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變身購物中心,百貨轉型升級還有別的打法

2020-12-12 地產K線

2019年,中國百貨零售業進入又一輪新舊交替的開啟之年。新常態和市場競爭因素影響下的市場形勢依舊嚴峻,關店潮持續,百貨業態仍普遍面臨壓力,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轉變也給實體店帶來了一定的衝擊。

傳統百貨從嘗試融合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走向全渠道的整合與變革;從以往純百貨的經營模式,走向穩健務實的轉型升級,並進入轉型深水區。在「新零售」時代下拓展百貨業變革的新視野,尋求新的商業模式成為行業共識。

現狀

這幾年,大家的探討的方向基本都集中在「體驗式消費」、「高頻帶動低頻(比如餐飲進百貨)」等方面,其依據類似於「既然百貨不能為消費者提供像網購那樣的性價比,那就創造一些新價值,比如體驗、優質場地的價值等」。

經歷了零售業態的多元分割與電商衝擊後的百貨業在經過最近幾年的零售戰略整合與變革後出現了結構性改善。可以分為三類狀態。

第一類是以王府井、天虹為代表的龍頭實力型百貨業態,通過對百貨業態本身的深度調整與整合呈現出營收、毛利的雙增長,這表示這一類百貨本身的戰略整合與自我變革能力非常強,具有百貨業態轉型升級的引領性與示範性。

第二類是以重百、首商為代表的百貨零售業,通過內部的業態調整與服務能力強化,實現了毛利經營改善,以此提升百貨自身的生存狀態,主要是因為此類百貨通過外部資源的整合與內部管理的變革,實現企業自身成本結構的優化,以此拉動毛利的改善。

第三類以銀座、合肥百大為代表的百貨零售企業,整體調整與轉型尚未扭轉下滑的經營態勢,這種狀態的持續對百貨業態的轉型產生極大壓力。

基於當下線下購物中心、品牌專賣店的加速布局,新零售背景下線上零售回歸線下的現狀下,線下百貨通過幾年的調整轉型也基本完成了第一輪的業態調整,在消費者體驗化購物改善方面有了明顯突破,但同時百貨零售業態對於促銷的過度依賴也極大的抵消了體驗化的消費感知。對於當下所出現的營業和毛利回升並非百貨業態已經找到了整體提升的解決方案,而是前期百貨業既有資源與習慣優化帶來的短暫改善。

重振之道

1 多業態發展

百貨的業態最早都以品牌購物為主,極少配置體驗性的業態。而如今,百貨為了變革也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增加自營品牌,在英美等國引進多個品牌做買手制,同時也增加了一些特殊業態,比如餐飲、娛樂等體驗性業態。

案例:曼谷市中心的 Central Embassy定位為曼谷的貴婦級百貨,請到日本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設計事務所對整個六層進行了設計改造,推出了一個適合不同消費人群的空間 Open House,近4600 平方米的空間,規劃有 14 間餐廳和酒吧,一間畫廊,一間書店,一處聯合辦公空間和一塊兒童區。

在國內茂業、物美、步步高等區域龍頭,或通過行業內的資本滲透、擇機收購,或跨界開拓新消費領域,做深做強區域市場,提高品牌的區域滲透力,實現區域深耕的整合優化。目前的商業都在研究如何增長消費者的停留時間,因此百貨未來也需要思考如何儘可能的增加消費者逗留的業態,降低購物的業態佔比,增加更多的多元化業態。

2 線上線下全渠道發展

當實體店的轉型升級趨向成熟,一些領先業界的百貨店已經走向全渠道的整合與變革。全渠道零售戰略的重點是以顧客需求為出發點,通過全方位,多渠道的整合,打通包括實體店、線上網站、移動端網站、行動支付及社交媒體,以至產品體系的集成,為顧客在消費全過程提供更貼心的購物體驗。

案例:王府井集團成立全渠道中心,將原來的市場部、電商公司和全渠道項目組合併重組,升級為集團總部中的一個重要業務中心,以統籌集團各業態的全渠道建設。王府井集團全渠道中心的重點任務包括:

