用以保持八旗官兵傳統的驍勇善戰和淳樸刻苦的本色,抵禦驕奢頹廢等惡習的侵蝕,做到居安思危、常備不懈。


同時,皇帝可以借每年的木蘭行圍,在那裡定期接見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以便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滿蒙關係,加強對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的管理,這對於北方邊防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康熙皇帝不修長城而修建了一座避暑山莊的意義就在這裡。


康熙皇帝賓天前的遺詔說: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


意思是,老四人品好,高貴而穩重,最像我,一定能很好的繼承皇位。


就這樣繼承的嗎?



2.乾隆給他爹解釋的理由充分嗎?

避暑山莊東北角、萬樹園東側的永佑寺,裡面有乾隆皇帝寫的《永佑寺舍利塔記避暑山莊後序》,裡面說雍正皇帝不來避暑山莊和木蘭圍場的理由:


在這篇文章中說,「……皇考十三年之間雖未舉行此典,常面諭曰『予不往避暑山莊及木蘭行圍者,蓋因日不暇給,而性好逸惡殺生,是予之過.後世子孫當尊皇考所行,習武木蘭,毋忘家法』。予與和親王及爾時軍機大臣實共聞之,而今皆無其人矣。

予如不言,後更無知皇考聖意者。」


一句話,乾隆皇帝為雍正不來避暑山莊列舉了三大理由:

一、日不暇給,雍正真的很忙;

二、好逸,是宅男,不喜歡運動。

三、惡殺生,雍正信佛,不喜歡殺生;


其實,來與不來,在於自己是不是說了算!人世間很多事情就是這樣。

康熙皇帝每年都要舉辦木蘭秋獮,當時,作為皇子的胤禛多次隨行,並且表現的還不錯。


看他當皇上之前在圍場寫的《大獵》詩:

五校琱弓勁,三秋獸正肥。

乘時講武事,大獮振兵威。

狡兔寧藏跡,封熊悉入圍。

獵歸數軍實,落日照龍旗。


清朝的皇子都勤奮好學,對於古詩文都很有研究,所以,不管多忙,他們也都作詩,而且都不錯。

這次大獵,儘管胤禛沒寫自己親自動手,但他寫的「琱弓」、「正肥」,也都寫出來他內心的「蠢蠢欲動」,但第三、四句,則直接寫出了木蘭秋獮的政治和軍事意義。


看到圍獵也激動!男人嘛,沒有幾個不喜歡刀槍的。


3.雍正即位後從來不過生日和不來圍場有關係嗎?


皇帝也是人,是人都有生老病死。

首先是生,普通人出生那天叫生日,窮的時候過生日時吃個雞蛋,歲數大的吃一碗長壽麵,也就過去了。

皇帝生日那天叫過節,有的叫千秋節,後來都叫萬壽節,跳著舞、唱著歌那個「萬壽無疆、萬壽無疆」那個,就是這意思。

皇上過生日動靜太大,老鋪張了,這個事要單獨鏟。

老羊鏟史準備鏟一次皇帝過生日那件事的時候,查資料,看到了這段史料。

康熙皇帝過生日,譜擺的挺大,可不如他孫子。


英國人馬嘎爾尼來給乾隆過生日時,描寫了當時的盛況,那可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呀。

每個朝代都不一樣,但一樣的是都給老百姓放假三天。


目前還有這個優良傳統的應該是咱們的一個鄰國,就是不能說的那個全國皆瘦惟他胖胖胖的那個國,據說他爹、他爺爺、他媽、他奶奶生日都當節日過,全國人民都給慶祝。


你媽過生日和我有關係嗎?


