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山東,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青島、濟南、煙臺等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或者威海、東營等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現在提到這個城市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了,誰還記得這個城市曾經的輝煌?
聊城,山東省聊城西部地區現在有六百萬人口,可以說是很大的規模,但是聊城現在的發展是沒有辦法的,這也主要是因為聊城在歷史上曾經十分活躍,但現在逐漸衰落,從歷史上看聊城已經成為國內不可忽視的大都市,明清時期,隨著大運河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運河沿線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機遇,一舉確立了其強大的地位。
聊城也是如此,除了大運河的方便之外,再加上它本身的地理位置,在明清時期就引人注目了,當時聊城被尊為「江北第一都會」,看看聊城在當時的商貿運作上,是多麼的發達,然而,商貿與河運的發達畢竟不能長久地維持下去,隨著水渠的枯竭,聊城在江北經濟中心的地位自然下降,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中心。
如今聊城在山東省內只能算中下遊,而且,由於常住人口眾多,因此人均 GDP自然會減少,現在聊城的人均 GDP是省內倒數第二,失去了當年的榮光,但運河卻因為聊城的水運發達,還有「北威尼斯」之稱。
說到底聊城也是一個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國內景區資源還很豐富,現在聊城還沒有放棄或者沉浸在過去,而是積極探索,利用現在的優勢再開發,聊城的東昌湖其實在風景上和西湖差不多,但是東昌湖的文化底蘊遠不如西湖,聊城光嶽樓是中國十大名樓之一,而獅子樓和景陽岡是三國文化十分豐富的景區,從輝煌到墮落很無奈,但奮起永遠不晚,我相信,如果能合理整合國內旅遊業,進入更多人的視野,聊城的未來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