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鄔大衛
每一種建築都是一部無字書,在默默地向人們傾訴著一段歷史。
客家圍屋承載了客家人的千秋家園夢,
徽派建築凝固了一個地區商幫的商業智慧。
誠如梁思成所說:「建築是歷史的載體,它寄託著人類對自身歷史的追憶和感情。」那麼討論歐洲,一定繞不開那些古鎮與城堡。
貝聿銘說:「想在旅行中獲益,要事先了解好歷史」。 於是我對此有著相似看法:「每個地方的歷史故事和當地的自然環境會很和諧地被反映到建築上。」除此之外,受到《英雄無敵》以及《魔獸世界》遊戲裡的城堡與騎士的啟發,其實在這次旅途前,就與這些神秘堡壘結識了。
魔幻城堡
慕尼黑西南一百公裡處的阿爾卑斯山麓深處,這裡矗立著新舊天鵝堡(SwanStone Castle),城堡裡曾經住著一位痴情又倔強的國王—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舊堡是國王童年時的夏宮。除了巴洛克式的華麗風格,這兩座城堡所見證的美麗憂傷的皇室往事,為這兩座極盡奢華的建築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我。
新天鵝堡
這位國王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不愛過問政事,曾極度迷戀華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中的天鵝騎士,有點中國明朝正德皇子的感覺。但也只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帝王,才能建造出天鵝堡這樣極盡華美的建築吧。
路德維希二世是著名的茜茜公主的表弟,二人是青梅竹馬,從小一同在巴伐利亞的鄉間長大。有著一頭棕金色秀髮的茜茜公主——這位最了解路德維希二世的女人,在十五歲嫁給了奧匈帝國皇帝,成為伊莉莎白皇后,國王黯自神傷。數年以後,新天鵝堡——年輕巴伐利亞國王的幻想城堡,在路德維希二世的無限感傷中開始動工,這的一磚一瓦都傾注國王對茜茜公主的思念。
此次歐洲行大部分都是陰雨天,在這裡也不列外。於是順應當時的天氣狀況,將圖片的構思由童話唯美轉向魔幻幽暗,也見證到了這座童話古堡在陰雨天獨特的神秘感。
新舊天鵝堡的遙望
傍晚時,我在施萬高鎮的纜車站背後發現了一個可以同時兼顧新老天鵝堡與背後雪山的拍攝點。拍攝時的幾分鐘,天氣狀況也有了一些改善。準備好所有的攝影器材,正要按下快門的時候,眼前出現了非同尋常的一幕——厚厚的雲層中突然露出了一絲陽光灑在了新天鵝堡上,而在山谷低處的舊天鵝堡早已在夜幕中。新與舊,明與暗的光影交替之中,城堡似乎化身成為了路德維希二世,深邃而憂傷地望著山那邊的奧地利。
雲下的舊天鵝堡
哈爾斯塔特(Hallstatt)是奧地利哈爾斯塔特湖邊的一個小鎮,歷史上的這裡因鹽而興。「一個唯美、如同童話般的仙境。」這是我在明信片中看到的哈爾斯塔特。
然而這個頂著歐洲最美童話小鎮名號的地方、令人憧憬的人間仙境,在我第一天下午到達時的感受卻是停車難,擁擠,嚴重的商業化,然後還下著雨 ,於是溼嗒嗒的走馬觀花了一下,心中只有失望。
雲中夢境
第二天的清晨,天上仍舊下著小雨。然而走在安靜的道路上,沒有擁擠的遊客,沒有兩邊各式飯店和店鋪。如鏡子般透徹的哈爾斯塔特湖水兩旁,是色彩柔和的民居,湖中的小船形單影隻,遠處的高山在陰雨中雲霧繚繞,曠遠寧靜。
不遠處的小鎮街上好像隱約傳來了幾百年前,那些從事採鹽的老凱爾特人絮絮叨叨的談話聲,歷史悠久的哈爾斯塔特在這樣的陰雨天早晨似乎穿越了古今。這時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置身童話世界。而將心中最美的畫面用鏡頭記錄下來,就是我旅行的目的。
