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寫完杜拜機場之後,很多朋友留言說覺得這個系列很有價值,期待另外兩個機場的介紹。在此一併謝過各位的支持與鼓勵。還是先做個說明,這個考察見聞系列是華北局與民航大學聯合項目組2017年1月發於民航報《美國和阿聯航空樞紐建設及多機場協同發展啟示》的補充。按照考察順序達拉斯-沃斯堡機場是第二站。
一、達拉斯-沃斯堡機場概況
達拉斯-沃斯堡機場(以下簡稱DFW)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在達拉斯市與沃斯堡市大約中央的位置,距達拉斯市24公裡,距沃斯堡市29公裡,是達拉斯市和沃斯堡市共有的機場。DFW是美國航空公司(AA)最主要的樞紐,AA總部就在機場附近。2016年,達拉斯機場旅客吞吐量6567萬人次,全球機場客運琅琊榜排名第11。
達拉斯在美國版圖中的位置
這幾天專門又查了下DFW的發展歷程,不禁感嘆,DFW的建設發展史,簡直就是一部非合作博弈論的活教材。事情的發展大致是這樣的,早在1927年,達拉斯市就向沃斯堡市建議共同建造一座機場,但沃斯堡沒同意,於是兩市各自建造了愛田機場和米查姆機場。後來旁邊的阿靈頓市也想建機場,遭到達拉斯市和沃斯堡市的聯合反對,於是阿靈頓市沒建成。
二戰後,沃斯堡市「吞併」了該地,並將原來的機場發展為阿蒙·卡特機場。1960年沃斯堡市將其改名為大西南國際機場,企圖與達拉斯市的愛田機場競爭。但是達拉斯的愛田機場多牛呀,沃斯堡也不想想誰在那裡運營,那可是美西南的發家地。過了幾年,沃斯堡市只有整個德克薩斯州1%的空運份額,而達拉斯市卻有49%,最終導致沃斯堡市棄用大西南機場。
但是我們都知道機場發展是會受到基礎設施建設的制約。沃斯堡的大西南機場被迫停用,同時達拉斯的愛田機場已經超負荷。而FAA拒絕分別為達拉斯和沃斯堡機場投資。1964年聯邦政說話了,如果兩市不能達成一致,政府會根據自己的標準在兩市之中選擇一處進行投資。兩市一合計,權衡下利弊,最終同意在新地點建新機場。此地點在已關閉的大西南機場以北,幾乎在兩市的中間。這塊地於1966年被兩市共同買下,新機場也於1969年破土動工。介紹到這裡,只想說一句,DFW出生的太不容易了!
DFW與達拉斯市、沃斯堡市位置示意
DFW一共7條跑道,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同時擁有4條超過4000米,且在使用的機場;也是世界上容量限制最少的大型機場,沒有起降時刻限制,飛機平均滑行時間低於5分鐘。機場有3個塔臺,24小時運行,沒有宵禁。
DFW跑道信息
DFW有五個航站樓,其中四個為半圓形,一個為U型。機場在最初設計時是想建13個半圓形的航站樓,實際建設時只完成4個。DFW航站樓的設計是為了減少乘客汽車與飛機之間的距離,緩解航站樓周圍的交通壓力。
DFW俯瞰(引google地圖)
二、機場內交通
沒去DFW之前,就一直對這樣燒餅式的航站樓設計很好奇,這能好使麼?旅客在各航站樓之間穿行得需要多長時間?考察完覺得這設計和建設還是挺厲害的。DFW機場內的交通主要依靠Skylink輕軌列車、TerminalLink兩種方式來完成。Skylink主要是圍著航站樓外面的圈兒轉悠。
數據來源:DFW官網
DFW輕軌列車布局及停靠位置
還是看下實景圖感受下吧。在每個航站樓都有非常清晰的指示牌告知旅客去哪裡乘坐Skylink。
E航站樓乘Skylink方向指示
候車大廳內部
輕軌列車上看到的軌道
迎面從其他航站樓過來的列車
再來一張,真心覺得挺牛的。
Skylink輕軌
Skylink輕軌
我想很多人都是在飛機起飛的時候才會意識到Skylink輕軌列車對DFW意義有多重大。下面的圖片上有公路、有機場內輕軌、有飛機滑行道,不知道綜合立體交通是不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公路從輕軌軌道下穿過
上圖的路牌放大如下:
放大的路牌
TerminalLink我沒有坐,所以沒有實景照片,不過還是查了些介紹,供大家參考吧。
數據來源:DFW官網
TerminalLink布局及停靠點