1、提高顧客經營能力,實現線上線下顧客的充分互動;

2、提高渠道建設能力,通過行動支付、數據分析等手段,有效跟進新技術應用;

3、加大電子商務發展力度,與實體店資源有效結合,實現重點突破;

4、保留原市場部在市場推廣、營銷和重大公益活動方面的組織策劃能力;

5、實現組織機構創新,與實體店、合作方,實現有效融合,發展新型組織。

成立全渠道中心後,王府井集團將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從經營商品向經營顧客轉型,以顧客需求為核心,特別在電商業務方面強化顧客經營能力。目前王府井的電商團隊有40多個商品經營人員,乃該集團未來全渠道的重要力量。

網際網路已被賦予了全新的歷史使命,商業地產也在網際網路和自身模式的融合中反覆試探摸索,以實現未來商業模式的顛覆性創新。百貨商場要想生存就必須要創新,不能再以老的思想等待客戶自己上門,需要給予項目最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客群和品牌,這才是百貨店更好的出路。

3 打造獨特個性,升級商品、服務和體驗

定位:一個以價值觀統領商業模式的時代已悄然來臨。在目前這種零售環境變換的過程中,百貨店已經不能再簡單地標準化複製,百貨店必須找準自己的價值定位,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跟上並引領消費需求的變化步伐。

精準「畫像」:通過現今商業大數據的運用,了解消費者是誰?從哪裡來?來這裡呆了多久?消費了什麼?出去以後又消費了什麼?更有針對性的提供商品從所有人的店到專屬一類人的店。

顏值:百貨比購物中心更需要場景化設計,在這個顏值即是正義的時代,百貨較為大眾化的設計讓消費者產生視覺疲勞,入店難成為百貨最頭痛的問題。相比購物中心百貨動線簡單、沒有多中庭,因此場景化設計成為提升百貨顏值的重要手段。未來百貨應將商業嫁接更多跨界的元素,給予消費者人性化的關懷,豐富多元化的體驗,形成新的商業空間和氛圍。

服務:注重會員的發展和穩固,通過做好超級會員的服務,提升消費者的重複購買率;其次也應當建立雙向互動的會員網絡體系,線上線下全面收集顧客數據,比如根據用戶在App和其他電商等平臺的購物記錄,識別顧客需求,從而提供更個性化的商品推薦和服務。

4 品類重組與融合

品類重組也是百貨變革的出路之一,如今應當把百貨中部分區塊品類打散重組,女裝、飾品和鞋等不同品類都可以進行組合,根據不同的消費者設計不同的消費場景,從而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案例:可以借鑑MUJI模式,通過對售賣家居用品、生活用品等的品類重組,傳遞出LifeStyle的生活方式,打造一種具有識別性的生活態度來引導消費者,從售賣商品到售賣生活方式,從不同的組合內容吸引不同的目標消費者,滿足其不同的需求場景。

5 跨界融合模式創新

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在各行業的滲透,百貨業跨界融合以打造生態系統、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成為一種發展趨勢。近年來,越來越多百貨店運用併購、策略投資、成立合資公司等資本運作手段以達到利益共享、獲得新的技術和人才、擴大業務領域、完善生態系統、增強企業競爭力。

為了豐富百貨企業的經營業態和範圍、提升企業競爭力,當下,百貨業跨界布局多領域、多元化業態發展態勢非常明顯,各大百貨企業紛紛在百貨業態的基礎上拓展跨業態經營,包括購物中心、奧特萊斯、跨境電商體驗店、便利店等等。

6 深耕國內外供應鏈,與品牌深度合作

與優質品牌供應鏈深度合作,向產業鏈縱向延伸也成為當下百貨業界轉型升級的普遍舉措。以百貨業務為中心,向上遊延伸,向下遊拓展,並加強對內外各環節的管控,以更好地整合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百貨企業通過整合資源,對供應商進行統一管理,降低採購成本和運營費用。

