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慧海第一次入藏時的路線圖,收錄於河口慧海的著作《西藏旅行記》初版。
●●●
河口慧海(Kawaguti Ekayi,1866年2月26日-1945年2月24日)戒名慧海仁廣,是日本黃檗宗僧侶、佛教學者、探險家。他以四次去尼泊爾及兩次去西藏而聞名,是第一個到這兩個地方旅行的日本人。
25歲時河口在東京五百羅漢寺剃度為黃璧宗僧侶,取法名「慧海」。不久,河口慧海出任該寺住持,致力於研讀《大藏經》。
在研讀《大藏經》的過程中,他發現同一經文的不同刻本內容相去甚遠,為能更深刻地研究佛典,河口萌生了去西藏尋找梵文經典的願望:「如果能到世界第一的喜馬拉雅高山中修行的話,可以遠離世俗,專修清淨妙法。為了實現這個願望,是我越過喜馬拉雅山,進入西藏的主要原因。」
在經過各種準備後,1897年6月26日,32歲的河口慧海帶上朋友們捐助的500日圓,從神戶港乘上「和泉」號輪船,踏上了赴藏之路。
1891年,即將離開日本的河口慧海。
19世紀後半葉,大清帝國國勢日衰,統治印度的英國和俄國兩大強權,對西藏虎視眈眈,在中亞地區暗中角力。此時的西藏對外實行嚴格的封鎖政策,外國人很難進入,而藏人與外人往來者會遭遇殘酷嚴峻的處罰。
於是河口現在印度學習了一段時間藏語,然後冒充中國僧侶,經尼泊爾翻越喜馬拉雅山進入西藏。入藏後,他先西行繞過岡仁波齊峰和瑪旁雍錯湖,再東行到達拉薩,之後以中國僧侶的身份在拉薩的色拉寺學習佛法。
日本佛教學者壬生臺舜校注的《西藏旅行記》中的插圖,描繪了河口慧海在神戶港口出發去西藏,與朋友告別的場景。
1903年5月,河口慧海返回日本。7月,《東京時事新報》《大阪每日新聞》兩報的記者,將河口慧海的口述記錄以《西藏旅行記》為題在兩報連載,長達155期。書中記錄了河口第一次為期三年的西藏旅行。後來在1913-1915年間,河口又再一次進入西藏,從班禪喇嘛那裡得到了那塘版藏文大藏經外,以及歷代班禪的著作及其他禮品。
成為喇嘛的河口慧海,照片攝於大吉嶺。
兩次西藏旅行,河口除了留下蜚聲海內外的《西藏旅行記》,也成為了日本藏學研究的先驅者之一。為日本藏學研究的資料建設做出了貢獻:他在旅藏過程中(包括以後在中國內地的旅行),一方面收集了大量的梵文和藏文佛教經典,另一方面也搜集了不少西藏藝術珍品。
據《河口慧海西藏資料圖錄》介紹,日本東北大學文學部東洋、日本美術史研究室還藏有河口攜歸的佛像144尊、佛畫261幅、經版28枚、佛具385件、動植物標本125件、礦物標本130件。以後,河口家私藏的20件佛像、佛具轉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約1000件植物標本藏於國立科學博物館分館。這些都成為日本藏學研究的珍貴文物,為日本的藏學研究奠定了資料基礎。
正在主持法事的河口慧海。
於2004年發現的河口慧海在1900年3月10日的日記。
河口慧海在西藏考察期間居住過的色拉寺僧侶宿舍。
以下為醍醐君從日本東北大學文學部東洋・日本美術史研究室藏品中甄選的部分西藏藝術品:
以上藏品圖片來自日本東北大學文學部東洋・日本美術史研究室官網,請點擊「閱讀原文」,欣賞更多圖片。
試試向醍醐微信公眾號回復這些詞組:
釋迦八相 | 廢墟裝置 | 佛化萬相 | Silence
最漫長博士 |孤獨動物園 | 目睹無常
電子曼陀羅 | 懸崖寺廟
勞生柏上 | 勞生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