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讓農村更美 讓農業更強

2020-12-25 金臺資訊

保定著重實施7項舉措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讓農村更美 讓農業更強

航拍的易縣南城司鄉桑園村蘑菇大棚。桑園村利用山區優勢發展香菇產業,先後建成四季大棚23個、高標準發菌棚6個,吸納周邊5個村近400戶貧困戶入股,助力農民增收。 河北日報資料片

今年,阜平縣大道農業生態示範園區長期用工約500人,高峰時期能達到800多人,帶動周邊人均年增收1.3萬元。河北日報資料片

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75家,實現銷售收入近900億元;建成50家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農業科技創新驅動能力穩步提升;9個脫貧縣的脫貧戶均實現2個以上高質量產業收益全覆蓋……今年,保定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重實施7項舉措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基礎。

健全完善機制。構建橫向部門協作、縱向上下聯動的推進工作體系,全力推動鄉村振興。確定「12345」工作思路,即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個目標」,突出項目和示範建設「2個重點」,實施保供給工程、調結構工程、補短板工程「3大工程」,深化農村土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規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4項改革」,健全組織領導、清單管理、包聯指導、宣傳引導、督導考核「5項機制」,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統籌推進,堅持分類指導,9個貧困縣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環雄安新區的縣與白洋澱上遊流域治理結合、環京津的縣與對接京津相結合,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突出穩產保供。面對新冠疫情風險挑戰,科學統籌疫情常態化防控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夯實農業基礎,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著力在穩定播種面積和加強田間管理、農技服務上下功夫,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節水農業,鞏固提升糧食產能。加快恢復生豬產能,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積極引導生豬養殖企業在西部山區建場,加快產能恢復,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豬存欄177.67萬頭,同比增加18.52%,年底恢復到正常年份的85%以上。保障「菜籃子」供給,圍繞保供給、穩市場,強化田間管理、技術服務和產銷對接,前三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總產量226.7萬噸,同比增加2.8%。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接京津和雄安新區市場需求,堅持綠色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優化調整結構,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四個農業」,增強高端農產品供給能力。以50家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為載體,引領帶動蔬菜、食品加工、文創等10大類35個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轉化、應用和推廣700多項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科技貢獻率達到80%以上。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實施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新肥料引進推廣及高效施肥技術,減少化肥使用量;實施地下水壓採、節水灌溉、農藝節水,減少農業用水;實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提高畜禽糞汙資源化、農膜回收等利用率以及農獸藥包裝回收處置率。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71.8%,高於全省指標1.8個百分點。加強綠色食品認證指導工作,推動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今年保定蘋果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易縣磨盤柿獲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

做強扶貧產業。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有力支撐、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有效途徑,形成了特色農業、高效林果、綠色能源、旅遊休閒、家庭手工業、電子商務等六大扶貧產業,脫貧戶產業覆蓋率由2015年不足4成,提升到目前的2個以上高質量產業收益全覆蓋,8個國定貧困縣農業總產值由2015年的168.0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32.7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6307元增長到10253元,扶貧產業成為全市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的「助推器」和「發動機」。

抓好環境整治。堅持建管並重,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汙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10個專項行動,圓滿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分類推進農村廁所改造,改造各類無害化和衛生廁所41.79萬座,建設農村公廁1448座。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新建或擴建焚燒發電、填埋及其他垃圾處理設施8座,建設鄉鎮轉運站點1203個,5099個村莊實現「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堅持集中處理與分散治理相結合,完成汙水治理村764個、管控村4391個。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全市所有村基本完成「五清三建一改」任務,村莊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強化典型示範。印發《保定市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方案》,啟動30個示範區、30條示範線、600個以上示範村建設,示範區覆蓋所有縣(市、區)、示範村覆蓋所有鄉鎮。明確創建標準,示範區按照15條標準創建,示範線依照11條標準打造,示範村遵照21條標準建設。規範化、制度化創建,實施市、縣、鄉三級領導包聯制度,市級領導包聯示範區、縣級領導包聯示範線、鄉鎮領導包聯示範村;建立季調度、年度觀摩、年終考核制度;組織開展評比,落實獎勵制度。工程化、項目化推進,鄉村振興示範創建實施八大行動,推進25項重點,今年投資近20億元,推動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在產業發展方面,重點實施一批現代農業園區、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休閒度假等產業振興項目;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重點實施一批農村改廁、汙水治理、垃圾治理、道路硬化等民生項目;在鄉村文化建設方面,重點實施一批文明村鎮創建、繪製文化牆等鄉風文明建設項目;在鄉村治理方面,重點實施一批農村綜合服務站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組織振興項目。

