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5日 07:09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邊 車 編輯:李香瑩
邊 車
一直想去登上融「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美,峨嵋之秀」海拔2141.5米的越城嶺主峰貓兒山,這是紅軍長徵翻越過的第一座大山。進入天高氣爽的時節,與家人從興安縣城自駕出發,過了山腳下的華江瑤族鄉政府所在地沒多遠,就到達景區停車場,54公裡的路程。終於可以實現登上華南之巔的願望!
買了門票,遊客們統一乘坐景區的中巴觀光車。上山是一條柏油山路,僅容兩輛中巴車交會。山路彎彎,盤旋而上,一邊是陡峭絕壁,一邊是萬丈懸崖;植被茂密,雲霧繚繞,汽車就像一隻小船在飄著白雲的綠海中顛簸航行。
大約開行近50分鐘,汽車停在了貓兒山一座山峰老山界的立碑處。一塊巨石矗立,形如擎天手掌,上刻「老山界」漆紅大字,是長徵途中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的陸定一在1987年5月題寫的。另有兩塊高大的石碑並肩而立:一塊是毛主席的詞《十六字令三首》手書,其詞所言「離天三尺三」的山就是貓兒山;一塊是以興安縣委、縣政府名義刻印的《老山界碑記》,記錄一段歷史:1934年12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率領中央紅軍,經歷湘江戰役後,進入越城嶺山脈,翻越老山界,西出廣西,轉戰雲貴川。我站在老山界上,俯瞰山巒溝壑,似乎浮現出陸定一《老山界》一文記敘當年紅軍長徵連夜翻越老山界的情形:「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上車再往前不遠,是一處高山溼地。這是一片有240公頃的海拔1950米處的高山低洼盆地,盆地內沼澤遍地,匯成八條溝壑,故稱之為八角田溼地。我們順著木棧道走,兩邊是深不可測的大片沼澤。在溼地深處的溝壑上,分別有「灕江源」「潯江源」「資江源」的碑刻,還有一塊《三江之源碑記》的大石碑載明:這裡就是三江的發源地。林木茂密,鳥兒鳴蜩,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南方鐵杉也連綿成片。當地一句民諺曰:「興安高萬丈,水往兩邊淌。」這就是常說的「分水嶺」!出發地點一樣,若方向不一樣,竟有如此大的分野!
從溼地出來,又乘車前行約5公裡,到達貓兒山頂峰下的停車場。這裡有一座科研接待中心的賓館,其後有一個湖泊猶如天池,距華南之巔還有兩公裡。沿水泥路直通山頂一座廣播電視轉播臺,從轉播臺仰望山巔,巨大的石頭活像貓頭,故名貓兒山。如今,貓兒山不但是自治區、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還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
登上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貓兒山頂,舉目四望層巒疊嶂。此刻體會到孟子說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境,也更體會到毛主席詩詞《七律·長徵》「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磅礴氣勢。
紅軍長徵翻越過的第一座大山——華南第一峰貓兒山,有著紅軍長徵經過這裡的英勇故事,是一座紅色的山;有著各種珍稀野生動植物,是一座綠色的山;有著高山溼地的三江源頭,是一座滋養桂林母親河黃金水道灕江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