可雍正在位十三年,一次也沒有過萬壽節。

史載:

雍正元年十月。丙子。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

雍正二年十月。庚子。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賜內閣九卿等、彩四百疋。翰林詹事等員、扁綾一百幅

雍正三年十月。甲午。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

雍正四年十月,戊子。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

雍正五年十月。壬子。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

雍正六年十月。丙午。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

雍正七年十月。庚午。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

雍正八年十月。乙丑。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

雍正九年十月。己未。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

雍正十年十月。癸未。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

雍正十一年十月。丁丑。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

雍正十二年十月。辛未。萬壽節。停止朝賀筵宴

這是雍正所有生日的記錄,年年都停止朝賀筵宴。

4、由不過生日引出來的不來圍場「木蘭秋獮」的話題。


喝酒那些事,沒有了想喝,喝多了難受,可不喝也不行。

更重要的是,有人還想靠著喝酒聯絡聯絡感情及其他。


所以,雍正不過生日,大臣們有意見,有的還想借著這個機會表達心意呢。

於是,就有人提意見。


雍正四年,大家又說這件事,禮部按照自己的職責,請示要給皇帝過萬壽節。

雍正下旨:

得旨   

朕即位以來。事事效法皇考。當日皇考聖誕。未曾每歲行慶賀禮。是以今年朕萬壽節。禮部奏請慶賀。朕降旨停止。蓋皇考六十年來所行之事。朕力能效法者。無不遵奉施行。其力所不能者。則待朕黽勉於他日。即如皇考慎重武備。每歲巡行邊塞。校獵講武一事。朕年來未一舉行。而庸劣無知之官員。及怠惰不堪之兵丁。頗有以朕之不往為是者。此皆愚賤之人。偷安自便。不知大體之論。國家武備。關係緊要。不可一日廢弛。朕之不往。乃朕不及皇考之處。朕自知之。蓋皇考德盛化神。睿思廣運。巡幸所至。日理萬幾。略無曠缺。與在宮中無異。朕則從朝至夕。殫竭心力。尚恐經理未周。實無暇及於校獵行圍之事。此朕不及皇考者也。皇考神武天授。挽強貫札之能。超越千古。眾蒙古見之。無不驚服。而朕之技射。不及皇考矣。皇考聖體康強。如天行之常健。春秋已高。猶不減壯盛之時。而朕之精力。又不及皇考矣。是以臨邊講武之事。未曾舉行。祗於前歲令皇子出口行圍。以習訓練。而武弁及旗員引見。則皆試以技射而後用之。朕欲俟經理政事。悉皆得宜。即當於農隙之時。躬行獮狩之禮耳。朕事事不及皇考。惟有洞悉下情之處。則朕得之於親身閱歷。朕在藩邸四十餘年。凡臣下之結黨懷奸。夤緣請託。欺罔蒙蔽。陽奉陰違。假公濟私之習。皆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數者。是以今日宵旰憂勤。為世道人心長久之計。禁之不得不嚴。訓之不得不切。非好為辨論。自取煩勞也。其他宣猷敷政。實不及皇考之萬一。惟有事事黽勉效法而行。如萬壽節不行慶賀禮。乃事之易行者。著仍遵前旨 。


急眼了,罵人了:庸劣無知、愚賎之人.,就差罵「滾犢子」了。


這樣罵手下的人的人都是心裡有火,我每日「宵旰勤勞,勵精圖治」,天下又有幾個人能理解我呢?


高處不勝寒呀,只有星星知道我的心。

他一一列舉了自己不如親爹的地方,當爹的太強勢了,真的會給兒子帶來壓力。


關於不舉辦木蘭秋獮一事,這裡說的非常清楚:

老爹在位60年,我能學的都學了,可實在是忙,真的沒時間。

朕則從朝至夕。殫竭心力。尚恐經理未周。實無暇及於校獵行圍之事。


5.皇帝有多忙?