HALLSTATT的魔幻清晨
霍亨索倫城堡(Burg Hohenzollern)是普魯士王室霍亨索倫家族的家,這次我手中無人機派上了大用場。
天空雖有放晴的跡象,但天上的雲霧擋住了我的視線,我沒能找到理想中的拍攝點,在傍晚的時候苦苦尋找拍攝點未果,當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絕望之中找到一塊空地將無人機升空。
霍亨索倫堡
無人機躍至高空,向著逆光飛行,在地面看似不能拍攝的天氣環境,用航拍器化腐朽為神奇:城堡雖紮根土壤裡,但又飄在雲中,此刻的霍亨索倫堡讓人不禁感覺到這就是一座天空之城!天空中的光線不停地變幻,創造出一種令人驚嘆的光影效果,在唯美又朦朧的畫面氛圍烘託之下,不禁讓人懷疑自己是否身處夢境——這才是它在我心目中應有的樣子。
晴天下的霍亨索倫城堡
第二天要走的時候,我突然遺憾自己依舊沒有親眼看到過這座空中之城的全貌,又不甘心從思圖加特折返幾十公裡回來,當我第2次爬上這個山頭時,終於看見了霍恩索倫的全貌,充滿童話色彩的藍色尖頂,四周古老城牆和下面茂密的黑森林,真的猶如動漫中騎士出沒的城堡。
在德瑞兩國的國境線上,有一座特別的城市叫做勞芬堡(Laufen Burg)。這座城市被萊茵河分為兩個國家,連接兩個國家的是萊茵河上的一座橋,德瑞兩國的界碑就立在橋上。
在此次中歐之旅的旅拍作品中,除了常規的後期技術手段,「時間切片」是我最得意的創意後期手法。
著名風光攝影家安塞爾∙亞當斯曾說過:「拍攝是譜曲,後期是演奏。」不同的後期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從不一樣的角度去闡釋眼前的畫面。
《萊茵河瀑布上的勞芬堡(SchlossLaufen)》(時間切片後期手法)
《萊茵河瀑布上的勞芬堡(Schloss Laufen)》這幅作品是從下午直到太陽落山後一小時的元素融合。 並且此圖並非是1/4 或1/5分割那種簡單的時間切割,而是先讓天空成為下午、夜晚的均勻過渡, 而地景對應不同時段天空有著不同的光影。比如右側的建築、山坡和水面是下午的陽光,而之後往中間則是日落時的平光和逐漸亮起的燈光,繼續往左側則進入夜裡的光線。建築的屋頂牆面,還有山坡的樹葉大量使用雙曲線控制光影的變化和過渡。最後再加上火車車軌的慢門素材和3張在拍攝時切換快門的飛鳥素材,一張畫面融合了下午的陽光,傍晚的寂靜,入夜的燈光,城堡,瀑布,海鷗,火車。
寧芬堡前的天鵝湖 入夜時間切片
同樣是利用時間切片創作的,還有拍攝於慕尼黑的這張《寧芬堡前的天鵝湖》。 寧芬堡是巴戈利亞州歷代王侯的夏宮,坐落在慕尼黑西北郊,主建築是巴洛克風格,整座宮殿坐西朝東,由一幢幢方形樓房連結成一組建築物,正面長達600米。是斐迪南·馬裡亞親王送給妻子的禮物,感謝她生了兒子使王國有了繼承人。
此圖以城堡前的天鵝湖作為前景,拍攝城堡最具特色的超長正面。因為日落時建築有些逆光,因此就放棄切到燈亮前的時間,僅僅用了最後半小時入夜時間。
薩爾茲堡夜幕下的旋律
說起薩爾茲堡就離不開音樂。這裡是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指揮家卡拉揚的故鄉、好萊塢電影《音樂之聲》中馮·特拉普上校一家的故鄉。位於山頂上的薩爾茲堡要塞 (FestungHohensalzburg)則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城堡之一,許多統治過薩爾斯堡的大主教和君主都住過該要塞。