7 引進快閃店、買手店,打造新模式

看準消費者追求限時、限量、與新奇潮流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多百貨店引進快閃店,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特色品牌選擇,有助提升人流。對百貨店來說,快閃店以短期租賃形式租予品牌商,用藝術與創新的店面設計,並加入體驗元素,提升銷售坪效。根據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的研究,快閃店平均能為購物中心和百貨店帶來了10%-15%的營業額增長。

為了迎合消費者個性化的購物需求,一些百貨企業大力推行買手制,自己組建團隊,然後招募買手,從傳統租賃模式轉型到以品牌集合店模式經營的百貨店。經營買手店模式成為一些百貨店差異化競爭的有力武器。品牌集合店抓住現代消費者追求個性、時尚、潮流的購物心理,同時擁有豐富產品線,可延長顧客的逗留時間,有助於百貨企業差異化經營。

綜述

隨著消費持續升級,中國消費者特別是新興的中產階級越來越追求全方位購物體驗的時尚生活方式,百貨企業必須進一步突破傳統的思維框架和業務模式,積極推動創新,利用技術來驅動商業變革,邁向「新零售」時代。其中,打通線上線下與物流服務無疑是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拓展全渠道零售亦迫在眉睫。進行全面轉型升級,推動智能化、數據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業態向前大步邁進。

隨著未來百貨行業的發展趨勢逐步明確,優勝劣汰之後優質百貨企業將迎來新的成長周期。同時,龍頭百貨企業將實現優化供應鏈,提升營運能力、大數據能力、物流能力,並形成差異化,提升綜合競爭力。

