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自然的"造景技術",人類簡直無可比擬。自然界有一類大自然的奇觀,相信大家都不會太陌生,那就是巖溶洞穴又稱溶洞,是一種獨特的地下旅遊景觀資源,常以其奇異度、神秘性和高度行為感受衝擊性極大地吸引著遊人。由於它只形成於喀斯特發育地區,且能構成高品位旅遊景觀資源。因此,稱為世界許多國家重點開發利用的一類景觀資源,如今世界開發的旅遊溶洞達到8000多個,而我國已開發的旅遊洞就多達320多個,並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
四川巴中諾水河國家AAAA風景名勝區腹心地帶的天下第一洞——中峰洞,中峰洞大約形成2500萬年前,被地質學家譽為「世界巖溶地質博物館」。洞內鬼斧神工,曲折跌宕、盤旋迂迴、鱗次櫛比,深邃莫測。中國溶洞協會會長朱學穩教授譽其為「天下第一洞」,中國工程院院士、地質學家盧耀如為中峰洞親筆題詞「勝景洞天,雄偉神奇」。
入洞,盡覽洞內奇景。洞內分為下、中、上三層,層層相通、阡陌縱橫,「巴人風情」、「佛光普照」十大景區、36條支洞,72重迷宮,108個重要景點分布其中,集「雄、險、奇、幽、深」於一體,洞中有洞,河裡有河;洞洞相連,峽谷縱橫;洞洞有景,景景妙絕。是一個多層次、多格調、多類別、多形態的奇特巖溶世界。
四川瀘州箭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腹心地帶的天下第一高洞——大黑洞,洞內空間大,落差高,洞洞相連,四通八達,洞內已開發的有5公裡左右,大黑洞景區擁有喀斯特地貌、森林、草場等自然景觀和苗族傳統文化人文景觀。 總共有42處大景觀。主要分為苗寨民俗文化區、大黑洞秘境觀光區、遊客中心休閒運動體驗區、哆彩苗嶺休閒遊憩區。
洞內空間落差300餘米,底部有陰河流過,蓮花山平臺盡覽洞內奇景。洞內分為一、二、三層,層層相通、阡陌縱橫
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天泉洞,位於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屬四川盆南山地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興文石海不僅有雄奇壯麗的自然景觀,這裡還充滿著傳奇色彩。這裡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集地,也是距今已消失五百餘年的僰族的棲居地。
位於李白故裡-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裡處, 是神秘的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此處上接匡山(又名戴天山);下連李白讀書臺;東臨觀霧、竇團山;西依瑩華山、乾元山。 它是通往九寨溝風景區的必經之地。洞周山環水繞,古木繆翠,風光奇絕。民國二十三年,人們在通天暗河內發現了一尊三米多高的石刻如來佛像, 故此洞名曰:佛爺洞。在86版西遊記中佛爺洞曾作為拍攝場景之一。整個旅遊區域以佛爺洞為主,其餘的七仙洞、牛角洞、西方境等正逐步開發。 佛爺洞由三廳、兩廊、一河構成,全長三千餘米,洞內景點六十多個。
聖靈山大溶洞地處景色迷人的資中縣金李井鎮聖靈山半山腰中,正處於北緯29度47分46秒,東經104度40分32秒,是中國西部喀斯特淺丘陵地區非常珍貴而又難得的一大奇景。
聖靈山大溶洞曾經是六億年前的古地中海,由於歐亞大陸架的抬升,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孕育出"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裡、妙景絕天下"之美稱的"聖靈山大溶洞、天下奇洞"!
與天坑、恐龍腳印遺址和聖靈寺一起組成聖靈山風景區。洞內景觀四川旅遊三絕"峨眉的山,九寨的水,聖靈的洞",聖靈山大溶洞具有"三個之最",即距離高速路出口最近的溶洞,亞洲最長的溶洞,洞內珍寶最多的溶洞。聖靈山大溶洞是以巖溶景觀和自然生態為主體,
尋龍山臥龍溶洞形成於晚三疊世卡尼時期,距今已有2億年以上的歷史。溶洞分上、中、下三層,陸路、水路划船通道約4000米,洞內高大空曠、鍾乳懸空、景點新奇、支洞繁多,它見證的是兩億年前地球上所發生過的地質現象,再現的是兩億年前神奇的地質演變過程,被地質專家稱之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中華洞天旅遊景區,位於李白故裡——江油,集溶洞觀光和洞天漂流於一體,分奇石、奇景、奇漂、奇情四大特色,16大景區,720處景點,遊覽長度6000餘米,面積30餘萬平米。
洞內乳石雄偉、氣勢恢宏、色彩斑斕、奇幻迷離,30餘米高的石筍石柱數十個,18000餘平米的天庭水府舉世無雙。
3000餘米洞天漂流世界罕見,四季可漂,洞漂峽漂亂石穿空,空漂彩漂曲徑通幽,浪在空中,景在腳下,激情飛躍,心曠神怡。
中國溶洞協會會長朱學文欣然題詞:「中華洞天,世界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