而只有在僧侶山上(Mönchsberg) 可以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這裡是最佳觀看整座古城以及城堡全景的地方。早早地爬上僧侶山上天文臺的位置。原以為那天日落時華麗的晚霞已經足夠讓我滿足,但是當夜幕降臨——遠處的城堡,山下圓頂教堂完全融入在杳渺的夜色當中,薩爾茨河上漸次亮起燈光,鐘聲響徹在這古城的上空,仿佛湊響了一首動人旋律。
上城堡的纜車
瑞吉山 Rigi 被稱作「山巒皇后」,位於瑞士琉森湖 LakeLuzern 邊,如果是天氣好的時候這裡不僅是琉森湖的最佳觀景臺,也可以眺望阿爾卑斯山脈的全景。 無奈準備上山那天的天氣不如人意,下著小雨,空氣裡還罩著一層很重的水汽,按我的經驗如果強行上山估計只能看見一片迷霧。
薩爾斯堡童話般的街道
在放棄了上山的行程後,卻意外收穫了山腳下這座童話般的小鎮,驚喜往往就在不經意間。
瑞吉山下的童話小鎮威吉斯
「如果有天堂,這裡就是天堂的入口。」說的大概就是童話般的超凡脫俗的瑞士琉森。在這裡有一種不真實的美感,而它也不負美譽的滿足著人們對於天堂的幻想。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無論如何不會相信這座在白天看似普通的木橋就是琉森(Luzern)的標誌性建築卡佩爾橋( Chapel bridge)。這座橋建於14世紀,是歐洲最古老的有頂木橋,當時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城鎮抵禦外來攻擊。
現在廊橋兩邊擺放無數鮮花,看似一座花廊,夜幕降臨時,燈光印射在橋頭的八角水塔上,和花橋一立一臥,這便是著名的廊橋夜景。我自然也不會錯過。
琉森卡佩爾橋
廊橋對面的教堂 Jesuitenkirche是瑞士最古老的教堂,也有很多人喜歡把他們合影在一起。但是在我心目中 他們卻像有著各自不同的故事。
琉森耶穌會教堂
琉森湖邊的天鵝
利希滕施泰因城堡位於符騰堡地區施瓦本山脈西北部,是德國最美的城堡之一。原始利希滕施泰因宮建於公元1309年,坐落在海拔800多米高的石崖上,中世紀末期 ,曾是一座十分堅固的要塞城堡。
幾經滄桑城堡逐漸毀壞變為廢墟,公元1802年,符騰堡公爵弗裡德裡希二世(Friedrich II)下令拆除遺址,在此修建了一座森林獵屋。公元1826年,德國著名童話作家威廉-豪夫(Wilhelm Hauff)發表了浪漫主義小說《利希滕施泰因》(Lichtenstein),書中描寫的歷史傳奇故事,就發生在中世紀末期利希滕施泰因城堡。
受這部小說的啟發,烏拉赫公爵威廉(Herzog Wilhelm von Urach)買下利希滕施泰因城堡遺址和獵屋,並決定建造一座經典的中世紀騎士城堡。直到公元1842年,威廉公爵夢幻中的利希滕施泰因城堡終於落成,由於造型精美浪漫,傲顯歷史主義風格,被稱為符騰堡童話宮殿。
利希滕施泰因城堡
海德堡是浪漫德國的縮影。八百多年間,有許多詩人和藝術家來到海德堡,為海德堡深深心折過。
老橋與城堡
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在海德堡發源和發展,海德堡成為了德國浪漫主義的象徵地和精神聖地。這裡也是德國的文化古城和現在的大學城。
凌晨4點,海德堡 老橋(Karl-Theodor-Brücke)上迎面駛來的汽車
海德堡城堡坐落在內卡河畔的王座山上,是一座紅褐色古堡,為古代帝宮的遺址。而城堡邊的老橋則是連接這裡新老城區的樞紐。
從哲學家小徑眺望老城區
從「連續的陰雨天」到「找不到的拍攝點」此行中有不少看似坎坷的經歷。但是在不同的天氣與光線下,恰好能夠領略不同角度的中歐古鎮與城堡,這對於極度熱愛四處行走的我來說,又足夠幸運。
長按二維碼,關注「國家地理中文網」
長按二維碼,關注「國家地理影像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