【樂居財經,專注於泛地產行業新聞。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百貨+購物中心 利群金鼎廣場類購物中心玩轉百貨轉型
    如果說購物中心是目前商業形式最主要的運營模式,那麼百貨就是曾經中國商業的中流砥柱。作為中國商業大環境中,存在時間最長的商業運營模式,百貨給商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消費的升級,更是商業升級的基石。   但不能否認的是,隨著商業發展,百貨這種單一形式的商業模式收到了巨大的衝擊。為了生存,老牌的百貨在發展中尋求改變以期自救。
  • SOGO百貨轉型購物中心 -中新網
    百貨業從單純的商品售賣轉型業態更豐富的購物中心已是大勢所趨。繼王府井收購春天百貨加碼購物中心、奧萊業態,新世界百貨豐富體驗業態後,在北京已有15年歷史的老牌百貨SOGO(莊勝崇光)也開始嘗試轉型購物中心。  昨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SOGO百貨看到,商場新館(紳士館)的2-4層正在封閉裝修。該商場招商負責人以及一位知情人士均表示,SOGO百貨將部分轉型購物中心,屆時將由兩撥團隊同時運營,預計明年全新亮相。
  • 百貨購物中心化成趨勢 福州王府井戰略升級謀求轉型
    此時,福建百貨業也加快業態創新:福州王府井主題街區「歡夕裡」試營業,場內業態、品牌不斷升級;東百東街店與東方百貨合併為「東百中心」;新華都陸續推出精品折扣主題店「豐澤惠」、交互式體驗館「回家嘍」、運動體驗館「自由人」;福州大洋百貨對外觀形象、內部設計、入駐品牌進行全面調整……   針對王府井的轉型方向與福建百貨業的轉型現狀,贏商網福建站特採訪了福州王府井百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其勇,他認為
  • 北京15年歷史老店SOGO百貨轉型購物中心
    百貨業從單純的商品售賣轉型業態更豐富的購物中心已是大勢所趨。繼王府井收購春天百貨加碼購物中心、奧萊業態,新世界百貨豐富體驗業態後,在北京已有15年歷史的老牌百貨SOGO(莊勝崇光)也開始嘗試轉型購物中心。  昨日,記者走訪SOGO百貨看到,商場新館(紳士館)的2-4層正在封閉裝修。
  • 北京漢光百貨、君太百貨、西單商場「觸網」升級
    隨著消費升級的進程,實體商業紛紛藉助電子商務升級轉型,尤其在百貨行業中更為明顯。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北京西城區西單商圈三大傳統商場——漢光百貨、君太百貨、西單商場均已 「觸網」升級,希望能夠搶佔多渠道銷售的「大蛋糕」,獲取更多市場份額。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消費者的消費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也更善於選擇自己熟悉的渠道購物。相關數據顯示,通過手機、電腦、實體店等多渠道購物者的花費比單一渠道消費者的花費平均高4至5倍。以消費者為中心、全渠道的經營成為零售企業轉型的主流方向。
  • 百聯百貨轉型城市奧萊 東方商廈楊浦店變身悠邁生活廣場
    經過4個月的閉店轉型調整,東方商廈楊浦店「變身」城市奧特萊斯,並全新更名為悠邁生活廣場(百聯UMAX生活廣場),開門迎客已近2個月。   作為百聯集團旗下首個城市奧特萊斯項目,悠邁生活廣場自然備受外界關注。地處五角場商圈,面對五角場萬達廣場、合生匯等大體量商業,它將如何定義自己的商業定位?
  • 歷經洗禮 百貨購物中心向上趨勢不改
    毫無疑問,疫情對國內百貨和購物中心行業造成重創,導致企業銷售出現斷崖式下跌,經營成本壓力驟增。由於大多數百貨、購物中心經營場所是租賃的,一方面要承受巨大的租金壓力,另一方面還要給予同樣被重創的品牌以租金補貼,幫助品牌渡過難關,其中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好在國內疫情在上半年就得到全面控制,各大商場陸續恢復正常營業。
  • 百貨轉型相繼失敗,變身「城市奧萊」的王府井如今怎麼樣了?
    還是採取百貨的購物中心化,大量增加餐飲、體驗業態?再或者還有別的更好的辦法。2019年8月,即將迎來「七年之癢」的王府井百貨踏上了改造之路。【回顧往期專題,看王府井奧萊之變】在繼呼和浩特、太原的王府井轉型奧萊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後,王府井百貨錦藝城店也立即放下身段,轉身投向了城市奧萊。
  • 遠東百貨北城店今日閉店 成都百貨轉型進入加速期