深化農村改革。堅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持續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鞏固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規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年底全市規模化經營水平達到20%以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住「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股權配置與管理、註冊成立村股份合作經濟組織」四個關鍵階段,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撐,開展業務培訓和指導,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規範1264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管理,有序清理「空殼社」;積極培育家庭農場,深入開展示範創建;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重點抓好275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推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經營模式,抓好30個市級以上示範聯合體建設。(記者寇國瑩 通訊員黃亮)

相關焦點

  • 農業更強 農民更富 農村更美 桐鄉:美麗鄉村 踏歌而行
    與上海6所優質醫院開展戰略合作,成功接入省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與16家省級三甲醫院實現信息交互;7家定點醫療機構納入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推進項目式「校校」結對建設,並積極與滬上名校展開空中課堂共享……從醫療到教育,從交通到惠及民生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桐鄉以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契機,更高層次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打造高質量的鄉村振興示範地,並相繼拿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
  • 中山市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使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自然美、人文美,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全力打造殷實宜居的秀美村莊。 中山市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幾年,中山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根據《中山市關於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按照乾淨整潔村、美麗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三個梯度層次,全面建設「業興、村美、人和、民富」的美麗鄉村。
  • 南京: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對24個村(社區)將給予每個村(社區)50萬元的補助,新建農村汙水處理設施1000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性養老金最低計發標準提高到每月470元……上個月,南京市出臺《關於決勝高水平全面小康高質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今年「三農」工作謀劃藍圖
  • 農民更富 農業更強 農村更美 ——靜寧縣農村發展變化綜述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靜寧縣廣大農村的變化不僅僅來自修路建房,幾乎涉及農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牛果勞」產業讓群眾吃飯不愁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靜寧,「吃不飽飯」是當地農村老人的共同記憶。該縣古城鎮同心村年近七旬的齊佔泰老人回憶說,三十多歲的他當時在村裡還算光陰好一點的,但一個月只能蒸一鍋饅頭,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從鍋裡取出來不一會兒就吃完了。
  •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千山萬水更美、千家萬戶更富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指出,推動美麗鄉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在思路上,要堅持「三個原則」,抓好五項重點任務。「三個原則」:一是共享美麗資源原則。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享廣袤鄉村「體驗美妙、內涵美好、視覺美麗」的美麗風姿,發展基於良好生態條件的鄉村產業,以生態本底為產業背書,把生態價值內化於產業之中。二是共商美麗合作原則。
  • 鹽城東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內涵豐富
    近年來,鹽城東臺市持之以恆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重抓調結構、創品牌,現代農業優勢更優。東臺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全國一流、全省領先,每年實施結構調整10萬畝以上,西瓜、繭絲綢、蔬菜、苗木等「四個一」特色產業年產值超120億元。以「一鎮一園一品」建設為重點,創成省級示範園區2個,三倉園區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 書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亮麗答卷
    「十三五」期間,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堅定扛起「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重要政治任務,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持高位推動、系統謀劃、精準施策,奮力書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亮麗答卷:農業綜合產能持續提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扛牢大省責任,農業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1089.4億斤!