在位十三年,批過的摺子有360卷,國家大事繁多,親自批閱的奏摺1000多萬字,自己書寫的就有500多萬字,每天工作到深夜,只睡眠四個小時,真讓人感動並痛心呀。


中國的四大名著,《紅樓夢》前八十回60萬字,《三國演義》65萬字,《西遊記》60萬字,《水滸傳(70回)》60萬字。


四大名著合一起還趕不上雍正皇帝親筆書寫的一半兒,最關鍵的是,四大名著都是瞎編,可以瞎編。


皇帝的每一個字都是關係國家大事,絲毫不敢馬虎。


歡迎關注老羊鏟史,長按上訪的二維碼就可以了。

老羊也很忙。



相關焦點

  • 雍正皇帝為什麼一次也不來圍場舉辦木蘭秋獮?
    老羊鏟史寫過一篇文章,雍正成為皇帝後,為什麼一次也不來承德避暑山莊?(點擊可直接閱讀),很多人也都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都在探討這個問題,還有人為此演繹很多傳說、故事。人世間總有那麼多的為什麼!承德距離北京只有七天的行程,雍正在位十三年,怎麼就一次也不來避暑辦公呢,為什麼?
  • 圍場舉辦木蘭秋獮文化論壇 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年[組圖]
    中國紫禁城學會名譽會長、文化部原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中國紫禁城學會會長晉宏逵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相關領導及圍場木蘭秋獮文化研究會成員參加了此次論壇活動。據史料記載,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的木蘭圍場是清代皇家獵苑,也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的場所。古代指秋天打獵為獮。所謂"木蘭",本系滿語,意為"哨鹿",亦即捕鹿之意。
  • 清朝皇帝為什麼熱衷於打獵?耗資巨大的木蘭秋獮僅是為了娛樂嗎?
    「木蘭秋獮」的舉辦地點設在清朝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它位於今承德以北約一百五十公裡的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整個圍場面積約一萬多平方公裡。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首次入圍,到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嘉慶皇帝最後出圍,清朝三位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雍正在位期間沒有舉辦)共在木蘭圍場行圍打獵八十八次,每次動用人數都在一萬以上。
  • 木蘭秋獮文化論壇在河北圍場舉行
    央廣網承德6月30日消息(記者孟曉光)為深入挖掘和整理木蘭秋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國內清史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木蘭秋獮文化研究成果,發揮其特有文化內涵,打造圍場文化特色品牌,6月28日到29日,由圍場縣委縣政府、故宮博物院中國紫禁城學會主辦的「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周年——木蘭秋獮文化論壇」活動在河北省圍場縣舉行。
  • 木蘭圍場和木蘭秋獮
    從六月二十六日起,經過整個閏六月,直到七月初九,康熙皇帝帶領著行獵的大軍,在後來被稱為木蘭圍場的這片大地上縱橫馳騁,幾乎跑遍了各條山川。其間兩次到「紅川」,即今圍場烏拉岱川,行獵並駐蹕12天。最北面,他到了拜察,即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的芝瑞。最後兩天,「上駐蹕噶拜谷口」,即今圍場西南部的噶拜。然後取道灤河川返回。
  • 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周年 專家解讀「木蘭秋獮」
    張帆 攝   中新網承德6月28日電 (記者 張帆)28日,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周年——木蘭秋獮文化論壇在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圍場縣)舉行。在本次論壇活動中,專家學者就「木蘭秋獮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這一論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讀解析。  木蘭圍場,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圍場縣,與內蒙古草原接壤。