機場除了Skylink、TerminalLink系統外,還有綜合汽車租賃公司,託管著十幾家汽車出租公司。在公共運輸方面,達拉斯地區捷運(DART)橙色輕軌快線、三一鐵路快運(TRE)在機場運營,頻次高收費低,都可以直達市中心。高速公路(國道97支線的一部分)從機場的正中間穿過,與其他高速公路聯通。
三、機場內部基礎設施與流程
一下飛機就看到歡迎牌,以及上面的說明,告知在哪裡可以獲得相關信息與幫助。
歡迎牌
繼續往前走幾步,會看到用不同顏色進行標識的柱子,針對不同類型的旅客進行流程說明。人對文字信息一般都不敏感,這樣不同顏色的醒目提示還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
針對不同類型旅客的指示柱
不同類型的旅客,按照不同顏色的指示完成自己的出港流程。感覺在提高旅客的通行效率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走路時拍的,有點糊了。)
與指示柱信息相對應的指示牌
說實話,總體感覺美國機場的航站樓內部非常「樸素」,總有種火車站的即視感。感覺航空運輸之於美國的普羅大眾,已經是很普遍的出行方式了。隨意感受下航站樓內的畫風,跟杜拜完全不是一個風格。候機大廳等候區,我覺得好像我跳一下就能夠到天花板。
航站樓C內部
機場內部通道
航站樓E候機區
不過努力觀察還是發現了不少有趣的地方。在航站樓D內,很多座位都是這樣擺放的。不是很整齊的那種一排一排的擺放方式。我想了想,這樣的布置可能更便於坐在一起「嘮嗑兒」。
航站樓D候機區
航站樓D候機區
各種club或者商務區休息的地方,也都挺「樸素」的。
航站樓D商務休息區
貴賓服務區
在每個航站樓,還有為宗教人士專門準備的禱告室。
禱告室
在幾個候機大廳,都發現了這樣為行動不便的人準備的輪椅。
候機大廳的輪椅
在等候區,除了可供休息的座位之外,還有不同規格的簡易長條桌。在上面用電腦也可以,吃飯也可以,感覺挺方便,挺人性化。
候機區的簡易桌
AA作為DFW最重要航空公司,也不忘記利用機場進行自己的企業文化建設。在機場裡發現一面類似「表彰牆」的布置。能被掛在牆上,想來也是很大的榮譽吧。
航空公司榮譽牆
這一排是「感謝牆」,供旅客留言的地方。前面的一排搖搖椅,不知道是啥風格。
感謝牆
機場內的商業感覺還是以餐飲為主,因為是從杜拜過來去的DFW,所以機場商業有種看什麼都是浮雲的感覺。
機場內的餐飲業
四、美國航空公司的運行控制中心
在美國航空公司的航線網絡結構中,達拉斯機場居於核心樞紐地位,是美國航空公司在美國國內的第一樞紐機場,通往墨西哥、加拿大及亞太地區的第一門戶樞紐,通往拉丁美洲的第二門戶樞紐,通往歐洲的第三門戶樞紐,提供最多的國內和國際中轉銜接機會。
美國航空公司在達拉斯建立了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運行控制中心。與國內航空公司的「運控中心」有所不同,AA的運行控制中心裡的席位並不是相關業務部門派駐過來的「代表坐席」,而是真正實現了航線網絡規劃、機組排班、運行控制等系統的集成。運行控制中心負責幹線飛機運行集中在一起辦公,約400多個席位,負責鷹航支線飛機運行的在另外一層,約300多個席位。
負責幹線飛機運行的運控大廳
這兩層運行控制大廳實景非常壯觀。
負責支線飛機運行的運控大廳
總指揮室
五、結束語
除以上介紹的內容,達拉斯-沃斯堡機場周圍的臨空經濟發展也很有特色,同行的民航大學曹允春教授就該問題已在民航網上發表「達拉斯-沃斯堡機場發展臨空產業的經驗」一文,供大家參考。綜合看杜拜與DFW的發展,深切感覺雖然航空樞紐的建設受其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政策、體制機制、資源環境等多方因素的影響與制約,但對效率與旅客服務感知的追求卻是共同的。
每次寫到最後感覺又重新走了一遍機場流程,每次都有新的體會,但是每次都覺得挺累的,哈哈~。文中很多照片都是全網首發,也確實是拍的辛苦,僅供學習交流使用,請勿轉載,更請勿用於其他商業用途。另外由於作者學科背景是管理類專業,對一些技術問題的描述不一定準確,歡迎各位業內同行指正。(作者:李豔偉 中國民航智庫專家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