  • 128個鄉村振興項目集中開工 成都未來農村更富更美更好耍
    鄉村振興重大項目開工,將為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帶來新支撐。昨日開工的項目裡,不乏精品農莊、園藝農場、主題樂園、鄉村酒店等,今後周末度假,又多了很多耍法。  記者視線  「西控」區域投資佔比大 特色鎮和川西林盤是重點  記者獲悉,第一批鄉村振興重大項目主要集中在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整治、現代農業生態圈培育、農產品加工物流、農商文旅新產業新業態和農村生態治理、農村文化現代化建設等領域,投資額2388.4億元,佔總投資的66.5%。
  • ...社會治理更美 農村隊伍更強 浦秀村「黨建+」助力鄉村振興
    堅持以黨建牽引力激發基層內生力,配強村幹部隊伍,下派第一書記、掛職幹部、駐村指導員,創新成立返航計劃人才理事會、鄉賢聯誼會等,為推動村重點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發揮黨員幹部在網格化管理中的主力軍作用,「沉下去」辦公,「浸下心」服務,全面開展入戶宣傳、議事調解、意見徵詢等工作,在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重點工作中當好政策宣傳員和講解員。明晰定位,凸顯浦秀優勢。
  • 境外媒體關注中國繪就鄉村全面振興藍圖:更強更美更富裕
    參考消息網1月1日報導 境外媒體援引中國媒體報導稱,12月29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宣布,中國力求到2035年時在農村取得「決定性進展」,即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據塔斯社12月30日報導,會議通過的決議稱,「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會議指出,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 網連中國:讓我們的鄉村更美更強更舒心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物阜安徽 皖美農品」央視集中展播,將農業強省招牌擦得更亮
    同時,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大背景下,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積極響應號召,統籌省內農產品產業區域優勢和區域特色,率先打出「物阜安徽,皖美農品」的區域公共品牌名片,以點帶面輸出安徽省的特色農產品行業形象,並通過與央視的合作,為區域品牌的實力和品質背書。
  • 保定:這座城市,因閱讀而更美
    保定直隸尚書房在舉行公益講座。李建輝的情懷得以「落地」,得益於保定市持續推進的「書香保定」建設。「當年,作為『書香保定』建設的其中一項,保定市公開招標公益書吧運營者。要求公益書吧中標者堅持公益、惠民等原則,努力為市民提供理想的閱讀環境,打造保定新的文化品牌。」
  • 普寧市麒麟鎮徑水村: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
    一派欣欣向榮的新農村景象。基礎設施的完善,不斷增強村民幸福感。基礎設施的完善,不斷增強村民幸福感。一個個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項目落地生根,為徑水村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2016年以來,在對口幫扶單位東莞市石龍鎮的幫扶下,徑水村依託自身的特色,做活「農」字文章,帶動村民致富奔康,呈現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一派欣欣向榮新農村景象。
  • 《善美保定》個性化郵票首發 設計師現場籤售(圖)
    《善美保定》個性化郵票首發 設計師現場籤售(圖) 郵票設計師姜偉傑(右一)、郝歐(右二)現場為郵迷籤售。  李景 攝   中新網保定6月30日電(呂子豪 李景)30日,國家郵政局發行《紅色足跡》特種郵票之際,河北保定市郵政局《善美保定》個性化郵票也同日首發。郵票設計師姜偉傑、郝歐應邀到現場為新老郵迷籤售。
  • 吉林:抓好新時代「三農」工作 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吉林:抓好新時代「三農」工作 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作者:林彥餘    編輯:郝楊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20-
  • 全國融媒聚焦嘉興南湖:好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
    行走在南湖區的大地上,伴著撲面而來的是秋的氣息、秋的味道,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時代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南湖區作為嘉興市的主城區之一,是馬家浜文化的發源地和儒商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和紅船精神的發源地。轄9個街道、4個鎮,面積43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68.3萬人。
  • 以「兩山理念」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廁所革命、垃圾、汙水、村莊清潔行動等方面著眼,部署建設農村「美麗家園」。這一要求,順應了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夯實了鄉村振興的基礎。守護好農村的自然環境和生態資源、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生態振興的必要前提。當前,以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必須重點把握如下三點:  第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 農業強了 農村美了 農民富了——崆峒區「十三五」成就巡禮農業...
    農業農村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勝利完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產業升級、鄉村美麗、農民富足的「三農」發展新格局日趨形成。  獲得感:能增收才是真豐收  金秋時節,地處崆峒區北部塬區的寨河鄉,成片的全膜玉米進入收穫期。望著顆粒飽滿金燦燦的玉米,該鄉閆灣村村民蘭風智喜笑顏開。
  • 保定和包頭,舊牌河北省會和曾經內蒙一哥,綜合實力誰更強?
    說到北方省份,內蒙和河北是中國非常有名的地區和省,這兩個城市現在很難選擇獨特的絕對大城市,曾經有實力的包頭和河北省的老省會保定,但現在實力相當。保定曾經是河北省最早的省會之一,由於時代變遷和歷史原因,北京、天津、邢臺等成為河北省會,後來石家莊和保定爭奪河北省會,最後保定失敗,但保定依然是河北大地著名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