  • 清朝皇帝為什麼熱衷於打獵?耗資巨大的木蘭秋獮僅是為了娛樂嗎?
    「木蘭秋獮」是清朝特有的一項大型圍獵活動。「木蘭」本系滿語,意為捕鹿。「秋獮」一詞源自中國古代對帝王在秋季打獵的專屬稱呼(春季打獵為「春蒐」,夏季打獵為「夏苗」,冬季打獵為「冬狩」)。「木蘭秋獮」的舉辦地點設在清朝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它位於今承德以北約一百五十公裡的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整個圍場面積約一萬多平方公裡。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首次入圍,到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嘉慶皇帝最後出圍,清朝三位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雍正在位期間沒有舉辦)共在木蘭圍場行圍打獵八十八次,每次動用人數都在一萬以上。
  • 河北圍場深入挖掘整理木蘭秋獮文化
    新華社石家莊6月28日電(寧利勇)「一端在圍場,另一端連著紫禁城。」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深入挖掘和整理木蘭秋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國內清史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木蘭秋獮文化研究,利用研究成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木蘭圍場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皇家獵苑。
  • 清朝延續了140年大型的「木蘭秋獮」,為何被道光皇帝宣布廢除?
    這也是著名的「木蘭圍場」。因此,清朝皇家在這裡舉行的所有打獵活動,都被稱之為「木蘭秋獮」。自從木蘭圍場修建好了之後,康熙皇帝幾乎每年都會來這裡組織大型的打獵活動。為什麼每一年都要來這邊打獵呢?共有兩個原因。
  • 木蘭秋獮:清朝皇帝最喜歡的打獵活動,其實是一項閱兵儀式
    02加強將士軍事素質的目的木蘭秋獮有著固定的地點,我們知道古代皇帝每年都會到避暑山莊,木蘭秋舉行的地方就在承德避暑山莊的靠北四百裡的圍場也就是我們在清宮電視中看到的打獵情景,稱為是木蘭秋獮,也叫做木蘭行圍。歷代皇帝延續下來並且成為一項固定的活動,直到清朝後期逐漸衰落。木蘭秋這項活動在最早舉辦是開始於康熙大帝,康熙20年的時候,康熙和眾多八旗軍以及大臣們一同巴爾汗湯泉進行了圍獵活動。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察,就將圍場基本的界限確定下來。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除此之外,雍正曾多次跟隨康熙秋獮,認為一次木蘭秋獮耗費非常大,加之雍正身體也一直不太好。不過,雍正自己給出的理由除了擔心兄弟之外,他認為是自己不喜歡見血,「好逸,惡殺牲」,為了表示自己是例外,自己不是不願意跟著自己父親的腳步走,專門強調後世子孫要繼續進行木蘭秋獮,不過明眼人都知道,雍正就是想用時間來讓秋獮這項活動慢慢廢止。
  • 木蘭秋獮:清朝皇帝最喜歡的打獵活動,其實是一項閱兵儀式
    02加強將士軍事素質的目的木蘭秋獮有著固定的地點,我們知道古代皇帝每年都會到避暑山莊,木蘭秋舉行的地方就在承德避暑山莊的靠北四百裡的圍場也就是我們在清宮電視中看到的打獵情景,稱為是木蘭秋獮,也叫做木蘭行圍。歷代皇帝延續下來並且成為一項固定的活動,直到清朝後期逐漸衰落。木蘭秋這項活動在最早舉辦是開始於康熙大帝,康熙20年的時候,康熙和眾多八旗軍以及大臣們一同巴爾汗湯泉進行了圍獵活動。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察,就將圍場基本的界限確定下來。
  • 不知道木蘭秋獮?那是因為你沒見識過清朝皇家狩獵大會的盛況
    木蘭秋獮中的「木蘭」 為滿語,意為哨鹿、捕鹿,由於在每年的秋季舉行,所以被稱作「秋獮」。清朝的幾代皇帝每到秋天,都會到木蘭圍場上巡視習武,行圍狩獵,這也是清代皇室權貴演練騎射的一種方式。木蘭圍場建好後,康熙皇帝幾乎每年都要來這裡打獵。