    貼在大門處的停業告示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多家百貨閉店停業,有專家認為,成都百貨進入轉型升級的加速期,未來舊式百貨閉店將成為新的常態。四川省連鎖商業協會會長冉立春告訴記者,隨著電商的衝擊,成都的傳統百貨普遍遭受衝擊。此外,遠東百貨北城店的區位也不佔優勢。「這個地區的消費能力不如中心城區和城南,社區便利店倒是很適合在這裡發展。」他說,經過3年多的經營,城北店的名氣和影響力並沒有打出來,導致商城對周圍的影響輻射很短。「人們可以坐地鐵到春熙路的商城購物,但是誰會大老遠跑到城北店去買東西呢?」
  • 老店升級 天虹商場探索百貨轉型之路
    近日,記者從天虹商場獲悉,歷時一年多,位於深圳華強(000062)北商圈的深南店完成了老店升級改造計劃。據悉,深南店建於1984年,是天虹系統內部的第一家門店,記者從現場看到,經過升級後的新店打破傳統百貨聯營模式禁錮,採用更多天虹自營品牌與買手店集合等合作模式。
  • 百貨緣何變「購物中心」?深圳兩個九方新年確認更名,由天虹接手
    過去,百貨是「買買買」的場景。而如今,百貨在購物功能之餘,更多承擔著社區功能。在福永這家新開業的百貨中,其業態布局及空間設計上,不難看出百貨轉型新嘗試的方向。
  • 臺灣遠東百貨向連鎖購物中心轉型
    臺灣遠東百貨向連鎖購物中心轉型  擁有35年歷史、百貨業資深大將遠東百貨已於2000年10月正式進入購物中心年代,面積高達10萬平方米的高雄大遠百購物中心經營很成功,而另一家位於高雄的遠百站前店據點則已結束營業,遠東百貨全心專攻功能兼具百貨公司與購物中心的高雄大遠百。
  • 解析百盛關店轉型:如何從單體百貨走向購物中心
    對於2015年度的虧損,百盛方面解釋為:北京美羅城購物中心租賃合同相關的仲裁裁決造成一次性訴訟損失1.409億元;如剔除一次性訴訟的損失,實現經營利潤4640萬元,此外,還有新業務及新店在業務發展初期所發生的費用;而零售業經營環境競爭加劇,也導致銷售及毛利下跌。   百盛的窘境,只是整個實體百貨業的冰山一角。
  • 2015全國購物中心、百貨、奧萊坪效榜單
    搜鋪網消息:根據搜鋪網商業地產研究院統計,中國大陸2015年共擁有約近200家年業績高於15億元(含四捨五入數據)的商業項目(不含家具城及專業市場),包括100餘家購物中心,80多家百貨以及9家奧萊項目。其中擠入20億級店王俱樂部的成員有「108將」,包括58家購物中心(含有35家百貨主力店),43家單體百貨(其中36家已百貨購物中心化),7家奧特萊斯。
  • 北辰購物中心變身「上品+」 上品折扣打造奧萊旗艦店
    由北辰購物中心變身為上品+,經營方上品折扣將該商場定義為進軍網際網路城市奧萊的首家旗艦店,改變了商場的經營內容、物業結構和營銷方式,這是否會成為存量商業改造升級的成功案例? 6層,原為北辰購物中心北苑店。
  • 長沙王府井Family Park購物中心開業 百貨集團轉型謀變
    3月30日,長沙河西王府井Family Park購物中心在經歷了3個月的試運營後盛大開業。項目定位為花園情景式的購物中心,秉承「打造以家庭為核心的,集休閒體驗、文化生活為一體」的經營理念,致力於滿足河西80萬居民多樣化的生活需求。
  • 重慶傳統百貨「購物中心化」五大典型案例盤點及分析
    (贏商網重慶站報導)購物中心成商業發展主旋律、電商全面鋪開來勢洶洶,有人說,「傳統百貨只有兩條出路,一是購物中心化,二是做精」。重慶市場內,傳統的百貨似乎都選擇了前者:購物中心化。  重慶傳統百貨的購物中心化走出了兩條不同的道路,一是在就有物業基礎上實現傳統百貨「購物中心化」的轉型,比如楊家坪大洋百貨,觀音橋新世界百貨,觀音橋茂業百貨;另一類則是原來做百貨的集團直接全程打造的大型購物中心,比如商社集團打造的巴南商社匯購物中心。
  • 福州東街口商圈再起 新華都、大洋百貨等變身購物中心
    東街口是福州最重要的商業中心,三大百貨(東百、東方和大洋)均落足於此。本月底,由原有的東百和東方百貨組合變身的東百中心一期即將華麗亮相。東街口東南西北四個角也已經實現了從原有的純百貨轉變為集購物、娛樂、休閒、餐飲為一體的綜合業態轉型。
  • 當當網變身網上購物中心
    隨著開放平臺交易額逼近百貨自營業務,當當網從2010年開始的向網上購物中心業態的戰略轉型之旅,正式宣告完成。由此,噹噹不只完成了從垂直的圖書B2C到網上購物中心的業態蛻變,也在百貨業務上完成了從單一自營模式到開放平臺模式的轉型。
  • 傳統百貨紛紛轉型購物中心、奧萊……百貨業正在步入新十年!
    現在的購物中心,建築面積動輒都在10萬平米以上,而百貨店面積一般在5萬平米以下。當人們習慣了在大中庭和寬闊的室內步行街逛街後,百貨店的體量顯然已經很難滿足人們升級後的消費體驗需求。第三是思維和經營模式的轉變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