  • 乾隆皇帝愛好木蘭秋獮,一生參加了40次圍獵,作用重大影響深遠
    相比這兩大愛好,乾隆皇帝還有一大愛好卻鮮為人知,這一愛好就是北上行木蘭秋獮圍獵之樂,次數遠超下江南,可見乾隆皇帝更鍾愛下江南。大約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皇帝在清軍入關的「塞外行圍」儀式上增加了一些規制,正式形成了「木蘭秋獮」的制度。主要目的除了進行狩獵訓練騎射外,還有團結蒙古三大部王公的政治意義,鞏固了北方的穩定,足見康熙皇帝是非常具有遠見的。
  • 大型實景秀《木蘭秋獮大典》震撼上演 再現清代木蘭秋獮歷史畫卷
    《木蘭秋獮大典》演出 張桂芹 攝中新網承德7月19日電 (記者 張桂芹)7月18日晚間,大型實景秀《木蘭秋獮大典》在承德圍場御道口舉行首演,由此拉開了第三屆河北省旅遊發展大會的序幕。《木蘭秋獮大典》演出 張桂芹 攝《木蘭秋獮大典》以木蘭圍場御道口如意湖真山真水為背景,打造夢幻唯美的實景秀場。從一對青年男女的奇幻歷程為切入,再現清代木蘭秋獮的歷史畫卷,展現木蘭圍場的壯闊秀美,傳達綠色發展的時代聲音。整場分為序幕《秋戀》、第一篇章《秋閱》、第二篇章《塞宴》、第三篇章《家園》。
  • 木蘭秋獮,提高八旗戰鬥力的圍場,與避暑山莊「恩威並施」
    今日看點:木蘭秋獮,提高八旗戰鬥力的圍場,與避暑山莊「恩威並施」隨著清宮劇的流行,想必大家都聽過春搜、夏苗、秋獮、冬狩這幾個八旗子弟出去玩的時間,但是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講講的是歷史上真正的木蘭秋獮,並不像是電視劇裡面那樣是讓格格阿哥出去談情說愛的地方
  • 宮苑雜談︱木蘭秋獮:看乾隆如何打獵
    初舉木蘭公元1741年,這是乾隆在位的第六年。新年伊始,乾隆皇帝就籌劃著開啟當政後第一次木蘭秋獮。木蘭秋獮始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是清代最盛大和著名的圍獵活動。康熙帝自第一次木蘭秋獮後,幾乎每年都要北巡狩獵,還將木蘭秋獮視為「祖制」和「家法」。但雍正朝沒有舉行過木蘭秋獮,直到乾隆繼位後才恢復。當然,這並不是乾隆第一次去木蘭圍場,早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就隨同祖父在木蘭行圍,參加在避暑山莊會舉辦的閱射活動,連中五箭,深受皇祖誇獎,並獲賜黃馬褂。繼位之後,他常在南苑等地行圍,但以皇帝的身份去木蘭圍場這還是第一次。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除此之外,雍正曾多次跟隨康熙秋獮,認為一次木蘭秋獮耗費非常大,加之雍正身體也一直不太好。不過,雍正自己給出的理由除了擔心兄弟之外,他認為是自己不喜歡見血,「好逸,惡殺牲」,為了表示自己是例外,自己不是不願意跟著自己父親的腳步走,專門強調後世子孫要繼續進行木蘭秋獮,不過明眼人都知道,雍正就是想用時間來讓秋獮這項活動慢慢廢止。
  • 河北承德圍場縣舉辦木蘭秋獮文化論壇
    日前,「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周年——木蘭秋獮文化論壇」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舉行。論壇活動中專家學者共發布論文23篇,就秋獮歷史遺存及滿蒙民俗風情等方面進行詳細解讀。  據介紹,古人打獵四時有稱,春「搜」,夏「苗」,秋「獮」,冬「守」。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鍊軍隊,在這裡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千米的狩獵場。木蘭圍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獵苑,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
  • 清朝為何不修長城,木蘭秋獮是無形長城
    木蘭秋獮是無形的活的長城「不修長城建圍場,曠世之舉固北疆」。康熙帝決定「我朝不設邊防,以蒙古部落為屏障」。其具體措施是組織木蘭秋獮(xian,間顯)大典,並將秋獮行程中的熱河行程逐步建設為承德避暑山莊,成為首都的行政副中心。康熙帝把木蘭秋獮打造成無形的活的長城,效果勝過有形的長城。清代魏源曾說,「我朝撫綏之典,以木蘭秋獮為最盛。」。木蘭秋獮是指每年秋季,皇帝帶上萬人的正規軍從北京以實戰拉練的形式到達木蘭圍場,組織打獵,也可稱為秋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